人物生平 叶志超 叶志超-人物生平,叶志超-家族世表

叶志超(1838年―1901年),淮军将领,字曙青,安徽合肥(今肥西)人。早年以淮军末弁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积功至总兵。赐号额图浑巴图鲁。捻军失败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北洋。光绪初,署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防大沽后路。后移防山海关。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擢直隶提督。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奉檄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杀教首李国珍。事平,赏穿黄马褂。《清史稿》关于叶志超写道:“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48页写道:“左宝贵牺牲后,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国境内。”。1894年清廷下令夺叶志超职,李鸿章奏请留营效力,不许。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械送京师,下刑部审讯,定斩监候。后赦归家乡。1900年获释,次年去世。葬黄老郢。

叶志超_叶志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叶志超(1838~1899),字冠群,号曙青,绰号叶大呆子,肥西县花岗镇圣村人。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收养。少年帮舅父放牛,做杂活。青年参加解先亮团练,担任伙夫。其身材魁梧,猛力过人。一次,解先亮率团练攻打王圩太平军,他要求参战被准允。激战中,一土铳枪弹击中他的腰部,将其打倒在地,人们皆以为叶大呆子被打死了,可他却从地上站起来,继续参加战斗。原来土铳枪弹击中的是腰刀,没有伤他的身体。解先亮以为,叶志超不是凡人,大难不死,必有洪福。以后每次战斗都让叶志超上阵,而叶志超在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屡建战功。

围剿捻军


叶志超

同治初年(1862年),叶志超认为,在地方干团练,不足成功名,遂往江苏投淮军张树声帐下。树军副将孙益寿系其妻弟,因委其为前营帮带。淮军收复常州、太仓及援浙诸战斗中,叶志超无役不从,战功卓着,尤雄其曹。同治五年,改带马队新左营。太平军平定苏浙后,调刘铭传进剿捻军。同治六年十二月十日,赖文光率东捻军突围至张桥,就食间,叶志超在山西布政使刘秉璋指挥下,率军冲入东捻军阵地,麾军狂杀。肉搏间,身受矛伤,仍裹创力战,会同总兵才贵、杨岐珍等将东捻军击败,杀戮五六百人。十二月十一日,赖文光率东捻军突围至扬州东北湾头,中炮身亡,余部乘大雾向天长退去。他又率马步队穷追不舍,逐北于天长,又败之汊河,擒斩无余,将东捻军剿平。清廷赏赐额浑巴图鲁名号,遇缺尽先题奏。
在围剿西捻军中,他窥取南乐,大战德州、平原间,亦频有战功。同治九年,东西捻军剿灭后,适清廷命李鸿章办理北洋军务,李鸿章遂将其留北洋使用,派为马队统领,驻保定。时近畿多有饥民起义,凡令叶志超剿办之事无不平息。他不擒首领,不解散余众,决不罢兵。

镇压热河教匪

光绪元年(1875年),署直隶正定镇总兵,率新式练军守天津新城,为大沽口后路,拱卫海防。光绪八年,清廷决定整理陆、海军,修筑山海关炮台,李鸿章荐其智略,奏委其任,予以实授总兵。光绪十五年,升为直隶提督兼北洋防军翼长。光绪十七年,热河朝阳金田道教教民起义,清廷命其督直隶、奉天之师前往镇压。他率精锐出古北口,进师建昌,连克榆林、沈家窝馆、贝子庙,解下长皋之围,陷乌丹城,不一月,收得热河全境,擒教民首领李国珍,将其车裂,缚杨玉香解送天津斩首。清廷赏穿黄马褂,世职。

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电请清廷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为利用这一事件,发动侵朝、侵华战争,亦诱请清廷出兵干涉。李鸿章在得到日政府“必无他意”的保证下,于五月底遣叶志超率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等清军2000余人,开赴朝鲜牙山,行镇压东学党起义之事。日政府见其阴谋得逞,便以保护侨民为名,遣第五师团的一个混成旅在仁川登陆,妄图挑起中日战争。开始遣叶志超率兵前往朝鲜时,叶志超不欲行,乞周馥说情于李鸿章。李鸿章说:“亦未必便战,何怯!”叶志超乃勉强赴朝。六月二十三日,日一面出动海军在牙山口外海域向中国舰队突然发起袭击,一面出动陆军向牙山中国派遣军发起进攻。叶志超闻日军来攻,坐立不安。聂士成提出:“海道已梗,援军断难飞渡,牙山绝地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天生形胜,宜驰往据之,战而胜,可据以待援,不胜,犹得绕道出也”。他无可奈何,遂同意聂士成方案,并令其在成欢阻击,自据公州为后援。其实,叶志超并不据公州设防,而是畏敌为虎,弃公州出汉阳东,逃往平壤。六月二十六日,日军向成欢发起进攻,聂士成设伏,杀伤日军千余人,经激战,因弹药垂尽,众寡悬殊,败退公州。聂士城退抵公州一看,见叶志超早已向平壤退逃,只得绕道迂回,尾追叶志超,撤向平壤而去。叶志超到达平壤后,向李鸿章谎报:“成欢之役屡胜,倭死二千多人,叶兵死二百余人”。李鸿章根据他的谎报,把牙山败逃说成是一路打败日军而转移到平壤,向清廷为其请功。清廷闻报,大为嘉奖,赏银2万两犒军。此时,由陆路来援的4支清军共万余人,亦会集平壤,清廷任命其为诸军总统。
叶志超饰败为胜获得嘉奖晋级,甚为得意,天天置酒会寻欢作乐。对严峻战争形势和敌情不作分析研究,只是环炮台筑一些简单的营垒,消极防御。众将领因其谎报军情而获得平壤清军总统头衔皆不服气。
当时日军在朝部队仅1个混成旅,后续部队尚未到达。光绪帝数次催促进军汉城,北洋行营翼长盛宣怀也建议趁日军兵力薄弱之机快速进兵。他在李鸿章的授意下,既不主动进军,也不对战守进行布置,坐失战机。直至日军逼近时,始令左宝贵率奉军守城北玄武门一带,卫汝贵率盛军守城西及西南面,马玉昆率毅军守城东及大同江岸,自居城中调度。八月初,日军侦察分队窜至大同江岸,被毅军逐走,叶志超即以屡战获胜报奏清廷。日军采取“大包围”战术,分4路进攻平壤。第一路沿大道攻城东,第二路攻城西南,第三路从大同江上游渡江攻城北。第四路从元山登陆西进,切断平壤西北通往安州大道。八月十六日,日军发起总攻。东路毅军扼大同江东岸,拼死抵抗,盛军渡江支援,激战八九小时,给日军以大量杀伤,战斗稍利。叶志超非但不纵兵猛击,反而收兵回城。日军乘隙渡过大同江,占据山阜,以排炮猛轰城北玄武门,城外营垒相继失陷,牡丹江制高点也被日军夺占。左宝贵亲自登城指挥,向叶志超求援,他拒发援兵,并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不从,一面派人监视叶志超,一面指挥战斗,不幸中炮身亡。此时,日军虽占领玄武门,因不知城中虚实,不敢冒然入城。大同江岸日军遭毅、盛两军抗击,已开始撤退。卫汝贵在城西南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叶志超不仅不根据战斗形势乘势反击,却亟树白旗,乞求罢兵。
日军议受其降,令率兵来归。正在日军准备受降事宜时,他乘机下令各军弃城向北潜逃,将大小炮40尊、枪万余支,和一应粮饷白白丢给日军。朝兵对清军撤城逃走,气愤至极,在其出城时从后面予以枪击,死者不可计算。日军得知叶志超率部向北潜逃,遂遣主力要之于山隘。叶志超挥军回旋,久不得出,拥挤践踏而死者相枕藉,伤亡2000余人,诸将尽委械而去,一溃不可收拾。叶志超率部奔向安州,聂士成建议道:安州地形险要,是进行防御阻击的地方,在这里进行固守,一定能击败日军,转败为胜。叶志超犹如惊弓之鸟,不听聂士成的建议,途经安州时,策马通过,弃而不守,狂奔500余里,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边境始止。清廷闻知此事,立即诏谕革叶志超之职,李鸿章奏请留营效力,清廷不准。次年解送京师,经刑部审判,定斩监候。光绪二十六年,赦归。光绪二十七年,病死乡里。

人物生平 叶志超 叶志超-人物生平,叶志超-家族世表

叶志超_叶志超 -家族世表

叶志超生子二。长子叶御璜,清授资政大夫,二品衔,广东即补道。他主持兴建叶大圩子,在今芮店乡,圩于座北朝南,位于两岗落冲之一边,占地六十余亩。圩子建于光绪初年,过吊桥牌楼是五进大厅,圩内建筑约一百多间。1958年后为粮站所用。次子御璋。叶志超的两个儿子均先于其父早卒。
叶氏田产分布在肥西孙集、芮店、花岗和舒城县干镇一带,年收租约两万担。天津有部分财产。
叶志超长孙叶伯瑜为叶御璜长子。民国初年任炮营营长,驻防上海。二孙叶冶秋,在合肥干过慈善机构万字会会长,后来死在叶大圩。三孙叶斗楠,在合肥创办最早的电灯公司,任经理(约在民国十几年的时候)。日军侵占合肥后回家。解放前夕去香港和台湾,后死在那边。
叶冶秋之子叶传麟,原在国民党部队当兵。1948年去台湾,在海军后勤服役。后退役经商。近年曾回乡探亲到叶大圩。
《叶氏宗谱》保存在花岗镇仓房村圣井队叶苑开家。原共10卷,现缺第9卷。此为三修谱,民国七年续修的。谱创修于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于同治十三年(1874),有李鸿章序。三修谱有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王士珍序。
谱序载:“始祖为汉后帝内总官,越数世传自南阳,移籍于庐郡。”叶氏为南阳郡,积善堂。字派十六字。首字为十二世:儒林励志,御苑传科,名成德立,望重学波。
叶氏祠堂原在花岗镇叶氏岗庙,咸丰年间焚于兵乱。后迁到周屯寺西门口重建,后来拆毁建学校。
《叶氏宗谱》中记有不少重要人物家世轶事,摘录如下:
叶志超的曾祖父儒怀。祖润林字振传,赠封荣禄大夫。父讳励占字聚川,赠封荣禄大夫,生子三:长志英、次志超、三志元。生女二。
叶志英,字志华,号良材,又号国祯,清军功花翎都司。生子三:长御球殇、次御亮承二胞弟志超祧、三御山字坤耀,号少阶,清花翎游击衔尽先都司。
叶志超,字冠群,号曙青,清授荣禄大夫、头品顶戴、赏穿黄马褂、额图珲巴图鲁、直隶提督、云骑尉世职。生于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二月初三日午时。元配孙氏,封一品夫人,生子二:长御璜、次御璋、女一殇。立大胞兄志英次子御亮为嗣;继配戴氏,封一品夫人,生子二:长御原殇、次御贵殇,女一殇;侧室高氏,咸丰八年生。叶卒于光绪廿四年十二月十六日酉时,与元配孙氏合葬黄老郢。
叶御璜,字殿选,号少卿,清授资政大夫、二品衔、广东即补道。生于同治元年(壬戌・1862)十二月初四日子时。元配戴氏,封二品夫人,生子三:长子苑思承三胞弟御璋祧;次子苑圃承二继弟御亮祧;三子苑铎兼承胞弟御柱祧。女二:长殇;次女嫁清封建威将军、中书科中书刘盛儒长孙朝珩子文蔚。璜卒于光绪廿年八月廿日寅时,葬曾大塘东首。年33岁。
叶御璋,字文达。生于同治七年九月廿八日卯时。聘庐江蔡耨之次女,未婚守节。立胞兄御璜长子苑思为嗣。卒于光绪七年六月廿一日,终年14岁。葬芮店西首。
叶御亮,字光荣。生于同治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午时。配解氏。立长兄御璜次子苑圃为嗣。卒于光绪八年六月廿八日子时。年19岁。葬张老家西傍。
叶御标,字锦堂,号茂生,清花翎、头品顶戴、捷勇巴图鲁、记名提督、借署直隶开州协。生于道光廿九年九月初八日。元配涂氏,封一品夫人。立继配贾氏子苑琼为嗣。女一,嫁庐江记名提督、绪勇巴图鲁刘永昌长子郡庠生荣坤。

叶志超_叶志超 -历史评价

关于叶志超在朝鲜战场的功过是非,过去的说法是:他毫无斗志,贪生怕死。而对他撤军的缘由不作客观的具体分析。

1989年《安徽史学》第三期撰文《实事求是地评价平壤之役中的叶志超》认为:“清军在平壤的败绩,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备战不足,仓促应战。叶志超在危险之际,力疾受命,努力组织平壤防务,在给敌人一定打击后,撤出平壤,是尽到了军人保卫祖国的责任。过去的研究,强人所难,对他责备过多,这是不公正的”。1994年,新编《肥西县志》“叶志超传”也记载道:“16日,日军分路猛攻平壤,清军分路出战”,“奉军阵地崩溃,日军乘机突入玄武门”,“部将江自康擅自撤退,平壤北门已难再守。如日军合围,清军将会全军覆没。叶志超与诸将商议后,下令乘夜出平壤,向北撤退。17日,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失败,清军后路更为危险。叶志超率军突出重围,急行军回到国内”,一反过去对叶志超平壤之役的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80103/112079.html

更多阅读

因——徐志摩《致梁启超》 徐志摩

因,按:近段时间发现网络上有不少人又再重新转载徐志摩先生在给恩师梁启超先生的那封著名的信中的那句名言。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先生原话是这么说的,但,现在网络转载的却普遍是这

以此纪念汶川地震中的最牛校长叶志平 512汶川地震纪念馆

今天是2011年6月27日下午,刚刚从微博上看到一则消息,四川汶川地震中的最牛校长叶志平因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深感悲痛,希望叶校长一路走好,也希望为人师表的人,特别是领导能以叶校长为榜样,如此是中国广大学子之幸,也是中国之幸。叶校长个子

宜昌鬼事部分人物生平志按写作人物出场顺序 宜昌

  宜昌鬼事部分人物生平志(按写作人物出场顺序)   魏瞎子——真实姓名不详。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二零零一左右。宜昌市磨盘溪坐馆中医,一生医人无数。    疯子——真实姓名徐云风,生于公元一九七七年。宜昌市伍家岗区人。

5.12地震后最牛的校长————叶志平 最牛校长叶志平

叶志平大地震中伟大而又平凡的一位初中校长  在四川省的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有一所很出名的中学——桑枣中学,是一所安县教委直属的农村初中学校。  桑枣中学创办于一九七四年,学校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三十一个,在校

声明:《人物生平 叶志超 叶志超-人物生平,叶志超-家族世表》为网友一切是否安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