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篇1)
设计意图: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散文式的小说,它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希望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深切的体味
文本解读:
“我家”的前两次养猫,主要是为了欣赏、玩耍,当然倘能捉鼠那更是意外的惊喜了。一个小生命的出现,给家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此时的“我”正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为新文学的建设奔波、忙碌着,工作、创作之余,“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和快乐”。一个献身新文化事业的进步作家,他在紧张的工作间,不去寻找别的娱乐活动,而是静静地看着小猫玩,感受“生命的新鲜和快乐”。这反映了郑振铎天性的淡泊、沉静,也反映了一个处在自然状态的小生命的无穷魅力。
人类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我家”尝到养猫的乐趣,所以第一只猫死后,紧接着养了第二只。这第二只小黄猫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更难能可贵的是,过了两三个月,它居然会捉鼠了,又好玩、又有用,。
尽管前两只猫给家里带来那么多乐趣,甚至因为它们的亡失使全家伤心得不再养猫,但真正使“我”和全家对猫有一种较深的感受和认识的,却是后来收养的第三只猫。人类驯养动物,使动物老实服贴地为自己服务,但人类对被驯养动物的心里、本性以及智商等的了解却很肤浅,只有在不断的驯养、冲突中,人对动物才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我家”收养第三只猫,既瘦弱、又难看,似乎还有病。作为一只家猫,它已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独立生存的能力,它只有投靠人才有可能活下去。但人养猫,不是为了保护动物,而是为了赏玩、捉鼠。这样一只丑而瘦的小猫,怎么会被喜欢呢?最后终因佣人张嫂的热心、大家的怜悯,才收养了它。这只猫注定在家里是不受欢迎的,它难看、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