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禅师(1597年一1666年),俗姓蹇,顺庆府大竹县人。出身于豪门世家,是明代蹇忠定公后裔。十九岁时,有感于世事沧桑,毅然厌弃尘凡出家,为行脚僧,孤身出蜀,到湖北的破头山闭关修禅,立誓要以七日为限,刻期取证。在闭关到最后一天,他发誓:“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竟于中午时候,信步举足,坠于万丈悬岩之下,将左脚跌伤而豁然开悟。他自此出山南行,遍参诸方,末后至金粟,拜在密云圆悟禅师座下,受到印可,并于崇祯二年付以法流。次年秋天,他又住持了原由曹洞宗主持的嘉禾东塔寺,实际上成为身祧临济、曹洞两宗的一代宗匠。
破山_破山禅师 -简介
破山禅师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jiǎn],名栋宇,字懒愚,是明末清初我国一位著名的佛门巨匠、诗人、书法家,是明末清初重要禅宗大师,是著名禅院双桂堂的开山祖师,世有“小释迦”之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佛教传承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破山海明一生弘法精进,广收门徒,推动了清初的僧伽教育,他所撰写的《伏虎寺开学业禅堂缘起》是其禅学教育思想的精辟总结。
破山禅师祖籍渝城(今重庆市),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出生于竹阳(今四川大竹县)。父名蹇宏(弘),母徐氏。《破山禅师年谱》说他“本渝州忠定公后裔”,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破山海明禅师,临济宗第三十一世,是开法西南禅宗的领袖人物,对明末清初时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佛教禅宗影响甚为卓越。
十九岁毅然在本地寺庙削发出家,法名海明,号旭东。1616年出川。1619年来到湖北黄梅的佛教圣地四祖寺、东禅寺参禅,在破头山结庐,清修苦行,阅读大量佛经和高僧著述。因为有感于明代江山易主,山河破碎,自号破山。1622年,他曳杖东游,受法于浙江鄞县,天童寺高僧密云禅师门下,由于他的学识渊博,颇得密云禅师的厚爱。1632年,“大难七次”的破山,辞师西归四川。先后在万县的广济寺,梁平的太平寺、万年寺讲经说法,刊刻经书,振兴禅院,终于名声大震。1653年,在梁平县万竹山始建双桂堂。门徒众多,双桂堂被尊为西南各大丛林寺庙之首。名标《中国佛教》史册。
传说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是他皈依弟子。
破山_破山禅师 -生平
家国不幸,生灵涂炭,破山禅师降生在一个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的岁月。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年(1597),荷兰殖民者首次闯入广东沿海地区,大肆掠夺,创列强掠夺中华的先声。明王朝却极尽奢华,腐败无能,上下官员贪婪无度,导致国家财政不济,国库空虚。为弥补财政赤字,加大盘剥税收力度,陷人民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农民承受不起大量税收,只好出外逃亡度日,造成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天灾人祸与强征暴敛,人民饥寒交迫,甚至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斗争,如万历二十七年(1599),农民出身的杨应龙率领民众攻陷重庆綦江。綦江离破山禅师的家乡大竹县仅数日路程,年仅两岁的破山禅师很可能就经历了这场无情的战争。万历二十九年(1601),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发生严重的饥荒,导致饿殍遍野,白骨累累。出生在多事之秋,注定了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命运。
破山四岁时“形貌端正,七处平满,生含异质,幼挺奇标,只是终日不语,”有一天,他听到隔壁的佛教居士在家里诵《金刚经》,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时,竟开口跟随念诵起来。
破山八岁时,象其他少年子弟一样,被送入乡校接受传统蒙学教育。在学校里,这位资质愚钝而秉性异常的孩子,
破禅法师令父母操尽了心,老师教他临摹书法(即描红),他却交出一篇写满“上”字的作业,令先生大为光火。虽严加训导,破山却是屡教不改。
破山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佛教,是在十岁的时候。一次,破山看到一个举止安详而仪态端庄的僧人,只见这位仪表非凡的法师徐步而行,袈裟飞扬,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而崇高的印象。他虽然不懂得深奥的佛理,但眼前的境象让他仿佛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至此,他便留心佛教文化,生起了以出家人为处世典范的信心。
当时广大农村地区流行童婚陋习,年仅十三岁的破山也不例外,在父母的操办下,依当地的风俗习惯举行了成婚礼。巴县刘道开在《破山和尚塔铭》中说:“(师)生含明睿,质挺奇标,亦聚妻而生子,同耶输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