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影评人物形象 《1942》影评

《一九四二》是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战争与剧情篇电影;,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1993年冯小刚看中剧本,到如今付诸拍摄,历时18年,《一九四二》也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1942》影评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 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 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 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 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 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 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 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 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 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 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 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 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 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 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 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 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 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 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1959》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

标题:《1942》影评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012561.html
沙发回目录

《一九四二》:相隔七十年的隔岸观火

兰子君 | 2013-04-01 13:34

看到网上各路转头满天飞抨击冯导这部电影的,本着添砖加瓦的心态上网看了这部电影,结果下载时粗略看了一遍,下载后细细看了一遍,放假回家又细细看了一遍。我想我应该把本来想拍冯导的砖头转移目标了。

与张艺谋爱摆场面相比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平淡但又暗藏汹涌,他总是让影片是不是闪现出黑色幽默感。前一个镜头逃荒人们吃着掺着树皮草根的窝窝头,后一个镜头就是政府官员剥着鸡蛋喝着牛奶,前一个镜头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传教士的驴,结果被溃兵一棍子轮死在热锅里,第二天花枝赖在没马的马车上喊着瞎鹿的名字说“你上哪去了,别人欺负你家孤儿寡母都不管”,下一个镜头就是国民党前线战死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合体的小军装在排练迎接美国访中人员的军乐,为首的举杆的小姑娘还有幸被蒋委员长邀请过年去他家发压岁钱。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

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根本不会为“民”办事,而“臣”在做什么,“君”也永远看不到。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这次,我要关一批,杀一批。”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也是如此。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首先,他们是人。”或者说,他们是中国人。

就像战争时期上帝永远打不过魔鬼一样,民众的信仰也永远打不过当局者的抛弃和背叛。就像传教士看到炸弹夺去了那么多的生命,《圣经》和祈祷止不住伤口的涌血一样,就像星星把书一页一页的撕了放进火里煮猫汤一样,就像老东家把唯一的孙子不小心闷死了以后麻木的往回走一样,而这些事是因为河南受灾而决定每顿饭减两个菜的委员长没法看到的。就像他在车上说的“有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北伐时期,那时候,一呼百应,所向披靡,那时候身上没有负担,完全可以和百姓站在一起。”

没有偏袒、没有颂扬、更没有批判,这部影片从各个阶层的角度出发看待1942年的河南,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抢大户,为了活下去啃食亲人的血肉,河南主席李培基本是为民出发得罪官兵冒死上书六次挣得八千斤粮食却因官场种种利弊对赈灾望而却步,最终在蒋主席询问河南饿死灾民人数时将300多万报成1602而“开政治上未有之奇”成为共 党和社会主义下的人民嘴里的笑柄。影片里他曾说:“如果我们也跟那些贪官一样,那河南人民就真没救了。”也许历史上的他,真的也为救民努力过,只是官场太黑暗,让他不得不为自保而“开政治上未有之奇”。

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奸商趁机贩卖人口。。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那他们经历的、存在过的还有什么意义。在电影的最后,自述人说:“七十年后,当我因为一篇采访稿向她问到1942年时,她楞了半天:‘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有写它,图个啥嘛。’”

也许冯导也想问问大家,这些糟心的事,你说我拍它,图个啥。

板凳回目录

《1942》影评

兰子君 | 2013-04-01 13:34

1942,似远去,实则未远去

11月29日,我特地去电影院看了《1942》的首映。之所以会去看这类题材的影片,是身体里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驱使我去的。

1942影评人物形象 《1942》影评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基督教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河南大学新闻研究生)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谨以此文悼念那场灾难死去的人们!)

#4楼回目录

《1942》影评

兰子君 | 2013-04-01 13:35

冯导的电影尝试多远化发展,从早期的贺岁喜剧、正剧、悲剧,到战争片,历史片,灾难片~~逐一呈现不同的电影风格。一贯的冯式幽默,铁打的葛大爷流水的女明星~~一路成为了冯氏贺岁的招牌。每年年根最大的期望就是去影院欣赏期待已久的冯氏电影,且不说那号召力和票房成绩,单从喜爱程度就绝对不会令观众失望,以观众为本是他独有的特色。今年上映的《一九四二》据说是摒弃之前所有成就,从零开始的作品,所以更加的期待了。

历史的尘埃曾埋没不堪回首的往事,当吹去浮尘将微尘拭去时,惨痛沉重的记忆似乎又浮现在眼前。影片讲述1942年冬在河南发生的关于吃的问题。天灾虫害后的河南,荒芜而苍白。整个天空都被笼罩在黑色迷雾下,在此生活的人们压抑而不振。细腻的画面,灰色为基调的主旋律,将老百姓昏暗无力的贫乏困境突出展现。为粮而斗,为食而争,似乎成了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为糊口求生,东家和瞎鹿家被迫迁离家园,开始了逃荒的经历。近景的特写镜头加深了对每个人物个性的描述,突出了每个逃荒人物在饥荒艰难困境下的转变过程。饱受饥寒,面对空袭,日益消瘦的老百姓们,在天灾人祸面前,甘苦受尽,吃树皮,卖人口,只为那斗小米而糊口。种种的经历,家人朋友逐渐的倒下,令人们的斗志消沉,稀落的人们似乎为影片增加了含金量,而顽强能走到最后的人只为传承逝去人们的遗愿,那种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痛。逃荒时在竹篮中端坐的女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娃本应双眸明亮,但逃荒中却暗淡无光,那种沧桑和凄凉,也许预示了逃荒的无奈和悲惨。

字幕的细微介绍了远行的公里和天数,见证了逃荒的经过,随着天数的增加,公里数呈现缓慢增长。因为自然条件和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了大量逃亡人员的伤亡,一部血泪史,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牵动着观众的心,为之惋惜为之感慨为之动容。

影片从侧面描绘,通过美国记者的相机,记录了许多珍贵的镜头,真实的画面感,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述说着老百姓的疾苦,痛斥日军空袭的残暴行径。传教士的超度,在战争逃荒下的困境,为了带来信仰,传播上帝的博爱,带给人民些许的寄托安慰,似乎想努力挽救消沉绝望的心灵。一方面是外籍人对国民政府的不解,一方面是国民政府对逃荒老百姓的视而不见。从侧面抨击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处理灾荒挽救百姓的不利举措。历史不仅是光辉的也有晦暗的。所以要不断的力求正能量,有益的方法,摈弃错过的负面影响。

对于空袭爆破的桥段,大量的爆破飞跃,弹药飞花般的袭击,支离破碎,残肢断臂,2次空袭带来的巨大损失,令逃亡人数急剧减少。面对妻离子散,面对身首异处的逃亡者,日军非人的空袭,世人震惊。曾经冯导的《集结号》令我印象深刻,当时战争的爆破,枪林弹雨,坦克飞车,大气壮观。此次的空袭特效也相当受力。对片刻的爆破带来的视觉冲击,展现了短时间内伤亡的惨痛。纷飞的碎石,残垣断壁的冲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和伤害力。震惊的画面,血淋淋的事实,见证了鲜血般历史。震惊四座,令人难以忘怀。

音乐大气烘托主题,凄惨中夹杂惋惜。提琴的凝重带来了历史印证下的沉痛。服装虽然是棉袄棉裤简单的搭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半新到露出棉絮有残破,细微之处都能看出对细节的掌控。

众位大师,演绎了《一九四二》剧中的人物。逃荒的疾苦,面颊消瘦,乏力不堪,面色憔悴。不论从外形还是内心都深入展现,方言对白,更加真切的反应了民生,朴实的表演深入人心。国民政府一边,高瞻无忧的一方与逃荒群众形成鲜明对比,在历史环境下的牺牲,是惨痛而沉重的。

历史带给人们更多的警示,那么通过电影的记录,能从中体会到国家的不易,要知疾苦,莫浪费,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任务是铭记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为未来而努力,勇敢而不怕牺牲,杜绝铺张浪费,节约现有的能源,知甘苦懂艰辛,不负众望振兴中华。

#5楼回目录

《一九四二》――无良的岁月,饥饿的集结

兰子君 | 2013-04-01 13:36

影片主要的着力点有两方面,其一是对蒋介石独夫民贼形象的塑造,或者对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阶层的指控,另一条线索始终围绕着灾民的苦难,其实逃荒对农民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而,一九四二年荒灾的深重主要在于人祸。

对于早已过去的一九四二大饥荒来说,它的真实性仅仅存在于历史之中,文字和电影在它面前难免失真,但在影像这个层面上,《一九四二》是事实性的。干戈离落,人命危浅,对于平民来说,死于天灾是一个悲剧,对于一九四二年的灾民来说,像人一样死去是一个解脱,对于我们来说,一九四二年的饥荒让人心寒,因为,灾民悲剧性的恶化主要还不是受了旱灾和蝗灾的驱赶,赋税,私吞救济粮,发国难财甚至灾民本身的恶等等悉数登场,这些人是特定环境下的“异形”,但实质上也是人性中本来就潜伏的恶瘤,一个人最不堪的倾向在“合适”的时候便会“崭露头角”。

国军从河南撤退,把灾民甩给了日本人,而讽刺的是,在军队后撤途中,遭遇日本人的空袭,祸及逃难的灾民,在轰炸之前和轰炸间隙,抢粮、抢钱、抢女人,影片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在这一刻集中爆发。在这种时候,信仰这东西简直不堪一击,成了扯淡的玩意儿,《圣经》堵不住一个在流血的人肉窟窿,漫天飞舞的纸屑宣示着命运撕扯的残忍,以及这一切的不可拯救。

之后,一部分人趴上火车,往潼关方向逃奔;另一部分人留下来遭遇日本人,活下来的人之中,便有范伟饰演的那个伙夫,这个角色身上有着命运赋予他的冷幽默,从《建国大业》中的憨厚厨师,到《黄金大劫案》中的神父(实质上也是一个伙夫),然后到此,这种角色上的重叠和差异本身就表明环境和特定时空赋予人的特征。

张默饰演的栓柱让人不自觉的联想起《斗牛》中的牛二来,这个本性单纯耿直的人不受环境和命运的折弄,在人性或压抑或扭曲变形的途中,栓柱反而像一个精神上的幸存者,在灰暗的基调中闪着一点光。

被苦难囚禁的灾民,逃离河南之后却并不意味着逃出生天,老东家逃灾是为了让全家人活下去,可是到了潼关之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所以,他开始往回走,途中还收留了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孤儿。《斗牛》中的牛二,在全村人惨死之后,只剩下自己和那头奶牛,他牵着那头奶牛,或者说奶牛领着他,继续走了下去。对于牛二来说,那头奶牛就是死去的九儿,同样的,在老东家的心里,这个小姑娘也许就是他那没有活成的孙儿,有了这娃,就多了份牵挂,甭管是为了像个人一样有尊严的死去,还是为了死在自己的老家,只要尚存一丝温暖,就可以继续走下去……

张艺谋的《活着》说的是一个人的生存智慧,《一九四二》旨在揭露,所以本片的视觉广阔,在角色塑造上难免泛泛而谈,对于个人来说,《活着》会历久弥新,而《一九四二》能用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人就已经不错了,灾难本身都能被遗忘,何况是一部记述它的影片,更何况还是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

冯小刚操控的商业大片《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有一个共同点,他倾心于有关真相的东西。从战争到天灾,前两者更像是铺垫,一九四二水到渠成,据说这事筹备了十几年,导演本人说,自己名和利都有了,现在做事反而单纯了很多,张艺谋在某个颁奖礼上说了同样的话,看来这两位中国的大导演想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所以还是有所期待的。

不过总感觉影片缺点啥,也许是他常年“浸淫”在温吞的都市类型中留下了毛病,我就想,如果能让影院中那些此起彼伏的哄笑闭嘴,那这影片就厉害了。

冯小刚说,影片不能过度解读。但是,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角色,让人感到“亲切”,好像还苟活于当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70103/108550.html

更多阅读

《工人物语7》最新精彩游戏截图 工人物语6

《工人物语7:帝国之路》是PC平台大受好评的战略游戏系列最新作,该系列在全球已有数百万套的销量。《工人物语7》将由出品过《纪元1404:探索的开端》的BlueByte工作室开发。   《工人物语7:帝国之路》的故事背景仍然设定为中世纪的欧

我军和平年代经典影视人物形象 八十年代影视歌曲

【汇编】我军和平年代经典影视人物形象——《老兵网文圈》“八一征文”电视剧照 陈保国饰演电视剧《军人机密》剧照右:薛山饰演姜佑生 中;刘蓓饰演楚风屏电视剧《盈红灯下的哨兵》剧照徐洪浩饰演

转载 浅谈《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谈个人形象的塑造

原文地址:浅谈《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洪涛浅谈《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内容提要:《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人物的塑造,使作品具有光辉的艺术生命。全文分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声明:《1942影评人物形象 《1942》影评》为网友我的影子我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