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虎门中学 虎门中学-历史沿革,虎门中学-学校创始

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偕若干热心家乡教育人士,倡议并得到回应,由东莞明伦堂拥有万倾沙当产提供经费,合并东莞简师附中与县立三中,在鹅公山东麓,创立虎门中学。1949年11月11日,东莞县人民政府接管虎门中学,1958年首届高中班招生,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中学是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1月转为市直属学校。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历史沿革

虎门中学是东莞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形成独特的人文精神,建校60年来成绩斐然,是一所影响较大的名校。

始创(1946年)

虎门中学有悠久的历史,创办于1946年秋。此前,虎门城内已有县立简易师范和第三中学。当时,东莞办教育政府是不出钱的,县立学校概由东莞明伦堂之万顷沙尝产(民间产业机构)支付经费,办学所在地给予补贴(县公尝产业机构)。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军占领长达七年的虎门满目疮痍,急需重建。当时虎门籍士绅名流发起重建莲溪局,并从汉奸手上夺回莲溪公尝产业(今虎门、长安统称莲溪)。翌年,考虑到虎门地广人阔,每年小学毕业达三、四百人,丞需建立一所完善之中学以便了中子弟就近入学。经蒋光鼐、王若周、王光海、王应榆、王庄持(俱南栅人)等军政要员倡议,呈请省教育厅厅长姚宝猷并得其面允,遂组成建校筹备委员会,推举明伦堂教育委员郑师许为主任委员,王若周、王光海为校董会正副董事长,地方名流邓卓汉、王因础、陈伟图、陈信明、陈慈照、万煜芬、陈顷涛、王公杰等为筹备委员,还加聘方松轩、尹聘儒、王德英、王业生、蒋杰、叶佩文等为建校委员。

校址原定在镇口村,借万氏祠堂数间开办。后经郑师许等人勘察,觉得发展前景受局限了,旋转择鹅公山东南麓,籍用原县立七小校舍。由于该校在抗日战争期间停办,沦为日军兵营马厩。明伦堂先期拨给开办费337万元(国币),莲溪局补助干谷120司担,修缮工程由广州白鹤洞尹集记(莞人)承建,用款325.98万元。8月2日签约,9月5日正式开课启用。全校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季新校招生初一级三个班,共146人,再由简易师范拨入原三中初三级一个班,初二级一个班,及年头招收的初一级春季班,新校计有三级六个班约300人,教职工20余人,蒋光鼐将军当校董事会首任董事长,首任校长为谭之良(1946―1948.9)。开学后,莲溪局再拨入干谷100司担建造食宿及卫生设施。1947年5月,虎中扩大,增建校舍一座,由明伦堂拨谷1000司担,莲溪局及各界捐助500司担,此工程由广州广胜隆订约承建,1948年元旦举行落成剪彩。新校舍建筑期间,由于原教室梁椽蚂蛀,9月22日夜间,一教室倒塌,幸无伤亡。鉴此,莲溪局再度拨款,明伦堂拨谷5万司斛,与太平梁新记订约,旧校舍于1949年3月拆卸,同年8月修缮竣工。建校期间,还发动全校师生义务劳动,平坡辟地建造运动场。1947年夏,虎中首届初中毕业生毕业;48年全校学生600人,为解放前学生最多人之年。

虎门中学创建,得到社会各界援助。其中,蒋光鼐先生资助图书馆设备,并赠送万有文库第一、二套全部书籍,还有白沙传经堂郑献庭献地7亩及鱼圹一口扩充校园等。当时广东省督军张济昌来校视察,对虎中的设施建设表示满意。

革命(1946―1949年)

虎门中学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一所不断追求进步的学校。办学初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就在该校开展活动。民主进步的思想得到传播,首批2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就有中共地下党员鲍照华老师和进步教师罗阳、曾尔、彭厚望及罗以逊等多人。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激起人民的反对。虎门中学成为当时太平地区的革命运动中心。1946年在太平“双十”大会上,校长谭之良先生抨击国民党挑起内战,破坏和平的行径,博得该校师生热烈欢迎。1947年1月,中共莞太区委派办员与鲍照华取得单浅联系,二、三月间,谭校长出面拒绝东莞县国民党部和三青团部来该校进行入党入团登记之举,使反动党团在该校未能建立组织和发展其党团员。夏秋间,该校学生集会声援中山大学等全国大学生抗议国民党反动派镇压民主运动。48年和49年间,为配合东宝工区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运动,该校学治会主持开展“敬师”和“护校”运动,同国民党县党部和虎门要塞司令部等反动当局作不屈的斗争。49年三、四月间,中共太平中心支部在该校建立了中共虎中学生临时支部。从学校创办到解放之前,该校发展了一批批“东宝人民解放大同盟”盟员、中共党员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向党的武装部队、各地党组织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8年9月谭子良校长卸任,1948年10月到11月由曾宪猷代校长,1948年12月到1949年9月的校长是陈仲和,49年9月到11月校长是张守能先生,这几位校长为虎中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9年11月1日,东莞县人民政府接管虎门中学,虎门中学从此获得新生。

发展(1949―1966年)

解放后,虎门中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为劳动人民的子女享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1957年前,虎门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当时的校舍主要是解放前留下来的两幢平房式课室及礼堂,以及一幢两层楼的课室(楼上作宿舍及图书馆用),共有课室11个。1957年因办高中增建了三个课室,1958年开始招收高一级新生,从此虎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五六十年代的虎门中学是东莞县一所很重要的学校,那时虎门周围的长安、厚街、沙田等地方都没有中学,这些地方的学生要读中学都得到虎门中学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61年学校在上球场建平房教室两幢,共6个课室,4个科组室,教学班扩大到16个,学生800多人。那时学生的生活都很艰苦,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鞋子穿,一个个赤着脚到学校上课。每天早上都没有早餐吃,饿着肚子上完上午四节正课,到十一时半才有饭吃,学生常常饿得有点头晕眼花。学校的饭菜也不好,有些生活困难的学生更是“搭饭不搭菜”,由于没钱交菜金,只从家里带来大米交给饭堂,吃饭时只领一小钵白饭,没有菜送,只有星期天从家里带来的一小瓶咸菜腐乳,这样一小瓶咸菜腐乳还要吃一个星期。由于学校宿舍不够,住在金州、博美、卢屋,以至南栅、北栅的同学,每天上学放学就靠双腿走路,远的一天要走十几公里路程。

尽管读书生活很艰苦,但能读上中学的人仍是不多,不要说高中生、大学生,就是初中生也显得很“宝贵”,属于稀缺人才,那是只要初中毕业,到镇政府办公室登记,都可以安排工作。所以,虎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校风优良,再加上有一批爱生敬业、素质不错的教师队伍,虎中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1961年夏,第一届高中班60人毕业,就有18位学生考上高等院校。1965年文革前最后一届高中生毕业,有33人参加高考,其中10人考上大学,有9人读本科。这个成绩是很了不起的。文革前的虎门中学在东莞是很有名气的,成为广大学子向往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虎中的首任校长是卢国英先生,1950年2月到7月任职。第二任校长是卢岳云先生,1950年8月任职到1957年7月。在五六十年代担任虎中校长时间最长的是李庆良先生,从1957年8月做到1969年,后调任东莞中学校长,是东莞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这几位校长为虎门中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挫折(1966―1976年)

1966年“文革”爆发,虎门中学受到严重的冲击,外语课被取消,原来的政治、语文教材停用,改学“考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和“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学生组成“红卫兵”到处串连,“闹革命”,老师被批斗改造,集中起来进行政治学习,学校陷入瘫痪。1967年高中、初中改为二年制,学习时间大为缩短。到1968年,教育战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师生员工被集中举办学习班,一批教师被批斗、隔离审查,设“牛栏”监禁,列为“牛鬼蛇神”,惨遭迫害。同年虎中初、高中毕业生属城镇户口的下乡插队落户,农村户口则回乡劳动。

到1973年,教育战线开展学习张铁生“反潮流”。则从大动民中平静一些的校园,又引起骚动,尤其是虎门中学特别严重,学校取消了考试,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从虎中毕业的北栅中学语文教师陈庆祥创作发表了名为《考试》的小说遭到社会猛烈攻击。

文化大革命十年,由于受极左路线干扰,教师尊严和积极性受挫,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是虎门中学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在这阶段,学校的校舍不仅没有扩增,相反还把校外约有400平方米的学生、教工宿舍放弃,把教工迁回学校居住,缩小了学校的地盘,人为地增加了师生住宿的困难。1967年11月到68年4月,学校搬到五马农场,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当时在校学生仅300余人。到1975年才恢复到教学班24个,学生1230人。1975年到1979年,虎中被易名为太平中学,后经广大校友强烈要求,经上级批准,于1980年恢复虎门中学原名。

巨变(1976―2001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新时期,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生。随着虎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级领导和虎门人民的关心、支持下,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学校以勤工俭学的收入,通过师生共同劳动承建了一幢48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1978年,省教厅计财处直接拨款10余万,拆掉下球场的旧教室小礼堂,新建一幢1200平方米有12个课室的三层教学大楼(1983年又在其上加建一层)。1979年新建一幢教学楼招收高一级新生。八十年代虎中列为东莞市七大校之一(排第五),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初中面向全镇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解决学生住宿问题,1985年和86年,先后建起两幢学生宿舍,面积2510平方米,1986年在校外建有15个单元的教工宿舍。1986年,学校体制下放,由镇负责经济核算,上级教育部门、镇政府拨款于1986年和1988年,修建两幢六角形五层教学楼,总面积3374平方米。87年得名单位及校友资助,修建了两灯光球场。1989年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校友的关怀下,开始兴建虎中科学馆,投资高六层,总面积3698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政府拨款200万,校友捐资100万),设计者为校友张家光先生。于91年正式使用,由广东叶选平省长题写馆名;1990年镇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兴建虎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也于1991年正式使用。至此,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在当时的东莞属于教学环境较好的学校,受到兄弟学校的羡慕和社会的赞赏。随着虎门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补充和提高师资力量,学校方面向全国大量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到1996年,在编教职员工已达145人,学历本科的教师有63人。办学规模扩大到初中各级6个班,高中各级6个班,全校共36个教学班,学生2168人。

八九十年代先后任虎中校长的有王树新先生(1971年8月到1984年8月),李广田先生(1988年5月到1995年6月),邓亮明先生(1995年6月到2001年7月),先后担任副校长的有王兆全先生(1984年8月―1985年2月),吴文灿先生(1985年2月―1988年5月),陈迅英先生(1988年5月―1989年9月),叶明曦先生(1989年2月―1991年12月),温应文先生(1989年2月―1994年6月),陈永瑜先生(1993年12月―1994年6月),郑振球先生(1995年7月至今)。在这几届校领导的不懈努力下,不仅改善了教学条件,增强了师资力量,扩大了办学规模,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和教学常规制度,制定了完备的校规,并以“勤学有礼,为善守纪”作为校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着的提高。1994年评为东莞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5年评为东莞市“民主管理达标单位”,1996年评为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高考优异成绩奖”、“文明学校”,1997年评为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禁毒工作先进单位”、“普教系统文明单位”,1998年评为“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1999年评为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文明学校”,2000年评为“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文明学校”。从1996年到2001年连续6年获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和“文明学校”称号。与此同时,虎中的高中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3年,上省线读大学的有220多人,94年更取得历史性的突破,197人参加考试,上省线人数达38人,比93年增加了二至七倍,其中考上重点大学12人,本科19人,上大专122人。此后逐年增加,到2000年省线入围人数达56%,录取率在东莞也是较高的学校,高分人数也不少,甚至聘出现达到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如96届的陈 。虎中是当时东莞七大校之一,名列第五,与石龙中学难分伯仲,教育界称之为“龙虎相争”,一时传为美谈。

腾飞(2001年后)

虎门中学原址设在城区中心的鹅公山东南麓,占地30亩,由于周围都是繁华的商业区,校区无法扩展,甚至进出都极为不便,从而极大地制约了虎门中学的发展和升级。为此,虎门镇领导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把虎门中学迁到城外金洲管理区,把则徐中学的高中部并入虎门中学,初中分离出去,集中力量办好高中。

虎门中学新址原为则徐中学,是1994年由镇政府投入5400万元兴建的,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新的虎门中学四周都有宽阔的大路,北侧是虎门公园,周边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成为读书的后场所。

以2001年搬迁校址标志,虎门中学进入了一个腾飞的新阶段。虎门镇对虎门中学寄予了极大的希望,2003年拨巨款700多万元,帮助虎门中学建成校园网络,购买图书和仪器设备。2006年又拨专款20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新的虎门中学首任校长是温应文先生,副校长是郑振球先生、杨志坚先生。2003年温应文先生改为镇文教办副主任,由杨志坚先生继任校长至今,副校长是郑振球先生、邓惠林先生、黄合安先生。这两届校领导继承了虎门中学光荣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并努力开拓学校教育的新局面,带领全体教职工,经过几年的拼搏,使虎门中学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发展成为一所航母般的现代化高级中学。

现在的虎门中学场地宽敞,占地约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1000多平方米,校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有教学楼五幢,师生宿舍楼10幢,还有体育馆、游泳池等建筑;有标准的400米环型塑胶跑道运动场,独立蓝球场8个。校园布局合理,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亭台轩榭、鱼池假山、错落有致,育人环境十分优雅,2003年被评为东莞市“园林式单位”。

学校的五幢教学楼层层相通,联为一体,对教学工作十分便利。教室走廊挂有精美的名人画像和励志格言,文化氛围浓厚。教学设备齐全,有仪器实验室、生物解剖室、史地观察室、课件制作室、网络主控室、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行政办公室48间。建有校园网,63个课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每个级部办公室配有五台计算机,每个教师配有一台笔记本手提电脑,由76届高中校友谭少波先生捐款装修9间教师办公室及办公台。学校另有4间计算机室共252台机,有两个多媒体阶梯电教室,全校共有434台计算机。图书馆臧书加上电子阅览图书共8万多册。学校的硬件设施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

虎中现有高中班54个,学生近3000人,教职员工21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中级教师113人,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全国十多个省招聘而来的优秀教师。雄厚的师资力量为虎门中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保证。

2001年到现在的五年是虎中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连续跃上两个新台阶。2003年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评为“省一级学校”。高考也连续夺得丰收,被高等院校录取的人数居东莞之冠,并出现多个单科状元。06届高中生陈 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勇夺第一名,并被 大学破格录取。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虎门中学经过几代人的耕耘,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送走了五十五届初中毕业生11900多人,送走了四十六届高中毕业生14580多人,其中有大量毕业生考上大学深造。仅1979年到2006年改革开放时期被高等院校录取的人数就达到7200多人。虎中学子在校努力学习,进入社会努力工作,以优良的素质和勤奋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在各行各业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们中有政界精英、财界巨子、学界名流,他们过去以母校为荣,母校现在以他们为荣!

虎门中学经过60年的发展,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沉淀,铸就奋发图存,勇于开拓的虎中精神!这是虎中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今后一个时期,虎门中学将建成一所寄宿制优质市办高中。虎门中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学校创始


虎门中学

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偕若干热心家乡教育人士,倡议并得到回应,

由东莞明伦堂提供经费,合并东莞简师附中与县立三中,在鹅公山东麓,创立虎门中学。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校园文化

学校由来

1949年11月11日,东莞县人民政府接管虎门中学,

1958年首届高中班招生,

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

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高级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公园旁)。

虎门中学是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2006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7年1月转为市直属学校。

校徽释意


虎门中学校徽

一、标志主体由红棉、书本和“虎中”二字构成,外形为红棉花蕾形象;

二、红棉为虎中校园特色植物,具有树高招挺拨、花红叶茂的特点,虎中人成长在红棉树下,红棉精神深植于心,红棉盛开图形寓意虎门中学“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书本是学校的象征,代表知识、智慧,又如展翅飞翔的海燕,翱翔在知识海洋,蕴含着虎中发展向上的寓意;两者结合又如“扬帆学海”,象征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打下扎实基础,成人成材,生动、形象地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红棉花蕾外形饱满,流畅,孕育希望,象征学校美好的发展前景;

历史沿革 虎门中学 虎门中学-历史沿革,虎门中学-学校创始

三、标志以蔚蓝色和鲜红色为主色调,蔚蓝色代表海洋,突出学校的地域特色。红色表达热情,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两种色彩的交织,使人感觉到如日中天,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澎湃着昂扬斗志与希望,营造出一种奋发向上、融洽和谐的氛围,寓示着学校辉煌灿烂的明天!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发展详情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俱兴,虎门中学逐步迈入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学校勤奋风起,秩序肃然,逐步迈入发展的"黄金时代"。1977年恢复高考,虎中设高考考场,虎中15名应届生考入大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乘改革开放之春风,珠三角经济起飞,政府对虎中教育经费投放渐增,

1978年,学校新建三层教师宿舍一座、四层办公楼一座。同年,中央教育部教育司之领导到虎门考察教育,以广东省边防城镇中学建设费为由,拨款9万元,另指示地区教育局拨款建四层教学楼一座,设有图书室和教师阅览室,有藏书6万册,同年,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翌年,有8人考上大学。 八十年代虎中列为东莞市五大校之一,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初中面向全镇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1980年学校恢复"虎门中学"校名。1983年学校管理体制下放,虎门中学由市属中学变为镇属中学,

1984年高中恢复三年制,虎中未参加高考。是年,县拨款建宿舍一座(四层),六角形教学楼一座(三层),至此,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混凝土多层结构,淘汰创校时的砖瓦房结构,校容焕然一新。

1986年学校发展到24个班,学生1474人,教工98人。

1988年镇府拨款修建两幢六角形五层教学楼,总面积3374万平方米。

1989年政府拨款200万,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资100万,兴建虎中科学馆,该馆高六层,总面积3698平方米,于1991年正式使用,设计者为校友张家光先生,广东省叶选平省长亲自题写馆名。

1990年镇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兴建虎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42平方米,也于1991年正式使用,至此,虎中办学条件步入东莞市前列。随着虎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补充和提高师资力量,虎中开始面向全国大量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到1996年在编教职员工达145人,本科学历教师达63人,办学规模扩大到36个教学班,学生2168人。 九十年代后,镇府对虎中教育经费投入持续高速增长,1995年至2000年,投入教育经费达到9100万元,学校的设施设备、教师待遇、住房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学校建设


虎门中学

新世纪,五年两跃新台阶。 随着虎门社会经济发展虎中所在的鹅公山东南麓日渐繁华,极大地制约了虎中的校区建设和发展,对此,虎门镇委镇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做出合并虎门中学、则徐中学高中部,将虎门中学迁至虎门公园旁新址的决策。2001年虎门中学正式搬迁至新址。 2001年搬迁新址后,虎中进入了一个新的腾飞时期。镇委镇政府对虎中建设高度重视,2003年拨款700多万元,帮助虎中建成校园网络、购买图书和仪器设备。2006年又拨专款2000多万元,对虎中校园建设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为虎中创建省一级学校和六十年大庆进行准备,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天的虎门中学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生均约33平方米,校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有教学楼5幢、师生宿舍楼10幢等。有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独立篮球场等。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井然有序,育人环境优雅;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有仪器实验室、生物解剖室、史地观察室、课件制作室、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课室与教辅室之比达到1:1,建有校园网,63个课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每个级部办公室配有五台计算机,每名教师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另有4间计算机室共252台机,有两个多媒体阶梯电教室。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办学成果

改革开放后,虎中不断加强管理,以"勤学有礼,为善守纪"作为校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3年,虎中高考上省线有220多人,

1985年虎中高中毕业生172人,13人考上大学,17人考上大专,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受到镇人民政府的嘉奖。

1987年高考再创新高,此后高考入围人数逐年增加,到2000年省线入围人数达56%,录取率一直位居东莞前列。 虎中的办学水平多年来屡获上级好评,屡获东莞"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民主管理达标单位"、"高考优异成绩奖"、"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普教系统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称号。1996年到2001年连续6年获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和"文明学校"的称号。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虎中办学规模已达到54个班级,学习近3000人。学校现有教师181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126人,参加省、市各级名校长、名教师培训班的共有10人,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全国十多个省招聘而来的优秀教师。 新世纪的虎中领导班子秉承虎中"以人本为,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持续发展,追求优质"的办学思路,协调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鲜明特色,使学校在新时期继续获得了高速发展,

2001年到现在虎中连续跃上两个新台阶:2003年虎中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6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1年到2003年该校有五位学生获高考单科全市第一名,2005年高考,三A线以上人数首次突破300大关,达305人。

在镇委镇政府及社会各界努力争取下,2005年9月,虎门中学正式成为国家普通高考考场,当年高考,虎中被高校录取人数达907人(包括3A以下),录取率达95%,创下历史新高。 岁月如歌,虎门中学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60年来,虎中共送走55届初中毕业生11900多人,送走了46届高中毕业生14580多人,大批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

1958年,虎门中学首届高中招生,虎门人实现了在家门口读高中的愿望。 1983年,学校由市属学校转为镇属学校。

2001年,虎门中学与则徐中学高中部合并,成立新的虎门中学(高级中学),校址设在原则徐中学(虎门公园旁)。

2003年,虎门中学成为东莞市九大骨干中学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

2005年,虎门中学成为国家普通高考考场。2006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79年至今,虎中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9750多名优秀学子,许多虎中学子成长为政界精英,财界巨子、学界名流,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未来展望


蒋光鼐手迹

志存高远,鸿鹄展翅,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虎门中学明确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虎门中学建成“有特色的优质公办高中”,为把虎门打造成南国现代化港口商城增添异彩。

虎门中学_虎门中学 -其他信息

蒋光鼐热心支持教育事业。除创立虎门中学外,还在1948年7月腾出广州逢源北街87号西关大屋,创办广州私立莞旅中学,让祖籍东莞的广州穷学生读上中学。

1952年夏,广州市政府决定将广州私立培英中学西关分校与广州私立坤维女子中学、广州私立长城中学、广州私立莞旅中学、广州培中中学、广州复旦中学等六间私立中学合并,改校名为私立荔湾中学。1956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批准,私立荔湾中学改设为公立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在1998年10月13日更名为西关培英中学。是广州市一级学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50103/10085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历史沿革 虎门中学 虎门中学-历史沿革,虎门中学-学校创始》为网友勇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