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特殊类型。此病常见于男性。本病绝大多数是散发病例的,目前还没有一套很完善且是可行的办法。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特殊类型。Adams等(1965)首先报道了此病的胞浆内和核内包涵体病理特征,并注意到该病的许多特征性临床表现。有的作者估计,IBM约占炎症性肌病患者的1/3,尤其男性病人。
包涵体肌炎_包涵体肌炎 -症状体征
1、本病在男性较常见,男女比例约3:1。通常在50岁以后隐袭起病,出现下肢渐进性无痛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然后上肢也出现,远端肌无力长不如近端严重,通常双侧不对称,也可选择性累及部分肌肉,数月或数年后发展到其他肌群,拇长伸肌损害是特征性改变。疾病呈进行性,早期伴膝腱反射减低。吞咽困难较常见,少数病例可见某种类型心血管异常。
2、家族性IBM肌无力始于儿童早期,通常不累及股四头肌,与散发病例不同,家族性病例肌肉缺乏炎症性改变,因此称为家族性包涵体肌病更确切。
包涵体肌炎_包涵体肌炎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因学不清,有证据提示T细胞介导的肌细胞毒性、多因素遗传易感性参与发病机制。本病可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方式,绝大多数为散发病例,许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性包涵体肌病是由于染色地9p1-q1缺失,但并非所有的患者皆然。
包涵体肌炎_包涵体肌炎 -诊断检查
1、血清CK水平正常轻度升高。
2、本病EMG异常与PM相似,少数患者表现肌纤颤电位等神经源性改变,尤其是肢体远端肌。
3、肌组织学检查可见肌纤维结构异常炎症性改变,CD8T细胞浸润。确诊需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变性肌纤维胞浆和胞核中空泡形成,β-淀粉蛋白浸染呈阳性反应(嗜伊红包涵体)。与某些PM病例所见的空泡不同,空泡内或周围有嗜碱性粒状物质。
包涵体肌炎_包涵体肌炎 -治疗方案
1、皮质类固醇治疗通常无效,据报道少数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轻微改善。有的学者推荐用小剂量甲蝶呤与皮质类固醇组织本病进展但尚未被广泛采纳。因此,对某些临床颇似多发性肌炎的难治性病例应想到IBM的可能。
2、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疗效不确定,少数病例用IVIG治疗有效,特别是肌无力累及吞咽功能时;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曾试用血浆交换疗法但效果不理想。
包涵体肌炎_包涵体肌炎 -相关链接
股四头肌
皮质类固醇
免疫球蛋白
CD8T细胞
血清
包涵体肌炎_包涵体肌炎 -参考资料
http://www.yongyao.net/jbhtml/bhtj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