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大臣,以谨慎、忍让着称,堪比忍者神龟。无论什么事,都以“不生气”淡定相对,“唾面自干”的成语就出自于他。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699年(圣历二年),突厥入侵,娄师德出任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同年九月,娄师德在会州(今甘肃靖远)病逝,终年七十岁,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娄师德_娄师德 -人物生平
娄师德
娄师德早年以进士及第授江都县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很看重他,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娄师德像
僚吏哉”,累次迁官至监察御史。高宗上元初年,朝廷召“猛士”以防御吐蕃,他以文官应募,从军向西讨伐,并屡有战功,迁官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今青海乐都西南)司马,知营田事。
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才思敏捷
娄师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进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娄师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长史卢承业感到惊异。为此,卢承业对他说:“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旧唐书・娄师德传》)
上元初年,娄师德又累补监察御史。
朝散大夫
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颁发《举猛士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以便进行军事反攻。娄师德虽身为文臣,却也应召入伍。唐高宗对娄师德的行为大为赞赏,特意让朝散大夫。
青海之战
仪凤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书令李敬玄替其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参见青海之战)。唐军各路兵马计达18万,实谓空前。吐蕃闻讯后,以大论噶尔・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但唐军进展不顺,刘审礼于九月兵败被俘。而身为唐军主帅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战,后来又消极防守,使唐军处处被动挨打。当李敬玄即率唐军奔逃至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干户庄)时,被噶尔・钦陵率军包围。幸得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袭吐蕃兵营,击败吐蕃军,李敬玄才得以率军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但唐军已损兵过半。
抗蕃名将
此时的唐军已是兵无斗志,如果吐蕃再次发兵攻打,唐军会有全军复没的危险。危急时刻,娄师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将士,使唐军士气得以复振。随后,娄师德又奉命出使吐蕃,与吐蕃将论赞婆会于赤岭(今青海日月山)。娄师德在会谈中,极为宣扬唐廷休战求和之意,以此稳住吐蕃,并趁机巩固河陇一带的防线。论赞婆见唐军求和,也表示赞同。随后,双方立即罢兵,吐蕃此后数年不再犯边,边境稍宁。唐高宗以娄师德之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一带)司马,并知营田事。从此,娄师德成唐朝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将领。
经过青海之战,唐在河陇一带采取守势,屯田备边。吐蕃在则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其占领区域。吐蕃虽然不大举深入唐朝腹地,但却经常骚扰边境地区。这引起了唐廷的极大关注,唐高宗决意再次对吐蕃用兵。开耀元年(681年)五月二十一日,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奉命出击,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大败吐蕃军。
反击吐蕃
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噶尔・钦陵率众进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东)等州。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军。面对吐蕃的不断进范,娄师德率兵进行反击,双方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南)相遇。由于娄师德指挥有方,使唐军八战八捷。这次辉煌的胜利,使吐蕃的攻势受到遏制,连后来《幼学》上都有“娄师德八战八捷”的句子。战后,娄师德受封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与河源军经略大使黑齿常之于河源一带共御吐蕃。为了不让娄师德推辞,武则天特意说:“卿有文武材,勿辞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
安西之战
武周天授初年(690年),娄师德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依旧知营田事。武则天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储粮备战,所以娄师德在主管北方营田十余年间,“衣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