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介绍 碧霞祠 碧霞祠-景区介绍,碧霞祠-建筑结构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碧霞祠_碧霞祠 -景区介绍

建筑结构介绍 碧霞祠 碧霞祠-景区介绍,碧霞祠-建筑结构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
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灿,蔚为壮
碧霞祠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
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中说,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证天仙,受玉帝之命,统领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民间传说碧霞元君能福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现在每年有逾百万的香客游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祈神福佑。
大殿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祀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
东、西殿之间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时代,大殿轻易不开,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资格进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祷泰山娘娘。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碧霞祠_碧霞祠 -建筑结构

碧霞祠位于天街东首,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东有东神门,西有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
碧霞祠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筑神台,供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正殿,上覆盖瓦、鸱吻、檐铃,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殿内中设神龛,祀元君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两神铜像。殿前有东西配殿,上覆铁瓦。东殿祀眼光神,西殿供送生神,俗称眼光奶奶、送生娘娘,均为铜像。院中为香亭,即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院东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祠东为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驻跸亭。碧霞祠今有道士、道姑30余人,由全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张常明住持。院南为宝藏岭,上有巨石类狮,俗称狮子峰。

碧霞祠_碧霞祠 -主要建筑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碧霞祠
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烧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有东神门,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有神台,供青龙、白龙、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正殿,上覆盖瓦、檐铃等,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殿内中设神龛,祀泰山元君溜金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二神铜像。院内还有东西配殿。东殿供眼光神,西殿奉送生神,又称眼光奶奶,送生娘娘,均为铜像。院中央有香亭,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院东南、西南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祠东是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跸亭。碧霞祠现有道士、道姑50余人。院南为宝藏岭,上有一狮子形状的巨石,俗称狮子峰。

碧霞祠_碧霞祠 -神话传说

碧霞祠为何没有树
从前,佛、道两教都想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要在中国的名山顶上建起自己的寺院。有一天,如来佛驾着祥云四处观看,发现泰山风景很好,便把随身带来的木鱼埋在山顶,作为占据这座山头的凭据。回去后就传谕佛门弟子,让他们分头化缘,在泰山顶上修建佛寺。
碧霞祠如来佛走了不久,碧霞元君也驾着彩云来到泰山,同样也相中了泰山优美的风景,便脱下一只绣鞋,想埋在山顶上作个标记。可是她一掘开土层,就发现了那只木鱼。碧霞元君一怔,猜出是佛祖占山所用的证物。她想了一想,随即又往下深挖了几寸,埋下了自己的绣鞋。然后铺上一层土,压得结结实实的,再把木鱼照原样埋好,便匆匆回去传谕道教门徒,叫他们火速四处募化,抢先在泰山顶上建道观。佛门弟子虽然出动在先,奈何道教门徒行动迅速。他们两家凑巧在同一天筹足资金,都带着工匠,驮运着木石材料上山来了。两家都要在山顶建庙,争执不下,就分别请来了道长和佛祖。一仙一佛问好道安之后,便开始谈判。如来佛说自己有埋下的木鱼为凭,碧霞元君说自己有埋下的绣鞋作证。争来争去,便商定谁的凭证埋在下面便证明是谁先来。先者为赢,后者为输,谁也不许反悔。于是两家一齐动手,结果先刨出木鱼,后刨出绣鞋,如来佛只好认输。他刚刚腾云欲去,猛然悟出自己是上了碧霞元君的当,可是已经无法反悔,气得他指着碧霞元君说:“你这个丫头片子,看我晒死你!”说完,袖子一拂,刮起一阵狂风,把泰山顶上的大树都连根卷起,吹落到山下。从此,泰山顶上就再也看不见大树,害得碧霞元君住在山顶上,连棵乘凉躲躲太阳的树木也找不到了!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
碧霞元君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10103/88345.html

更多阅读

建筑结构鉴定加固技术总结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

导读:针对4种主要结构材料总结了其主要检测内容和检测技术方法,分析了目前的3种鉴定方法。最后对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和鉴定技术发展提出了个人看法。1.我国工程建设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国内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的重心,已从新建工

五大基本句子结构介绍 英语五大句子基本结构

The introduction of five basic sentence structures (五大基本句子结构介绍)结构英文缩写例句常见动词备注主语+谓语S+VThe boy laughed.谓语动词均为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跟宾语,但可跟时间、地点、方式等状语。

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建筑学课程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的现状,阐述了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的必要性。从建筑学专业特点入手,分析了建筑结构课程从整体结构到具体构件的教学内容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

声明:《建筑结构介绍 碧霞祠 碧霞祠-景区介绍,碧霞祠-建筑结构》为网友侽紸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