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得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
鹳雀楼_鹳雀楼 -名楼简介
鹳雀楼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可惜鹳鹊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鹳雀楼原址位于山西蒲州(现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在南北朝时代,北周和北齐在这里形成军事对峙形势,北周的将军宇文护为了防御,在蒲州西门外建筑了一座高楼,作为军事了望台,因为经常有鹳鸟在上面栖息筑巢,所以被称为“鹳雀楼”,此地可以俯瞰黄河,所以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鹳雀楼_鹳雀楼 -历史沿革
历代文人雅士的赞美原鹳雀楼在元代初毁于战火,明代以后,由于黄河改道,故址已经难寻了,但鉴于王之焕的诗句仍然吸引许多人来凭吊,后人就将蒲州城西门楼当成鹳雀楼,留下许多题咏诗句。不过,这一座新的鹳雀楼却在嘉靖年间因为黄河改道而被洪水冲毁。
《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催人奋发向上,激励民族振兴的千古绝唱,早已脍炙人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又如畅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此诗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马戴、司马札、吴融等锋头极盛的诗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预计2002年底,这座九层高楼将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2002年8月落成,新建楼仿唐代高台楼阁,楼高73.9米,建筑总面积8 222平方米,总投资3 550万元,楼中设有王之涣的青铜塑像,一层悬挂毛泽东手书《登鹳雀楼》,毛泽东生前喜欢手书此诗,现存就有6幅手稿。登楼可望白日依山,黄河入海的壮观气象。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04年7月底完成,陈设内容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采用各种形式说明黄河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感悟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
鹳雀楼_鹳雀楼 -建筑布局
鹳雀楼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名播遐迩。鹳雀楼立晋望秦,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座落在华夏历史座标的中点上。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鹳雀楼建成后,经唐历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楼还屹立如故,唐河中府录事李逵所书的“鹳雀楼”匾额尚存,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元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戊寅,按事此州,遂获登楼址,徒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伟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风烟之胜,不殊于往古。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致使楼毁景失。人们干脆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符”。数百年来,鹳雀楼给无数游人空留下无限遗憾。
鹳雀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加强,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参加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术研讨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永济考察时,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为此,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这是因为鹳雀楼建于北周而盛于唐。这次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也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充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规划为“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鹳雀楼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影壁、鹳影湖、唐韵广场和鹳雀楼;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在主楼区的西面,有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在主楼南面,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祥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鹳雀楼景区开发建设共分二期,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
鹳雀楼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04年7月底已基本完成,为提升文化名楼的文化内涵,增加游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鹳雀楼内部陈设着重以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充分说明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历史,其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美逼真。宇文护《筑楼戍边》及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采用了欧塑形式表现,高贵典雅。还有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同时,还有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这些都充分再现了悠久的华夏文明。鹳雀楼是黄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它的再度辉煌,标志着民族的又一次繁荣,祖国的再次腾飞。
鹳雀楼_鹳雀楼 -五大景区
鹳雀楼永济鹳雀楼景区包括:鹳雀楼、普救寺、蒲津渡遗址、万古寺杨贵妃故居五个景区。
鹳雀楼
江泽民为鹳雀楼复建题诗。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焕《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从九十年代初,永济市委、市政府根据市情,提出了建设古蒲州旅游开发区和重修鹳雀楼的宏伟构想。1993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应邀,为永济市委、市政府亲笔题写了唐---王之焕《登鹳雀楼》一诗;1994年元月31日,江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期间,又亲临永济询问了鹳雀楼的筹建情况。
1997年月日12月3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奠基和七工典礼。鹳雀楼复建工程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该工程历经几年建设,于2002年9月26日主楼竣工,对游人开放,新建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普救寺
鹳雀楼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由于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的动人故事发生于此,所以,这座千年古刹早已成为旅游胜地而蜚声在外。新修复得的普救寺,有寺有园,古朴森严的寺庙在前,形式活泼的古典园林在后。
矗立在寺内的莺莺塔,重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764年),高36.76米,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其结构奇特,产生回音著称于世。据记载,为我国古园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下击蛙台以石相击,便能听到清脆悦耳的蛙叫声。如今,前来这里观瞻的游人,不仅要寻觅张生戏莺莺的故地,而且要在莺莺塔下俯首击石,听听蛙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1990年,普救寺正式对外开放,这里已逐步形成游览、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景点。仅去年一年游客达12万人,今年五一长假期间达2.5万人。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市西部的黄河之滨,蒲州古城西侧。蒲津桥始建于公元前741年(鲁昭公元年),“是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据《蒲州府志》、《永济县志》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对蒲津桥作了加固和修建。两岸各铸铁牛四尊,以维河桥。牛下有柱连腹,入地丈余。牛旁各有一铁人,并有铁山四座,前后柱36根。
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唐开元铁牛,其数目之多、体积之宏(长3-3.3米不等)、份量之重(柱、座计内,轻者45吨,重者可达70吨)、铁质之优、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实用价值之大,举世罕见。
万固寺
鹳雀楼万固寺位于永济市西南15华里处的中条山北麓,与普救寺遥遥相对,始建于北魏时期。明洪武年间,又把石佛寺,竹溪寺,平陆县沉底村度门寺并入万固寺,合成丛林,时称中条第一禅林。
寺院建于中条山腰,从山脚盘旋而上,即入山门,山门立有第一禅林的石门房,隋代建有“大雄宝殿”,殿高五丈,殿后有“药师洞”一座,洞前翠柏绿林,蔚然成林。塔院建有青砖结构的宝塔,从塔门内螺旋砖梯而上,可达八层,俯瞻远眺,朝霞暮金,华岳三峰,隔河可辨。塔后建有无梁殿,上下两重,建造精湛,颇为壮观。
当地农民企业家李双喜已投资200万,对部分设施进行修复。下一步将再投资500万,一年后对外开放。
杨贵妃故居
杨贵妃故居,位于永济市首阳乡独头村东向100米处(杨贵妃生长于此)。占地面积64亩,建筑形制为仿唐民居。由当地民营企业家王占一牵头多方筹资,历经一年总投资近200万元,于1997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杨贵妃故里,是一座类似城堡式的独宅三进院落,它依山势而建,南北走向,下瞰黄河。中院,过去是杨贵妃姐妹兄弟和叔婶居住的地方。这次修复后,为了再现杨贵妃的香踪芳迹,精心泥塑大型贵妃生平彩塑群像160余尊,栩栩如生。使这位唐时绝代美人再现人间。从角门出去,可直通花园,这里奇花异木,假山曲桥,亭台水榭,不仅可以赏花划船,还可以在望河亭举目远眺,使游客心旷神怡,胸襟坦荡。望河亭下面建有贵妃池,乃是杨贵妃童年洗头的清水潭,池水光滑如脂,清澈见底。
旅游小贴士
1、节庆活动:运城也和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样,有着丰富的节庆活动,永济市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热闹,每个镇区代表团都要表演节目,有首阳的背冰最为著名,表演者光这身子在正月十五背着冰块游街,其场面可谓精彩,每年都有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还有关公文化节等等。
2、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
3、鹳雀楼美食:运城风味小吃著名的有闻喜煮饼、烧麦、豆沙糕、老劲子麻花、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馍、晋南醪糟、"三倒手"硬面馍等等。
鹳雀楼_鹳雀楼 -诗词赞美
李益《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畅当《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楼在古代作为一种名胜,诗人多有登临赋诗的雅兴。鹳雀楼在唐代别具风格,诗人多来访胜,留下不少名作。除王之涣外,畅当、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