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详细介绍,梅妃故里-社会评价

梅妃故里,位于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莆田县黄石镇江东村。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玄宗称其为“梅妃”。木兰溪畔,宁海桥南岸的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是梅妃故里。村里有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供奉着仪容端庄的梅妃塑像的浦口宫。浦口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殿祀唐明皇的梅妃娘娘像。

梅妃故里_梅妃故里 -详细介绍


梅妃故里梅妃原名江采苹,相传她原是村里的一位牧鹅姑娘。如今当地临溪有个叫“鹅膻”的狭长土墩,便是她当年放鹅的地方。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高力士出使闽粤,大选秀女,采苹被选入宫。她聪明贤淑,九岁即通诗书,擅长 文学,深得玄宗宠爱,被封为妃子。她生性酷爱梅花,深慕梅之高洁,在居处周围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亭”。每当梅花盛开时,她便成天赏梅作赋。玄宗因而叫她梅妃,有时还戏称“梅精”。杨玉环入宫后,献媚取宠,对梅妃深怀妒忌之心,从而给她带来了灾难。她终于被迁往上阳东宫,只能借诗诉说自己的不幸。那首流传至今的《一斛珠》:“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就是她写给玄宗谢赐珍珠的名篇。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梅妃投井自尽。玄宗逃去四川回京后,找到她的遗体,隆重地以妃礼葬之。传说后来她的弟弟奏请归葬故乡,葬地就在这块“鹅腥”处江家祖坟。

梅妃故里_梅妃故里 -社会评价

梅妃生性正直,志节清高。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深深地怀念着她,称之为“祖姑皇妃”。“一斛珍珠怨恨长,红颜和泪理残妆。归心只托长门月,好把团困照故乡。”“梅精干载有香魂,几树梅花湿泪痕。青草对门潮欲上,不堪明月吊黄昏。”这就是后人题咏梅妃的诗篇。

梅妃故里_梅妃故里 -浦口宫


梅妃故里浦口宫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殿祀唐明皇的梅妃娘娘像,左边是她的弟弟江采芹即江国舅的塑像;后殿祀玄天上帝。宫传为唐代创建。明万历四年(1576)、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乾隆二十一年(1756)先后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重修的。占地约1 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门、拜亭、正殿、后殿、东西廊房组成。正殿为单檐歇山顶带两披,面阔5间,进深4间,抬梁穿斗结构。拜亭的4柱方形翘角与正殿前檐边接,拜亭是抬梁结构,天花藻井以多层叠的斗拱构成美丽的图案。大门额上的如意斗拱也颇精巧。宫内的柱础、垂莲、雀替、驼峰、护栏等木、石构件皆雕刻精美。整座浦口宫宛如京城那富丽辉煌的宫殿。宫内尚存清嘉庆《重修浦口宫记》等石碑。

村边宁海桥附近的江边巨石上,刻着“梅妃故里”四个大字,往南是白色的梅妃塑像和村人兴建的梅妃亭。浦口宫右侧有专祀雷海青的飞云庙。

(图为莆田梅妃故里・郭沫若手书“梅妃生里”)

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详细介绍,梅妃故里-社会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70103/109471.html

更多阅读

一斛珠·调寄梅妃江采萍和朋友醉清风 醉清风歌词

一斛珠·调寄梅妃江采萍布衣雅素,凡间淑女恩泽露。赏花诗墨梅花簇,霓裳云彩宫闱宿,独宠不离步。一斛珠宝非依故,长门妆残东宫误。白绫投井红尘路,千悔何如,已把舞鸿负。百度:(详细情节查百度一斛珠词牌有讲解 )作品原文编辑、《一斛珠》(南

一个女人的史诗—唐玄宗梅妃江采萍 一个女人的史诗txt

资料:华清宫上,梅妃微微的笑,冷冷的流泪。她知道现在自己的口谕已经一文不值,父亲大人被阻隔在骊山宫墙外不能与之相见。无奈手持白玉笛请雷海青石琵琶同她合奏,她要父亲听见女儿的呼唤,知道女儿还在人间安然无恙。她用骨瘦如柴的手颤抖着

以梅妃故里之行,品历史盛衰 中国历史盛衰周期表

感谢“福建站官方博客”将本篇文章推荐到草根首页草根大讲坛栏目。文/思乡路摄影:(景)/思乡路 (人物)/加加梅妃,姓江名采苹,唐玄宗早期宠妃。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她生性喜

转载 倾世皇妃 起标题名头疼==之乱侃倾世6 倾世皇妃演员表

原文地址:【倾世皇妃】起标题名头疼==之乱侃倾世(6)作者:我是潇洒小姐关于杜后。她跟祈佑之间始终有没解开的心结。她怨恨祈佑在梅妃身边长大,竟然就视梅妃为亲生母亲。但是这个世界上不称职的狠心妈妈其实还是少数案例,大部分的母亲对孩

清高孤僻-梅妃江采萍 梅妃竹

画完杨贵妃再画一张唐代的名妃。梅妃。江采萍唐玄宗的妃子,不仅有倾国倾城之貌,更兼擅长文艺,能诗善赋,举止轻盈,丰神飘逸。因江采萍喜爱梅花,玄宗便派人在她的住处四周都种上梅花。玄宗亲自在匾额上题写“梅亭”二字。在梅花开放时,江采

声明:《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 梅妃故里-详细介绍,梅妃故里-社会评价》为网友長長的壹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