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冀县)人,是西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的拥护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以“三年不窥园”的精神,攻习儒家经典,当时被推为群儒之首,有“汉代孔子”之称。他精于《春秋公羊学》,景帝时为博士。他的学生很多,有赢公、褚大、段仲温、吕步舒等,有的学生见不到他的面,就采取以老学生教新学生这种“久次相授业”的教学形式。
在董仲舒成名之前,其身份只不过是个知识分子,带弟子“下帏讲诵”。汉武帝时,以《贤良对策》脱颖而出。贤良对策有三大主张: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是当时激进的政治、文教、人事制度改革。贤良对策正中武帝的下怀,董仲舒自然得到重用,从此一生风光无限。
董仲舒的三篇对策,成为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政策的基础。《汉书?董仲舒传》说:“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董仲舒的主要著作为《春秋繁露》,全书今存八十二篇,根据“公羊派”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并应用于社会政治;发挥《易经》的阴阳学说,结合五行思想,创立“天人感应”学说,并提出了“性三品”观点,形成了一套神学化儒学新体系,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董仲舒为加强皇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曾经被任命为江都王刘非的国相。武帝元朔四年(前125),由于公孙弘建议,董仲舒被任命为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是武帝之兄,为人残暴,专横跋扈,过去朝廷派去的国相及官员,或被控告,或被毒死,遭杀伤的二千石的官员甚多。这份苦差,董仲舒最终选择了以病托辞。此后,归隐家乡,武帝仍然以国是相咨,直至太初元年(前104)辞世。
《春秋》公羊学――董仲舒的思想源泉(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一、《春秋》公羊学与《贤良对策》
《春秋》是孔子将鲁国删订而成的一部编年史,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后来解释它的著作相继而出。《春秋公羊传》即是其一。相传《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是孔子的学生子夏的弟子。《公羊传》通过口传记述,汉初才编写成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它着重于阐释《春秋》大义,便于学者穿凿附会和引申发挥。董仲舒潜心研究《春秋》公羊学,居然“三年不窥园”,可见其极端投入。景帝时获得“专精于述古”的声誉,被任命为博士,可以招收弟子,传授经学。武帝即位,董仲舒以《贤良对策》应诏而出,成为尊儒抑道的急先锋。景帝时儒家的地位影响已经足以和道家抗衡了。以至于出现了儒道互黜,争夺霸主地位的趋势。
二、“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董仲舒为了加强他的政治主张的力量,创立了一套“天人感应”的迷信学说,使先秦的儒家原始思想变成了神学化的思想。这样,他就把儒家主张的封建伦理都归诸于“天道”,把“仁”和“三纲”等等都认为是出自天意而不能改变的永恒道德。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就把封建社会秩序神圣化和绝对化了。
汉初在对待学术文化方面的方针是兼容诸家思想学派和学术相对自由。文帝尊奉黄老之学,但对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往往破格重用。如秦朝的柱下御史张苍(荀子的学生)在文帝时官至丞相。汉初阴阳家思想影响很大,很多学派的思想,甚至整个汉代人的思想,无一例外地都打上了阴阳五行的烙印。然而比阴阳家影响更大的儒家学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机会,再度崛起。儒家的崛起,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秦汉之际,儒家多难。秦始皇焚书坑儒,汉高祖溲溺儒冠,西汉初建尊奉黄老。儒学如同地火东奔西突,寻找机会钻出地面。文景时期,儒家终于等来了机会,为了汉家长治久安,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指责秦废礼义、仁智的同时,主张兼用儒学治国,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儒家学派的地位日益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文帝重视《六经》,开始设立经学博士,立了《诗》、《书》两经博士,待遇优厚。景帝时,董仲舒治《春秋》,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死后,刘彻即位,即汉武帝。十六岁的武帝凭借父祖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愿过道家那种清淡无味的生活了。公元前140年,即位不久的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来京师应对“古今治道”。当时参加应对的贤良共一百余人,有儒家、法家和纵横家的代表。在这次空前绝后的最早的公务员大考中,董仲舒,以《贤良对策》脱颖而出,最受汉武帝的赏识。他对汉武帝的三次下诏察问,都以策文应对,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
(一)大一统
这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春秋》公羊学的名义下,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向着正统道路不断发展,为汉家建立空前的大帝国准备了思想理论。公元前141年,“遵业”皇帝汉惠帝刘启死后,儒学作为汉家新的统治思想,终于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董仲舒认为,《春秋》主张“大一统”,诸侯不得自专,必须服从天子的统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学派很多,指意不同,朝廷“无以持一统”,加以法制屡变,臣下无所适从。董仲舒在第三篇策文中,根据《春秋》“大一统”的思想,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了大兴礼乐,推行“教化”,实行“德治”,董仲舒还建议立太学,培养儒生,以适应尊儒的需要。汉武帝大喜过望,立即改组“三公”人选。任命窦太后的侄子、信奉儒术的窦婴为丞相;自己的舅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