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庙,是哈埠一处典型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是黑龙江省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仿古建筑群。是祭祀孔子的殿堂。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风格,雄伟壮观的气势,屹立在以西欧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的哈尔滨建筑群体之中。
哈尔滨文庙_哈尔滨文庙 -基本简介
哈尔滨文庙
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的哈尔滨文庙,是为祭祀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筑的。它始建于1926年,建成于1929年。原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但由于它是11开间的,等级确是全国之最。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为9开间的,小的还有5开间、3开间的。由于哈尔滨文庙建筑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因此被称为哈尔滨的“故宫”。
哈尔滨文庙是典型的三进式仿清古建筑群,结构为三进院落,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由南端的影壁墙向北,经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至第二进院落大成殿,最后收尾于第三进院落的崇圣祠。坐落在中轴线两侧的牌楼、石碑、配殿、掖门都是对称配列的。
文庙的三进院落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一气贯通。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文庙主体建筑物使用清代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或经皇帝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屋顶款式也使用了最高级的“庑殿顶”与“重檐庑殿顶”。彩绘为清代创造金钱大点金“金龙和玺”彩绘。
哈尔滨文庙_哈尔滨文庙 -历史沿革
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
文庙始建于民国十五年十月(公元1926年),建成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公元1929年)。哈尔滨文庙落成后,当时年仅28岁的张学良为文庙撰写了《碑记》。《碑记》全文近500字,以其凝练精辟的文字叙述了哈尔滨的地理环境,修建文庙的历史背景、宗旨和作用。这座石碑位于文庙的第二院落,大成殿的南面。石碑通高551厘米,由碑额、碑身、碑座3部分组成。碑额的阳面刻有“文庙碑记”4个篆字,碑身的阳面刻有《碑记》正文,其阴面无字。1931年3月23日1时,首次“祭孔”大典在文庙大成殿正式举行。这时正值哈尔滨文庙建成后的第3年,也就是东北沦陷的当年。祭孔前后进行1个多小时,由于是在子时进行,围观的人并不多。
1946年,哈尔滨解放以后,文庙先后被用做哈尔滨医专、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专门批判了《碑记》,“造反派”还想把这座刻有《碑记》的石碑推倒。因石碑沉重,“造反派”又没有得力工具,只好放弃。但“造反派”们不甘心,一气之下在石碑的阴面刻了“造反有理”4个大字。由于此时的文庙是黑龙江省军区的仓库,因此避免了较大的破坏。1985年,黑龙江省军区将文庙移交给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
1988年9月20日,哈尔滨文庙将石碑上的“造反有理”4个字磨掉,经过初步修缮复原之后,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国宝级单位)。近些年来,许多学子纷纷来文庙拜谒孔夫子,祈盼自己学业有成。一些考上其他省市大学的学生也先后来此为孔夫子披红。游人有幸能看到这独特的景致。
作为国家一类重点文物保护建筑,防火工作是安全工作之最。由于特殊的原因,哈尔滨文庙自建成到现在没有发生过火灾。对外开放以后,为了做好防火工作,文庙自备一个能蓄120吨水的贮水池。由于文庙的建筑没有取暖保温的设施,消火栓设置在院落的地下,每个建筑两侧都有灭火器,而且附近都有一个消火栓。
2005年,文庙更新了建筑内以照明为主的电源线,将白炽灯改换为小瓦数日光灯。学子拜祭孔子,不许将香点燃,只能将香放在神龛上,以此表达心愿。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文庙围墙外周围有一些小企业、食堂、浴池、民宅等用火的单位和住户,这与文物建筑10米之内不允许有民宅等建筑的规定有一定差距,也是文庙的火灾隐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领导对此十分重视,2006年,省长张左己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都先后到过文庙了解情况,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哈尔滨文庙_哈尔滨文庙 -结构布局
哈尔滨文庙,是典型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规模宏大。
哈尔滨文庙不同于全国文庙的独到之处乃是主殿大成殿。据现存《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谨案孔子文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官,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建造。
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取而代之的是三座呈凸斗形,长44.85米、高5.9米,黄色琉璃庑顶殿式瓦顶,绿琉璃冰盘檐,额枋绿地绘黄琉璃明式旋子彩画的照壁。它在拜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仞宫墙”,以此象征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哈尔滨文庙之所以没有正门,是因为中国民间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拜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元来此拜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
哈尔滨文庙建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当时的哈尔滨没有状元能来这座孔庙拜祀,所以正门至今没开。这就形成了哈尔滨文庙的独特一景:“倒走状元桥”。一般的情况下,状元是从正门进入,登上状元桥,经棂星门、大成门到主殿祭祀孔夫子。哈尔滨文庙由于正门没有开启,游客们只能从两侧逆行走上状元桥,然后按正常路线到主殿祭祀孔子。
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池南有"万侧宫墙"(俗称影壁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池北有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
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超过了曲阜孔庙大成殿横阔9间的规格,为横阔11间(9堂2夹室)的重檐庞殿顶大殿。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
哈尔滨文庙_哈尔滨文庙 -建筑艺术
精致的建筑艺术
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已大批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现代建筑。在中国,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出现了一小部分沿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方法而运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古建筑。
如1915年设计建造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1925年至1929年设计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南京金陵大学(1927年);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北京图书馆(1929);武汉大学(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筑。哈尔滨文庙的兴建,正处于中国最初开始建筑变革时期,因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做成”。
因此,文庙建筑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筑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延续发展,又反映了中国建筑变革初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历史事实。成为中国这一历史时期传统建筑的延续和技术变化的主要实物例证。由于文庙具有特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文庙庭院之内的园林,也别具特色,古松参天,灌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清雅。庭院里的古树树种繁多,据统计,约在五六十种以上。因此,又是哈埠一处颇佳的园林景观。春天,园中的小桃红、丁香、忍冬藤等灌木所开的各种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加之林中莺歌燕舞,满目春意盎然。
此建筑格局可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媲美。北京和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均为面阔九开间。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在建筑规制上突出了在全国文庙系列中的重要地位。
哈尔滨文庙_哈尔滨文庙 -意义重大
孔子行教铜像
如今哈尔滨文庙,政府拨款,维修一新,恢复成旅游景点,1988年9月,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客。同时在在大成殿展出了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国内外研究和传播孔子思想的情况,说明孔子思想走出了国门,正在五洲四海发扬光大。日本长崎、德国科隆和东南亚的几个国家都建有孔庙,新加坡树立有孔子铜像。美国不仅设立有孔子文教基金会,而且还建立了孔子学院,又使孔子思想漂洋过海,传播到了大西洋彼岸。
例如,文庙的孔子塑像有两尊。一尊在大成殿里。当年建庙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个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孔子的牌位置于神龛前,并无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并将其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的孔子行教铜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价值十万余元(港币)。于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举行了隆重的孔子铜像揭幕仪式。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是宗教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北京文庙列居全国第三位的文庙。在局部上确有独到之处。如哈尔滨文庙未开正门,而有别于其它文庙。对于它没有开设正门的原因,至今没有正式史料记载。但在民俗中却约定俗成,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祭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元来祭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文庙落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就被废除,也就是说哈尔滨没有当时的状元能来这座孔庙祭祀,为此留下了这一历史遗憾。整个文庙历史积淀、民族文化内涵深厚,极具历史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