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宜黄县 宜黄县-历史沿革,宜黄县-行政区划

宜黄是临川文化发源地之一。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建县于三国吴太平2年(公元257年),迄今有1755年历史,因县址设于宜水、黄水汇合处而得名。宜黄县背靠临川区,东接南城、南丰两县,西邻崇仁、乐安两县,南与赣州宁都接壤。距省会南昌158公里、抚州61公里,处在以南昌为中心的2小时、以抚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全县总面积1944.2平方公里,现设6镇、6乡、2个垦殖场,辖8个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10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万(2006年),多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赣语。其中农业人口17万。主要景点有宝积寺、军峰山、下南水库、宜黄自然保护区、太极岩、观音湖、石巩寺等。森林复盖率超过75%,自然特征可概括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宜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宜黄建县历史1700多年,宜黄戏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人有家乐史,侯叔献,书谭纶,黄爵滋等、余瑞璜、吴式枢、程孝。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宜黄县 宜黄县-历史沿革,宜黄县-行政区划

宜黄县_宜黄县 -历史沿革


宜黄县新汽车客运站开业春秋时属吴国,战国初属越,楚灭越后属楚,秦统一后属九江郡,西汉为南城县域,东汉分属临汝、南城县地。
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立临川郡。同年,析临汝地立县,是为建县之始。因县治在宜、黄二水汇合侧,故名宜黄,属临川郡。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析荆、扬十郡置江州,辖临川郡,宜黄隶之。
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析江州立高州,宜黄仍属临川郡为侯国。
隋初,改高州为江州。开皇九年(公元589),废临川郡设临川县,废巴山郡设崇仁县。宜黄并入崇仁县。宜黄自建县起至此332年。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又析崇仁地置宜黄,隶抚州。3年后,即武德八年,复并入崇仁。从武德八年至宋干德五年(公元625~967)宜黄未置县。其时州郡建置时有变化,但宜黄地属崇仁,隶抚州不变。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南唐后主李煜割崇仁县之崇贤、仙桂、待贤三乡置宜黄场,场署设仙桂乡长春里,仍属崇仁。县民胥仕隆等以“去崇仁甚远,民苦之”为由,请于南唐后主升场为县。开宝三年(公元970),后主准其请,遂升场为县,隶抚州,设县治于黄填镇(今凤冈镇)。八年(公元975),南唐土地尽入于宋,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军归宋。自此宜黄设县及县名均未变动。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改抚州为抚州府,宜黄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抚州军改抚州路,宜黄隶之。
明洪武元年(1368),抚州路改抚州府,宜黄属之。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府,宜黄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抚州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辖于省。3年,江西省分4道,宜黄属豫章道。15年废道,各县直辖于省。21年,江西省83县划为13个行政区,宜黄属第八行政区。24年后,江西省五次变动行政区,而宜黄至解放前夕均属第七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黄一度建立县苏维埃政权。民国18年(1929),宜黄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20年4月正式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月于吴村(现宁都县辖地)成立县苏维埃政府,之后迁东陂(21年3月)、黄陂(21年7月)、罗家湾(22年11月)、白竹(23年1月)、金竹(23年5月,现乐安县辖地)。23年6月,中共乐安中心县委决定将乐安、宜黄、崇仁三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成立乐宜崇三县联合政府。23年冬至24年,苏区先后被国民党军占领。
1949年5月10日,宜黄县城解放。解放后,宜黄隶属抚州地区(分区、区、专区)
2000年7月10日抚州地区改为市,宜黄隶属抚州市。

宜黄县_宜黄县 -行政区划


宜黄县国土资源局广场现辖凤冈镇、二都镇、黄陂镇、中港镇、东陂镇、棠阴镇、梨溪镇、桃陂镇7镇;新丰乡、神岗乡、圳口乡、南源乡等5乡;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2个垦殖场场。139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会,1077个村民小组、19个居民小组,自然村1281个。
三国吴置宜黄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合流处,故名宜黄。
1985年3月15日,撤销黄陂、棠阴乡,设置黄陂、棠阴镇(赣府厅字160号)。
1995年12月12日,撤销梨溪乡、东陂乡,设立梨溪镇、东陂镇(赣民字250号批复)。至此,全县辖5个镇、11个乡:凤冈镇、梨溪镇、棠阴镇、黄陂镇、东陂镇、桃陂乡、潭坊乡、城南乡、南源乡、二都乡、圳口乡、蓝水乡、神岗乡、中港乡、白竹乡、新丰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5961人;其中:凤冈镇31532棠阴镇17753黄陂镇19690东陂镇10532梨溪镇17376城南乡15003二都乡15031兰水乡13709中港乡5488白竹乡4357新丰乡7427神冈乡9759圳口乡10922南源乡8338潭坊乡6824桃陂乡12220(人)
2001年3月2日,撤销二都乡,设立二都镇(赣民字94号批复)。2001年11月8日,撤销蓝水乡,划归中港乡,乡政府驻蓝水;撤销白竹乡,划归黄陂镇;撤销城南乡、潭坊乡,划归凤冈镇(赣民字509号批复)。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1.1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6镇6乡。
凤冈镇2004年辖:东门路居委会、学前街居委会、南门路居委会、西马路居委会、北门路居委会、西门路居委会、北关村、附东村、桥头村、河东村、澄源村、大鹿村、仙三都村、池南村、马停桥村、龙和村、新斜村、东排村、龙井村、官仓村、陈坊村、岱塘村、桥下村、集贤村、中渡村、新中村。
棠阴镇辖:棠阴镇居委会、解放村、永兴桥村、泉源村、大岚村、硖石村、雷湾村、民主村、建设村、白竹村、君山村、田西村、店前村、小河村、河里村。
黄陂镇辖:黄陂镇居委会、黄陂村、塘圩村、十都村、秀源村、中田村、芒坳村、大源村、安槎村、罗湾村、拿山村、蛟湖村、霍源村、西源村、丰产村、上堡村、港南村、竹溪村、大名村。
东陂镇辖:东陂镇居委会、东陂村、排上村、边山村、层源村、管坊村、梅湾村、干溪村、柏岭村、三溪村、河溪村、江背村。
梨溪镇辖:梨溪村、三陂村、官坪村、中和村、九车村、桐源村、外阴村、里阴村、尚源村、上下狮溪村。
二都镇辖:二都镇居委会、二都村、云丰村、严坑村、白槎村、帘前村、三都村、南陂村、山前村、河口村、上际村、鸟岭村、漠源村。
中港乡辖:二村、何坊村、鹿冈村、龙冈村、店下村、邹坊村、三村、高山村、仙源村、淡水村、余溪村、东港村、中堡村、上坪村。
新丰乡辖:新丰村、李坊村、仙坪村、东门村、候坊村、乔坑村、护竹村。
神冈乡辖:神冈村、杨坊村、龙上村、大山口村、卢坊村、党口村、尧坊村、东源村、下湾村、罗坊村。
圳口乡辖:圳口村、徐溪村、固源村、郊源村、横源村、枫林村、麻坑村。
南源乡辖:南源村、夺中村、元坳村、东源村、上北坑村、黄家地村、港口村、下坪村。
桃陂乡辖:桃陂村、增坊村、万家村、梅坊村、大港村、荣前村、圣华村。
黄柏岭垦殖场
六里铺工业园区
全县辖6个镇、6个乡:凤冈镇、棠阴镇、黄陂镇、东陂镇、梨溪镇、二都镇、中港乡、新丰乡、神冈乡、圳口乡、南源乡、桃陂乡。共有6个居委会、138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凤冈镇。
凤冈镇面积:233.4k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10103/89515.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宜黄县 宜黄县-历史沿革,宜黄县-行政区划》为网友生命裡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