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不当联结原则 处分原则 处分原则-非约束性,处分原则-不当限制

处分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民事诉讼中的特有原则之一。处分原则反应民事诉讼的特质,是贯彻私法自治原则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在中国作为舶来品的该原则被认为“一直处于非原则或半睡眠状态”或称“该原则没有充分或真正发挥其作为原则的作用”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受到理论的关注,探讨也不多。

处分原则_处分原则 -非约束性


处分原则

在中国给处分原则下的定义是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是在国家本位主义的指导下定义的,与国家干预紧密联系,而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处分原则一般是指“当事人有权决定诉讼的开始,诉讼的对象及终了诉讼的诉讼原则。”

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所下的定义可以发现,中国仅从当事人“权利”的角度来定义,而西方国家则不仅从当事人权利的角度而且从该权利的行使效果的角度予以定义。也即是说,中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有处分权,但是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效果,使处分原则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人民法院完全可以对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置之不理,处分行为对人民法院往往没有约束力,是非约束性原则。台湾学者亦指出:“他们规定的法条(指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引者注),大部分都是要提供当事人去遵守,好像不是针对法官应该如何遵守而规定的。此种规定的结果,使法官是否遵守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变成不重要。对于法官所做的规定,几乎都相当于这里(指中国台湾地区―引者注)所谓的‘训示规定’,而不是‘效力规定’。”

中国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的这种非约束性使处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变得非原则化,在许多情况下都无法贯穿于各项具体诉讼制度和程序基本准则之中,没有发挥实质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第一,对超职权主义原苏联民事诉讼制度的全面吸收和移植。

第二,继承了中国过去民事纠纷解决的传统,并使之溶进中国民事诉讼实践中。

第三,事实探知绝对化认知也导致人们对处分原则的淡化和对处分原则的不当限制。

诚然在职权主义模式下无约束的处分原则是具有一定的时代适应性的,但80年代末到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尤其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下,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和转换,不管是政治体制、社会观念亦或是生活方式都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促使了法制的发展和完善,而改革的成果又必须由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巩固。许多与经济体制改革联系紧密的经济民事法规范变的不合时宜,迫切需要改变。其中非约束性处分原则成为明显需要完善的一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而要使市场能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保证商品交换的平等和自由竞争,而只有商品生产者相互之间平等才能保障商品交换的平等和自由竞争,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大量民事争议是关于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争议,争议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平等性成为民事诉讼性质的规定性,亦决定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在诉讼中的凸现,必然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相应的处分权。传统民事诉讼体制下,法院的职权至上,国家的积极干预成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限制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况。因而处分原则的约束性,急待加强和落实。

第二,加强落实约束性处分原则不仅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保障民事诉讼中的人权,防止法院滥用职权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以下对中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在立法和实践中的受到的不当限制,存在的缺陷和完善的方法做一下探讨。

处分原则_处分原则 -不当限制


民法通则

1.就起诉而言

民诉法第119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通常称之为法院依职权追加共同诉讼人。起诉权、应诉权是当事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在承认“不告不理”原则条件下,立法赋予法院自行追加当事人的职权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自己申请参加他人之间的诉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参加与否是享有处分自由的,但若由法院通知实际上是强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使法院起主动追究第三人民事责任的作用。

2.就撤诉而言

《民诉法》第131条规定:“裁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第15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此为中国特有的撤诉法院许可制度。

3、就申诉而言

民诉法规定,当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诉,要求法院提起再审程序。但《民诉法》在当事人申诉的时间和启动程序上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却赋予法院和检察院拥有超强的再审启动程序。

4、在应诉权的行使上

现行《民诉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应诉是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是可以自由处分的,当事人不到庭,不应诉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不应受法律的干预。

5、就执行程序而言

民事诉讼法216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提出启动执行程序的权利在涉及到公民生活急需的“三费”案件时,为确保当事人权益的实现而启动是没有问题的,但应把法院依职权移送执行案件的范围予以明确,以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

6、就裁判对象而言

禁止不当联结原则 处分原则 处分原则-非约束性,处分原则-不当限制

就裁判对象而言应仅限于当事人的请求。中国现行民诉法既未规定法院判决的事项必须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事项和范围相一致,也未规定法院有权越出当事人申请审判的事项及范围而下判决。教科书对于处分权原则的阐述和判决的解析均未涉及这一问题。但是在实务中脱离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而为判决的情形却大量存在。

7、在调解上的处分权问题

1982年试行法中规定;“达成调解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但在基本原则中要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而且把对调解制度的认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用哲学中的事物矛盾性质来分析,并将之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样造成许多法官在实务中片面追求调解率,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较为普遍存在的强迫调解严重削弱乃至取消了当事人的处分权。

8.承认诉讼请求(认诺)和放弃诉讼请求(舍弃)上处分权问题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52条虽然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但对当事人承认或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效果却缄口不提,使其成为只给予权利,不给以保障的一个口号,因而在司法使实践中必然造成弱化当事人处分权和法院审判权的扩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30103/96009.html

更多阅读

计算保险金额 不足额保险

  不足额保险是指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不足额保险的适用效果,我国保险法规定了比例赔偿方式。但是合同另外有规定之时,可以不采用上述比例赔偿方式。《保险法》第40条第3款规定:“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

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优等悬赏广告

优等悬赏广告  优等悬赏广告,是德国民法中的法律术语,指就完成广告中所指定行为的人中,仅对评定为优等者给予报酬的广告。同普通广告相比,优等悬赏广告不仅以指定行为完成为要件,而且其行为必须优等,行为人才享有报酬请求权;指定行为在

不当联结禁止原则 营销人,别拿承诺不当原则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在笔者多年的销售管理当中,经常碰到一些营销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而随意给客户或下属“封官加赏"的一些“出格"承诺行为,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让自己掉进了亲手挖掘的“

授权控制的基本原则有 管理人员授权原则与校对

管理人员授权原则与校对大多在实际授权中出现的故障,并不是由于管理人员不了解授权的性质和原则,而是由于他们没能或不愿意应用这些原则。授权在一定意义上是管理工作的一种基本活动。然而,对一些管理失败事例的研究,常常发现,授权不当

声明:《禁止不当联结原则 处分原则 处分原则-非约束性,处分原则-不当限制》为网友冬雾寒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