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敬的名人是齐白石,不为他那美丽如画的画,也不为他那坚强如石的品性,只为他那纯净如水的人格。齐白石大家都有所耳闻,一代大画家,可是他的成就却不止这些,凭借着毅力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壮举,坚持每天画一幅画,写一幅字,不论春夏秋冬,阴晴炎寒,都要坚持下去,就算是他过生日也不肯放弃,他那强大的毅力是我们所没有的,所以我们要以齐白石为榜样。使齐白石立于国画大师的不仅有这些毅力,还有谦虚的品质,他不论是对什么人都很恭谨。他不愧为一位大师,一位长者,他显示出了作为一位长者,大师应有的风范。齐白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谦虚,不骄傲自大。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做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好学生。
标题: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579827.html
沙发回目录
我最崇敬的名人―鲁讯2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 2014-05-13 14:40
我最崇敬的人是,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您。随着读您的作品越来越多,对您有较深的了解。有人说,您是靠骂街出名的,我觉得这是对您的不理解。曾经看过丰子恺的一幅漫画,名字叫“一肩担尽古今愁”,我觉得,那就好象您,才配称得上这样的赞语。你就是一位巨大的人,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个人的名利。您的生命与消耗在不停的斗争中,和帮凶斗,和伪君子斗。好象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您一身正气,无畏不惧,愈战愈勇,特别是在1927年,曾与敌人战斗,而您却擦干身上的血继续战斗。在今天,您是一位宁死不屈的人,您不会感到孤寂,因为有我以及象我一样的人在心里默默地为您祈祷。
板凳回目录我最崇敬的名人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 2014-05-13 14:40
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说起音乐大家就应该第一个想到贝多芬了吧!我很敬佩和爱慕他,也为他的音乐天赋而感到惊叹不已!18世纪末,贝多芬由德国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定居,在那里他以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身份闻名于欧洲。后来他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更成为世界音乐的经典,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贝多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么崇高,还因为他为人正气凛然,因为他始终坚定地追求着自由、平等和博爱,因为他时时处处都把正义与非正义分辨得泾渭分明。奥地利有一位公爵,叫李赫诺夫斯基,他很欣赏贝多芬的音乐才能,他常慷慨地资助贝多芬出版作品,为他举行各种音乐会,把他请到自己的别墅里来居住,提供给他宁静,幽雅的创作环境。贝多芬当时非常感激公爵对他的帮助。但是,法国的拿破仑入侵奥地利以后,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贝多芬本来是很佩服拿破仑的,但是一听说他当了皇帝,还频频出兵去攻打这个国家那个国家,许多国家都被他搅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贝多芬马上就改变了对拿破仑的态度。有一天,几个法国高级军官到李赫诺夫斯基的别墅里来做客。交谈中,那几个法国军官听说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也住在他的别墅里,就让公爵快把音乐大师请来,为他们弹奏几曲。却不料,贝多芬根本不买公爵的账,说:“对不起,公爵,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他们是入侵者,给千万人带来了灾难。我不能为他们弹琴。请你就这样告诉他们好了,就说我不能!”“难道你不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吗?”公爵的口气变硬了。贝多芬也烦怒地说:“这一点,也不假,但我不能因此就出卖我的尊严。我要早知道你今天会说出这番话,我根本就不会接受你的恩赐。”贝多芬说完,就出门去了。很快,公爵的仆役追了上来,要接贝多芬回去。决定不再回去的贝多芬便写了一张纸条,让他带给公爵。纸条是这样写的:“你之所以成为公爵,是靠你的出身,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公爵有千万个,而贝多芬只有我一个!”贝多芬是我最崇拜的名人,你读完这些,是不是也对他有一股敬佩之情由然而生呢?
#4楼回目录我崇敬的名人--------詹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 2014-05-13 14:40
我最崇敬的名人詹天佑,他是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的称呼。1888年,詹天佑进入天津中国铁路公司,从工程师做起,开始献身铁路。主事的外国领导常派他到最困难的工段、由于他对铁路工程的喜爱和认真工作,他初入铁路,就完成了塘津辅工程。首次在中国铁路采用压气沉箱法筑墩台的基础建桥成功。桥长630余米,是黄河大桥建成前中国铁路最长的钢桥。1894年他被送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的第一名中国高哦刚程师。1905年到1909年,为了发展商业,我国清政府决定主张修筑京张铁路的大工程。然后詹天佑被派去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师兼会办,为了争夺铁路修筑俄.英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铁路,不需要帮助,但是缺乏信心,外国人认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这项工程的。他面对外国人的讽刺,从大无畏的气概率领全体修路人员,知难而进,不畏困难,齐心为过争光。我很佩服他的这种行为,我也学习他在祖国有难的情况下出来主张修筑京张铁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不畏艰苦为国争光,任劳任怨的精神。
#5楼回目录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 2014-05-13 14:40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仰望历史的银河,颗颗星星的闪闪发光,不经意间地抬头,你会发现在众星衬托下有一颗最亮、最美的,仔细品读,他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孔明。回眸中国历史上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武候,手持羽扇,也正因如此,后来的羽扇成为了智慧与才干的象征。他在乱世中选择了隐居,但仍然心系天下,他虽选择了淡泊名利,却也立下了丰功伟绩,我至今仍欣赏一副关于他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其中不仅概括了他的功绩,更说明了他的种种美好精神品质――神机妙算,机智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鞠躬尽瘁,忠心耿耿……但我最欣赏的是他的知恩图报,原本与世无争的一生应是他最好的归宿,可是为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尽管自知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他仍然抱有希望地决心以他的才和德,帮助刘备打江山,于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智取汉中等好戏才一幕接着一幕地上演。记得曾经读过岳飞的前后《出师表》,虽只是一知半解,但也觉得大气磅礴,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岳飞与诸葛亮的灵魂共鸣吧,自古英雄惜英雄,何况又都是如此鞠躬尽瘁之人!更加喜爱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出师表》,能从中品读出他的慎密思维和忧国忧民之心,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他在国乱丧家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他在初出茅庐时羽扇一挥,八十三万曹军灰飞烟灭,他在斩马谡时竟流下了一滴难言的混浊泪;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的坦然无私……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时,还不太懂事,但却也希望刘备能赢,不为别的,只为诸葛亮,至今亦如此,可我知道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不能左右,至身于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在读后感慨“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托孤未负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一路走来,是他教会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他告诉我做人应忠心于祖国,是他让我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穿越千年时空,而得到永恒。这不正是“死而不亡者寿”吗?一个人,一生恩。古人不远,诸葛孔明活在我心中!白城二中二年八班宋昊岩
#6楼回目录我所崇拜的名人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 2014-05-13 14:40
他是大树,他是用笔挥写人生的英雄,他不屑与霓虹灯为伍,他是那个即使满头银发仍笑的像个爷爷似的老人。他是“太阳”——季羡林爷爷。
第一次认识季羡林爷爷是通过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那么诚恳又和蔼地与“小苗”攀谈。他告诉她学习的方法,他不像个老师,因为他总是笑;他的屋子里堆满了书,他不像个学者,因为他的屋子十分简朴。这是季羡林爷爷,阳光下那张布满皱纹却仿佛每一道皱纹中都盛满蜜糖的脸,正慈祥地笑着。
“行云流水”,“仿佛不止叙述着一个人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温总理给予季羡林爷爷文章的赞美。季羡林老爷爷一生写下著作无数,用最真挚的心和最温暖的爱建造了一座座知识宝库。在《感动中国》2006年的舞台上,也有这样一位老人,如同旗帜在永远飘扬着那宽厚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留下弥久难忘的感动,对于季羡林老爷爷,所有人油然而生一股尊重。
“融洽”印象很深的一个词语,不知是五年级还是六年级时书上的一个词语,那是一篇记者去采访季羡林爷爷的文章——布满爬山虎的小院里,阳光依稀射入屋子,屋子很简陋,陈列着许多书,只见季羡林老爷爷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静静地看着书。我甚至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也许在临进门的那一刻,记者们还在着急地背诵要问的问题。但当燕子从这头飞到那头后,记者们已经和季羡林先生在促膝长谈了。这就是季羡林老爷爷,他能和任何一个人都相处的格外融洽。那是因为什么?是每个人都被他宽厚的笑容所折服吗?或者因为屋子的简单布置而放宽了心,也许是大家都被季羡林先生真诚的心所感染了吧!
2009年的某一天,在北京的某医院,季羡林先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我想,他应该是带着笑容走的吧!也许在那一天,某个学堂里,还有一群孩子们在齐声朗读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吧,季羡林爷爷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那个像太阳,那个如同大树,那个拥有宽厚笑容的老人,就是我最崇敬的人——季羡林老爷爷!
#7楼回目录贝多芬,我心中的英雄
我最崇敬的名人作文 | 2014-05-13 14:40
每一个人都会有敬佩的名人,崇拜的英雄,在我的心中我最敬佩贝多芬,上完《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我就被他给吸引了。
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卒于1827年,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于波恩的平民家庭,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自此开始创作生涯。贝多芬先生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到57岁逝世,其间的二十余年的日月中,陷于耳疾的困挠。然而他大部分的作品却是在这期间产生的,贝多芬两耳已经听不见了还在继续作曲,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贝多芬一生中所作的音乐对世界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乐圣”。作为“乐圣”的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是无人能及的,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更是一个多么令人崇敬人啊!
我要学习贝多芬不向厄运低头,顽强抗争的勇气,走好我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