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此种变态行为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
易性癖_易性癖者 -产生原因
易性癖或与童年经历有关,易性癖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传统认为与其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有的父母生了个男孩,却偏偏想要女孩,于是违背客观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别认知心理被扭曲而导致易性癖。“目前学术界推测易性癖和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有关,比如父母把男孩当女孩养等。”陈佐明说。但是,也有易性癖者幼年期受过父母正确的性别教育,女孩穿女性化的服饰且被父母教育表现文雅温柔的一面,男孩穿男性化的服饰也被父母教育表现勇敢大胆的一面,但是易性癖者本人拒绝接受父母的性别认知教育,坚决要求内外都表现出异性化喜好的特点,因此,传统认为易性癖者与父母幼年性别教育不当的说法其实是不全面的。
易性癖者
目前国外有个别科学实验已发现部分易性癖者的易性癖倾向与大脑组织结构有关。还有另一个说法,认为胎儿在母体妊娠期内激素分泌不当,导致先天易性癖。
易性癖_易性癖者 -生存状态
因有些“不男不女”的尴尬身份,易性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很矛盾,并用道德、伦理约束自己,还会受到歧视、嘲讽,他们的心理一般都受着煎熬,并变得孤僻、迷茫,像晓志、小冬一样,很多易性癖者都有过多次自残、自杀的行为。
现实生活痛苦不堪,易性癖者就在网络上寻求帮助。在百度搜索栏,记者键入“易性癖”,搜索到的6.6万个网页,其中有易性癖自建的贴吧、QQ群。在这里,他们探讨变性手术、互诉烦恼、展示真实的自我,寻求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易性癖者
像其他群体一样,易性癖这个群体也有自己的一些特有语言。易性癖的英文翻译为“transsecual(性身相异的人)”,而“TS”是这个群体的特有名称,在拼音中“TS”分别是“天使”的第一个字母,所以有的人也管这个群体叫做“天使”。其中,男变女的叫做“男易”或“男t”,女变男的叫做“女易”、“女t”或是“f2m(femaletomale女性变男性的英文)”。
记者加入一个叫做“TS”的QQ群,这里有近百名成员。群里大部分都是TS,以“男易”居多。这些“男易”在这里都是以女性身份自居,给自己起女性化的名字,像“贵族公主”、“蝴蝶”、“玲玲”等,以寻求一种心理释放。
群管理者“娜娜莉”是一个“男易”,父母不理解他,他为此自杀过。之后,他妹妹建了这个易性癖QQ群,以期帮助哥哥走出心灵的阴霾。
在群中,易性癖者说,即使变性了,别人也很难接受有一个这样的“爱人”,所以,有的易性癖变性后,相互通婚,在群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男易”Ira说:“我是男易,想做女孩子,并一直在找女易和我结婚,我认为男易和女易结婚,会很融洽,不会嫌弃对方,婚姻会长久。”
易性癖_易性癖者 -易性癖的两种成因论
那么,他们为什么想改变性别,易性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对此,医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在众多的说法中,“生物学说”和“环境学说”是最主要的两种成因说法。
陈伟华说,“生物学说是指易性癖的形成与基因有关,在胚胎发育早期,胎儿的染色体发育和性雄雌激素分泌不均衡所致”。这种学说认为易性癖是由先天的基因决定的,但环境成因说却更侧重于“后天”――胎儿出生后,父母将男孩当女孩养,或是把女孩当男孩养,使孩子形成了与性别相反的性别认知。小刚(化名)就是一名“后天”易性癖者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学教授张聪沛说,三年来,他接触了很多易性癖者,小刚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他成为易性癖和他的工作有关。“小时候,小刚很正常,一直认可自己的男性身份。在发廊工作6年多,小刚每天研究各种女孩的发型,变换着为女孩子做出各种漂亮的发型,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女性,他越来越觉得女孩很美,逐渐萌生让自己成为一个女孩子的想法。”张聪沛说。张聪沛对小刚进行过为期一年多的心理治疗,正如医学界认为的那样,心理治疗并没有对小刚起多大作用,收效甚微。最终,小刚父母同意让小刚做变性手术。
易性癖_易性癖者 -变性副作用
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家庭角色、社会伦理的一种冲击。如变性后,这部分人不再具备生育能力,如果隐瞒自己变性事实,与他人结婚,对其配偶和家人是一种伤害。同时,变性人通常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激素治疗和心理治疗,也难免造成对他们自身健康和未来生活的负面影响。
易性癖_易性癖者 -易性癖的行为表现
对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不满意,不舒服,有改变性别的强烈愿望,希望改换成另外一种性别,作为另一种性别生活在他(她)们之中。这种人往往作异性装束,言谈举止如同异性一样,还常到医院请医生做转变性别的手术。男性于青春期前后在心理上认定自己是女性,并经常穿着女式服装,蓄女式发型,抹口红,画眉毛,逼尖嗓音说话,模仿女性的姿态,使用化学剂脱须,垫起胸部乳房,参加女性社会活动,喜爱烹调缝纫,性欲较低,仅有1/3的患者结婚,婚后又有半数离婚。他们纠缠医生,固执地要求用手术改变乳腺与外生殖器的形状,在医生不能满足要求时,常有自行切除外生殖器,或服用女性激素的。抑郁自杀者也常见。女性患者同样从外表打扮到内部感情、习惯爱好,均模仿男性,要求医生作乳房和子宫切除,少数的甚至要求作安装塑料阴茎的矫形手术。
在诊断易性癖时,需要与同性恋和异装癖区别开来。同性恋患者在性伙伴的关系中,是从自己的生殖器上得到快乐,没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而易性癖患者与性伙伴的关系,一般是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或心身合一;易性癖虽然也像异装癖一样有穿异性服装、异性打扮的偏好,但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觉得自己就是个女性,因此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引起性兴奋。而异装癖患者则在穿着异性服装时,伴有性兴奋,得到性满足的特点。
易性癖_易性癖者 -治疗
易性癖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做变形手术。
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患者将内心的痛苦倾吐出来,并给予患者理解、关心和支持。因为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身份识别障碍,医生要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患者认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帮助患者渡过心理上的危机。
认知领悟疗法
(1)让患者确认自身问题,接受现实。
(2)宣泄、调整情绪。
(3)改变认知,接纳自我,消除自卑感。
疏导疗法
帮助患者分析易性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患者对性别的认识,接受现实,使患者从痛苦中解放出来。交给患者一些治疗方法,树立起矫正易性癖行为的勇气和信心。
变性手术
如今国内外虽然做了一些变性手术,但各国似乎都不提倡。专家认为社会过分渲染,无异于向患者暗示从变性手术找出路,这会对患者的症状起固化作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再说,受术者的社会性别能否真正适应,还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良策是及早预防。要告戒为人父母者,千万别把对孩子作异性打扮当儿戏。当发现孩子有易性癖倾向时,须及时找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实践证明,引导、促进这种人与异性结婚,有利于变态心理的纠正。
易性癖_易性癖者 -最新发现
最新发现
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发现,按基因排列人类应分为8种性别,而目前通用的“男”“女”是一种过于简单的“二元”分类。这意味着从科学的角度肯定了变性人群存在的合理性。
最新发现因此,公众将变性视为“不良癖好”、“性疾病”、“性变态”等,是对变性者的一种歧视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