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桥原理
转体桥技术现在很成熟,主要用于下穿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支撑的情况。桥身下有个直径约10米的转盘,和桥体间有润滑措施,靠千斤顶等方式盘转。
2015年1月19日16时,随着球铰缓缓转动,山东邹城市三十米上跨京沪线转体桥成功转体97.3度与边跨现浇段合拢。据了解,这条横跨京沪铁路站场14股道线全长1198.5米,主桥转体重量2.2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转体桥,在转体施工领域首次独塔双柱平行双索面设计,采用“型梁”,转体角度、转体长度及转动球铰直径等多项技术指标均创世界第一。
由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世界最重转体桥――山东省邹城市三十米上跨铁路立交桥,19日下午历时99分钟,在整体旋转97.3°后,成功跨越京沪铁路。这一过程该桥转体长度达198米,转体重量达2.24万吨,刷新了比利时的本・艾因桥1.96万吨的原纪录。
据设计方中铁五院设计总体邢铁雷介绍,邹城市东、西城区被京沪铁路分割,既有桥梁均为下穿铁路桥,但汛期强降雨导致桥下积水而中断交通,成为该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京沪线的日均行车量近300列,为最大程度减少对运营的干扰,桥梁飞跨京沪铁路一次性转体到位是最佳选择。
该上跨铁路立交桥临近邹城火车站,本次转体,采用了顺时针转体,转动半径内基本无建筑物,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对居民楼的干扰,设计更具绿色环保施工理念。
由于转体重量大、转动角度大、梁体较长、桥型复杂,大桥的主塔、主梁线型、斜拉索索力及转体重量如何精确定位,平稳转动是转体中的难点。中国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彭建萍以磨盘原理比喻该桥的转动原理,并介绍说,中国中铁大桥局在施工中进行了多种技术创新,对大吨位转体桥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理论及实践上的探索,为更重更长桥梁转体施工做了充足的技术储备,将为我国转体桥梁技术标准修订提供依据。
世界最重转体桥在孟子故里“转身” 耗时109分钟
经过109分钟的牵引转动,位于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市的世界最重转体桥19日下午成功完成顺时针97.3度转体,实现“转身”,标志着该市三十米桥上跨铁路立交桥成功合龙,成为邹城东西主城区交通大动脉贯通的“里程碑”。
据了解,此次转体立交桥位于邹城市城区中部,横跨穿城而过的京沪铁路。此前,京沪铁路将邹城市区分割成邹城中心市区和兖矿集团所在的西部城区,人员、车辆来往东西城区需穿过名为三十米桥的铁路桥。然而,每遇汛期强降雨天气,铁路桥下的积水便会中断交通。
邹城市三十米桥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设计起点于该市矿建路与西环路平交口,落地于铁山路与太平路平交口,全长1198.5米。据桥梁施工单位中国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彭建萍介绍,邹城市三十米桥上跨铁路立交桥主桥为独塔双柱双斜拉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采用墩塔梁固结体系,主塔总高66.7米,主桥首先沿铁路方向支架现浇198米,然后顺时针平转97.3度至设计桥位,最后与边跨现浇段合龙,实现桥梁整体贯通。
彭建萍说,主桥采用独塔双柱平行双索面设计,双边主梁为箱型截面的“π型”梁,实际转体重量2.24万吨,转体97.3度,转体长度198米,球铰转盘直径4.2米。彭建萍表示,该桥转体重量超过2万吨,为世界之最,同时也是世界上采用单球铰转动体系施工的最长桥梁。
邹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该大桥建成通车后,将使被京沪铁路分割的邹城中心市区和兖矿集团所在的西部城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每遇汛期强降雨天气,该市下穿铁路桥积水中断交通问题,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超负荷现状,提高道路安全畅通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