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概述 地榆 地榆-概述,地榆-药品简述

地榆(学名:Radix Sanguisorbae )为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中草药名称地榆(拼音名Diyu),来源为植物地榆的干燥根。5~6cm,宽0。5~3cm,先端钝,有小突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而锐的锯齿,小叶柄基部具小托叶。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地榆_地榆 -概述

地榆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别录》云:“生桐柏(河南南部与湖北交界处)及冤朐(山东菏泽县西南)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暴干。”《本草经集注》:“今近道处处有。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而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名玉豉,一茎长直上。”《本草图经》载:“宿根三月内生苗,初


地榆

生布地,茎直,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少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并附有“江宁府地榆”和“衡州地榆”二图。

1、地榆多年生草本。根多呈纺锤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纹及横裂纹。茎直立,有棱,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为羽状复生,小叶4-6对;叶柄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叶片有短柄;托叶膜质,褐色,外面无毛或稀疏腺毛;小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7cm,宽0.5-3cm,先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的锯齿,两面无毛;茎生叶较少,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狭长,基部微心形至圆形,先端急尖,托叶大,革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尖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长1-3(-4)cm,径0.5-1cm,紫色至暗紫色,从花序顶端向下开放;苞片2,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至骤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背面及边缘有柔毛;裂片4,椭圆形至宽卵形;先端常具短尖头,紫红色;雄蕊4,花丝丝状与萼片近等长,柱头先端盘形。瘦果包藏在宿存萼筒内,倒卵状长圆形或近圆形,外面4棱。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2、长叶地榆本变种与正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生叶小叶带状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基部微心形,圆心形至宽楔形;茎生叶较多,与基生叶相似,但更长而狭窄。花穗长圆柱形,长2-6cm,径0.5-1cm;雄蕊与萼片近等长。花、果期8~11月。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地榆

3、细叶地输:产于吉林、辽宁。自产自销。根呈不规则纺锤状,两端渐尖或

急尖,稍弯曲。长3~10cm,直径0.5~1.5cm。表面棕褐色,具纵皱,有时可见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较平坦,粉质。横断面形成层可见,皮部淡黄色,木部棕黄色,放射状排列不甚明显。气微、味微苦涩。

4、小白花地榆:产于吉林。自产自销。根圆柱形,顶端略膨大。表面稍平滑,有纵皱。长2.5~12cm,直径0.3~0.6cm。根茎细长,表面紫褐色,密集鳞片状叶柄残基,并着生众多细根,长2~10cm。质较疏松,易折断。折断面粗糙,形成层环明显,皮部淡黄色,木部稍深,有时中空。气微,味微甘涩雄蕊与萼片近等长。花、果期8-11月。

地榆_地榆 -药品简述


地榆

多。药名:地榆
汉语拼音:diyu
英文名:GardenBurnetRoot,RootofGardenBurnet,RootofLongleafGardenBurne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SanguisorbaofficinalisL.
2、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ol.)YüetLi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科属分类:蔷薇科。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30-3000m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或疏林下。
2、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
采收储藏:播种2、3年春、秋季均可采收,于春季发芽前,秋季枯萎前后挖出,除去地上茎叶,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地榆_地榆 -炮制方法

1、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醋地榆。《博济方》:“醋炒焙干。”《圣济总录》:“醋炙。”现行,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麸醋10kg。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下血。

4、酒地榆。《万氏女科》:“酒洗。”《本经逢原》:“去梢,酒拌,炒黑。”现行,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盐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喷洒盐水炒匀,取出晾干。每地榆片100kb,用食盐3kg。

地榆_地榆 -用药禁忌

1、虚寒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得发良。恶麦门冬。

3、《本草衍义》: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4、《医学入门》:虚寒冷痢禁用。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5、《本草经疏》: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

6、《本草汇言》: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7、《本经逢原》: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_地榆 -中药化学成分


地榆

根中含多种鞣质成分:地榆素(sanguiin)H-1、H-2、H-3,H-4、H-5、H-6、H-7、H-8、H-9、H-10、H-11,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6-trigalloyl-β-D-glucose)、1,2,3,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tetragalloyl-β-D-glucose),2,3,4,6-四没食子酰-D-葡萄糖(2,3,4,6-tetragalloyl-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4,6-Pentagalloyl-β-D-glucose),6-O-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6-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6-O-di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4.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4,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6-O-三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2,3,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3,4,6-O-三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3,4,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4,6-O-四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2,3,4,

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没食子酸-3-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甙[gallicacid-3-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3,4,3’-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3’-tri-O-methylellagicacid),地偷酸双内酯(sanguisorbicaciddilactone)。还含有2种没食子酰金缕梅糖衍生物:5,2’-双-O-没食子酰金缕梅糖(5,2’-di-O-galloylhamamelose),2’,3,5-三-O-没食子酰-D-呋喃金缕梅糖(3,5,2’-tri-O-galloyl-D-hamamelofuranose)。根中还含有多种黄烷-3-醉衍生物:右旋儿茶精(catechin),

7-O-没食子酰-右旋-儿茶精[7-O-galloyl-(+)-catechin],3-O-没食子酰前矢车菊素B-3(3-O-galloylprocyanidinB-3),3-O-没食子酰前关车菊素C-2(3-O-galloyl-procyanidinC-2),棕儿茶素A-1(gambiriinA-1),棕儿茶素B-3(gambiriinB-3)。从根中还得到地榆糖甙(zigu-glucoside)Ⅰ及Ⅱ,地榆皂甙(sanguisorbin)A、B、C、D、E(其中,已确定结构的为B和E),甜茶皂甙R1(sauvissimosideR1),

坡模醇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pom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2,4-dihydroxy-6-methoxyacetophenone),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3’-tri-O-methylellagicacid),3,4,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4’-tri-O-methylellagicacid),地榆皂甙元(sanguisorbigenin),胡萝卜甙(β-Sitostrol-β-D-glucoside),3-氢代-19a-羟基-12-乌苏烯-28-酸(3-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acid),3,

11-二氧代-19a-羟基-12-乌苏烯-28-酸(3,11-di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acid),坡模醇酸(pomolicacid),2a-羟基被模醇酸(2a-hydroxypomolicacid)即是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
根茎中分离到右旋地茶精,右旋没食子儿茶精(gallocatechin)。茎叶富含黄酮甙,甙元为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mpferol)。还含白桦脂酸(betulicacid)。

地榆_地榆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以地榆粉或炒炭地榆粉5g/kg给小鼠灌胃,出血时间分别缩短31.9%和45.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但地榆粉和炒炭地榆粉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给家免以地榆粉或炒炭地榆粉2g/kg灌胃,两者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均缩短25%。由于炒炭可使地榆缩合鞣质几乎完全破坏


地榆

,故其止血作用并非完全由鞣质所致。但也有报告认为地榆煎剂小鼠灌胃给药也可使断尾出血,凝血时间缩短,而去除鞣质后该作用消失,故认为其止血作用与鞣质有关。另外,地榆中的鞣质及其多元酚对纤维蛋白溶酶有强的抑制作用。地榆成分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有止血作用。

2、抗炎作用腹腔注射地榆水提取剂400mg/kg或醇提取剂650mg/kg,对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腹腔注射水提取剂500mg/kg能抑制巴豆油合剂对小鼠耳郭致肿作用,800mg/kg腹腔注射对前列腺素E1引起的大鼠皮肤徽血管通透性增加呈明显抑制作用;水提取剂750mg/kg及酸提取剂800mg/kg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抑制作用。地偷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为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小鼠耳部涂抹地输鞣质4mg,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郭肿胀,口服此化合物1g/(kg・d),连续4d也有效抑制巴豆油诱发的耳郭肿胀。

3、促进伤口愈合给大鼠造成背部皮肤伤口。10%地榆水提取剂每日涂抹伤口1次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作用。以85-95℃热水造成犬或家兔皮肤Ⅱ-Ⅲ度锈伤,外用炒地榆粉有显著疗效,可使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减轻,感染与死亡率降低,并使恢复加速。实验证明,地榆中儿茶类鞣质的疗效远不如地榆,而地榆的收敛作用比地榆中儿茶类鞣质要小得多,地偷在去神经组织上对烧伤的疗效比没有去神经组织上的疗效差些,说明地榆的上述作用并非单纯由于所含鞣质所致。

4、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地榆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抗菌作用;地榆的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曾发现地榆有抗噬菌体作用,能灭活噬菌体且抑制噬菌体在菌体内繁殖,但并不阻止噬菌体与细菌吸附。

5、镇吐作用以地榆水煎剂3g/kg给鸽灌胃每日2次,连用2d可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催吐作用,其镇吐效果与肌注0.25mg/kg氯丙嗪相仿;但不能抑制阿朴吗啡引起的犬呕吐反应。

6、其他作用体外实验地偷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雌性小鼠或豚鼠口服地榆饲料,可致性周期延长,这一作用与脑垂体促性腺激素无明显关系。小鼠口服地榆鞣质20mg/kg明显对抗氨基匹林合并亚硝酸钠(NaNO2)引起的急性肝损伤,2.5μm/ml明显抑制O2的产生,60μg/ml显著对抗过氧化氢(H2O2)诱发的溶血,160μg/ml对羟自由基(OH)有明显清除作用。

7、毒性急性毒性试验以地榆水提剂或醇提剂给小鼠灌胃2.5g/kg,观察7d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水提溶液及醇提溶液小鼠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1.60±0.29g/kg和2.17±0.49g/kg。说明地榆口服毒性极小。大鼠每日口服水提取物(1:3)20ml/kg,共10d,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但在给药5-10d作肝穿刺检查,发现脂肪浸润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

地榆_地榆 -药(毒)理学

大鼠每天灌服水提取物(1:3)20ml/kg,共10天,未有明显中毒症状,但在给药第5及第10天、作肝穿刺检查,发现脂肪浸润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大鼠每天ig水提物(1:3)20ml/kg,共10天,未有明显中毒症状,但在给药第5天及第10天作肝穿刺检查,发现脂肪浸润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

地榆_地榆 -临床应用

简述 概述 地榆 地榆-概述,地榆-药品简述

地榆

1、治小儿肠伤寒:4~14岁小儿用地榆1两,白花蛇舌草5钱,水3碗煎至60毫升内服,4岁以下减半。每日2~3次,待体温下降后改为每天服1次,至大便培养阴性为止。经治57例14岁以下的患儿,结果49例治愈,8例无效。治愈病例平均退热天数为7.3天,最短2天,最长19天。实验证明,1:5或1:10的地榆汤均有抑菌作用。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2、治疗烧伤:将地榆焙干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使成糊状,盛于消毒缸内备用。用时将药糊直接涂于创面,可以很快形成1层厚厚的药痂,能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亦可采用地榆酒精液(地榆洗净晒干,研粗末用70~75%酒精渗漉提取清液,煮至液面出现薄膜,冷却备用)涂布烧伤创面,每日2~3次,不包扎。涂布次数以创面形成干痂而不出现龟裂为度。对已污染的创面应先行清创处理。通过一、二度烧伤患者40例的观察,证明此法对浅度烧伤,特别对中小面积、污染较轻的烧伤效果较好,一般经12~24小时创面上可形成1层棕色保护膜,这对防止细菌污染、减少创面渗出,均有良好影响。

3、治疗皮肤病:将地榆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部。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经治湿疹及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足癣等疾患共109例,结果治愈47例,显效及有效50例。平均治愈日数为8.3天以湿疹及湿疹样皮炎的治愈率最高,脂溢性湿疹及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共26例全部有效。实践证明,30%地榆膏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另有用生地榆1两,加水约600毫升,熬成300毫升药液,冷却后湿敷患处流水部位(热湿敷可起反作用)。半小时后再浸再敷。每天3~4次,连用3~4天,直至不流水为止。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脂溢性湿疹,婴幼儿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渗出较多时,待渗出减少后,可用地输20两、煅石膏20两、枯矾1两研成细末混匀,调制成40~50%软膏外敷,每日1~2次。如遇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浸润或轻度肥厚时,可用地榆粉1.5两、密陀僧末3两研匀加凡士林调成50~60%软膏外敷,每日1~2次。

4、治疗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用地榆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2克,每日1次,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或用地榆5%浓煎口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亦可肌注与口服交替进行。一般以1个月为一疗程。临床治疗4例结核性脓疡,2例慢性骨髓炎,结合外科常规治疗,均收到一定效果。

地榆_地榆 -常用配方

1、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

2、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滇南本草》)

3、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传染病》)

4、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5、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

6、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圣惠方》)

7、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


地榆

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9、治湿疹: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10、治湿疹: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一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11、治湿疹: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12、治面疮赤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60103/106585.html

更多阅读

地暖打压 地暖打压-基本简述,地暖打压-要求和方法

地暖属隐蔽工程,从安装设计到验收使用都有一整套完整的行业规范体系。地暖完成回填后系统基本不可且无必要更改,因此地暖打压是地暖安装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压力合格则表明系统正常,压力不合格则表示地暖系统存在漏水和施工等故障,需

简述 概述 黄狗肾 黄狗肾-概述,黄狗肾-药品简述

中药名,是为犬科动物犬的阴茎和睾丸。不是黄狗的肾脏。狗肾_黄狗肾 -概述黄狗肾黄狗肾出自(《神农本草经》)。药材形性:略呈棒状,长12-15cm,粗1~2cm,先端稍尖,另一端有细长精索与睾丸连接,睾丸扁缩椭圆形。全体淡黄色或淡棕色,略光滑,阴茎质

简述 概述 草乌头 草乌头-概述,草乌头-药品简述

草乌头:出唐・侯宁极《药谱》。又名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nzoffiiReichb.或华乌头A.chinensePaxt.等的块根。主产浙江、辽宁、江苏等地。辛,热,有大毒。入肝、脾经、祛风湿,散寒止痛,消肿。1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中风瘫痪,破伤

简述 概述 蒺藜 蒺藜-概述,蒺藜-药品简述

蒺藜(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 L.)又名白蒺藜、屈人等。茎平卧,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等地。青鲜时可做饲料。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

简述 概述 牡丹皮 牡丹皮-概述,牡丹皮-药品简述

牡丹皮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

声明:《简述 概述 地榆 地榆-概述,地榆-药品简述》为网友极致诱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