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经科学论证,提出了“十大旅游景观景点创意设计工程”:普洱市一是要创意建立普洱市民俗文化村,开展欢乐普洱民俗风情游;二是要规划建设国际级温泉养生度假村,开展普洱市高端度假休闲游;三是要规划打造普洱市思茅河十里民族美食长廊,开展民族美食体验游;四是要规划建立普洱民族文化艺术宫,开展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茶文化体验游;五是要恢复建设普洱市月光寺,引导群众开展宗教文化游;六是要规划恢复普洱市文武庙,开展普洱市历史文化寻踪游;七是要规划引导建立宁洱县的普洱府,开展普洱市茶马文化体验游;八是要规划改造普洱市思茅区珠市街,开展古街观光购物游;九是要规划建设普洱市的茶文化景观长廊“茶都大道”,开展普洱城市观光游;十是要整合改造普洱市茶园资源和制茶企业,开展普洱市现代茶工业观光游。
旅游文化_文化旅游 -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期间也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旅游策划专家认为:“旅游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其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关联带动性强,这将有利于湖北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依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加速与国际接轨,这些条件带给河南省加快开发步伐和谋求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内二级市场容易受到省内其他地区、陕西、湖南、江西等周边市场的截流和分割。各地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分割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旅游者已对旅游产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这就要求旅游产品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大的魅力,更高的标准。
生态文化旅游如何进行功能定位
生态旅游是一种返璞归真、追求生活环境和对自然、山林有明显指向的休闲旅游;是一种依赖环保、追求环保的审美旅游。结合本项目的周边环境,从水体湖泊、沙地到草地多元的生态景观出发,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参观和参与中提高其情趣和环保意识。提倡、培育和发展这种旅游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是本区块赖以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把生态旅游作为本项目第一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行打造,常规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传统的旅游形式,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只有创造出新意才能吸收更多的旅游者。根据项目周边现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利用利用钟祥明显陵这一独特资源,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开发一条体验王爷休闲历史的文化轴线。它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方向。
体育健身和旅游这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们都是富国强民的重要文化活动。经过查阅众多的文献资料,我国体育旅游状况还处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体育健身旅游作为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能够强烈而深刻的表达人的本性,给人以熟悉自己环境的机会,增强人们与自己的同胞联系在一起的凝聚力,提高人们的文化品味和民族归属感。体育旅游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利用旅游规划项目区块面积大的特点,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应列为本区块开发的重点方向。
湖北楚文化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历史古都之一。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始都郢,至宋太祖干德元年(公元963年)荆南(南平)国王,先后在34代帝王在此建国,历时500余年。 黄帝划野分州即为九州之一的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灿,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是江汉原始文化中心。距今5万多年的鸡公山遗址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空白;旧湘城遗址、走马岭城址等新石器时代在文化遗址填补了远古人类历经大统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阶段步入文明社会的进程。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楚国在此立都411年间,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功业。楚故都纪南城遗址作为东周时期南方第一大都会,诠释着楚国全盛时期的辉煌,楚纪南故城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11年,历20代楚王,创造了闻名中外的长江流域楚文化。城内宫殿基址遍布,南、北、西三个方位的土城垣遗存较好,总面积16平方公里,是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大型都城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岭山楚王墓中发掘出土的精美文物反映出楚王公生前生活的奢华。 荆州是全国知名的文物大市,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达7处,星罗棋布的江汉原始文化遗存;四周城廓古貌依然的楚纪南城;600余座封土如峰林立的八岭山古墓群;素有“南国完壁”之美誉的荆州古城墙。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的熊家冢是一座特大型楚墓,东南距纪南古城约26公里、距荆州城约34公里。经过省市文物部门多次勘探,熊家冢陵园由主冢(即熊家冢)、陪葬冢、车马坑、排葬坑、壕沟等组成,整个墓地的排列规整有序,遍布西山岗,属罕见的特大型楚墓。由于自然因素、生产建设和盗墓犯罪破坏了墓地的保存条件,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尽快进行全面、科学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的方式为就地发掘,就地建馆,就地展示。
荆门市沙洋县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规模宏大的楚墓群遍布纪山镇,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轰动世界的“中国第一古湿尸”和“郭店楚简”均出土于此。纪山古墓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丰富,周边的低岗缓丘和人工湖泊都是天然景点,旅游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沙洋县政府始终坚持“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纪山楚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将开发楚文化旅游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湖北文化最大特色就是荆楚文化,广义荆楚文化包含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道教文化、清江巴土文化、长江三峡文化等等。湖北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资源价值,主打荆楚文化品牌,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如武汉的首义文化、荆州的楚文化和三国文化、黄石的矿冶文化、随州的炎帝神农文化、秭归的屈原文化、宜昌的三峡和清江文化、十堰的武当文化、孝感的孝文化、咸宁的向阳湖文化、襄阳的三国文化、恩施的土家民族文化、鄂东的农禅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各地可以根据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形成“荆楚花开,馨香各异”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已经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意与创新,创意正有力地推动着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文化产业必须走创意型和科技型发展之路。在开发利用荆楚文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时,一方面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特色文化的核心价值,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益。
佛山
佛山南海区松塘村是南海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松塘村开村近八百年,这个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古村,从明朝出了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人进入翰林院。松塘村被人誉为“翰林村”,闻名遐迩。直到现在,该村区氏宗祠门前广场仍立有一排宽约40厘米,高矮不一的旗杆石,高的近2米,矮约1米。时至今日,松塘村崇文重教的风俗依然盛行。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韩国,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其中的80%人口居住在草屋,80%的农户不通电,农民户均收入824美元。与城市相比,农民收入低、生活苦、居住条件差,大量青壮年进城寻找就业机会,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严重失衡。1970年,韩国政府把农村开发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了新农村运动。40年间,韩国新农村运动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人均GDP从1970年的250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1398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93%,农村人口只剩下约7%。韩国忍痛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该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有效突破瓶颈,韩国提出要实施以科技战略、专业化产业化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绿色低碳战略为核心的“农业先进化”战略,突出发展农村观光产业,重塑韩国农业的未来。 反观南海,截至2010年,休闲农业年营业也尽管达到5亿元,带动农户数3000多户,取得初步成效,但整体还处于尚未开发或者无序开发状态。“韩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协调和管理新农村运动和旅游产品开发。”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涛根说,南海农村建设仍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现象,在培育专门负责协调和引导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机构和民间组织方面存在着不协调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负责协调和管理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机构,负责解决行业矛盾、重复发展、恶性竞争和诉求无门等问题。同时,建立民间层面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专业协会,加强协会作用,力促和谐发展。
普洱
茶马古道上的普洱市正谋划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标定位,普洱将凸显“茶文化旅游”主题,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和发挥茶产业的优势,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
普洱市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普洱市同时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具有众多自然生态资源、水域风光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且茶文化、民族文化、口岸文化优势明显,全市森林复盖率超过67%,茶园达318万亩,旅游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普洱市将立足于普洱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和特色,依托“普洱茶都、中国茶城、世界茶源”的品牌优势,利用良好的自然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提升普洱市的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普洱市建设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旅游城市。同时,以“观光普洱、美食普洱、欢乐普洱、养生普洱”为口号,将普洱市打造成为“世界普洱茶休闲养生旅游胜地”。
普洱市规划打造“一城、三区、四线”的旅游新格局。“一城”即以思茅区为核心,打造世界知名的生态养生度假旅游城;“三区”即规划打造以思茅区为核心的思茅快乐养生度假旅游区,以景迈山高山生态茶园为基础的原生态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以思茅区、宁洱县为主的普洱茶马文化探险体验区;“四线”即规划打造西部边陲风情民族文化旅游景观线,北部原始森林风貌神奇探秘旅游景观线,东部茶马文化旅游景观线及东南异域民族风情边境旅游景观线。
经科学论证,提出了“十大旅游景观景点创意设计工程”:普洱市一是要创意建立普洱市民俗文化村,开展欢乐普洱民俗风情游;二是要规划建设国际级温泉养生度假村,开展普洱市高端度假休闲游;三是要规划打造普洱市思茅河十里民族美食长廊,开展民族美食体验游;四是要规划建立普洱民族文化艺术宫,开展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茶文化体验游;五是要恢复建设普洱市月光寺,引导群众开展宗教文化游;六是要规划恢复普洱市文武庙,开展普洱市历史文化寻踪游;七是要规划引导建立宁洱县的普洱府,开展普洱市茶马文化体验游;八是要规划改造普洱市思茅区珠市街,开展古街观光购物游;九是要规划建设普洱市的茶文化景观长廊“茶都大道”,开展普洱城市观光游;十是要整合改造普洱市茶园资源和制茶企业,开展普洱市现代茶工业观光游。
旅游文化_文化旅游 -发展动力
外向力
旅游者自身及所处群体产生的超越既有环境约束的一种期望性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满足探奇求知的需要。人们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为了丰富精神世界,就需要去探索和认识外界的事物,或是为了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是为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等。
吸引力
来自异地地理环境和特殊场景,是旅游目的地特有的环境或场景对旅游者期望的响应。了解和体验其他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生活、社会经济生活、风土人情及民族传统习惯等都属于这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