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骨头影评
海明威关于小说的‘冰山’理论,让人看见的好的小说是冰山露在外面的部分,倡导一种简约的节制,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冬天的骨头母题是关于寻找,寻找父亲,寻找真相,寻找生活的依靠,在寻找的过程中,
以一个十七岁女孩多莉的视角,借着找寻的过程,展示了一个充满着温情社会,有时候是冷漠,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一种保护。
影片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展示了一个坚强的生命,正如多莉对弟弟说的那样;不要求别人给你,爱给不给。
影片以女孩因为生计寻找毒贩父亲为结构线索,女孩的邻居、父亲的朋友、女孩的亲戚泪珠、最大的毒贩头目、征兵警察等依次出现,这条线索的后面,是关于女孩父亲的点点滴滴,女孩的行动路线是露在外面的冰山,在水下的冰山则是他父亲所处的那个冰冷又不乏温情的成人世界。
整个影片现实主义基调,影片开始即是两个小孩做游戏,多莉在劈柴,诸多从客观视角展现的生活细节构成了整个影片的根基,美国的农村,生存艰难是整个影片的大背景。一个十七岁女孩面对的困境开始几分钟后马上展现;他们仅有的房子马上就被收走,父亲也下落不明。
开端,奠定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基调,交代了困境,一个寻找贩毒父亲的故事,一个坚强的女孩,正如片名冬天的骨头。
渐进的寻找过程,以及众人躲闪含糊其辞的态度,增加了多莉寻找的难度,危险性和紧张感也随之增加,这种紧张感的营造利用寻找过程的积累,看似毫无成果,却将多莉从一个局外人,大家对她的冷漠,更多的是一种保护,开始在泪珠那里得到一卷皱巴巴的钱,毒贩老大那里给她一杯水,以及警告。
剧情的转变由主动的寻找变为被找,毒贩头子处置她不停劝告,泪珠等人的帮助让多莉慢慢的见到了成人世界的真相。
一切情节围绕着多莉的遭遇来设计,而多莉的遭遇又围绕他的父亲。她的父亲始终没有出现,死因的交代更像是谜语。
父亲这个形象的设计更像是一个目标,像商业片中的装钱箱子,探险片中的宝藏,仅在照片中有过闪现。父亲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冰山水下的部分,看不见,却能想象得到。
这样的叙事大概有如下原因,为了更好的保持多莉的视角和遭遇,保持视角的统一性。也为了可看性,如电影德州巴黎中最后出场的妻子,如七宗罪最后出场的罪犯。
拿张艺谋早期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来比较,整体的剧作结构有类似之处,人物的执着一根筋性格也有类似之处,如魏敏芝,秋菊。
打猎、宰杀畜生、劈柴、如何打猎、冷清的路,阴冷湖水,掉光叶子的树,雪地,这些现实场景在穿插在影片之中,这些更多的是展现一种生存状态,让观者认同,能够融入到女孩所处的困境之中。写实的生活元素是影片比不可少的剧作元素,是整个影片的基础,是纪实风格叙事策略的基础。与传统的黑帮片诸如教父从正面宏观切入社会不同,写实的女性的视角让这部电影别开生面。
非常规的视角,非常规的叙事,力图使整个片子同观众保持一种距离,每当可能产生强力戏剧冲突,或者追杀的场面,包括最后泪珠说我知道是谁干的了,去复仇的场面,都隐藏了以来。让叙事日常化,让观者理性化思考,让观众清醒的意识思维去判断影片传达的思想,不是给,而是让你自己来取,至于取到什么,则各有不同。这应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这种独特的视角造就了这部电影,拿来部分评论。
这是一部深沉、委婉、沉静的影片。电影中那种痛彻心扉的情感是以一种毫不起眼的方式慢慢流入我们的心灵深处的瑟。
--《纽约时报》
通过孩子的视角去审视家庭关系,在这种深刻而稳重的影片中,这种视角和观点让人肃然起敬。
--《ELLE》
描写坚硬的社会、黑暗的社会,表达纯真的情感是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拿手好戏,导演德布拉?格兰尼克亦很擅长。
--《综艺》
影片的结尾再次拿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来类比,小鸡无疑代表着生活的希望,生活恢复了平静。
冬天的骨头影评2
没有人知道,在暗夜的密林中,跟着一群诡异的女人行走,划着木船,在湖水中摸到自己爹的尸体,会是怎样一副场景。而随后,你需要拽着尸体的一只手,眼看着别人用电锯吱吱嘎嘎的把胳膊锯下来,这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而那个十七岁的女孩,她必须用塑料袋包裹着父亲的两只手臂,一早就坐在警局门口等待,然后她谎称这是在家门口捡到,仿佛只是一个纯粹的偶然。这一切,只是为了换取对自家老房子所有权,或是说,是为了让她疯掉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能够保有最后的生存底线。
德布拉.格兰尼克的《冬天的骨头》讲述的就是一个真正黑色的故事,当一个弱势个体想要誓死捍卫仅有的家产,必须付出想象不到的代价;而底层的女孩孤身对抗庞大的黑暗,又要有着多么坚韧的意志?
继04年凭借《深入骨髓》获得圣丹斯最佳导演奖之后,在这部同样“与骨有关”影片中,这个四十七岁的女导演一如既往的延续着她热衷的小众题材――底层、毒品、无望的家庭、冷漠的人情和坚强的女性,并且,不出预料的维持着她一贯水准的“战绩”――不会在各大电影节中引起大风大浪,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于是,就在今年,这部略显“昏暗”和“不合时宜”的电影,再次凭借其独特的视野和粗犷的风格,成了一只炙手可热的黑马,不但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CICAE奖和青年影院陪审团奖,更是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和编剧奖的获得者,并被预言有望问鼎明年的奥斯卡。
不得不说的是,纽约电影学院毕业的德布拉.格兰尼克,是少见的选题意识良好并且能和个人风格妥妥的糅合在一起的导演,随着圣丹斯这几年越来越把视线投注在贫穷、弱势个体以及公权的缺陷等问题,这时候,将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原著小说改编成剧本,就成了一个非常高明的选择:一来,回归于古早形式的“原始民歌”,奠基于人性中“善与恶”的角逐;二来,开启了一场弱者的个人英雄式的冒险。
只不过,这次的“英雄”是一个生长在贫瘠的密苏里州奥沙克山区的十七岁少女,她不苟言笑,少言寡语,行事果断,没有礼教,脏口连篇,眼睛中闪现的却是荒野动物似的警惕光亮,乍看竟和“硬汉”格林特.伊斯特伍德有那么几分神似了。
而女主角的扮演者珍妮佛.劳伦斯绝对可以独树一帜奇葩,成为影片的一条强有力的脊梁骨,她不但精准的捕捉到了这个未成年乡村女孩的坚毅冷酷气质,更是拓展了那股子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彪悍。她的表演被外媒评论为“完全成熟的镇定自若,让人回想起年轻时的朱迪.福斯特” ,并且据闻有望夺得奥斯卡女主角。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弥漫着南方气息的哥特式惊悚片,《冬天的骨头》的残酷性掩藏在它琐碎、平淡的现实呈现之下,而它的视野又远远超越了一个底层家庭的不幸、或是一个女性的顽强精神――这实在是一部寓意深远、言简意赅的佳作。而片中洋溢的穷陋的写实主义、渗人的表现主义和粗野的自然主义,种种风格质地的混搭融合,又让其不愧为一部出色的个人化电影。
从这一点上看,它在圣丹斯的获奖是名至实归的,就好像一个荒莽莽的灵魂不再被遮蔽,而被镶嵌在一个“以独立命名”的宝座上一般。
冬天的骨头观后感
这部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的片子一直是好评不断。随着圣丹斯电影节声望的进一步提升,这些本来大多籍籍无名的独立制作的影片在获得肯定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前年一部《冰冻之河》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后声誉日隆,最终竟然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重要的提名,虽然最终与奖项无缘,却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独立影片的声望。
这部《冬天的骨头》在多个方面与前年的《冰冻之河》竟然是非常的相似,不仅仅是在影片的整体风格上以及画面的表现上,甚至连影片所表达的对于社会弱势阶层的关注的主题也是惊人的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冬天的骨头》可以说是《冰冻之河》的一个延续,一个主题和故事的延续,只不过是《冰冻之河》的主角是一位人届中年的母亲,而《冬天的骨头》的主角是一位仅有十七岁的女孩子而已。
不管是母亲还是女孩,所面临的遭遇都是一种冰冷的环境。首先是外部环境,两者都是以“寒冷”作为一个主要的背景,为影片营造一个没有暖意的冰冷氛围,与影片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冰冻之河》发生在美国北部与加拿大的冰天雪地的边境处,而《冬天的骨头》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山区的森林中,影片一开始就用电视台里的新闻来暗示着“这将是又一个极度寒冷的冬天……”整部影片所发生的背景也几乎全部是在一种极度阴郁的氛围中。除了在影像风格上大量冷色调的运用之外,狭窄空间的展示和阴霾的天气都使得影片的压抑气氛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影片还特意将许多场景安排在黑夜展开,加上冰冷的氛围,真让人有一种难以承受的感觉。当影片最后女孩将父亲双手从水中捞出并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电锯割断的时候,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有一种浑身冰凉的感觉。整体而言,本片在影片氛围的制造上非常成功,这种压抑而冷漠的感觉贯穿了整部影片。
如果说外部环境的冰冷可以用各种因素抵抗的话,这部影片真正让人感到难以释怀的冰冷来自于心底。影片所要反映的故事,其实比这种简单的冬天的冰冷的氛围更让人感到沉重和绝望。《冰冻之河》里是一位历尽苦难的母亲在艰苦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而这一次的《冬天的骨头》里,这种不幸降临在仅有十七岁的女孩蕾身上:制毒贩毒却消失无踪的父亲,神经失常的母亲,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需要她照顾。这一个家庭的重担已经完全落在她身上,可是由于父亲的过错,这个不幸的家庭还面临着失去房屋的危险。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女孩蕾几乎是完全陷入了一种绝望。影片开场的多处细节在显示着这个家庭已经走在极度贫困和崩溃边缘:没有取暖的东西,甚至没有食品来充饥。如果不是好心的邻居,这一家就会挨饿。这样一个绝望的处境,与影片所营造的冰冷氛围结合起来,让人更感觉冰冷――如果说冬天的环境仅仅是使人感觉身体寒冷,而这个家庭和这个女孩的遭遇则使人由衷的在心底有一股寒意。
然而苦难还没有结束,来自周围人的冷漠与粗暴又使得影片的这种冰冷氛围进一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片在人物的表现上竟然给人以些许“西部片”的感觉。一个混乱而无秩序的村落里,强势与毒品盛行。这种野蛮的地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是贫穷所造成的一切灾难的根源。而在对待蕾寻找父亲这个问题上,他所遇到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用冷漠和逃避的方式来对待,甚至还有粗暴和攻击。应该说,导演也在反映这一地域无秩序的基础上,有着对于美国这个所谓的高度发达社会下下存在着这样的贫穷和混乱的区域以及生活在这种区域里的苦苦挣扎的普通人的关注。却也无形中使得蕾的遭遇显得苦难进一步扩大化了。
这种苦难对于一个成人来说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可是这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却勇敢地面对了这一切。应该说,对于女孩蕾的描绘是整部影片的一个重点,编导也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人物来表达着一种精神和力量。整部影片看下来,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女孩那种坚持不懈的意志。除了日常的繁重而琐碎照顾家庭的工作包括放马、劈柴、安慰母亲、照顾弟妹之外,为了挽救这个家庭而不得不找到父亲,她使用了各种方法,找到一切可能找到的人,中间历尽耻笑、恐吓甚至毒打,但最终还是找到方法避免了自己的房屋被没收。在整个过程中,她几乎只在自己的神经失常的母亲面前流过一次泪。在更多时候,她表现出来的是与这个年龄并不相适应的成熟和坚强,还有稍显固执的坚定。在这部整体冰冷的影片中,女孩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坚持和勇敢也许是唯一能够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女孩蕾的这些作为更多的也在意味着一种自我的救赎。生活在这样不幸的环境中,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去摆脱这一切噩运。影片中她想去当兵的表达虽然有为了金钱来缓解家庭压力的原因,却也包含有一种潜在的解脱在内。虽然影片结尾之处显示她已经放弃了这种选择,可是在这之前的寻父的过程其实也在潜在的暗含着对于责任摆脱的祈求在内。实际上影片中的蕾是一个有着强烈家庭责任心的女孩,却让人因其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有不堪重负的感觉。这种感觉,留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同情,还有一种沉重的悲悯。观众随着女孩的经历也在期待着她的父亲的出现,其实就是在心底期盼着这个女孩的噩梦早点结束而已。
虽然影片充满悲悯色彩,可是导演在表达手法上却是极度克制,整部影片的发展就像影片中那个冰冷的氛围一样,缓慢而冷漠。导演只是以客观的方式来展示着这一个“寻父”的时间的过程,很少有明确的感情色彩在内,影片中唯一“煽情”的细节也只出现在女孩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的短短的几句话的诉说和无声的眼泪上。这种克制和冷静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给足了观众本身自己去感受影片和体会情感的空间,也让女孩的经历和精神更令人动容。
影评:冬天的骨头
这是一部让人感到震撼的作品。周末,本来打算多看两部片子的,但看过本片之后,好半天脑海里都躲不开片子带来的影响。
在阴冷的冬天看这部电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时候。虽然,这是发生在遥远的美国的故事,而且其情景与情节都与我煌煌天国上朝相比,都毫不相干,但片子所展示出来的人情世故,却大大超越了国界与文化的界限,直抵人心,而且盘旋不已。
奥沙克山脉,位于在美国中南部林木茂密的高原地区,地跨密苏里、阿肯色、伊利诺和堪萨斯州。就在这座山脉之中,在远离都市的丛林之间,生活着的人群如果小强一样顽强。他们生活在底线之中,而且伦理的底线也比较低,制毒、吸毒、贩毒是这个人群生存下去的招数之一,而因为连理,这些人之间又构成了一个庞杂的家族。家族有家族的生活原则,背叛的人就会得到惩罚。女主角的爸爸因为贩毒被警察抓获,按照家族的原则他是不可以背叛家族的。但他却还是揭发了家族的生意,于是,在他被释放之后便被家族干掉了。而他的悲剧在于,他在狱中之时,为了获得假释,已将将自己的家产进行了抵押。这将给他的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他的妻子已将疯掉了,他的大女儿只有16岁,下面还有一对六七岁的弟弟与妹妹。整个家庭的重负一下都集中到了那个16岁的女儿多莉的身上。而且,他的死掉,因为是被家族秘密解决的,警察并不知道。于是,多莉还要面临着住房要被没收的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到她的爸爸,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于是,整个电影就围绕小女孩多莉寻找爸爸展开。从她的角度切入,将整个家族还有美国底层社会的生态一一剥开,这个过程是非常让人揪心的,就像伤疤,一点点被剥开的过程,伴随着得必然是血淋淋的痛处。它让人几乎无法想象在发达的美国还有这样的存在,而且真实的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
在阴冷的冬天,跟随着一个小女孩,感受着忽冷忽热又处处充满了危险与陷阱的山区与生态,如同过山车,让你的心揪的紧紧的,忽然得到释放忽然又被高悬起来。在一部没有大冲突大场面的故事片中,能有这样的表现,着实非常惊人。
詹妮弗・劳伦斯因本部电影而名声鹊起,一个实力派演员就此崛起,实在不可让人低视。而片中还冷内热的叔叔“泪珠”的扮演者约翰・哈克斯的表现也非常惊人,在这样一部小众电影中,导演将故事拍摄的如此摇曳,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功力也非同一般。而原本,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不是出众之人,但一部佳作,让这些原本就拥有实力的人士脱颖而出,也是分内的。
无论怎么说,这部片子都值得一看,而且值得认真的用心的去看,而收获也必然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