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列齿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毛蚶属海产经济贝类。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因食用后常引起食物中毒,现已被上海市纳入“禁食”行列。
毛蚶_毛蚶 -生活环境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5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5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毛蚶_毛蚶 -形态特征
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生物学特性: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胃、肠、肛门、所组成。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生殖腺包在消化腺(内脏团)的周围,性成熟时雌体性腺村(紫)红色,雄体黄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
毛蚶左右各1个。卵(卵径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壳长4厘米左右手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在150微米时壳顶开始明显大于壳高,近长卵形;壳长达220微米以后出现“眼点”,即将进入附着变态生活。整个浮游期约需16-17天。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壳长达1.2-1.5厘米时,落入海底进入浅埋生活,约经2-2.5年长成成贝。
常见的壳高3厘米,壳长4厘米,宽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毛蚶_毛蚶 -分布和产季
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小满后毛蚶产卵停止、个体肥满时即可收获。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产期多在7~9月份。北部湾也有一定数量。国内分布:辽宁(大东沟,庄河,石城岛,大连,金州,长兴岛,营口,
毛蚶盖平,葫芦岛),河北(北戴河,洋河田,涧河,塘沽),山东(羊角沟,烟台,荣城,石岛海阳所,五垒岛,麻姑岛,青岛),江苏(连云港,大丰,如东),浙江(定海,嵊泗,顺母涂,乐清蒲岐),福建(平潭),广东(潮阳)
毛蚶_毛蚶 -免疫学影响
甲肝流行是由于人吃了不洁的毛蚶引发的,这个例子中毛蚶属于传播媒介(生物性传播)。其感染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水源、食物被污染也可呈爆发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毛蚶_毛蚶 -食用方法
毛蛤拌菠菜
口味: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姜1小块、大蒜4瓣
毛蚶
调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1/2小匙
1、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
2、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
3、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
酱爆毛蚶
1、买回来的毛蚶入到盐水中泡两个小时,吐净泥沙,冲洗干净后捞出备用;
毛蚶
2、豆豉酱加适量清水调匀,姜切片、青红椒切片备用;
3、锅中油七成热时,放入姜片炒香,再放入稀释好的豆豉酱稍炒,放入青红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许料酒,炒至完全开口即可。一定要熟。
毛蚶_毛蚶 -其他方面
凉水下锅,然后加入葱、姜、盐同煮,毛蚶开嘴即熟。可直接食用。做汤:毛蚶葱姜爆锅,用菠菜或韭菜做汤,等锅开后下熟毛蚶肉和鸡蛋,开锅即成。包饺子:熟毛蚶肉剁碎,与韭菜(切碎)、粉条(切碎),鸡蛋(可生可熟,熟的要炒碎),然后加植物油,搅拌均匀,包的时候,加盐、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