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1世纪》是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池田大作编著的作品,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书分为《人生与社会》、《政治与世界》、《哲学与宗教》,共三篇十二章,论及的问题极为广泛。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并对未来世界作了预测和展望,还谈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
展望21世纪_展望21世纪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人生与社会》、《政治与世界》、《哲学与宗教》,共三篇十二章,论及的问题极为广泛。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展望未来,从宇宙天体、生命起源、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政治制度、领导选择、军备竞赛、和平战争,一直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并对未来世界作了预测和展望,还谈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
汤因比信奉基督,池田大作崇敬释迦,两人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都确信宗教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因此他们的一些基本观点自然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有些论点或提法甚至有原则的区别。但他们论及的问题,其中有一些确实是当代人应予关心和探讨的。为了能使关心这些问题的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对于东西方学者名流的一些基本观点有所了解,进一步开阔视野,深入据估计,我们以为翻译出版这本书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展望21世纪_展望21世纪 -作者简介
1)汤因比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生于1889年4月14日,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著名历史学巨匠。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8);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20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曾以其独到的历史哲学思想著有《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汤因比论汤因比》等巨作。
2)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迄今,池田大作被誉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桂冠诗人、摄影家、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人道主义者。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89年获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1999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在中国获得的奖项有:中国艺术贡献奖(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1990),“人民友好使者”称号(1992),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1997)。
展望21世纪_展望21世纪 -中文序言
读者诸君从目录可以得知,本书所论及的题目甚为广泛。我们讨论这许多问题,其缘盖出自个人的关心。现在,这个谈话付诸出版,目的也在于希望这些问题同样能成为日本、世界上英语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同时代人共同关心的课题。
本书是由谈话记录整理而成。两位著作者曾于伦敦晤面。谈话约十日。记录稿后经理查德・L・盖吉整理。现出版的这份整理稿颇有同颇为精彩,然而也划苦费了盖吉先生的心血。文字与谈话,读者与听众,要求本是不尽相同的。将谈话出版成书,势必要做许多相应的调整。因此,我们对付出辛劳的盖吉先生深表谢忱。相信读者诸君亦会怀有同感。
本书所论及的问题甚为纷繁,有些是当代紧迫的课题。而大凡带有关键性的课题,也是自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产生了自我意识以来,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重要的问题。这些永久性课题,只要人类作为身心统一体而生存于物质环境中――换言之,生存于薄薄覆盖着行星“地球”的生物圈中,恐怕今后就要一直不断探讨下去的。
池田大作是东亚人。汤因比是西欧人。西欧人在人类历史的最近阶段掌握了主导权,扮演了支配的角色。汤因比在本书中预言,在人类史的下一个阶段,西欧将把其主导权转交给东亚,并列举了若干理由。人类迄今为止,在过去的五百年间,由于西欧诸民族将其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全球,结果出现了技术上的统一。两位著者在本书中一致预言并期待着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会实现政治与精神方面的大同。但是,这种巨大的变革必须以全人类的平等为前提,即不是以一部分人继续统治另一部分人,而是以自主形式加以实现。对于这一点,池田大作较汤因比怀有更深切的期望。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的现象是一种罪恶。以往,凡以规模宏大的形式――尽管达不到世界规模――出现政治与精神方面的统一时,往往都要大大地付出这个代价。
两位著者确信,作为人类存续不可或缺的条件,需要人类对其作法、目标、行为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只是从宏观来看,汤因比的设想要比池田大作悲观。他认为人类要进行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这种或多或少的悲观大约仅出于年龄的缘故(人到老年都容易对世事怀有偏颇之见),或者他身为西欧人,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施本格勒的信念,即认为20世纪注定人类要目睹“西欧的没落”。也或许是由于他选择了历史学家为自己的天职,以致特别(大概是过份)注意到了有史以来在人类生活的政治领域,尤其在精神领域所发生的悲剧性的失败――比起技术方面的辉煌业绩来,这种失败显得尤甚。
与池田大作相比,汤因比更害怕人类史发展的下一阶段会有更多的暴力和野蛮。这其中的另一个理由,似乎还在于两个人生身立命的宗教土壤不同。汤因比是一位基督教徒,而池田大作则是北方佛教(大乘佛教)的信奉者。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广为普及的宗教――比迄今任何一种非宗教性制度都占有更为广阔的地域。但是,这两种宗教在传播时所采用的手段及其施加的影响却迥然不同。佛教几乎是以和平方式传播的,而且在其流布地区,遇有土著民族的宗教和哲学时,也总能毫不勉强地与之和平共处下来。像佛教与中国的道教、偏教、与日本的神道,都能协调共存而形成了当地的生活模式。相反,基督教和其姊妹宗教伊斯兰教一样,是排他性的,在多数情况下是靠暴力强制推广的。例如,对罗马帝国版图内大多数居民,对欧洲大陆的撒克逊人,甚或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的墨西哥和秘鲁的土著民族,都是采用武力传教的。基督教历史这阴暗的一面,换言之,就和平完成社会的大变革的可能性而言,一个基督教徒或一个脱离了基督教的人,比一个佛教徒也许会更具有怀疑心理。
两位著者的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虽不相同,但他们在交谈中却表现了彼此在人生观、目的观上有惊人相同之处,相悖点甚少,在极其广泛的领域中两人是相通的。首先他们都确信宗教正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并一致认为:人类必须不断努力克服想要利用宇宙万物的天性,而将自我奉献给宇宙万物,应使自我与“终极的存在”合为一体(这与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如出一辙)。这里所谓的“终极的存在”对佛教徒来说即为“佛境”。“终极的存在”决非是以人的形态出现的人格化的神。
在相信宿业这一点上,两位著者的立场也是相同的。“宿业”是梵语,意为“行为”。而在佛教用语中,却带有伦理上的“银行存折”这一类特殊信含义。一个人作为身心统一体,要重新在这“银行存折”上填写自己在现世一生中的支出和借入。而在每次核算时,余额都在不断变动。这种人类“宿业”的余额,即便于取任何一个瞬间来考察,都是根据此前的支出、借入的结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来决定的。只是负荷着“宿业”的现世人类可以通过以后的行为或好或坏地调整这个平衡,并且不得不如此。因此,就这点来说,至少对一部分宿业,人是有主动权的。
两位著者还认为,人类的永久性精神课题乃是扩大自我,将自我主义扩拓为“终极的存在”同样广延的东西。事实上,自我和“终极的存在”是不能余割的。印度教中有“汝(人类)即梵(终极的存在)”的格言,阐述了“人”和“终极的存在”的同一性。但说到底这不过只是一个命题,无论如何还需要通过严格的精神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它,唯有这种每个人的精神努力,才是导致社会向上的唯一有效的手段。人与人的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网状组织。而所谓各种制度的改革,只有当其作为上述每个人的精神变革的先兆,并作为其结果出现时,才能是卓有成效的。
如上所述,在本书论及的内容中,东亚与西欧的两位著者有着极广泛的相同见地。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人类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许多迫切的共同问题。无论贫穷或富有,也无论技术的先进或落后,这些问题都在苦恼着一切人。一个民族或一个个人,其祖传的宗教偶或印度教也好,偶或犹太教也好,我们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不得不承受这些问题。人类共同的各种问题如今这样明显地普遍化乃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由于过去五百年间西欧各民族活动范围的扩大,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技术、经济关系的网状组织。技术和经济关系密切,政治、伦理、宗教的关系自然也就密切。事实上,现在我们正目睹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的诞生。这虽则是发端于西欧源起的技术,但由于一切历史性的地区文明的贡献,如今在精神上也正丰富起来。
人类历史这种最近的发展趋势,或许可以多少说明池田大作和汤因比何以在世界观中有这么多的相同之处。还有一个解释,是两位著者在探讨哲学、宗教时,深入剖析了人类本性中意识之下的心理层,探索了存在于其中的可称之为人类本性的各种要素――这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整个人类所共同的。但人类本性的各种要素依然是植根于造化宇宙万物的“终极的存在”这一基点上的,所以两位著者在世界观上才会有许多共同点。
本序言的上述部分代表本书的两位著者。但在这里,汤因比要向池田大作致以谢意。汤因比因年迈难于旅途跋涉,是池田大作不辞辛劳特意从日本前来英国晤面,此后又竭力筹划将谈话编辑成书,并负责安排了谈话中他本人发言部分的英译工作。这都是极其繁重的劳作。汤因比对池田大作以其茁壮的双肩负起如许重任表示由衷的感谢。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1974年7月于约克郡
池田大作借最后的和篇幅在这里向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博士表示深切的谢意。在这次谈话中,汤因比博士慷慨地、认真地倾注了他丰富的人情和精深的学识。这一切都发自他希望人类社会向上的愿望。这位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我这样一个学识粗疏、阅历肤浅的晚辈敞开心扉,始终平等相待,以温厚的态度就各种问题与我交换了意见。池田大作对此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荣幸。
――池田大作
――1974年7月
展望21世纪_展望21世纪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编:人生与社会
第一章 人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1 人类的动物性一面
2 关于遗传与环境
3 精神与肉体的关系
4 深层心理的探究
5理性与直觉
第二章 人类周围的环境
1 人类与自然
2天灾与人灾
3 现代城市的种种问题
4 从城市转向农村
5 关于世界末日论
6 为了防止地球的污染
第三章 智慧的生物――人类
1学问、教育的理想状态
2文学及其作用
3知识分子与大众
4 知识分子、艺术家参与政治
5科学思维法的限度
第四章 为了健康和福利
1医学中的伦理观
2 关于器官移植
3 普通医生与专科医生
4 发展老年人的福利
5 是国民总生产还是国民总福利?
6 关于母亲这种“职业”
7节育与家庭人口
第五章 社会动物――人类
1 新型人工运动的理想状态
2 面对增多的业余时间
3组织机构与价值观念
4 来自多重组织的挑战
5代沟与体制
6 宣传工具的中立性
7 关于信教的自由
8 出版自由的限度
9 关于废除死刑
10自杀与安乐死
第二编:政治与世界
第一章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世界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2美利坚合众国
3 开发宇宙的竞争
4 日本与英国
5帝制的前景
6 地方国家消亡论
7 民族重建与共产主义
8 爱国心与人类爱
第二章 军备与战争
1 经济发展与战争
2 和平利用原子能
3 代理战争与亚洲
4 “和平宪法”与自卫
5 未来的世界警察部队
6 战争的本质及其未来
第三章 政治体制的选择
1领导者的条件
2 防御法西斯的堡垒
3目的、手段与权力弊病
4民主主义与独裁制
5 民主主义与能力主义
第四章 走向一个世界
1 要求新的国际通货
2 东亚的任务
3 中国与世界
4 日本作出贡献的道路
5 从两极时代向多极时代发展
6 统一世界的课题
第三编:哲学与宗教
第一章 事物的现事与本质
1生命的起源
2 生命的永久性
3 关于宇宙
4 与其他天体的交流
5物质的终极是什么
6时间与空间
8佛法对事物的看法
第二章 宗教的作用
1 文明生机的根源
2 近代西欧的三种宗教
3 向多神教的回归
第三章 善恶与伦理实践
1性善说与性恶说
2欲望的克制
3 关于人的命运
4 什么是进步
5爱与良心
6 爱与慈悲的实践
7 爱的领域的扩大
8 至高无上的人的价值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