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虫,俗称翻车车、王八鱼、水鳖子、王八盖子、马蹄子、西纳根结虫(蒙古语),别名三眼恐龙虾。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属鳃足纲,背甲目,现在已知的大约15种鲎虫都是淡水鲎虫,栖息在湖泊、池塘中,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中国已经发现的有中华鲎虫和丰盛鲎虫两种。鲎虫的大背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柔软灵活。长尾巴成叉状。体长大约有100毫米,共分成约40节,还有些叶子一样的附属肢体。有些肢体多达70多对。鲎虫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二叠纪,比恐龙还要久远。
鲎虫_鲎虫 -动物简介
鲎虫鲎虫是典型的水底栖居动物,主要食有机体的碎屑,或者捕捉小的水生物和它们的幼虫。鲎虫的卵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怕干旱,池塘水和湖水干枯许多年以后它们的卵还会存活,等有水以后还会孵化出来。它的卵属于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终止休眠,幼虫破壳而出。可以孤雌繁殖。
鲎虫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亿年前,比恐龙还要久远。和它同一个时期的有叶之介。
鲎虫,20年前在内蒙古东部就有发现,当地人不知是何物,抓来喂鸡;克拉玛戈壁滩里有分布;有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长大的人们自述小时候曾抓过很多;河北也发现过该物种。比如邯郸广平县,石家庄地区的元氏县殷村集贸市场,都曾发现该物种。也另据网上信息说宁波也有。山东地区现在依然有生存(济宁农村地区2012年仍可广泛发现),宁夏平罗县也有发现。多见于夏天雨后积水坑内;在黑龙江省有发现,还有辽宁中部部分地区的稻田水沟里也存在此虫中,因此合理推断鲎虫在我国广泛分布。
2013年8月,内蒙古河套地区雨后的积水中,能看到大量的鲎虫。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鲎虫。
在1991年前后,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北埝乡中学院内的一建房取土形成的土坑内,因连续降雨坑内积蓄大量雨水,在此坑内发现大量类似图片中生物,有好事同学捞回家中,长辈们叫其“血簸箕”,因为它长得与过去农村用的簸箕相像,并且用手一按会冒出红色液体。
鲎虫_鲎虫 -分类地位
鲎虫很像是海洋生物鲎,但是仔细看看,它的腹部却又裸露在背甲之外,尾节是一对柔软的尾叉,这点又与鲎的剑尾不同。成年鲎的长度一般是60cm,而最大的鲎虫长度也不过10cm,因此他们被称为虫一点也不过分。尽管它们被叫做“鲎虫”,在分类地位上鲎虫与鲎却是很不同的。鲎虫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鳃足纲Branchiopoda,背甲目Notostraca,出现于上三叠纪,全世界仅有10余种。仅鲎虫科(Triopsidae)1个科,鲎虫属(TriopsSchrank)和鳞尾虫属(LepidurusLeach)2个属,中国仅报道有鲎虫属。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是已知的鲎虫中中国唯一发现的一种。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鲎虫_鲎虫 -外形特征
鲎虫鲎虫虫体扁平,头胸部及躯干前部覆有一篇盾形背甲,背甲前缘中央可见一对无柄的左右相互靠拢的复眼,两复眼前有一个无节幼体眼。它们身体分节达40节以上,胸肢至少40对,胸部与腹部分界不明显,虫体后端有―对柱状细长分节的尾叉。
鲎虫的大背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柔软灵活。长尾巴成叉状。体长大约有100mm。因为它有三只眼睛,两侧黑色的复眼,还有中间一只白色感光的眼睛;另外恐龙虾是因为它经过了恐龙时期没有绝迹,名称因此而来。
鲎虫_鲎虫 -食性习性
鲎虫的食性很杂,或滤食细菌,或刮食沉积于水底的有机腐屑,或捕食水蚤等一些小型的浮游生物,但它们是更偏好荤食的,所以在自然生境中,仙女虾,水蚤,孑孓等等都是它们的猎物。特别指出的是,它们会自相残杀,体型小和刚刚蜕皮的鲎虫是最容易被猎食的。
鲎虫主要生活于临时性的浅水体,比如雨后或季节性水体。而在这些水体中,它们通常都是最大最强壮的动物,很少有天敌,因此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变化很小。鲎虫有很多的本领,既会爬泳,又能仰泳。在水底,可以看到它们能够快速的爬泳,身手敏捷;在水面上又能经常看到随水流漂来漂去仰泳的它们。
鲎虫_鲎虫 -生长繁殖
三眼恐龙虾的生命周期并不长,大约90天,成虫体型可以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