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1914年10月5日―2015年9月3日),湖南平江人,1926年投身革命活动,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军时期,任团宣传队长、连政委、营长、团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参谋长,总参作战部部长,24军代军长兼政委,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75年以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委。1992年10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2015年9月3日17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将军简历_张震[将军] -人物生平
张震将军张震湖南省平江县人。 讳祖寿,字震,化孙公第二十九世孙,其先祖日昌公清咸丰年间从梅州市大埔县桃源堡移居湖南平江县。1914年10月5日,张震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小时当过学徒。
1926年在家乡参加劳动童子团,任副团长。
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宣传部部长,曾参加两次“平江扑城”暴动。
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5军第2纵队特务大队宣传员、第1师1团宣传队队长。
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起任红3军团第5军1师1团连政治委员,第4师10团通信主任、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12团参谋长,参加了直罗镇、山城堡战役,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科长。
1938年2月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参谋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
1938年9月参加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参谋长,随同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部挺进豫皖苏边区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11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参谋长兼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参与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协助彭雪枫、邓子恢等率部挫败日伪军1942年冬季“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后参与指挥山子头、西进战役。
1944年11月兼任第4师11旅旅长和淮北军区路西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华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攻势作战。
日本投降后,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朝阳集、泗县、两淮、宿北等战役。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先后参加鲁南、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胶东等战役。
1948年3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指挥豫东、济南战役。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后,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渡江、上海战役和所部攻占南京、杭州、上海并向福建进军。1949年8月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
1952年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兼代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金城进攻战役.
1953年底回国。
1955年后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3年。
1957年10月毕业后任副院长、院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70年12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曾负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筹建工作,任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
1975年起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列席军委常委。
1980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85年12月起任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治委员。
1992年10月至1998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江泽民主席领导下坚决贯彻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积极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5、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5年9月3日17时,张震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将军简历_张震[将军] -人物轶事
名字由来
1914年10月5日,张震出生于湖南平江长寿镇,原名张见生,6岁入高级小学上学后父亲根据家谱为其起名张祖寿,7岁时阅读《说岳全传》对岳飞产生崇敬之情,因岳飞之子名字均为雨字头单字(云、雷、霆、霖),故自己改名为“震”,并以张震为名。
烽火岁月
张震将军1926年,张震在家乡参加劳动童子团,任副团长。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宣传部部长,曾参加两次“平江扑城”暴动。
在多年征战中,张震曾多次受伤,其中一颗子弹在体内待了10个年头。1945年,已经是豫皖苏边区军事主管的张震亲临前沿阵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不料,一颗子弹突然飞来,正打入他的右肩胛下。这是张震第五次负伤,但在简单包扎之后他继续指挥战斗。张震调到北京工作后,才到医院动手术将子弹取了出来。他将取出的子弹交给夫人马龄松保存,作为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1953年,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张震为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赴朝作战。24军于1953年初接替15军进入大名鼎鼎的上甘岭地区阵地,正面对抗美军第3师、李承晚军“首都师”等4.7万敌军。在张震的指挥下,24军贯彻“积小胜为大胜”的方针,开展冷枪冷炮杀敌立功运动。在5个月的时间里毙敌1.4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从长征一路打到抗美援朝战功显赫
1914年10月5日,张震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原名张见生,6岁入高级小学上学后父亲根据家谱为其起名张祖寿,7岁时阅读《说岳全传》对岳飞产生崇敬之情,因岳飞之子名字均为雨字头单字(云、雷、霆、霖),故自己改名为“震”,并以张震为名。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科长。1938年9月参加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参谋长,随同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部挺进豫皖苏边区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皖南事变后,张震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协助彭雪枫、邓子恢等率部挫败日伪军1942年冬季“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后,他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3年,张震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兼代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金城进攻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震1980年1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85年12月起任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治委员。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9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参加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积极推进中国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和平时期
在随后的夏季反击战中,24师充分利用炮兵火力,重创美军第3师和李承晚军“首都师”,为签署《停战协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十年浩劫中,张震也受到冲击,后担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75年,邓小平复出,开始对军队的整顿,当时的军队总后勤部被林彪和“四人帮”插手很深,如果要对总后进行拨乱反正,需要一个经验丰富、资历极高的人,邓小平想到了张震。在1975年的北京,被通知来京的张震见到了三野的老领导粟裕,粟裕告诉张震,要他来到总后当副部长,并说是邓小平点的将。随后的几年,四人帮被打倒,时势如风狂雨急,在揭查与林彪、四人帮有关的人和事中,张震并不急于给人下结论,而是只要对方讲清了问题就好,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只是极少数。同时,总后是文革冤假错案的集中地,信件、来访者络绎不绝,为此,总后专门成立甄别平反办公室,集中审理冤假错案。从这两项工作中,可以看出张震的为人,他不仅可以戎马疆场,还可以主持正义。
1975年,邓小平点名让张震当总后勤部副部长。张震全面接手总后,他开始着手整顿总后勤部,开展揭批查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张震谈了自己对真理标准讨论的认识:“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并不是说毛主席没有缺点和错误,我们不能要求他的每条指示都百分之百的正确。”
1985年,张震受命创办了国防大学。1992年,在一次军事战略问题座谈会上,张震提出解放军“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新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因为“未来战争要么不爆发,爆发了就是高新技术的战争”,“高科技一定融合在战争之中,不是能打不能打的问题,一旦发生战争,不能打也要打,客观上要求我们这样干”。
三次退休未果78岁时肩负起一生中最高职务重托
1985年3月,军委调整总参的领导班子,免去张震的总参谋长一职,当时的他已年逾7旬。张震很高兴,打算利用退休时间读书。当时,军队正要进行百万人的大裁军,还要合并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组建国防大学。没想到,当年4月,杨尚昆找到张震,表示筹建国防大学一事,由张震负责。于是,张震觉得自己只是负责,没有提到任职,便发挥余热,投入到国防大学的组建。未曾想,当年11月,任命他出任国防大学校长。1986年1月,国防大学正式成立。
1990年,军委调整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时任国防大学政委李德生退居二线,张震提议一起退休,但军委最后决定已于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的张震留任,并兼任政委,张震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现役上将。
1992年,78岁的张震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表示,自己最后一次参加军委会议,随后写了报告,建议派人接替自己的工作。未曾想到,当年9月,有人传达领导意见,邓小平建议在十四大时,由张震参加军委领导工作。当时的张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个晚上没睡好觉。但他觉得应该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1992年的十四大,张震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江泽民成为军委主席,刘华清和张震担任副主席,协助江泽民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78岁的张震肩负起一生中最高的职务重托。
张震将军简历_张震[将军] -人物作风
张震将军下部队视察,不喜长篇大论作报告,而喜见缝插针提问题。将军所提问题,一针见血,一矢中的,常常使弄虚作假者原形毕露,无地自容。将军下部队开座谈会,凡会前必来一段笑话,会场气氛立即活跃、欢快。始基层官兵见将军皆拘谨,经笑话感染,遂放胆发言也。
1997年初夏,张震将军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费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竟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曰:“旧中国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张震将军喜记日记,当天事,当天记,数十年如一日。若工作忙,无暇记,次日必补记之。
张震将军简历_张震[将军] -退休生活
张震将军晚年生活极有规律,自言“一二三四”。一为每日做一道高等数学题;二为每日早上吃两个鸡蛋;三为每日中午喝三杯茅台酒;四为每晚晚饭后走两公里路。
张震将军简历_张震[将军] -家庭成员
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
三子张海阳上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女婿寿晓松少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
张震将军简历_张震[将军] -人物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