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寡合 《居槛外曲高寡合,落泥潭白璧无瑕---说妙玉》

《居槛外曲高寡合,落泥潭命运蹉跎――说妙玉》

文菡萏

在十二钗里,妙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她带发修行,介于尼姑和闺阁之间,又和贾府无多大瓜葛,应聘而来。她位居第六,在湘云之下,凤姐之上,作者对其十分珍爱。她内心丰美,外表飘逸,品性高洁,气美如兰;她博览群书,满腹才情,生活讲究,遗世独立;她仙风道骨,我行我素,孤高自负,不染世俗。妙玉是一个非常精致和怪癖的人,出场较少,戏份不多,但个性鲜明,令人过目不忘。

我们先说下何为带发修行?带发修行是指尘缘未了之人,想找一个相对清静的地方修身养性,过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一边整理自己,一边研习佛学,可以是一天两天,也可以是一年两年,当然也可以像妙玉那样十几年如一日。修行期间和真正的僧人没任何区别,一旦不愿修行,还可以恢复本来面目。但如果修炼到一定的境界,四大皆空,就可以真正落发,皈依佛门。所以我们说妙玉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尼姑,便是住在寺庙里,还过着极其精致讲究的生活,仍用着珍贵的器皿,依旧有两个丫鬟,一个老嬷嬷侍候着。

很多专家质疑妙玉的身份,说她既不是贾府中人,又不与之沾亲带故,竟然位居第六。这大可不必,也无需拘泥,金陵十二钗,是指金陵全范围,不单指贾府。作者开篇即说只以紧要者录之,实是作者生平所见异样女子,在他自己心目中的排序。我们从妙玉给宝玉用绿玉斗喝茶起,就知道她根基不凡。她曾说:“不是我狂,只怕你家是找不出这样的俗器来。”可见她的出身不会比贾府差,甚至高于贾府。

妙玉的身世与黛玉相仿,都是苏州人氏。亦从小体弱,父母双亡,后又都寄居贾府。不同的是黛玉三岁时家人不舍其出家,妙玉是三岁出家后疾病得愈。那她们是不是一个人化的两个幻身,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呢?应该不是。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因为走过的路不同,经历的事不同,思想见识就会截然不同。就像两粒相同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里会开出不同的花朵,我们权且还要当做两个人才对。(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妙玉为何进京?在红楼里有两种说法,这也是曹侯惯用的技法。一是妙玉头一次暗出,由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介绍说,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今年十八岁,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买了好多替身都不管用,最后还是自己亲入了空门。去岁因闻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就随师傅来了,可巧师傅也圆寂了,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我们来看什么是贝叶遗文,贝叶遗文即《贝叶经》,贝叶是指古印度贝多树上的叶子,长且厚,可做纸用,也就成了佛教经文的载体。我们国家也有这种树,唐朝的张乔就留有《兴善寺贝多树》的诗,兴善寺在今西安。这种经文很珍贵,现在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今普陀山文物馆就收藏两件贝叶至宝。此段可见,妙玉的师傅在佛界地位之高,携弟子进京是为了寻找观音遗迹和贝叶经文的。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出自邢岫烟之口。邢岫烟家贫,在苏州时,赁的是蟠香寺的房子,住了整十年。当日经常到寺里和妙玉作伴,妙玉教她识字,她们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后来又在荣府得遇,情谊更胜当日,可见他们非常熟悉,关系不一般。邢岫烟是前八十回中,妙玉在大观园里唯一的一位朋友。邢岫烟还说“听闻她不合时宜,权贵不容,就投到这里来了。”这是另一个原因,进贾府可能是避祸。因栊翠庵在大观园之内,几乎与世隔绝,应是最好的避难场所。

曲高寡合 《居槛外曲高寡合,落泥潭白璧无瑕---说妙玉》

再来看这两种说法的可靠性。前者只是对外宣称,后者是出自知己之口,可见她的师傅寻找经文是真,她只是随带而来。红楼就是这样云蒸雾绕的,但并不矛盾。就像说柳湘莲为何出走一样。柳湘莲在赖尚荣家吃饭前,就告诉宝玉,自己要出去逛个三年五载的再回来,宝玉还落了几滴热泪,饭后因薛蟠不堪,就骗至郊外痛打一番后扬长而去。回目就改为柳二郎惧祸走他乡,薛姨妈也说他跑了。实际这些看似矛盾的写法,一点都不冲突,何惧之有!只是我们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法就不一样了。

再看妙玉的生活。妙玉虽为尼姑,但生活方式方法极其讲究,出家也并非本意。不像惜春那样决绝,三千青丝一挥而就;也不似宝玉那样情极之毒,撒手悬崖。她是因自小多病,不得以才被动进入空门。很讨厌有些人评红楼,说什么宝钗是压抑自己,黛玉是追求爱情,妙玉是六根不净,暗恋宝玉等等,简直是在亵渎这些年轻美丽的女性。大观园里统共才一个宝玉,宝玉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生命,但心灵知己只有黛玉一人。感情这东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是追求就会获得,也不是压抑就会丧失,是两情相悦,润物无声。宝钗是和探春、迎春一样的闺阁女性,只是较为成熟沉稳博知些,端庄内敛也就是必然的。再说妙玉自小在寺院长大,耳听梵音十多载都没落发,可见还没决定是否真正皈依佛门。即便想喜欢谁那也是她自己的事。她进大观园时十八岁,宝玉十三岁,她比宝玉大整整五岁。我们不知道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会不会爱上一个十三岁的男孩,但可以肯定宝玉对她的感情绝非爱情,只是内心的看重。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秤,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小九九。但这并不完全关乎于地位、金钱、美貌什么的,更有许多人品、心性、精神层面的东西在里头。

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的第二天,宝玉一眼瞥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笺,得知是妙玉的生日拜帖,当即就跳了起来。埋怨谁接了也不告诉他一声,连叫快拿纸笔来,可见对妙玉的重视。一开始大家也慌了,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人物,后来一听是妙玉,就连说原来是她,这也值!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很符合他们的身份。在宝玉心中那些峨冠顶戴的士大夫最可厌,妙玉这样的世外高人最可敬;在袭人众丫鬟眼里,像与贾雨村这样的人结交才是正事,妙玉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介女尼而已。这就是同一扇窗户,我们看到的风景不同。

第四十一回是妙玉的正传。贾母率刘姥姥一行到栊翠庵品茶,妙玉端给贾母的茶碗是成窑五彩小盖钟,余者清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成化年间斗彩最好,胜过宣德,尤以五彩最佳。五彩小盖钟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古玩,后因刘姥姥用过妙玉嫌脏就不让收进来了。宝玉明白她的心思,便向其讨要,送给刘妪卖了回家度日。妙玉又有一番高论,她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这就是妙玉的洁癖和隔路之处。也因此很多人讨厌她,觉得她嫌贫爱富,矫情。在红楼里,李纨就公开说过:“最厌她为人,我不理她。”这样的话。实际这是一个人的个性使然,这世界上不用别人的杯子,自己的杯子也不给人用的很多,以后会更多,这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因为贫穷的生活很难讲究起来,饥寒时烂白菜叶子,都是翡翠白玉汤,更别提碗的质量。但仅仅因为是自己用过的,别人再用即便砸碎也不送人的的确罕见,在情理上也说不通。书中有评,确有其人。若是没有这样的人,相信作者也不会妄拟,可见妙玉之怪癖。

记得写菊花诗时,黛玉就喝了宝钗剩下的半盏茶,估计若是刘姥姥的,她说什么也不会喝。还有喝酒时,她饮一口后偏要递到宝玉唇边。这里就还有个洁净和亲密度的关系,也就是嫌弃不嫌弃。邢岫烟也很寒素,她没钱读书,字是妙玉教的,她家没房子,先是租,后来投亲去了,再后来全家又投到了她姑妈邢夫人这里,并且住在王夫人这边。妙玉也并不因她穷而轻视她,妙玉实是嫌脏。

妙玉是一个贵族小姐,没经历过稼穑的艰辛,也不管尘世外之事,不会理解像刘妪这样趋势求财的贫苦人。不像作者既经历过锦衣玉食、金珍满喉的岁月,也过过寒冬酸齑、举家食粥的日子,就温热一些。黛玉也说过刘姥姥吃饭是母蝗虫大嚼图,你能认为黛玉不善良吗?只是黛玉率性地说出了别人心中的看法,连宝钗都说她活画出当时的情景。势利是人性的一部分,真正看重刘妪的又有几人!我们不在对方的位置上,又没别人的经历,便很难理解这些。

妙玉给宝钗斟茶的杯子是“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20103/91900.html

更多阅读

泰戈尔《错觉》作文范文 错觉泰戈尔材料作文

范文一:幸福从未驶远总以为远处的青草更加青翠,总以为摘不到的苹果更加甘甜。在时代仓促的洪流中,我们是否习惯用仰望的姿态来掩饰羡慕或抱怨?殊不知,其实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驶远。绕篱东畔,袖口香寒,槛外隔红尘东晋以后,世间多了多少仿

《期待度》----蓝淋《双程番外》 双程by蓝淋番外

 “我们一起吃饭吧!”徐衍任性得有点心虚,脱去霸气,就全无虎狼之姿,只像条摇尾巴的大狗。  颜可看着他,“..这种饭,算什么呢。”  那种事情,用一顿饭来赔偿,就无耻得有点过了。【他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吧】

清水芙蓉 浑然天成 浑然天成

  清水芙蓉,浑然天成,语本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作为古诗的技法之一,它与矫揉造作相对立,指不尚雕琢,出于自然,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用此技法写出来的作品,也

《玛丽外宿中》韩剧男二号的悲哀是否再度上演? 玛丽桑德拉

在众多的韩剧中,我们都看到了具有完美性格、条件的男二号最终是在男女主人公的完美爱情结局下,与女主人公结束。但是男二号们对女主角的爱让众多的韩剧爱好者们为他们呼不平,最新热播同样受到观众喜爱的《玛丽外宿中》是否会再次上演

声明:《曲高寡合 《居槛外曲高寡合,落泥潭白璧无瑕---说妙玉》》为网友淡淡花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