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凡》是川剧传统经典折子戏,是川剧名家竞华、沈铁梅的看家戏,其中“下得山来好快活”唱段,是川剧名段,广为传唱。
思凡是什么意思_《思凡》 -剧情
小尼姑色空不堪空门寂寞之苦,向往人间生活。一次,趁庵中无人,脱掉袈裟,悄悄逃下山去。该剧是川剧高腔的典剧目,其唱腔是一大看点。思凡是什么意思_《思凡》 -出处
川剧《思凡》
关于《思凡》的出处,明人戏曲选本中所言五花八门,共有四种说法:一、《升仙记》(《八能奏锦》);二、《思婚记》(《玉谷新簧》);三、《救母记》(《时调青昆》);四、《孽海记》(《缀白裘》)。现存两部名为《升仙记》的传奇,其间均没有《思凡》内容。
思凡是什么意思_《思凡》 -与《僧尼会》的比较
川剧《思凡》
有剧种将《思凡》和《僧尼会》的内容合起来演,但《思凡》作为一出旦行应工的独角戏,一直到晚清及近现代都颇风行。乾隆末年成书的《消寒新咏》卷二赞李玉龄演《思凡》时说到:“《思凡》之戏,一人出台,若不能刻苦求工,未免太寂。”说明《思凡》通常仍是独角戏。民间俗称所谓“大思凡”,有众多人物出场,但观音、善财、龙女、韦驮、罗汉等均为陪衬角色,如《缀白裘》中所记录,不像《僧尼会》一直由两人主演。从清代宫廷演戏档案可知,咸丰朝以后清代宫廷里经常演《思凡》,由一人主演。宫廷里也演《下山相调》,但演得相对较少,由二人主演。
看来,《思凡》和《僧尼会》同题材但来源不同。关于它们的流变,相信随着更多材料被发现,它们的来龙去脉会更加清楚。
思凡是什么意思_《思凡》 -沈铁梅的表演
沈铁梅《思凡》压轴梨园有句行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思凡》是旦角最难演的戏。大段的戏只有主角一个人在台上,唱念做打功夫非常繁
川剧《思凡》
重,对演员压台的功力也有很高要求。而且都有珠玉在前,一批批前辈名家曾经都演绎过这些名段。 只见沈铁梅扮演《思凡》中的小尼姑“色空”登场,甩着上身袈裟,翘起兰花指,亮出好身段:手握一只拂尘,妩媚嫣然,风情万种。一把拂尘贯穿始终,千变万化,随着情绪的变化和内心波动,更做出变幻无穷的动作。《思凡》落幕时剧场一片沸腾,鼓掌再鼓掌,叫好再叫好,激赏和赞叹毫不吝惜送给了女主角。 中国戏曲学院文化交流专业研究生钟馨说:“对于《思凡》,我都数不清看过多少名家演出过多少遍了,今天太高兴了,沈铁梅完全改变了北方观众一提起川剧就是‘吼喊声腔加变脸加喷火特技’的固有印象,川剧也完全可以优雅地展现。”
在剧目《思凡》中,沈铁梅用徒歌式的高腔、帮打唱和的风格,将一个年方二八的小尼姑不堪佛门寂静,幻想人间喜乐生活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令全场观众不自觉地拍手叫绝,叹服川剧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