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文明向现代的城市文明转化等。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农村城市化_农村城市化 -内容简介
衡量农村城市化水平一般采用“农村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又称人口城市化水平,其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使用率也最高。在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统计有两种口径:一种是以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另一种是以城镇实际居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但是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很大,城市建制标准、城市人口统计口径的不同和变动等因素都会使单一指标缺乏可比性,也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国际上有些国家和国内有些省市曾就城市化问题提出过用复合指标研究城市化问题,但国内国际均无统一的量化标准。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物部统计处提出了19项社会经济指标考察各国的城市化水平,其中主要指标有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比重、文盲率、居民医生比例、蛋白质消耗量、死亡率、人口预期寿命等。
农村城市化_农村城市化 -推行标准
国际上一般将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在30%以下为初级阶段,30-70%为中级阶段,70%以上为高级阶段。也有人把城市化的进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城市化率在10%以下为史前阶段;10%-20%为起步阶段;20%-50%为加速阶段;50%-60%为基本实现阶段;60%-80%为高度发达阶段;80%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
农村城市化_农村城市化 -相关词条
社会经济术语
农村城市化_农村城市化 -参考资料
[1] 北京统计休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tjzs/mcjs/200606/t20060614_44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