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容易导致瘫痪 瘫痪 瘫痪-简介疾,瘫痪-疾病起因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通称风瘫。临床上将瘫痪分为功能性瘫痪和器质性瘫痪两类。前者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症性瘫痪。器质性瘫痪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病瘫痪。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瘫痪是上、下运动神经元、锥体束及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其他主要原因包括中风、外伤、小儿麻痹、柏金逊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肉毒杆菌中毒、脊柱裂、多发性硬化症,等等。

瘫痪_瘫痪 -简介疾


四肢瘫痪瘫痪(病证名)。又名瘫痪风。见《外台秘要》卷十四。指肢体痿弱不用的病证。《医贯・中风论》:“瘫者坦也,筋脉弛纵,坦然而不举也;痪者涣也,血气涣散而无用也。”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侵袭经络所致。症见四肢痿废,不能运动,轻则手足虽能活动,但肢节缓弱无力,须靠扶持方能运用。治宜审察病因,采用药物、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若一侧肢体偏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为半身不遂。下肢瘫痪,属于半肢风的范畴。参见偏枯、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半肢风等条。

正常随意运动的完成,除了通过上运动神经无与下运动神经元实现外,还需要正常的肌肉和神经肌传导。上运动神经元起源于大脑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其轴突组成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与纤维束临床称为上运动神经单位。纤维束经放射冠丙束、中脑大脑脚、桥脑、延髓而进入脊髓、分别终止于脑干的颅神经运动核与各节段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位于颅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其轴突经颅神经运动根或脊髓前根、周围神经而到达所支配的肌肉。从颅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经肌肉接头,临床上称为下运动神经单位。凡上或下运动神经单位病变均可导致瘫痪。
肌病性瘫痪可分两类,肌肉本身的病变引起的瘫痪叫肌肉原性瘫痪,神经和肌肉接点部位病变引起的瘫痪叫神经肌肉接点性瘫痪。其病因与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关。一部分周围性麻痹是由于酶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外液中钾离子异常转移的结果。瘫痪的类型取决于损害的结构,同一结构的损害不论其病因如何,所引起的瘫痪表现是一样的。但肢体瘫痪可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类型的瘫痪。

瘫痪_瘫痪 -疾病起因


瘫痪病人瘫痪与多种不同的健康状况有关。最常见的包括:脊椎受伤、脑部受伤、多种硬化症、脑性麻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椎外露、中风、横向脊髓炎、后小儿麻痹症候群、部分运动共济失调症、脊髓空洞症及某种肌肉营养不良症。

1、单瘫多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肿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脑肿瘤脑脓肿脱髓鞘病以及皮质下白质中的胶质瘤等影响内囊部位病变滁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3、交叉性瘫痪多为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常见于脊髓感染肿瘤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

哪些疾病容易导致瘫痪 瘫痪 瘫痪-简介疾,瘫痪-疾病起因

5、周围神经性瘫痪常见于肌萎缩性侧柬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等

瘫痪_瘫痪 -疾病分类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瘫痪患者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多为广泛性的,波及整个肢体或身体的一侧。
病因和机理: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变性、中毒、以及内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等。
临床表现:同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鉴别诊断: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是指一时性脑缺血引起的一种短暂而局限的脑功能丧失。其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并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可反复发作。
(二)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出现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患者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以55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多在动态和用力状态下发病。出现前数小时至数日常有头痛、眩晕及意识混浊的先兆症状。起病急,进展快,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早期呕吐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80%脑脊液中混有血液,50%患者呈血性外观,CT检查可见颅内血肿高密度阴影。
(三)脑血栓形成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常于安静状态下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和体征,25%患者有TIA病史。起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发展,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出现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脑脊液检查正常,脑部CT或MRI检查可显增示梗塞位置和范围。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脑栓塞是指来自身体各部的栓子,经颈动脉和椎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血管,引起脑功能障碍。其特点是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塞、心房纤颤等。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症状于几秒钟或几分钟达高峰。神志多清楚或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局灶性症状明显,多表现为颈内动脉受累症状。脑脊液无明显变化,CT检查见与动脉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区,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闭塞。
(五)脑肿瘤大脑皮质运动区肿瘤可引起对侧肢体局限性癫痫作和不同程度的瘫痪,额叶、顶叶与颞叶肿瘤有时也可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表现,脑干肿瘤常引起交叉性瘫痪。多数起病缓慢、有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的“三主征”以及肿瘤所在部位的局部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细胞数正常。
(六)急性脊髓炎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骤,有一般感染及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中蛋白及细胞增加。肢体瘫痪先呈驰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数周后脊髓休克现象逐渐减退,肌张力与腱反射恢复增高,并出现病理反射。大小便潴留变为失禁,出现反射性排尿。
(七)脊髓蛛网膜炎起病可急可缓,可因感染、外伤、药物鞘内注射,脊髓或脊椎病变等继发。可先有发热或感冒等症状,随后出现神经根性疼痛与脊髓压迫症状,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同时有感障碍与括约肌功能障碍。本病常有特征性的多个病灶的表现;病程较长;病情可起伏不定,时有缓解与复发。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多,白细胞增多或正常。脊髓碘油造影可显示部分或完全阻塞。
(八)脊髓与椎管内肿瘤髓外肿瘤早期症状是神经根性疼痛,可因咳嗽、大便和用力而加剧。随着疾病进展出现脊髓受压症状,下肢远端发麻、感觉异常,逐渐向上发展而达到病变平面,同时出现截瘫或四肢瘫。髓内肿瘤疼痛症状少见,常产生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和早期大小便失禁。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可呈蛋白一细胞分离。椎管有阻塞现象。脊髓X线摄片、脊髓碘油造影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
(九)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本病突出的病理现象是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的变性,脊髓前角细胞的丧失,以及脑干运动神经核的损害。临床上常以一侧局部小肌肉萎缩、无力开始,逐渐波及对侧,并向上蔓延至前臂、上臂与肩带肌肉,二上肢肌力减退,受累肌群常有明显的肌束颤动。随着上肢肌萎缩进展,下肢逐渐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与锥体束征。后期常出现进行性延髓麻痹症状。
(十)脊髓空洞症当空洞累及锥体束时,出现受累脊髓节段以下的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其瘫痪多数两侧不对称。并有半马褂,马褂样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消失,触觉及深感觉相对正常。脊髓碘油造影可见脊髓病变部位脊髓肿胀,CT或MRI检查明确显示病变脊髓肿胀,脊髓内有条形束腔。
(十一)散发性脑炎是神经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当椎体束损害时则出现偏瘫或两侧肢体的阳性锥体束征等。但本病有病前感染史,有弥漫性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脑脊液正常或轻度炎性改变,脑电图弥漫性异常,头颅CT可见脑实质内散在片状或块状低密度阴影,头颅MRI检查可见大块水肿区和软化灶。
(十二)由脑中风引起的瘫痪。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又称脑中风,它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为常见。脑卒中在中国的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北方一些城市已上升为第一位。中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亦称周围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脊髓前根、脊周围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
病因: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周围神经损伤,如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外伤、电击伤、放射损伤、烧伤等;中毒性损伤,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和结节性周围神经病等;代谢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病等。
临床表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减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电测验有变性反应,各个部位病变的特点是:
1.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三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2.前根病变:瘫痪分布亦呈节段型,因后根常同时受侵犯而出现根性疼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3.神经丛病变:损害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与每个周围神经支配关系相一致。
鉴别诊断
(一)急性脊髓灰质炎起病多有发热、咽痛、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一般在发病第3-5天,热退后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多见于一侧下肢,亦有双侧下肢或四肢受累,呈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松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存在。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二)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或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病前1-3周内常非特异感染史。呈急性起病,先有下肢肌力减退,很快向上发展,于1-2日内出现四肢瘫。瘫痪呈弛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按压痛。远端肌肉萎缩,无明显感觉障碍。常伴有颅神经损害,以一侧或双侧面神经损害多见。严重者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的症状,并可有呼吸肌麻痹。脑脊液呈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三)臂丛神经炎急性起病,上肢疼痛为本病的特点,首先在颈根及锁骨上部,以后迅速扩展到肩后部、臂及手,疼痛开始为间歇性,以后转为持续性。多在1-2周内消失。受累的上肢肌力减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手和手指的浅感觉减退,肌肉萎缩不明显。查体时可见神经干有压痛,其特征是:上臂丛受损主要表现为上臂瘫痪,手及手指肌功能正常;下臂丛受损主要表现为上肢远端瘫痪,手部各小肌萎缩呈“鹰爪手”,前臂与手的尺侧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肌电图有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减少,多相电位增多,时程延长。
(四)多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怀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植物神经障碍。其瘫痪的特点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依神经受累的轻重,可为轻瘫至全瘫。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踝反射的减低常较膝反射为早。肌肉可出现萎缩,其特点是远端重于近端。肌萎缩下肢以胫前肌,腓骨肌,上肢以骨间肌,蚓状肌,大、小鱼际肌为明显,可出现手、足下垂,行走进可呈跨阈步态。
(五)桡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的主要表现是腕、手指及拇指不能伸直外展,即腕下垂,拇指和第一、二掌骨间隙背面感觉减退或消失。按损伤部位不同,出现不同影响,腋部损伤时除腕下垂外,因肱三头肌瘫痪而肘关节不能伸,因肱桡肌瘫痪而前臂呈旋前位不能屈曲肘关节,如在肱骨中1/3损伤时,则肱三头肌功能良好。当损伤在肱骨下端或臂1/3时,肱桡肌、旋后肌、伸桡肌功能保存,前臂中1/3以下损伤时,仅有伸指功能丧失,而无腕下垂。如损伤在腕关节,则可发生运动障碍的症状。
(六)尺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时,手指桡侧偏斜,向尺侧外展减弱及小指的运动障碍,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手掌及手背的尺侧及整个小指和环指的尺侧半部感觉障碍。
(七)腕管综合症可因骨折、外伤或腕部横韧带增厚压迫正中神经引起。主要表现为手指屈出功能减弱,拇指、食指不能弯曲,拇指不能作对掌动作,大鱼际肌明显萎缩。第1-3指与第4指的一半、手掌桡侧感觉障碍。有局部皮肤干燥、变冷、指甲变脆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八)腓总神经麻痹受伤后产生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表现为足下垂,足和足践不能背屈,用足跟行走困难。步行时,举高足,当足落地时足尖下垂后整个足底着地,类似鸡的步态,称为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

肌病瘫痪

横纹肌由许多纵向并列的肌纤维即肌细胞聚集而成。神经系统通过前角细胞轴突的神经终末到每个肌纤维膜上的特殊结构―运动终板,并形成突触。突触由运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组成。运动神经末梢内有线粒体及许多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乙酰胆碱。运动神经末梢的末端为一膜性结构,称为突触前膜,当运动神经兴奋时,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经此膜破入突触间腔。突触间腔的后部为运动终板的后膜,乙酰胆碱能引起该膜内内子平衡的改变(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而肌肉收缩。随即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而该膜内外有离子又复平衡(复极化),肌肉转为松弛。在神经―肌肉联接点或肌肉本身发生障碍时即导致肌病。
病因和机理:按其发病机理可涉及上述正常肌肉收缩的不同环节:突触前膜病变所引起的Ach合成或释放减少,可见于肉毒中毒、高镁血症和癌性类肌无力综合征。突触间隙中胆碱酯酶的活性受到过强抑制,而致Ach的作用过度延长,可使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的去极化延长,阻断复极化和再兴奋的接受,如有机磷中毒。突触后膜的病变,包括由各种机制所致的Ach受体数目减少(如重症肌无力)和Ach受体对Ach的不敏感,如见于应用美洲箭毒素多粘糖素、粘菌素、新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肌细胞膜的通透异常,使终板电位暂时不能发生,如周期性瘫痪。肌细胞内即供应系统病变,如某些糖原累积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溶酶体肌症等,可使肌质网内钙离子转运不良而致肌肉松弛时间延长。肌肉本身病变如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炎症、肌原纤维结构破坏、断裂、变性,可使肌肉收缩能力降低。
临床表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形成减少或分泌障碍,或其受体减少,胆碱酰酶受抑制或运动终板的损害,以及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异常,都可引起瘫痪。但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其瘫痪程度可时有变化,象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一样可有肌张力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一般无肌萎缩及肌束颤动,也没有病理反射及感觉障碍。肌肉疾病所致的瘫痪,常不按神经分布范围。有肌肉萎缩、肌萎缩重于瘫痪,以近端损害较严重,可有肌张力和腱反射的减低。此外,各种肌炎还有疼痛及压痛,但无感觉减退或消失,也无病理反射。
鉴别诊断:
(一)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起病较急,常于清晨或半夜发生,双侧或四肢软瘫,两侧对称,近端重于远端。瘫痪肢体肌张力减低,肌腱反射降低或消失,肌肉饱满而坚实,电刺激不起反应,感觉正常,如膈肌、肋间肌受累,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结。如心肌受累,出现心律紊乱,心电图可有低钾改变。发作时大都伴有血清钾含量变化。按血钾改变情况区分为低钾性、高钾性和正常血钾性周期瘫痪,以低血钾性为最多见。
(二)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极易疲劳,短期收缩后肌力减退,休息后即可恢复。眼外肌无力最为常邮,以眼睑下垂为最多见,伴斜视、复视、闭目无力等。如吞咽肌与咀嚼肌受累,则出现沮嚼吞咽困难。肢体肌肉较少受累,上肢常先于下肢,近端重于远端。症状在傍晚或劳累后加重,早晨和休息后减轻。病程具有缓解与复发倾向。呼吸肌与膈肌受累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心率加速,严重时可昏迷以至死亡,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药物试验有助于诊断。

瘫痪_瘫痪 -辨病思路


瘫痪一、病史对于瘫痪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
(1)发病时情况。发病时情况是急性发病还是慢性发病是逐渐进展还是迅速发展有无生气着急劳累。

(2)既往史
1外伤史及受伤的部位和受伤时的情况:如有无骨折昏迷抽搐等
2感染史:是否患过传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等。
3中毒史:有无铅汞苯砷锰等重金属及二硫化碳有机氟有机磷有机氯等毒物的接或中毒史。
4脑血管疾病史及有无高血压病心脏病周围血管栓塞的病史。
5有无恶性肿瘤或性质未明确的肿瘤病史。
6家族史:特殊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家族性共济失调肌营养不良症等往往有明显的家族史对于家族中有无和患者疾病有关的癫痫肿瘤周期性麻痹偏头痛等也应注意此外尚应询问直系亲属中有无近亲婚姻。

二体格检查
(一)肌肉体积和外观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二)肌力是肌肉做随意运动时所产生的最大收缩力嘱患者依次活动被检关节并对抗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的伸屈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在要是要注意瘫痪的部位和程度局部病变或单个周围神经损害须对有关的每个肌肉分别进行检查。

(三)昏迷的患者肌力的检查。昏迷的患者自主运动消失可通过下列检查发现患者的瘫痪体征。
1船帆征一侧偏瘫时可见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呼气时瘫痪侧面颊鼓起如风鼓起的船帆
2压眶反应昏迷不深的患者压眶时观察有无皱眉及肢体移动或健侧肢体的保护性动作瘫痪侧面部及肢体的动作减少3扬鞭征检查者将患者两侧肢体同时提起然后同时松手任其下落下落快的一侧为瘫痪侧
4下肢外旋征正常人仰卧位时双足垂直并稍外旋检查时患者双足摆正瘫痪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患侧足尖较健侧外旋

(四)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止时松弛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应让患者尽量放松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扩大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脊髓后索病变某些肌病和脑或脊髓急性病损的休克。肌张力增高时肌肉坚硬度增加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关节运动的范围缩小锥体束损害时肌张力增高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其特点是上肢的屈肌及旋前肌下肢的伸肌增高更明显被动运动时开始阻力增大终了时阻力突然减小一折刀样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损害所致的肌张力增高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其特点是伸肌屈肌张力均等增高被动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是均匀的――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如伴有震颤则出现规律而连续的停顿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如齿轮相嵌转动的感觉称为齿轮样强直。

(五)
1痉挛性偏瘫步态偏瘫时患侧下肢因伸肌肌张力高而显得较长且屈曲困难患者行走时偏瘫侧上肢的协同摆动动作消失呈内收旋前屈曲姿势下肢伸直并外旋举步时将骨盆抬高为避免足尖拖地而向外旋转后移向前方故又称划圈样步态是由一侧锥体柬损害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2痉挛性截瘫步态因下肢内收肌群张力增高致使步行时两腿向内侧交叉形如剪刀故又称剪刀步态见于横贯性脊髓损害脑性瘫痪。
3跨阈步态由于病足下垂为了使患足尖离开地面患肢抬的很高如跨越门槛的姿势见于排总神经麻痹。
4摇摆步态由于骨盆带肌及腰肌无力下肢及骨盆肌的萎缩站立时使脊柱前凸以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行走时因肌无力骨盆不能固定故臀部左右左右摇摆如鸭行又叫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5星迹步态见于前庭迷路病变当患者闭眼前进时向患侧偏斜后退时向反方向偏斜如此前进和后退反复进行其足迹呈星形。
6臀中肌麻痹步态一侧臀中肌病变行路时躯干向患侧弯曲并左右摇摆见于臀中肌病变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营养不良症等。
7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
8癌病性步态可表现为各种奇特步态如蹲行步态拖拉步态常伴有其他功能性疾患。
9先天性肌强直病由于用力时骨骼肌强直痉挛故当走路或跑步时如欲当时停步肌肉张力不能立即放松而致跌到。

三辅助检查
根据瘫痪的分布性质时间等选择合适的检查。对于单瘫偏瘫四肢瘫交叉瘫病变部位在皮质运动区病变内囊脑干病变等应选用脑CTMRI脑电图等如考虑是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应做脑血管DAS或MRATCD等截瘫患者病变部位多在脊髓应选用腰穿做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椎管造影或脊髓MRI等项检查。周围神经性瘫痪病变部位在脊髓前角周围神经病变应做肌电图腰穿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及常规检查必要时应做神经肌肉活检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应查肌电图血清酶学检查及肌肉活检。

瘫痪_瘫痪 -程度划分

根据瘫痪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瘫痪。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分类法:

0级肌肉完全瘫痪
l级可见肌肉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运动即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尚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而抬起
3级肢体能对抗地心引力而抬高床面但尚不能对抗外界阻力
4级能对抗部分阻力但较正常为差
5级正常肌力
根据瘫痪的肌张力改变可分为:痉挛性与赌性瘫痪前者肌张力增高胆反射亢进肢体被动运动抵抗力大后者肌张力明显减低健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被动运动阻力小。

瘫痪_瘫痪 -鉴别诊断

必须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将病变定位于神经肌肉系统的特定水平,才能确定肌无力的病因,肌无力分布对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及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源性与肌源性病变的鉴别颇有裨益。

瘫痪_瘫痪 -治疗

按病因诊断针对导致随意运动障碍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瘫痪_瘫痪 -预后

注意个人生活习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60103/106551.html

更多阅读

哪些食物容易导致流产 容易导致流产的食物是哪些

  女性在怀孕后,很多的食物都是不能吃的,如果不小心吃了不该吃的食物,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流产,那么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吧。  忌口食物一:未经高温消毒的蛋白质食品  包括牛奶、奶酪,像法国布里白乳酪、羊乳酪、卡门贝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哪些事情容易导致人变老

爱华阅读配图   1、茶水积垢懒清洗  “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这句俗话可能有些夸张,却提醒大家一定不能忽视茶杯上那层青黑色的茶垢。茶垢中有茶叶碱,如果长期接触,会导致芳烃类物质残留,从而影响肝肾功能甚至造血系统。 

肥胖容易引起五大疾病 哪些疾病容易被误认为感冒?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轻微的感冒症状,吃点药就会消失。但对有些人来说,这些症状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因为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不少人就自己当起了大夫,按照经验用药。过敏性鼻炎、急性肾炎等常见病的早期症

家庭不稳定因素导致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网站排名不稳定

        做过互联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想要把一个网站推广出去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站长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常说做seo比较困难并不是说是由于知识掌握的不够或者经验不足,而是做这一行的变数太大了,要

声明:《哪些疾病容易导致瘫痪 瘫痪 瘫痪-简介疾,瘫痪-疾病起因》为网友静临烟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