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军士长王忠心事迹
王忠心,安徽休宁人,1968年9月出生,1986年12月入伍,第二炮兵96213部队技术营测试一连控制技师,一级军士长。
人物经历
入伍25年来(截至2012年),王忠心心系使命、安心本职、扎根岗位、爱军精武,参加了多次实弹发射任务,参与完成了某型号导弹移交和某新型导弹武器的接受检测,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人物言论
1.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部队淘汰;今天不学习,明天就要被专业抛弃。
2.我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的全是自己应该尽的职责,我参军入伍的初衷就是对得起这身军装。
3.我选择当兵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看到村里不少小伙在部队有了出息,我也想在部队干出名堂。
22年班长当得真精彩
在全军部队,提起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技术营一级军士长王忠心,许多人并不熟悉。
若提起王忠心带出的“徒弟”,知名度就高多了――
北大学子、优秀大学生士兵高明,是他带的兵。时至今日,正在攻读博士的高明仍说:“老班长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足以影响我一生。”
第二炮兵“科技练兵模范战士”徐海波、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副旅长王治基等重大典型,也是他当年带过的兵……
王忠心,班长当了22年,先后培养了217名导弹测控号手,带出45名技术尖子,带过的兵12人成为干部,6人走上旅团领导岗位。
2012年7月6日,在第二炮兵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他作为唯一一名士兵代表发言,感动全场,好评如潮。
2012年10月1日,国庆63周年盛典上,他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1。65米的个头,黑不溜秋,满脸皱纹……2012年10月16日,记者第一次与王忠心面对面,猛然想起一句俗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请随记者一起,打开王忠心那份长达22年、精彩厚重的班长履历。
“资格是干出来的,不是熬出来的”
“士官专家”:熟练操控3种型号导弹,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22载“权威地位”从未被撼动
2012年8月,基地新毕业大学生干部进行岗前培训,最后一课由王忠心讲。
刚从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毕业的女干部周雅楠,提前在网上浏览了王忠心的事迹,眼前浮现出一个“高富帅”的形象。
上课铃响,王忠心推门而进,周雅楠大失所望――王忠心竟是“黑矮瘦”,只有那双大而亮的眼睛显得与众不同。
课一开讲,周雅楠渐渐地觉得王忠心“帅了起来”――他片纸不拿,一讲就是两小时,滔滔不绝。
和周雅楠一样,记者领略王忠心的“帅”,心情也像坐了一次“过山车”――首次见面,他沉默寡言,紧张局促。沙场亮剑,王忠心立即像变了一个人,动作娴熟潇洒,如行云流水……一声“点火”,导弹划破长空,准确命中数千公里外的靶标,打出了该型号导弹历史最佳精度。
真是帅呆了!旅长李兆坤告诉记者:这是班长王忠心指挥测试的第100枚导弹。
如今,王忠心还保持着一项纪录:任导弹测控技师22年,实装操作1270余次,从未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连错一根电缆、报错一个信号、记错一个数据、按错一个按钮。
导弹测控是对导弹“全身体检”,涉及高等数学、高能物理、微电子技术、机械识图等20多个学科,号手一直由高学历干部担任。只有中专文化的王忠心,能成为士兵测控专家,一路走来历尽艰辛。
1990年7月,已经从军4年的王忠心从第二炮兵士官学校毕业,恰好赶上部队第一次换装。
战略导弹部队换装,不像陆军换枪那么简单。仅测控专业,就需要新学各类教材20多本,熟悉仪器设备上百台,精通操作规程数千条,掌握电路节点几万个……
有人调侃:“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零起点。”王忠心一脸严肃:“你愿意在高速公路上坐牛车吗?如果部队年年换装,我愿意天天当‘小学生’。”
王忠心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把“天书”一样的图纸默画下来,终于成为全旅的“活电路”“排障王”,唯一的战士测控指挥长。
那年,上级组织导弹技术比武。测控专业80名参赛者,只有王忠心一个兵。经过4小时激烈比拼,他一举夺得全能第一和3个单项第一。
一次,一枚导弹测试时“卡壳”。厂家技术人员排查3昼夜,又请来该型武器设计师查了3天,还未确定故障点。大家一筹莫展时,王忠心大胆推测:故障出在电缆连接上。按他的判断复检,果然“手到病除”。
“当班长,专业上一定要说了算!”王忠心当班长22年,始终认为,当班长的“资格是干出来的,不是熬出来的”。
上士黄锋,专攻导弹测控专业,学历、知识面都在王忠心之上。有人断言:一年之后,黄锋肯定超越他的班长王忠心。
“PK”的机会来了。某新型导弹列装后首次考核,两人抽到了同一张试卷。考试成绩公布:黄锋82分,同年兵第一;王忠心97分,全旅第一。
黄锋找来王忠心的试卷一对照,心服口服:“王班长的答案的确高人一筹!”
黄锋哪里知道,王忠心早在训练开始前,就把新装备每个零部件摸得一清二楚,写下近10万字的学习笔记。
“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部队淘汰;今天不学习,明天就要被专业淘汰。”贴在王忠心床头的这句自勉警句,为记者找到了他卓越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