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星洲
编辑:赵应书
编者按:潘文华是解放前四川重要军政人物之一,近现代历史名人了。1949年12月参加彭县起义,解放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病殁。笔者曾左他部下任职多年,知道他的一生经历和重要事迹,特简述于后,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由学徒到将军
潘文华号仲三,四川仁寿县人,生于一八八五年,父母务农,佃耕小量土地。潘幼时,曾就读私塾二、三年,因家里生活困难,乃到成都谋生,经人介绍到岳府街四和春中药铺当学徒。当时清朝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全国拟共设新军三十六镇(每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四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拟成立三个镇,但以军官、军士缺乏,川省除新办陆军军官速成学堂培养军官外,又创办弁目队两个营,招收中学程度及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入队学习,为新建陆军培养上、中、下士。潘即放弃学徒一事,考入弁目队。毕业后由弁目队申送投考陆军军官速成学堂,亦被录取。当时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思潮和革命党人在各地起义,从事推翻清朝的一些壮烈行动,已传播到四川,对速成学生影响很大,甚至在校内出现了从事革命活动的秘密团体。炮兵科学生余成龙(内江人)与步兵科学生谢炳(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后裔。太平天国失败后,其父避祸来川,依外家姓氏,改姓谢)约集了廿多个同学,用拜把形式作为掩护,暗中进行反满活动。参加结拜的弟兄有罗伟、李树勋、潘文华、潘泽举、范猛、傅常、陈竹溪、李挽澜、李干、李雅材、杨栩、游泽浚、唐思渭、向成杰、吴震、毛诗、杨建业、何天衢、周云伟、党倜、傅绍基、李尧云等。在兰谱序言中有“黄帝子孙,岂戴胡儿天”等词句,这是明目张胆的反满行为。不幸序言底稿被人窃取,大家惊惶失措,喘喘不安。有人主张:同死无益,不如悄悄离校,各自逃命去罢。潘文华坚持不跑,但又提不出救命的方案。正在紧张惊惧时刻,突然旗籍学生鹤龄持柬帖,单独邀请他们弟兄廿余人宴餐。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有人说:如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