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海边图书馆 西藏今昔 西藏今昔-纪录电影《西藏今昔》,西藏今昔-三联图书《

《西藏今昔》取材于1960年以前拍摄的近900分钟的一系列纪录片,以对当事人、见证人、专家学者的访谈方式,重现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面貌。《西藏今昔》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内容丰富,富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西藏今昔

西藏今昔_西藏今昔 -纪录电影《西藏今昔》

影片简介

《西藏今昔》取材于1960年以前拍摄的近900分钟的一系列纪录片,以对当事人、见证人、专家学者的访谈方式,重现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真实面貌。《西藏今昔》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内容丰富,富有震撼力和说服力。影片揭露了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黑暗和残酷,生动反映了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社会面貌和人的命运发生的巨大变化。

纪录电影《西藏今昔》2月17日起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

三联海边图书馆 西藏今昔 西藏今昔-纪录电影《西藏今昔》,西藏今昔-三联图书《
影片解说词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并通过联姻、会盟与唐朝建立了团结友好的亲谊关系和密切的经济、宗教、文化联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佳话,至今为藏汉人民所传诵。

早在公元13世纪中叶,西藏就已经纳入了元朝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委任官员,派驻军队,开辟驿站,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基本沿袭元朝管理制度,先后敕封过西藏三大法王和各级僧官,确保了西藏的安宁。

清朝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清朝皇帝分别于1653年和1713年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额尔德尼,赐以金印、金册,正式确定他们的封号,确定他们在西藏政治和宗教上的地位。此后,历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坐床、继位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和批准,遂成为一种历史定制。清朝政府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督办西藏地方行政事务;并于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政治、财政、军事、宗教等各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

尽管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外患不已,内战频仍,但是,中国中央政府始终对西藏保持着有效的行政管辖。现流亡在外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就是1940年经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批准继位的。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有过之而无不及。达赖喇嘛作为藏传佛教首领,兼任西藏地方政府首脑,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是封建农奴主阶级的总代表。占西藏人口5%的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三大领主”,占有了西藏几乎全部的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而占西藏总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处于社会底层,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农奴主占有农奴的人身,把农奴当作私有财产,可以随意进行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

据统计,在民主改革以前,达赖及其家族在西藏占有27个庄园、30个牧场,拥有农牧奴6000多人。每年在农牧奴身上榨取的青稞462,000多公斤,酥油35000多公斤,氆氇175卷,藏银两百多万两。据统计一直到1959年,在他手上集中的黄金就有16万多两,白银9500万两,珠宝玉器2万多件。这与广大奴隶和农奴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农奴遭受到沉重的差役和高利贷剥削。旧西藏的差税制度十分残酷,有载入注册籍的永久性差税,还有临时加派的差税,。据不完全统计,仅旧西藏地方政府征收的差税名目多达两百余种。

农奴和奴隶贫病交加,生活在死亡线上。在布达拉宫东南、大昭寺以西,长期存在一个“乞丐部落”。这个乞丐阶层多达四五千人之众,约占当时拉萨人口的1/10。就连拉萨司法机构朗孜厦关押的犯人,也被锁在脚镣木枷中,加入到街头的乞讨大军。

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将人分成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法律明文规定,上等上级的人如王子、大活佛等,其命价为与其身体等重的黄金,而下等下级人如妇女、屠夫、猎户、匠人等,其命价仅为一根草绳。

旧西藏地方政府设有法庭和监狱,大寺庙也设有法庭和监狱,僧俗领主还可以设立私牢。当时的刑罚极其野蛮残酷,有剜眼、砍手、断足、剥皮、抽筋、投水等,这些刑具成为那一时代的佐证。

布达拉宫下面有一个地洞,这里是当年对付平民的地牢,百姓俗称“蝎子洞”,里边蓄养了无数的蝎子,专门噬咬犯人。人被丢下去以后,身上立即爬满了毒蝎,很快就被活活的蛰死。

这是某寺庙写给热刀头目的信件,为达赖喇嘛念经祝寿,他们需要这样一些东西――要湿人肠一捆、人头二个、各种血和人皮一整张,望立即送来。人头四个、肠子十排、净血、脏血、各种肉、各种心、在颂经的地方准备妥当。要立刻送上。这一切都发生在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形态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西藏人民迎来解放的曙光。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史称“十七条协议”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办法》,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肯定了改革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的必要性。考虑到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央政府以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劝说、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的自觉。但是,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反动上层集团面对西藏人民日益高涨的改革要求,顽固坚持永远不改,并于1959年3月10日悍然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中央果断决定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使得百万农奴摆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枷锁,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民主改革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藏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人民的命运也发生历史性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投以巨资,相继启动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城乡面貌为主要内容的“四十三项工程”和“六十二项工程”;全国各发达地区省市也派遣了援藏干部,开展了对口援藏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藏农牧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并在西藏农牧区两次豁免银行贷款,并率先免除了农业税。这些特殊优惠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西藏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西藏经济充满活力。

教育方面,农牧区实行了中小学生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率先在农牧区实现了免费医疗制度;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实行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年来,西藏各地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西藏民族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发展。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投资3.3亿元,现已竣工;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暨扎什伦布寺保护工程启动;广大信教群众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3万人。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提供了重要机遇,旅游业方兴未艾,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金色的阳光洒向布达拉宫,也普照了整个雪域大地,这就是阳光下真实的西藏。

西藏今昔_西藏今昔 -三联图书《西藏今昔》

基本信息

作者: 舒知生 编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4-1

字数: 200000

版次: 1

页数: 296

印刷时间: 2008-4-1

开本: 大32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8029553

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国外一些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发展和西藏今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状况知之不多。本书采用汉英双语形式出版,通过文字、照片、图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与世界文明同步发展的西藏,以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国外读者确切了解西藏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西藏的真实面貌。

图书目录

前言

西藏概况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发展简史

人口与民族

西藏的主权归属

藏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

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大藏区”

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藏方略

旧西藏的社会制度

旧西藏地方的政府组织

旧西藏的法律

西藏大喇嘛、贵族的权势和地位

旧西藏的经济制度

旧西藏喇嘛寺院的残酷剥削和统治

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

西藏人民今天享有的政治权利

人人享有生命与人身安全的权利

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治区依法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

和平解放为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民主改革为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扫清了道路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全面贯彻实施

改革开放为西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西藏的主体民族

西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活动受到社会尊重

修缮宗教场所,抢救佛教经典

恢复僧人考核晋升制度

藏族传统文化的复活与繁荣

西藏传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复活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西藏文化进一步繁荣

藏族人民有权享受现代文明提高生存质量

两藏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西藏教育事业的巨变

西藏社会发展的跨越式进程

中央政府助力西藏经济连年高速发展

180项基建工程为西藏经济腾飞奠基

特殊财税优惠政策支持西藏发展

青藏铁路通车为西藏发展注入活力

增加经费投入促进科技发展

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西藏人民在现代文明与信仰自由中安居乐业

今昔对比说数字

从数字看西藏变化

西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西藏各民族人口数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

西藏历年财政收支总额

西藏人均主要经济指标

西藏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施工、投产项目个数

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西藏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

西藏农业电气化、化学化及水利情况

西藏工业总产值

西藏进出口贸易总额

西藏进口贸易额

西藏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

西藏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西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

西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情况

西藏居民消费水平

西藏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西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西藏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西藏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

从图片看西藏社会变迁

附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与现状

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的类型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必然性

书摘插图

西藏的主权归属

藏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西藏在中国的西南部。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远在公元前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起来,成为现在的藏族。到了唐朝(618-907),藏汉双方通过王室间的联姻、会盟,在政治上形成了团结友好的亲谊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布达拉宫,至今一直供奉着公元641年唐朝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的塑像。大昭寺前的广场上还矗立着公元823年为双方会盟建立的“唐蕃会盟碑”。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

13世纪中叶,西藏归人元朝中央政府治理,自此之后,尽管中国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过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元朝(1271-1368)

13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西藏宗教界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皇子阔端在凉州(今中国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其中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1629年成书的《萨迦世系史》记载着当时萨迦班智达写给西藏各地僧俗首领的信中关于必须归顺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了全中国,创建了继汉(前206-220)、唐王朝之后中国版图内各地区、各民族大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元朝皇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这一机构的人员选用,由皇帝决定,它的报告直接送给皇帝。掌握宣政院实权的是“院使”,一般由中央政府总理全国政务的右丞相兼领。

在西藏地区成立了地方军政机构,名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属于宣政院。宣慰使司下面还辖有管理民政的十三个万户府、千户所等。所有机构和官职的名称都是元朝中央规定的。元朝在西藏驻有军队,并由一位王子及其后裔率军驻守西藏地区的东部边缘,逢西藏有事,即可就近入藏,以尽镇戍边疆的职责。1290年,一名万户长叛乱,元朝中央派遣这位王子率军人藏平息。

元朝中央派官员入藏,按照户口多寡,地形险易,出产丰啬,设立大小驿站,联成交通线,由西藏通往大都(今北京市)。

元朝中央还派官员在西藏进行人口调查,确定各万户属下可支应差役的人口数,决定沿驿路各地必须供给的力役、物资、运畜。1268年、1287年、1334年进行了三次人口调查。藏文史书《汉藏史集》中有关于这三次调查的详细记载。

明朝(1368-1644)

1368年明王朝接替元王朝,继承了治理西藏的权力。明朝中央对元代的官职名称、品秩,大都保留原状。在今西藏中部和东部分别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隶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相当于行省级军区机构,兼理民政。西藏西部阿里另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这些机构的负责官员均由中央任命。

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1403-1424年在位),以西藏佛教和政治合为一体,大小派别各踞一方,为有利于治理,给西藏各地宗教领袖封以“法王”、“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新王才能即位。按照朝廷的规定,每年元旦,王须遣使或亲自来京参加朝贺典礼,呈递贺表贡物。对于入贡期限、来京人数、所取路途、沿途各地供应,都有具体规定。至今西藏有的喇嘛寺内还保存着当年必须朝拜的皇帝万岁牌。

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在明代兴起,三世达赖喇嘛本是格鲁派的一个寺院的住持。明朝中央特别开例,准予他人贡,1587年封赐他以“朵儿只唱”名号。西藏地方官员犯法,亦由中央惩处。

清朝(1644-1911)

1644年,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治理。清朝皇帝于1653年、1713年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喇嘛,自此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以及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13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1719年,清政府派军队进入西藏,驱逐盘踞拉萨三年之久的准噶尔部,着手改定西藏的行政体制。清朝皇帝封西康地区的一个青年活佛为七世达赖喇嘛,护送入藏;任命四名有功有名望的藏官为“噶伦”,管理西藏政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界线,也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

为了完善西藏行政机构的职能,清朝多次颁下“章程”,整顿改革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 1793年,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章程的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活佛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去世后转世灵童的大权。每逢一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西藏各大转世活佛的转世灵童觅到时,即将灵童姓名缮写在签上,纳人中央颁发的金瓶,由驻藏大臣会集有关大活佛,掣签确定(金瓶和签现在仍保存在拉萨)。转世灵童的剃发、取法名、选定授戒的师傅和授经的师傅,也都须经过驻藏大臣奏报朝廷核准。当举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坐床和亲政典礼时,中央派大员亲临监视。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噶伦以下(包括噶伦)都是属员。

对西藏文武官员确定品级、名额和升补手续。最高一级藏族官员有噶伦四名、代本六名,由中央任命。噶伦、代本的年俸由中央发给。

在西藏成立正规藏军,名额3000人,规定了军官等级、人数,军饷补给来源,武器配备,驻防地点。另外,从内地调驻西藏各地官兵1400 多名。藏汉军队统由中央派驻的官员管辖。决定在西藏照内地之例,设立铸钱局,铸造官钱行使,银币正面背面分别用汉藏文字铸“乾隆宝藏”字样。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每年的财务收支,由驻藏大臣稽查总核。

西藏差役由全社会平均负担。贵族和大寺庙中实有劳绩可受优待免除差役者,须经过驻藏大臣及达赖喇嘛核准发给执照。

对来西藏贸易的尼泊尔、克什米尔商人要进行登记,造具名册,呈报驻藏大臣备案,由负责官员签发路证。凡外人要求到拉萨者,须听候驻藏大臣衙门审批。藏人出境至尼泊尔等地,由驻藏大臣签发路证,规定往返日期。

西藏西南部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界上若干地点,设立国界标志,驻藏大臣每年出巡各地,检查驻军防务及界碑情况。

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噶伦不得与外方通信,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接到外方信件、布施,俱报告驻藏大臣查验,并代为酌定回信。

对犯罪者的处罚,都要经过驻藏大臣审批。

从1727 年始设驻藏大臣到清王朝覆灭的1911年,清中央政府先后派遣驻藏大臣达百佘人。

中华民国(1912-1949)

1911年秋,中国内地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270年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一经成立,即宣布它是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的共和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就职宣言书中向全世界昭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等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当时作为国旗的五色旗即象征五族为一体。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的一部分。1912年8月10日,为组建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北京政府颁布《中华中国国会组织法》和国会议员选举法,规定西藏地方民众参加选举的办法和被选举的议员直接参政。1927年,中国国民党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并于1931年召开国民会议,十三世达赖喇嘛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均派出正式代表参加。这次国民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总纲第一条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的领土。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的行政机构堪布厅的代表,还参加了南京国民政府于1946年召开的国民大会。

中华民国期间,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立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为蒙藏院),取代清朝的理藩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4月,国民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

依历史定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以及其他大活佛,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和册封,他们在西藏地方才有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合法地位。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班禅等多次表示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央政府。1919年,十三世达赖对北京中央政府派出的代表团说:“余亲英非出本心……余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他在晚年(1930)还曾表示,“吾所最希求者,即中国真正和平统一”,“都是中国领土,何分尔我”,“英人对吾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可失”,公开表明“不亲英人,不背中央”的意旨(摘自刘曼卿著《康藏轺征》)。九世班禅在遗嘱中说:“余生平所发宏图,为拥护中央,宣扬佛化,促成五族团结,共保国运昌隆。”

1933年12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地方政府依传统旧制向中央呈报。国民政府派专使人藏致祭,并批准热振活佛为摄政,代行达赖喇嘛职权。对于寻觅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应遵循的办法,西藏地方政府都按照历来的规定一一呈报中央政府。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出生于青海省,原名拉木登珠,在他两岁时被选为转世灵童之一。1939年,经西藏地方政府呈报,中央政府指令青海省当局派军队把他护送至拉萨。1940年,当时任中央政府首脑的蒋介石,经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到拉萨察看后,同意西藏地方摄政热振关于免于金瓶掣签的申请,由国民政府主席正式颁布命令,批准拉木登珠为十四世达赖喇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原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北平、湖南以及与西藏相邻的云南、新疆、西康等省相继以和平方式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也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0年1月,中央政府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但是,当时控制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大扎,阿旺松饶等人,在某些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不顾国家和西藏人民利益,拒不接受中央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号召。他们在西藏东部昌都一线调集藏军主力,布兵设防,企图以武力对抗。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政府不得不千1950年 10月命令人民解放军渡过金沙江,解放了昌都。

昌都解放后,中央政府再次敦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中央政府坚持和平谈判的政策,给西藏爱国力量以巨大支持和鼓舞。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提前亲政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接受了进行和平谈判的意见。1951年1月,达赖致信中央人民政府,信中说:“余

此次接受西藏全体人民热烈而诚恳的要求执政”,“决定和平达成人民之愿望”,派代表 “向中央人民政府谋求解决西藏问题”。1951年2月,达赖喇嘛任命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和桑颇・登增顿珠等四人为代表,赴北京全权处理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事宜。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30103/95442.html

更多阅读

陈寅恪集 下载 陈寅恪集 三联书店

陈寅恪集txt下载 书朋(shupeng.com) - 免费好书下不完书朋网提供陈寅恪的陈寅恪集txt下载, 完全免费无需注册, 24小时不间断更新, 陈寅恪集最新章节, 《陈寅恪集》再版重印介绍 《陈寅恪集》自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由生活?...www.shupeng.

清除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VS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被公认与许多胃肠疾病有关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尤其是溃疡病。根除Hp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治愈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对HP有杀灭作用的抗菌药有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多西环素、克

三联平衡疗法 四联疗法 三联或者四联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目录疗法概述作用机理所用药物疗法八大特色三联平衡疗法之优势5--10年生存期病例三联平衡疗法于特殊病例的疗效编辑本段疗法概述三联平衡疗法作用机理图[1]

声明:《三联海边图书馆 西藏今昔 西藏今昔-纪录电影《西藏今昔》,西藏今昔-三联图书《》为网友涩涩的秋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