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忍堂张氏族谱 张氏百忍堂 张氏百忍堂- 百忍堂,张氏百忍堂-百忍堂的来历

百忍堂张姓堂号,唐代时,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百忍堂张氏族谱 张氏百忍堂 张氏百忍堂- 百忍堂,张氏百忍堂-百忍堂的来历

百忍歌_张氏百忍堂 -百忍堂


百忍堂

百忍堂张姓堂号,唐代时,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
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省。 其中又有许多的分支
百忍堂分布在鲁南苏北烟台等地有一分支,为马山张,其辈排序为:
修善则昌
敬先继长
心存忠厚
礼义增光
传茂嘉运
庭化玉方
凤伯明臣
振启兴邦
现在百忍堂遗址在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


百忍堂来历

百忍歌_张氏百忍堂 -百忍堂的来历


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
远在东晋时期,张公艺尚未出世,其家已经成为一大望族。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天宝元年(公元550年),亲书“雍睦海宗”金匾,并派东安王前去拜访。
据寿张县志记载: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圣渝邵阳公梁子恭携匾亦亲慰抚,其匾题词曰"孝友可师"。这年,张公艺刚满12岁,张公艺的祖父已去世,主持家务的是张公艺的父亲张兴。
隋朝末年,李世民曾单骑到占据任城(今山东济宁)的徐圆朗的军中刺探军情,不幸被徐圆朗的人认出,围攻捉拿。李世民杀开一条血路向西北方向逃走。当他来到寿张县张家庄前,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上有一独木桥,李世民身负重伤,人困马乏,不幸马失前蹄跌入水中。巧在这时,张公艺带领几个青年在河岸边习武,他见一壮士跌入水中,忙叫人救起,扶到家中,给他治病养伤,不几日李世民便恢复了健康。当时,李世民不便于说明自己的身份就起程了。李世民登上皇位,一直没忘张公艺救命之恩。所以在贞观九年特赐亲书"义和广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
当使臣来到张家庄时,张公艺正在召集人员在当年李世民过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桥。使臣回京禀报给唐壬,唐王便批资修建,并派尉迟敬德监修。这座规模宏大的石桥长约60米,宽6米,高7米。始建于唐贞观九年,距今1300多年。后来此桥被称作 "访贤桥"、"古贤桥",张家庄更名为古贤庄。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斋

百忍歌_张氏百忍堂 -张氏百忍堂家谱


0世始祖黄帝,姓公孙,少典之子。居轩辕之丘,故名轩辕。
《史记;五帝本纪》国于有熊,号有熊氏,公元前2697~前2598在位。寿一百十一。娶四妃,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
1世┄┄┄张挥
一世张挥公(颛顼时),黄帝长子少昊青阳氏玄嚣之子,公字玉爵,号天禄。仰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因赐姓张。封于太原尹城,为尹城派之始祖。生二子:昧、般。

2世┄┄┄张昧----张般 (无)
二世张昧公,挥公长子,为玄冥司水正,封诸汾川,掌水旱疾疫之职。世享其祀,庙存太原县,世居尹城(山西太原),号尹城派。
张昧公生二子:长允格、次台骀)

3世┄┄┄张台骀┄┄张允格
三世张台骀(允格)公,继司父之职。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用嘉之,封渚汾川,是为汾神,有庙存太原县,尚存塑像。
《左传226;昭公元年》载: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沈、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
三世祖台骀公:生一子:伊源。

4世┄┄┄张伊源,
四世张伊源公(帝喾时),帝喾时司水正,居山西太原;
四世祖伊源公:生四子:长汉、次侯、三筒竹、四突美。简竹生二子长正、次果。果,为尧臣,精通金木之术,号通玄先生,即八仙张果老是也。(明彭大翼《山堂肆考》

5世┄┄┄张汉┄┄┄张侯┄┄┄张简竹┈┄┄张突美
五世张侯公(帝尧时),为帝尧大夫;生三子长若、次立芳、三敬积

6世┈┈-张若┄┈┄┈张立芳┄┈┈张敬和
六世立芳公,为帝尧大夫;生二子:长乾、次坤)
〖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40103/9934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张氏短打拳谱完整版 张氏短打拳第二路

原文地址:张氏短打拳谱(完整版)作者:少林德勇武术秘籍校勘记壬午岁末,予友李东来,于京都购得古传武术秘籍旧钞本,携来示予,以求校勘。予自少年即喜武术,年至弱冠而从军塞外,尚武禀赋难改,遂欣然应之。张氏短打拳,亦称绵张拳,为宇内名拳,渊源古老,

王氏族谱(三槐堂) 王氏家谱查询

王氏族谱(三槐堂)王氏族谱初修纪略盖闻百世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明其本之所自出尊尊也别其支之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之道尽而族之大本立矣吾始祖振环公由明从苏之阊门分立盐渎卜筑浮图栉风沐雨之劳方释田凿井之计是谋忠厚浑朴累业相

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 宣城宛陵湖新城破产了

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梅铁山桐城连城张氏家族有数万后裔,据现存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连城张氏宗谱》,明天启年《思山公始修谱序》载:“爰稽其族,自梅继祖公,当元末播迁由宣及婺后,而卜于桐之戴冲而定居焉。子琳公昏(婚)于张,因

声明:《百忍堂张氏族谱 张氏百忍堂 张氏百忍堂- 百忍堂,张氏百忍堂-百忍堂的来历》为网友窒息的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