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珠(1904-1989)苏州吴江黎里人(今苏州市吴江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上海的著名影星,1921年,殷明珠应但杜宇之邀,在《海誓》中扮演少女福珠,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女主角。以后她还拍摄了《传家宝》、《还金记》、《盘丝洞》、《媚眼侠》、《东方夜谭》等十几部影片,以俏丽明艳的容貌而名扬一时,开青春派偶像之先河。1935年,殷明珠在主演了《桃花梦》一片后即退出影坛,以后一直定居香港,于1989年在香港去世,享年85岁。代表作品有《海誓》、《阎瑞生》、《红粉骷髅》等。她与丈夫但杜宇一起,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
殷明珠_殷明珠 -成长经历
早年生活
殷明珠
殷明珠生于1904年,名尚贤。殷家世居江苏吴江黎里镇北长田村,曾祖殷兆镛是道光年间翰林;祖父殷梦琴,举人出身,在浙江乌镇做官,平时好学不倦,有诗文集多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编著了一部《乌镇志》。父亲殷星环,进学成为秀才之后,专事丹青书法,遐迩闻名。母亲张慕莲出身举人之家,知书达礼,能诗能文,也会几笔丹青。
殷星环夫妇对于女儿,爱如掌上明珠,以“明珠”作为其爱称,后来大名尚贤不彰,“明珠”一名却享誉海内外。也许是遗传因子的作用,也许受到家风的熏陶,明珠自小对形象、线条、色彩有着极强的感悟。5岁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先花卉鸟兽,学一笔似一笔,画一幅像一幅。10岁以后,明珠要求学绘仕女,一开笔就不同凡响,笔下的女子婀娜多姿、栩栩如生。
6岁时,明珠被父母送到黎里镇上的民立小学读书,启蒙阶段遇上了一位开明的好老师。那就是民立小学创办人倪寿芝(1864―1943),当地有名的思想新颖的教育家。倪寿芝早年求学于上海城东女学,学成返里,1903年倾尽积蓄创办了“求吾蒙塾”,兼收男女学生。两年后,改名民立小学,设置国文、算术、自然等课程。1914年,与黎里镇另一所“明懿女校”合并,成立吴江第四区女子学校,倪寿芝任校长。由于洋学堂招收女生,改革课程,不读“四书五经”,遭到当地封建遗老和顽固势力的攻击,倪寿芝对此毫不畏惧。在学校里,殷明珠一开始受到的就是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倪老师创立了“女子放足会”、“嘤鸣手工会”等,鼓励女子放足,学习多种技能,以自食其力,争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倪寿芝办的学校,被黎里老百姓称为“洋学堂”,洋学堂内的女学生都是“洋丫头”。当时,尽管天足运动已经很有声势,但是黎里守旧的家庭仍然要女儿缠足。好几次,倪寿芝带领一批“洋丫头”,去做说服动员工作。殷明珠是“洋丫头”中最为突出的一位,敢于抛头露面,敢于发表意见,豆蔻年华的这颗明珠,正悄悄闪耀出她的光华。
殷明珠正当明珠的思想、学问和绘事与日俱进的时候,家庭突遭不幸,父亲得急病去世,那一年明珠才13岁。殷星环在世时,喜欢购买“发财票”(即彩票,黎里人习惯上这样叫法),去世之日正好有幸得到头奖。画家虽然已经听不到这个喜讯,毕竟为母女俩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产,办完丧事之后,余数仍相当可观。1917年年底,母女俩迁居浙江嘉兴,半年后再迁上海。
14岁那年,殷明珠进了上海中西英文女校。在那里,天资聪颖的明珠似鱼得水。她在运动方面特别有天赋,身体的柔韧性极好,很快学会了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汽车,还有游泳,就连女孩子不能参加的足球她也敢于上场,与男孩子较量直至终场。各种舞蹈她一学就会,唱歌更是拿手。
16岁那年,殷明珠出落得楚楚动人,身材颀长,鹅蛋形的脸庞,一双凤眼晶亮有神,不仅擅长运动,更喜欢模仿外国影星们的神态身姿。当时美国影片《宝莲历险记》正在上海上映,女主角宝莲由影星白珍珠饰演。明珠自小对服饰及颜色非常敏感,她模仿宝莲的服饰进行设计,让裁缝定做了一套宝莲式的服装。明珠穿着这套自己模仿设计的服装,参加社会交际,吸引了许多新潮女性的目光,一时间,模仿外国影星服饰之风席卷了十里洋场。女校肄业后,殷明珠进入邮电局当职员。由于明珠能说会道,热情大方又彬彬有礼,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她在交际场上优游自如。但凡出现殷明珠身影的舞场、歌厅、咖啡厅等场所,必定人头济济,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她转悠。
殷明珠很能适应环境,她喜着洋装,常模彷外国影星装束,因而人们呼之F.F.(ForeignFashion)女士,意为“洋派”人物。
演艺生涯
殷明珠在学校学习期间,殷明珠就善于交际,上海滩的舞厅、歌厅、咖啡厅等场所无时不出现她的身影。上海阔佬们趋之若鹜,凡是有殷明珠身影的地方,周围无不挤得水泄不通。交际场上,你来我往,殷明珠倒也游刃有余,由于她喜欢这种场合,所以也乐得逍遥自在。在她的“课程”表上,各种交际活动排得满满的。
殷明珠在交际场上结识了一位画家但杜宇,两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殷明珠很羡慕西方影星生活,但杜宇却想尝试拍电影,因此,“上海影戏”的开山之作《海誓》的女主角就非殷明珠莫属了。
但杜宇自幼学习绘画,尤其擅长美女和花卉画,故取艺名“杜宇”,即杜鹃鸟之意。
但杜宇13岁丧父,家庭经济陷于困境,但杜宇不畏艰难,闯入上海滩,凭着美术功底,以绘画为生。他所绘的美女月份牌(即月历)大受欢迎,他亦因此而闻名。除了画月份牌以外,他的画还为一些杂志采用作封面,他的漫画作品也经常见诸报刊。
随着电影越来越为人们喜爱,但杜宇对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兴趣也与日俱增,1920年创办了上海影戏公司,并开拍长故事片《海誓》,从此献身电影事业。
在拍《海誓》时。但杜宇想起与自己相好的殷明珠,因为她一旦出演,在交际场上出了名的人物更能招徕大量观众,于是,殷明珠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明星了。
在但杜宇的主持下,殷明珠主演的无声电影将近20部,除《海誓》和《盘丝洞》外,主要的还有《重返故乡》、《传家宝》、《飞行大盗》、《金钢钻》和《南海笑人》等。1928年,上海影戏公司并入“六合公司”,1930年加入联华公司,但杜宇、殷明珠原属的上海影戏公司称“联华五厂”。1932年日寇进攻淞沪,联华五厂的摄影棚毁于炮火。1934年,但、殷二人又自创“上海有声影片公司”,决意拍摄有声片。殷明珠先后主演了有声影片《媚眼侠》、《画室奇案》、《豆腐西施》、《古屋怪人》、《东方夜谭》、《桃花梦》和《富春江上》等多部。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公司的摄影棚再次毁于日寇的炮火,杜宇和明珠移居香港,虽然多次谋求重出影坛,但是总为条件所限而无法如愿。
殷明珠_殷明珠 -婚姻生活
殷明珠电影事业把殷明珠和但杜宇的情感牢牢地维系在了一起。尽管明珠的母亲认为女儿拍电影似乎以色相示人,有伤殷氏门风,一度持反对态度,甚至不准明珠与杜宇往来,但是,殷明珠已经决心把自己奉献给中国的电影事业,她与但杜宇之间的感情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刻。最后母亲想通了,不再以诗礼传家的旧观念苛求女儿,承认了他们的结合。在拍了《重返故乡》和《传家宝》之后,1926年2月1日,两人在杭州结婚。证婚人叶楚伧在致辞时说道:“新郎为海上画家,为余旧友,新娘系黎里望族,与余有世谊。今日在杭结婚,而余为证婚人,其乐何如!”由恋爱到婚姻,由事业到家庭,故叶楚伧称赞他俩“一双璧人,天作之合”。
1939在演完《大闹水晶宫》一片后息影。“八一三”事变后,但杜宇夫妇移居香港,以卖画为生。1989年,殷明珠在香港逝世。
殷明珠_殷明珠 -作品
殷明珠大闹水晶宫 (1939)
桃花梦 (1935)
黄金时代 (1934)
清白 (1933)
南海美人 (1932) .... 玲珑
东方夜谭 (1931)
豆腐西施 (1930)
画室奇案 (1930)
媚眼侠 (1930)
飞行大盗 (1929)
续盘丝洞 (1929)
金钢钻 (1928)
西游记-盘丝洞 (1927) .... 蜘蛛精
红缕梦 (1927)
还金记 (1926) .... 杜柳香
传家宝 (1926) .... 斑斑
重返故乡 (1925) .... 素女
海誓 (1921) .... 福珠
殷明珠_殷明珠 -人物评价
制度人性化
早期的上海影戏公司,主要演职员都是家庭成员或亲戚,女演员除殷明珠外,还有但杜宇的外甥女贺蓉珠、贺佩瑛,男演员有但杜宇的侄儿但子久、侄孙但淦亭、侄曾孙但二春等。随着事业的发展,上海影戏公司突破了家庭公司的范围,招聘了不少演员及工作人员。据回忆,韩云珍、史东山、王乃东、谢云卿、袁美云和王人美等都先后到公司演出或任职。
公司人员一多,管理方面必然会出现问题。对此,杜宇和明珠两人费了不少精力,除了订立相应的制度外,在管理上更多体现了人情味。
有个叫徐维翰的上海人,与公司的几位演职员友善,经常前来作客叙谈。不过此君染上了烟霞癖。一次,徐来上海影戏公司访友道故,烟瘾突然发作了,急忙躲到隔壁一间屋子里,大过其烟瘾。但、殷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担心如果听之任之,说不定公司的演员和职工也会染上恶习。杜宇决定驱逐此人,甚至打算报警,将其押送戒毒所。明珠却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刺激徐氏的朋友,在他们内心留下疙瘩,影响日后的制片工作。经过反复权衡,夫妇俩决定来一个寓劝惩于诙谐之中的活报剧。没几天,徐维翰在公司内又犯了瘾,又躲起来了。殷明珠马上吩咐三四位演员,拿出现成的警服和枪支,武装起来,直奔瘾君子而去。徐维翰正吸得起劲,突然几名警察从天而降,不由大吃一惊,急忙掷去烟具,站起来就想逃跑。这时,饰警察的演员哈哈大笑。徐氏才明白是假扮的,不过已经吓得浑身冒汗了。惊魂初定,但杜宇苦口婆心地劝导徐氏,后来徐氏终于戒除了烟瘾。
乐于助人
一次,公司的一部影片刚刚上市,公司大门上不知被哪个促狭鬼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圈。这是上海某些恶势力惯用的手法,目的大多是为了诈财。杜宇不想去理会,明珠认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经过反复分析,杜宇觉得社会上的绑票,被绑的都是大富豪、大商人,掂量自己似乎不够资格,估计是公司中某个心怀不满者弄出来的小名堂。又经多方观察,确定是某职工所为。但杜宇秘密指使工友深夜在他家门上依样画葫芦地画上一个大白圈。杜宇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对方:咱们彼此心照不宣,事情就此偃旗息鼓吧。明珠则认为,职工这样做,一定有他的不满或者其他原因。因此她对这位职工特别关心,相遇时,总是主动和他打招呼。后来,这位职工生活上碰到了困难,殷明珠动员但杜宇在经济上帮助了他。从此,这位职工在公司工作得更卖力了。
《盘丝洞》着实使上海影戏公司赚了一大笔,但杜宇决定拍摄古装片《杨贵妃》。这时明珠有孕在身,无法出任角色,杨玉环由贺蓉珠饰演。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物力和人力。贺蓉珠作为女主角,显然没有殷明珠的卖座率,上海各影院反响不佳。《盘丝洞》的拷贝南洋一带购买最多,不料南洋喜欢看时装片,《杨贵妃》不受欢迎,拷贝推销不畅,公司血本无归,濒临倒闭。明珠没有怨言,挺身而出,拿出自己全部私蓄,将首饰之类的贵重物品尽行典质,撑持起公司的重担。
殷明珠_殷明珠 -人物贡献
《海誓》在上海轰动了整个影坛,黎里的家乡父老闻讯振奋不已。黎里是个建于南宋时期的古镇,文化积淀深厚。清代中期排定了“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其中蒯姓,自明至清先后建有三条弄堂――老蒯家弄、南蒯家弄和新蒯家弄。新蒯家弄是后起之秀,第三厅正厅“树滋堂”,习称“蒯厅”,厅堂宏敞,音响效果特别好,是镇上著名的书场。听说殷明珠担纲主演的《海誓》蜚声海内外,蒯厅主人当即赶赴上海,找到明珠,说明来意,希望《海誓》能够到黎里蒯厅去放映,让家乡父老一饱眼福。明珠一口答应。哪知《海誓》到蒯厅放映的消息一传开,四乡八村、周边市镇的观众接连不断地拥来,盛况空前。原定放映三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本来只能晚上放映,为增加场次,蒯厅四周围上厚厚的黑色窗帘,白天加映;原打算下午加映两场,后来干脆从早晨开始,一场映完再接一场,周而复始。就这样整整连放了一个星期,才勉强结束。家乡父老好评如潮,大家都为黎里出了电影明星而高兴。从此以后,黎里古镇开了放映电影之风,只要有新影片问世,黎里镇总会千方百计弄来放映。明珠知道乡亲们爱看电影,凡是她后来拍成的影片,以及上海滩新上映的片子,她都让家乡父老一睹为快。这一来,使本来不算闭塞的古镇,更与上海这样的开放城市拉近了距离。
殷明珠_殷明珠 -故乡情
1935年春季,殷明珠斥资建造的小洋楼落成了,她决定回黎里参加家族的庆典。从上海乘轮船,整整一天航程,抵达家乡已是暮色苍茫的傍晚,天公又不作美,下起了一阵阵的蒙蒙细雨。那时的轮船码头建在镇的最西头,距望平桥还有好长一段距离。灰暗的天,灰暗的地,欢迎的乡亲们将一条小道挤得水泄不通。明珠从跳板上下来,忙着同乡亲们打招呼,谁知前脚刚刚落地,还没开步就倒了下去。“哎呀!小心!”“伤着了没有?”欢迎的人惊叫的惊叫,询问的询问,一阵骚动。明珠站起来,朗声说道:“不碍事,不碍事,我先给乡亲们请个安,请个安!”事后,殷明珠才知道,从镇上到轮船码头一里有余,尽是窄窄的泥路,码头更是简陋,只垒了几块石头,七高八低的,一不留神就会跌倒。在黎里逗留了几天,临别时,殷明珠拿出5000银元,给黎里西半镇的镇长,让他主持工程,用花岗岩条石修建一个码头,再铺设一条石子路。在1964年之前,黎里没有公路,这轮船码头一直是黎里人出行的起点,更是迎接游子归来的平台。
1989年,一代影星殷明珠在香港逝世的消息传到黎里,家乡亲人默默哀悼。黎里镇文学和书画沙龙的一批文化人聚在一起,缅怀这位为电影事业作出了不巧贡献的乡贤前辈,合作了如下一副挽联:
影坛肇基,往昔伉俪同奋力
桑梓受惠,至今里人感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