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经典唱段原唱 《江姐》[歌剧] 《江姐》[歌剧]-基本资料,《江姐》[歌剧]-简介

江姐,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因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和“党史小说”《红岩》的相继出版,而成为当代中国公众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把小说中以及后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文艺作品中的江姐都看成是历史上真实的江姐。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基本资料


《江姐》歌剧《江姐》1964年由空政文工团改编上演,沿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足迹,演绎传唱至今的革命歌曲,经典歌剧《江姐》将以优美跌宕的旋律唱段、饱含深情的歌声、气势恢宏的现场交响乐、生动逼真的舞美道具,创造出极具震撼的艺术视听效果,谱写“中国歌剧史上最经典的革命浪漫主义英雄史诗”。在《红梅赞》和《绣红旗》等经典唱段的完美演绎中,我们将感受到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感受到他们为追求人类解放和自由而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伟大人格!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简介


《江姐》

《江姐》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与会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故事片。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故事内容


江姐

1948年春,中国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
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阴谋。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配合我军胜利进军,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
山城解放了,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上空飘扬,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创作根源

歌剧江姐经典唱段原唱 《江姐》[歌剧] 《江姐》[歌剧]-基本资料,《江姐》[歌剧]-简介

《江姐》

空政歌舞团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创作歌剧《江姐》多少有些偶然。1962年,阎肃写了一个剧本《刘四姐》,得到领导的表扬,群众的赞许,连同音乐创作,得了300元稿费,便和同事们来到北京东来顺吃涮羊肉。席间,一位朋友打趣说:“今天咱们吃了《刘四姐》,咱们可不能白吃这涮羊肉!应该再搞一个歌剧。是啊,不搞创作也对不起放羊的呀!对,再搞个刘四姐之类的戏!”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得很起劲,阎肃猛然一醒:“我刚看过《红岩》,里面有个江姐,排出来是一出好戏!我正在琢磨……”
说干就干,阎肃很快就开始了歌剧《江姐》的创作。
阎肃个人经历很丰富,生活素材也很多,对创作《江姐》提供了很大帮助。早年他曾随家逃往重庆,长期生活在四川并参加过学生运动,四川的乡土风情、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地下党员的英勇斗争对他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解放后他又在农村参加土改和清匪反霸,歌乐山、渣滓洞都多次去过,对中美合作所更是愤恨之极。阎肃带着小说《红岩》,利用他的探亲假,1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就是阎肃创作歌剧《江姐》的真实写照。在空政领导的支持下,阎肃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并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经数十稿修改,形成了七场大型歌剧《江姐》的剧本。
《江姐》的音乐创作是由羊鸣、姜春阳、金砂负责完成的。他们三人最初加班加点完成的音乐作品,拿到大会上讨论,大家不满意,认为既不像川剧也不像民歌,全部否定。经过反思后,羊鸣意识到:《江姐》的故事固然发生在四川,但此事件是全国性的,影响波及很广,中国音乐格调丰富多彩,各地都有其特点,要想使《江姐》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要搞好《江姐》的音乐创作,必须到各地采访学习,向地方戏学习,向民间学习……几位作曲家东奔西走,呕心沥血,先后到达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并三次入川,学习了河北梆子、川剧、越剧、评剧、民歌等艺术形式,充实创作思路。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注意把民族风格、民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表现乡土风情的韵律结合起来,融合自己的音乐素养,多次推敲、反复琢磨,不厌其烦地修改,最终圆满完成了《江姐》的音乐创作任务。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成功首演

《江姐》首先是在空军内部演出的,并得到了领导机关和部队的赞扬,这也促使公演的展开,当时团长、政委都不在家,阎肃在主持团里的工作。空政王静敏副主任沉思了片刻说:“你能保证主题歌流行全国吗?”保证主题歌流行全国?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呀?要说“不能保证”,公演还能请示下来吗?要说“能保证?”万一失败……犹豫了片刻,觉得这么好的歌剧,如此动听的音乐,确实为数不多。想到这里,坚定回答:“能保证,要是主题歌流行不了全国,撤我的职!”1964年9月4日,歌剧《江姐》在北京儿童剧场首次公演,一时观者如潮,第一天就座无虚席。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全国公演


《江姐》

毛主席观看《江姐》时非常入戏,全神贯注。江青不时地在他耳边说些什么,毛主席无动于衷,看到警察局长和蒋对章那场戏高兴得开怀大笑,看到江姐被捕牺牲时,又非常动情地说:“江姐那么好的一个同志,为什么让她死了呢?实际上是我们胜利了嘛!”演出结束后,他在接见演职人员时说:“你们的歌剧打响了,可以走遍全国嘛。”他同时也指出:歌剧结尾的时候,解放大军开始入川了,所以,是不是不要让江姐就义。主席的浪漫主义情怀让他觉得美好的事物不应该被毁灭。但是,要改的话,可能全剧结束时,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就会有所欠缺。剧组左右为难,因国务活动未能观看首演的刘少奇后来看了演出,大家征求他对结尾处理的意见,他沉吟着说了一句话:“革命悲剧,壮丽感人。”歌剧的结尾也就未做改动。
毛主席观看歌剧《江姐》的消息旋即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发表消息的同时,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和我们合影的大照片。团里把这些照片洗印了很多张,分发给了团里的同志。同志们非常珍惜,我们知道《江姐》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观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一部歌剧。众所周知,那场演出的3天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苏联赫鲁晓夫下台。伴随着两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江姐》在北京连续演出26场,场场爆满,各报记者和观众纷纷撰稿赞扬。不仅如此,越剧、昆曲等其他剧种的文艺团体也纷纷改编剧本,上演越剧版、昆曲版的《江姐》。公演不久,歌剧《江姐》就开始走出北京,在南京、上海公演,同样引起轰动,1964年11月至1965年2月,《江姐》在南京,上海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很多观众都是站着看的。为了买一张票,观众有时冒着大雨排队,大家争先恐后,竟然把剧场门窗玻璃都搞碎了,剧场经理以此为由要求我们加演了很多场,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我们当然是尽力而为,上海一度还流行起江姐的发式和服装。在深圳公演时,也震动了香港,香港居民纷纷过境专门来看《江姐》,看后还要求面见演员,献花、签名、送纪念品,他们还买了很多《江姐》剧情的材料打算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江姐》热逐渐传递到全国各地,《红梅赞》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用“红梅香飘千里外,《江姐》牵动万家心”来形容《江姐》公演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了。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力推精品


《江姐》

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观看演出,对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们鼓舞极大。但是,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决心把《江姐》排演得更好,做到听赞美更能听批评建议,重演出更重修改提高。
《江姐》公演之后,我们文工团领导特地组织了一个十几人的简报组,采取不同方式,听取各种不同反映。演出时,他们分散在观众席里,听取观众反映;散场时,他们夹在人流里,同观众一道往外走,听议论,有时甚至与观众一起上公共汽车,跟到家门口。每次演出散场后,剧组演职人员都连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观众意见,然后逐条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刘亚楼特别规定,这要成为以后演出中的一条制度,长期坚持。空政文工团对《江姐》演出中的批评意见,努力做到事不过夜,认真修改,不断提高。
《江姐》的剧本出来以后,刘亚楼一再强调文章不厌千回改,艺术就是要精益求精。例如,第一场兰洪顺有两句唱词:“粉身碎骨不退后,誓把敌人全杀光。”刘亚楼司令员指出,“不要‘全杀光’,全杀光不好,要改成‘消灭光’。”文工团按此,在唱词上改为:“粉身碎骨不退后,誓把敌人消灭光。”刘亚楼留苏期间,看过《天鹅湖》、《卡门》等名剧,对西洋歌剧的套路颇为了解,也懂得民族唱法,所以他在《江姐》排练中提出了不少意见,非常有见地,而且经常能说到点子上。对此,剧组人员都服他。
《江姐》的修改不知有多少次了,连阎肃都认为差不多可以了,可有一天,刘亚楼对他说,人家歌剧都有主题歌,《江姐》也要想办法写一个主题歌加进去。按照刘亚楼的意见,阎肃写了一段歌词:“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刘亚楼看后不满意,认为这不太适合江姐这个人物角色,剧组上下也都跟着摇头。阎肃写了数稿,都未能通过。苦思冥想之后,他从衣兜里掏出一页稿纸,向司令员报告:上海音乐学院有位教授叫我写个关于梅花的歌词,我取名叫《红梅赞》,离《江姐》怕是远了点,您看能不能当主题歌?刘亚楼要阎肃念来听听,阎肃便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来:“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听完,刘亚楼当即定下了《红梅赞》这首主题歌。
罗瑞卿副总理看了《江姐》之后,对《绣红旗》唱词提出修改意见:“热泪随着针线走,说不出是悲还是喜?”改为:“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创作组同志对这句歌词做了修改。改后,在歌词方面不但押韵上口,而且是更显文采。《江姐》的编剧阎肃对此都直叫绝。文工团政委曾主张去掉绣红旗一场,说悲悲切切,没什么意思。阎肃坚持,支持阎肃,最后还是保留了绣红旗一场,至今绣红旗一场还在传唱。

《江姐》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剧本在反复修改不断打磨中日趋完美,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精彩曲目


《江姐》

01、拔开云雾见太阳
02、巴山蜀水要解放
03、红梅赞
04、特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05、漫山野草斩不尽
06、青松林内红旗扬
07、革命到底去如钢
08、男儿有泪不轻流
09、干革命后继有人
10、相对无言难开口
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12、我们人穷志不穷
13、共产党里能人多
14、眼前形势多险恶
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
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打天下
18、乡红旗
19、五洲人民齐欢笑
20、红梅赞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新版三大看点


《江姐》

看点之一:红色经典人生教材

第五代《江姐》契合了现代人对崇高精神新的呼唤与渴求,既弘扬了革命先烈的光辉理想,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既是一部红色经典,又是一部人生教材。
《江姐》紧紧把握时代特征,针对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通过饱含深情地回顾历史、浓墨重彩地讴歌英雄,艺术而形象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由于歌剧《江姐》所述的历史故事距今天的年轻观众较远,为强化舞台演出效果,彰显先烈牺牲奉献的精神,导演组在保持原剧精髓和风貌的基础上,对人物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删减了数千字时代烙印偏重的对白,大胆突破了塑造英雄人物的传统套路,还原了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和坚贞气节的英雄形象,增强了对革命者内心世界的艺术表现和挖掘。这样,剧作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多的是在精神内涵上的强烈触动和深刻思考。

看点之二:豪华阵容新人演绎

崭新的演员阵容,赋予《江姐》以耀眼的青春光彩:第五代《江姐》是一部青春版的《江姐》,主角大都是在近年各类大赛上取得骄人战绩的歌坛新秀。强大的阵容,让新版《江姐》分外耀眼。
扮演江姐的王莉、伊泓远和哈辉,都曾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扮演特务头子沈养斋的是男高音歌唱家孙伟国;扮演蓝洪顺的梁召今、扮演华为的刘和刚,也是央视青歌赛中的冠军;扮演甫志高的陈小涛、扮演双枪老太婆的郑莉均为一级演员。词作家阎肃评价道:“他们的演唱能力,尤其是对作品的感悟与驾驭能力,是历届《江姐》中最强的。”

看点之三:气势恢宏视听美妙

为了使歌剧《江姐》成为一部现代意味浓厚的大型民族歌剧,主创人员“量体裁衣”,调动一切艺术资源以及前沿艺术手段,对乐队、合唱、舞美、灯光、音响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与安排。
在舞美设计师戴延年的精心打造下,新版歌剧《江姐》营造出了一个符合这部戏的、多层次的、运动的立体空间。震撼人心的光影幻境,构造出任由观众想象驰骋的变幻时空。主创人员还专门聘请80多人的管弦乐队,承担伴奏任务,从而增加了音乐厚度。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欣赏要点

重点

前面分析过应当抓住英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难点

难友给江姐的慰问信,含义深刻,应当引导学生理会其内涵;江姐的回信虽然没有全文披露,但仅节选的几句也应了解其内涵。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江姐原型介绍


《江姐》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江姐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而就在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写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不同时期“江姐”的扮演资料


《江姐》

郑惠荣

郑惠荣在扮演了第一代江姐后,于60年代离开空政歌舞团,到北京自来水公司作了一名普通的女工。她们5个人中的万馥香如今已不在人世,蒋祖缋也移居海外。
《江姐》

孙少兰

是第二代江姐的扮演者,她清晰地记得,1978年,停演了13年的歌剧《江姐》又要重排,由于当年扮演江姐的演员都相继离开了空政歌剧团,团里开始重新到各大军区去物色江姐人选,当时年仅20岁的孙少兰被幸运地选中。为了演好江姐,她除了反复阅读小说《红岩》外,还到重庆渣滓洞去体验生活。她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这么大好的年华被关在这么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但是江姐又要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自己追求这个理想能坚定地在那儿跟敌人作斗争,我觉得她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作为第二代江姐,孙少兰把江姐演得出神入化,在当时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
《江姐》

万山红

万山红饰演了第三代江姐。面对媒体的采访,万山红十分动情,她说,作为深入人心的女英雄,江姐这个形象要演好并不容易,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滑入革命题材“类型化”创作的误区,要塑造一个观众可以认同的、有血有肉,既有理想又有柔情的伟大女性形象。为此,万山红在保留原有音乐的前提下,对部分台词作出修改,力求“少喊一些口号,多一点女性的温柔”,刻画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江姐。
《江姐》铁金饰演了第四代江姐,十分幸运,她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进入空政歌舞团不久,就赶上了复排《江姐》。经过激烈的竞选,她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演唱和对角色的准确把握,成为第四代江姐的扮演者,这也是她渴望已久并倾注全部心血塑造的角色。

王莉

饰演了第四代江姐,为了在思想、气质上靠近江姐,达到与角色的神似,王莉搜集了各种江姐版本,反复揣摩,不断练唱。她白天排练,晚上牺牲休息时间回宿舍继续学习。王莉还随剧组专门去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考察学习。

丁柳元

丁柳元,作为新一代电视剧版“江姐”,她的身上具备了诠释这一革命女英雄的所有气质。作为军旅演员,丁柳元沉稳、内敛的军人气质与角色非常契合。出演过《敌后武工队》《亲兄热弟》《继母后妈》《想爱都难》等多部热播剧,曾与斯琴高娃、奚美娟、张国立、孙红雷、吴若甫等多位国内一线实力派演员合作,丁柳元的演技毋庸置疑。她的精湛演技更是奠定了相当人数的观众基础,近几年来由她主演的多部电视剧均在各电视台创下了颇高收视率,她也一度被称为新一代“收视女王”。

江姐简介_《江姐》[歌剧] -民族歌剧版


《江姐》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当今中国的红色经典,借助着国家大剧院落成庆典的契机,空政文工团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五次复排。今年国庆节期间,该剧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首都舞台。
经典歌剧《江姐》可谓我国本土歌剧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第五代《江姐》主创人员瞄准时代进步和艺术发展的前沿,努力使之成为一部契合了现代人对崇高精神新的呼唤与渴求的新版《江姐》,一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崭新理念的新版《江姐》,一部凸显民族精神的新版《江姐》。
与此同时,年轻、专业的阵容,让歌剧《江姐》更加生动。此次《江姐》的复排,扮演江姐的王莉、伊泓远和哈辉,都曾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扮演特务头子沈养斋的男高音歌唱家孙伟国,曾经在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角;扮演蓝洪顺的梁召今,曾在央视大奖赛中获金奖;扮演华为的刘和刚,是2006年全国青歌赛上的冠军;扮演甫志高的陈小涛、扮演双枪老太婆的郑莉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扮演警察局长的赵广武、田毅,扮演孙明霞的严当当、曲丹,扮演杨二嫂的刘文欣、毕玉凝,扮演小华的蒋卉、李美怡等,也都曾在全国全军的比赛中多次获奖。
众所周知,国家大剧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设施,主创人员“量体裁衣”,充分利用国家大剧院的先进设备,最大限度挖掘剧院的舞台功能,调动一切艺术资源以及前沿艺术手段,对乐队、合唱、舞美、灯光、音响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安排与设计,为观众准备了一份能够深化、强化和拓展这部红色经典剧作主题的视听盛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40103/99931.html

更多阅读

经典电影原声---《主题曲精选76首》 我是歌手精选原声碟

精选集介绍:如果给我时光机,我最想回到哪里?那些我熟悉的电影里……戏如人生。我常常因戏而落泪,欣赏音乐也一样。每当耳畔传来熟悉的节奏和旋律时,那沉淀的回忆,就会被轻轻地唤起;被雕刻的时光,也渐渐地清晰。尤其是那些英勇无畏的悲歌

托娅原唱《套马杆》已成千古绝唱 千古绝唱原唱

托娅原唱《套马杆》已成千古绝唱,已成为21世纪的乐坛“孤品”,任何人都不可能成功复制或超越!----------------------------一、千古绝唱的证明《套马杆》原唱乌兰托娅以3:0绝对优势胜出1、托娅 vs “秃鸦”和几个男人组合1:0 元旦晚会(20

声明:《歌剧江姐经典唱段原唱 《江姐》[歌剧] 《江姐》[歌剧]-基本资料,《江姐》[歌剧]-简介》为网友雪中的梅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