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人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内容,青霉素类抗生素-提取来源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一种抗菌药物,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分为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含G、K、X、F和双氢F等,其中G产量高,有应用价值。半合成青霉素是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上加入不同基团。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内容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

半合成青霉素: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上加入不同基团。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G (penicillin G)

[来源]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提取而得,含G、K、X、F和双氢F等,其中G产量高,有应用价值。

[理化性质]

钾、钠盐粉针剂稳定,常温下数年有效水溶液不稳定,常温数小时部分水解,效价↓,可产生致敏物质,故临用时配制。

抗菌效价:以国际单位(u)表示

1u=0.6μg钠盐 1mg钠盐=1667 u

1u=0.625μg钾盐 1mg钾盐=1595 u

【抗菌作用】

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

1.G+菌感染: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等。

2.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3.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

4.放线菌。

【抗菌机制】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细菌胞壁缺损,水分渗入胞浆,菌体膨胀破裂死亡。

G+菌等敏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

G-杆菌的胞壁外膜为脂蛋白,青霉素不能透过故不敏感。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青霉素毒性小。

(2)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细菌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破坏β内酰胺环.

(2)耐药菌产生新的PBPs、对青霉素的亲和力降低。

【临床应用】

1.G+球菌感染:

(1)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猩红热等常作首选药。

(2)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中耳炎、急慢性气管炎、脓胸等呼吸系统感染。葡萄球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

(3)敏感葡萄球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多已耐药)。

2. 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气性坏疽等(灭菌减少外毒素的产生),但不能对抗外毒素,须合用抗毒素。

3. G-球菌感染:脑膜炎(罕见耐药)、淋病(多已耐药)。

4.螺旋体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5.放线菌感染

【体内过程】

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坏。i.m吸收快而完全,15-30min血药浓度达峰值,t1/2 0.5-1h,作用维持4-6h,脑膜炎时,药物进入脑脊液,达有效浓度。原形肾小管分泌排泄,与丙磺舒竞争排泄,合用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

给药剂量:一般感染40-80万u/次,2次/日i.m

严重感染4次/日,或更大剂量。

长效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水混悬液,溶解度低,i.m吸收慢,1次/日。

苄星西林:油混悬液,1-2次/月,i.m

特点:长效制剂吸收慢,持续时间长,血药浓度低,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多见,过敏性休克:5-10/10万,死亡率20%。

表现:循环衰竭,呼吸困难,中枢症状(昏迷、惊厥、意识丧失)

抢救:首选肾上腺素,皮下或肌注0.5-1mg ;严重:稀释后推注+氢化可的松

对症治疗:人工呼吸、吸氧、抗休克等

预防:① 询问过敏史

② 皮试(初用或停药3日以上,更换批号)阳性禁用。

③ 备好抢救药品。

④ 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使用

2.青霉素钾盐iv过快,可心脏骤停。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提取来源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提取而得,含G、K、X、F和双氢F等,其中G产量高,有应用价值。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理化性质

钾、钠盐粉针剂稳定,常温下数年有效水溶液不稳定,常温数小时部分水解,效价↓,可产生致敏物质,故临用时配制。
抗菌效价:以国际单位(u)表示
1u=0.6μg钠盐1mg钠盐=1667u
1u=0.625μg钾盐1mg钾盐=1595u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

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
1.G+菌感染: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等。
2.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3.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
4.放线菌。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细菌胞壁缺损,水分渗入胞浆,菌体膨胀破裂死亡。
G+菌等敏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
G-杆菌的胞壁外膜为脂蛋白,青霉素不能透过故不敏感。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青霉素毒性小。
(2)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破坏β内酰胺环.
(2)耐药菌产生新的PBPs、对青霉素的亲和力降低。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1.G+球菌感染:
(1)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猩红热等常作首选药。
(2)肺炎球菌感染:大叶性肺炎、中耳炎、急慢性气管炎、脓胸等呼吸系统感染。葡萄球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
(3)敏感葡萄球菌感染:疖、痈、脓肿、骨髓炎、败血症等(多已耐药)。
2.G+杆菌感染:破伤风、白喉、气性坏疽等(灭菌减少外毒素的产生),但不能对抗外毒素,须合用抗毒素。
3.G-球菌感染:脑膜炎(罕见耐药)、淋病(多已耐药)。
4.螺旋体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5.放线菌感染

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人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内容,青霉素类抗生素-提取来源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坏。i.m吸收快而完全,15-30min血药浓度达峰值,t1/20.5-1h,作用维持4-6h,脑膜炎时,药物进入脑脊液,达有效浓度。原形肾小管分泌排泄,与丙磺舒竞争排泄,合用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
给药剂量:一般感染40-80万u/次,2次/日i.m
严重感染4次/日,或更大剂量。
长效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水混悬液,溶解度低,i.m吸收慢,1次/日。
苄星西林:油混悬液,1-2次/月,i.m
特点:长效制剂吸收慢,持续时间长,血药浓度低,用于轻症或预防感染。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多见,过敏性休克:5-10/10万,死亡率20%。
表现:循环衰竭,呼吸困难,中枢症状(昏迷、惊厥、意识丧失)
抢救:首选肾上腺素,皮下或肌注0.5-1mg;严重:稀释后推注+氢化可的松
对症治疗:人工呼吸、吸氧、抗休克等
预防:①询问过敏史
②皮试(初用或停药3日以上,更换批号)阳性禁用。
③备好抢救药品。
④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使用
2.青霉素钾盐iv过快,可心脏骤停。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配图





青霉素类抗生素_青霉素类抗生素 -所属分类


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60103/105375.html

更多阅读

说春秋故事之说赵盾和他身边的人 身边的师德小故事

赵盾。之前我说赵盾虽然比不上他老爸赵衰,但还是一个比较正的大臣。有一个故事见于《左传》,屠岸贾派了个杀手去暗杀赵盾。选的是凌晨时分,一般人都正死睡的时候。杀手潜伏时候,发现赵盾已经起床了,盛装准备上朝。杀手觉得这样的人不该杀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类型的题目讲了多遍且又练了多遍,在考试时学生依然做错;还有部分学生从表面上看学习非常认真(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但从不问问题。老师问他们懂了吗?回答非常肯定“懂了”。但是这些学生每次测验成绩却不理想

白藜芦醇 惊人的发现,神奇的效果! 白藜芦醇哪些人不能吃

【白藜芦醇】惊人的发现,神奇的效果!为什么葡萄酒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秘密都在于它——白藜芦醇。白藜芦醇(resveratrol),化学名为三羟基芪,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可以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在红葡萄皮、红葡萄酒和葡萄汁中含量很高。有研究表明

声明:《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人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内容,青霉素类抗生素-提取来源》为网友闲懒诗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