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 心肌酶 心肌酶-参考值,心肌酶-临床诊断应用

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价值。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心肌酶_心肌酶 -参考值

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IU/L

2.谷草转氨酶AST0-40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24-194IU/L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IU/L

5.谷丙转氨酶ALT0-40IU/L

【临床意义】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而肝脏实质细胞病变时,该比值可升高到1.6~2.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比值与各实验室的测定方法或测定条件不关,必须确立本实验室的比值。另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活性增高,所以HBD活性也可增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力比血清中高得多。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血而使其他血液中的活力升高。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LDH-L法):100~240U/L

比色法:190~310U/L

2.临床意义:

①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肿瘤转移所致的胸腹水中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⑥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可达775~2000U/L,满月后为180~430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岁后趋于恒定。

由于测定LD的特异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多同时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测定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来判断其组织来源,用于心肌梗塞、肿瘤、肝病等的诊断。

四、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浓度。它的催化作用是可逆的,即将高能磷酸键从磷酸肌酸转移至二磷酸腺苷(ADP)上或从三磷酸腺苷上将高能磷酸键转移至肌酸,形成磷酸肌酸。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1.正常参考值:

琼脂糖电泳法:健康人血清中各肌酸激酶同工酶占肌酸激酶总活力的百分率为:CK-BB0%;CK-MB台0%~3%;CK-MM97%~100%;CK-Mt0%;CK-MB的阳性决定水平为5%。

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或CK-B(包括非M-CK):血清中正常水平CK-MB小于10U/L;CK-MB/总CK小于5%。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大于15U/L(做测定空白)。如不做空白时,CK-MB大于25U/L,CK-MB/总CK在6%~25%。CK-BB异常增高时或某些肿瘤时,非M-CK(CK-B)/总CK中大于30%(非M-CK即为非M亚基的肌酸激酶,在计算上CK-MB活力以一半计)。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MM亚型:CK-MM1(57.7±4.7)%;CK-MM2(26.5±5.3)%;CK-MM3(15.8±2.5)%。

2.临床意义

①CK-BB(CK1)患轻度或中度脑损伤病人的血清CK-BB明显高于对照值,血清CK-BB的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在脑血管意外及脑手术后,血清CK-BB亦可升高。新生儿产程窒息,若CSFCK-BB升高,多提示脑组织发生实质性损害;若CK-BB超过CSF-CF总活性15,则易发生脑性轻瘫、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胸痛发作开始2小时,血清CK-CC已见升高,7~20小时达峰值(为对照组的3~100倍),然后迅速下降。其敏感性优于CK总活性测定,且早于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是一项敏感而早期的指标。

各种心血管手术15分钟,血中CK-BB业已上升,当天即达峰值(为正常均值的6~10倍),至第3~4天恢复正常。CK-BB的变化是单纯心肌创伤的特异指标。

有89%的前列腺癌病人血中CK-BB含量升高。其他肿瘤若发生广泛转移时,血中CK-BB亦明显高于无继发癌灶的病例。由于CK-BB主要存在于自内胚层发生的器官,当这些器官发生病变时,血中CK-BB常少升高,故测定血中CK-BB,可能有助于内胚层源性组织肿瘤的诊断。

②CK-MB(CK2)血清CK-MB测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发作后4~6小时,病人血清CK-MB先于总活性开始升高,12~36小时达峰值;多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其最高值达对照组4.9~22倍以上。如果梗塞后3~4天,CK-MB仍持续不降,表明心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肌梗塞仍在继续进行,如果已下降的CK-MB再次升高则提示原梗塞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塞病灶;如果胸痛患者在48小时内尚未出现CK-MB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即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临床上常以CK-MB超过CK总活性的3(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或10(免疫抑制法)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依据。

用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必须注意无论是CK-MB的绝对活性或占总活性百分率的界限值,均不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婴幼儿和儿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

各种类型的心脏手术后可引起血清CK-MB活性增强,在并发术间或术后心肌梗塞时升高更为显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人血清CK-MB亦升高。

③CK-MM(CK3)骨骼肌几乎只含CK-MM,心肌中除CK-MB外,也主要含此型同工酶。CK-MM是健康成人血清CK的主要成份。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分离其亚带发现,心肌梗塞发病10小时内,首先是CK-MM2和CK-MM3升高。而后,CK-MM1进行性增加,而CK-MM2和CK-MM3逐渐消失,故在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其血中CK-MB消失后CK总活性升高,实为CK-MM1亚带升高所致。CK-MM3/MM1比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值在胸痛发作后6小时从0.38基线开始上升,10小时达高峰,共比值为1.2~4.2。比值增加常在总酶活性升高之前出现,是一种敏感的早期诊断依据,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检测方法。

肌肉创伤、感染、惊厥、癫痫,特别是破伤风可导致病人血清CK-MM高于正常人7倍。

缺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肺梗塞,甲状腺机能低下,脑血管疾病,巴比妥或其它外源性毒物中毒,亦会引起血清CK-MM升高。

④巨型CK(M-CK)成人血清M-CK-I虽与特定疾病无关,但对因产程窒息缺氧发生脑性瘫痪或癫痫的新生儿来说,其血清M-CK-I则是肯定神经损伤的早期指标,是脑组织长期缺氧后,释出的CK-BB在血中与Ig聚合的结果,对于判断疗效亦有潜在的价值。

M-CK-Ⅱ主要来自肝脏或肿瘤组织。M-CK-Ⅱ是CK-Mt(CK4)在细胞严重损伤后,释放血中聚合而成的巨分子酶,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病人的血清,常是病情恶化、预后不佳的标志,但亦有随疾病恢复而自行消失者。

五、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测定及意义

2009-9-2313:45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只有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中。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临床上最常检查的血清转氨酶有两种:即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肝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转氨酶(尤其是ALT)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比较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迄今仍以谷丙转氨酶更为敏感,特异性更强,临床上实用价值更大。

1.正常参考值

(1)速率法:

男性:5~40U/L;女性:5~35U/L

(2)赖氏比色法:5~25卡门单位/mL血清

2.临床意义

(1)血清ALT活性增高

①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

②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

③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扬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同磷等引起ALT活性增高。

(2)ALT活性降低:磷酸吡哆醛缺乏症。

六、谷草转氨酶(GOT、AST、SGOT)测定及意义

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大量的酶释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1.正常参考值

速率法:8~40U/L

赖氏法:8~28卡门单位

2.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心肌梗塞发病6~12小时显着升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小时达到最高值,约3~5天恢复正常;

(2)各种肝病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性肝炎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小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增高,AST/ALT比值大于1;

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 心肌酶 心肌酶-参考值,心肌酶-临床诊断应用

(3)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AST也轻度升高

七、附:

乳酸脱氢酶

英文名称:LDH(lactatedehydrogenase)

序列信息:1gsgcnldsarfrylmg

长度:16aa{物种来源:Homosapiens(human)}

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的酶

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同功酶有五种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及LDH-5(M4),可用电泳方法将其分离。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所以可以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用诊断疾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释放入血则LDH1〉LDH2,利用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

正常范围:血清100~300U/L;

尿560~2050U/L;

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

检查介绍: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早期血清中LDH1和LDH2活性均升高,但LDH1增高更早,更明显,导致LDH1/LDH2的比值升高。

(2)肝炎、急性肝细胞损伤及骨骼肌损伤时LDH5都会升高。

(3)患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肾坏死等病LDH1也可升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人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用电泳法可以分离出5种同工酶区带,根据其电泳迁移率的快慢,依次命名为LDH1,LDH2,LDH3,LDH4,LDH5。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布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人心肌、肾和红细胞中以LDH1和LDH2最多,骨骼肌和肝中以LDH4和LDH5最多,而肺、脾、胰、甲状腺、肾上腺和淋巴结等组织中以LDH3最多。后来从睾丸和精子中发现了LDHx,其电泳迁移率介于LDH4和LDH5之间。LDH是由H(心肌型)和M(骨骼肌型)两类亚基组成,分别形成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

1.正常参考值

琼脂糖电泳法:

LDH1(28.4±5.3)%;

LDH2(41.0±5.0)%;

LDH3(19.0±4.0)%;

LDH4(6.6±3.5)%;

LDH5(4.6±3.0)%。

醋酸纤维素薄膜法:

LDH1(25.32±2.62)%

LDH2(34.36±1.57)%

LDH3(21.86±1.38)%

LDH4(11.3±1.84)%

LDH5(7.97±1.59)%

聚丙烯酰胺法:

LDH1(26.9±0.4)%

LDH2(36.0±0.5)%

LDH3(21.9±0.4)%

LDH4(11.1±0.4)%

LDH5(4.1±0.3)%

总之,健康成人血清LDH同工酶有如下的规律:LDH2>LDH1>LDH3>LDH4>LDH5。

2.临床意义

心肌细胞LD活性远高于血清数百倍,尤以LDH1和LDH2含量最高。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LDH1和LDH2显着升高,约95%的病例的血清LDH1和LDH2比值大于1,且LDH1升高早于LDH总活性升高。病毒性和风湿性心肌炎及克山病心肌损害等,病人的血清LDH同工酶的改变与心肌梗塞相似。LDH1/LDH2比值>1还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肾脏损伤、肾皮质梗塞、心肌损伤性疾病、瓣膜病等。

脑干含LDH1较高。颇脑损伤仅累及大脑半球时,只有血清同工酶谱的绝对值增高,而不影响同工酶的相互比值,如果累及脑干时,病人血清LDH1的含量也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12~24小时,血清LDH1业已升高。若同时测定LD总活性,可发现LDH1/总LDH的比值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阳性率与可靠性优于单纯测定LDH1或CK-MB。

胚胎细胞瘤病人的血清LDH1活性升高。

肝细胞损伤或坏死后,向血流释入大量的LDH4和LDH5,致使血中LDH5/LDH4比值升高,故LDH5/LDH4>1可做为肝细胞损伤的指标。急性肝炎以LDH5明显升高,LDH4不增,LDH5/LDH4>1为特征;若血清LDH5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则可认为是慢性肝炎;肝昏迷病人的血清LDH5、LDH4活性极高时,常示预后不良;原发性肝癌以血清LDH4>LDH5较为常见。

肾皮质以LDH1和LDH2含量较高,肾髓质以LDH4和LDH5活性较强。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肾移植排异时,血清LDH5均可增高。

肺含LDH3较多,肺部疾患时血清LDH3常可升高。肺梗塞时LDH3和LDH4相等,LDH1明显下降;肺脓肿病人的血清LDH3、LDH4常与LDH5同时升高。

血清LD总活性升高而同工酶谱正常(LDH1/LDH2

肌营养不良病人肌肉中LDH1、LDH2明显增高,LDH5显着下降;而血清则相反,LDH1、LDH2明显减少,LDH4、LDH5显着,表明血清LDH同工酶主要来自肌肉组织。煤矿、钨矿矽肺病人的血清LDH1、LDH2下降,LDH4、LDH5升高。

(4)恶性病变时LDH3常增高。

心肌酶_心肌酶 -临床诊断应用

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的,因此我们选择诊断用指标时就得依照如下原则:

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心肌酶_心肌酶 -病理基础

心脏是人体最活跃的脏器之一,为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心脏内存在大量的细胞酶,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心肌酶_心肌酶 -心肌酶检查

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心肌酶_心肌酶 -婴幼儿检查

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115±82)U/L、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结论]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

"心肌酶谱" 英文对照

myocardial enzymes; myocardial zymogram; myocardial enzymogram;

"心肌酶谱"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一MB、a一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小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2j

文献来源

2、国内常将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一经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一MB)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

文献来源

3、肌酸激酶(CK)、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通常称为心肌酶谱,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文献来源

4、5心血管疾病常用检测项目51心肌酶谱检查对与心肌病变有关的几种酶同时检测,通常称为心肌酶谱.511心肌酶谱检查项目及参考值见表5.512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AMI)较早期诊断指标,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高峰,2~4天恢复正常

文献来源

与"心肌酶谱" 相关的学术图片

图1患者女性,86岁,胸闷、气促2 h入院。上行为入院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3~V6导联T波对称直立,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下行为次日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肌酶谱" 在工具书中的参考阅读

心肌

与 "心肌酶谱" 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

热点年份中 "心肌酶谱" 的相关高频被引文章

2003 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T的变化

韩瑛,张颖琪,吴晓华 - 被引次数 5 次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对预后的影响

黄超联 朱文玲 沈珠军 曾勇 姜秀春 李燕华 - 被引次数 5 次

窒息新生儿89例心肌酶谱变化分析

吴懿 - 被引次数 7 次

心肌酶谱测定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脏损害的意义

郑凤莲 霍开明 - 被引次数 8 次

研究 "心肌酶谱" 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

李军 刘伟 赵曙光 朱国标 黄文权 于晟 徐华 李丽 张建华

刘毅

出版 "心肌酶谱" 相关文献的期刊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山东医药 心电学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医学

广东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临床荟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60103/107075.html

更多阅读

厄贝沙坦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一类重要的心血管活性药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在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肾脏疾病等治疗中均具有良好效果,使其临床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厄贝沙坦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ARB类药

经典病例:图解心电图T波低平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钟杭美心电图T波是心室复极波,正常情况下T波形态呈圆顶型,占时较长,从基线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两支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稍长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稍长于升支,其方向与同一导联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

小儿咳喘贴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小儿咳喘灵泡腾片

一:配方白芥子25 甘遂15 制半夏10 细辛10 杏仁10 元胡10 麻黄5二:用法上药粉碎细末,密封备用。使用的时候取适量药粉用姜汁调成稠糊状,贴于穴位上。得到这个方子的时候当时是这样教我的:贴药之前先取一小粒麝香放到药膏的中间,贴的时候麝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

以前的作业,这篇比较烂解热镇痛抗炎药与合理应用摘要: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临床中的常用药,其中五种属于非处方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损害和变态反应。公众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不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药物的作用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祛痰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张继红 邓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肝胆外科(广州,510070)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的药物,即通常所说的对肝细胞

声明:《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 心肌酶 心肌酶-参考值,心肌酶-临床诊断应用》为网友若水微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