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3000N_FL-3000N近防系统 -研制历程
当前,世界各国已经装备雷达和光学寻的制导的各类反舰导弹十万多枚.具备了舰对舰、岸对舰和空对舰三种攻击模式,反舰导弹成为海军水面舰艇的致命威胁.严重地影响了海军作战平台的安全和作战任务的执行。因此,抵御反舰导弹的大规模袭击进而解决舰艇的生存问题.成为各国海军的首要任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开发的新一代FL-3000N系统可有效拦截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对付海上、空中和陆地对舰艇发起的饱和攻击。FL-3000N是各类反舰导弹的克星.其优异的反导能力构成了保卫舰艇安全的最后一道坚固屏障.成为各型舰艇梦寐以求的护身利剑。
FL-3000N_FL-3000N近防系统 -性能
FL-3000N导弹速度高、重量轻、反应快速、制导精度高,可有效拦截各种超音速和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FL-3000N导弹具有被动射频与红外成像和全程自主红外成像两种制导模式,可以轻松斩落以主动方式或被动方式来袭的反舰导弹。FL-3000N导弹发射后锁定目标.发射后不管,强大的火力可同时对抗多个目标的饱和攻击。FL-3000N武器系统完全胜任海军在复杂环境下对抗多平台作战的要求,满足当前和未来战争的舰艇自卫防御的需要。FL-3000N武器系统组成简单,主要包括武控台(右图)、发射系统和筒弹。一套武控台可以控制舰艏和舰尾的两套发射系统,形成全方位的多重保护。发射系统配装24发导弹,提供持续的火力打击。发射系统也有12联装、8联装和4联装多种形式,适应不同舰艇的装载需求。此外,现代舰艇上已有的传感器可以为FL一3000N提供作战所需的信息。因此,FL-3000N可以适装大到航空母舰小到巡逻艇的各型水面舰艇,成为海军装备的王牌武器。
FL-3000N_FL-3000N近防系统 -FL-3000N舰载反导系统
FL-3000采用被动雷达+红外双模制导方式,对海最大拦截距离为9公里,具备多发齐射能力,间隔时间不超过3秒。该系统刚刚推出时就被网友称之为美国拉姆末端反导系统的山寨版。由于目前反舰导弹都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因而反导系统采用被动雷达制导跟踪反舰导弹的导引头信号再进行打击的方式效能会更好。拉姆导弹因为弹体较小,稳定难度较大,因而采用了旋转弹体结构来稳定弹体,而FL-3000导弹并未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直接使用双通道制导控制系统,显示出FL-3000导弹在制导系统上与拉姆导弹的巨大不同。
第八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FL-3000N系统采用了新型导弹,取消了助推器。估计新导弹采用了助推/巡航一体化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比FL-3000基本型更远,超过10公里。FL-3000N导弹具有反应快速、制导精度高的特点,可有效拦截各种超音速和亚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导弹具有被动雷达与红外成像、全程自主红外成像两种制导模式,具备发射后锁定能力。
FL-3000N简称“要你命3000”,已装备于瓦良格号上。
FL-3000N_FL-3000N近防系统 -与美国海拉姆导弹系统相比
RIM-116拉姆舰空导弹简介
RIM-116拉姆(RAM)是由美国和德国联合研发的项目,拉姆项目的初衷是为水面舰艇提供高效率、低成本、轻量化的自卫系统,用于补充从海麻雀到密集阵间的火力空白。它是一种可以不依靠外部信息系统的独立的反导系统,它将大大增强目前舰艇对抗反舰巡航导弹的能力,增强军舰的生命力。与大型的防空反导系统如宙斯盾小型的密集阵相比,拉姆结合了导弹的高精度和高炮的灵活性优点。
1989年,拉姆导弹开始进入生产,2000年1月,拉姆导弹进入全速生产阶段。现在已经大量装备形成战斗力,德国和美国超过60艘军舰上已经装备了这种导弹。希腊和韩国海军也分别表达了购买意向。美国海军计划在2001年到2006年将Block 1安装在8艘LSD 41/49,3艘DD 963,12艘CV/CVN、7艘LHD和12艘LPD17上,或者升级这些军舰的原有拉姆系统。2002年3月21日,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母成为第一艘试射拉姆防空导弹的航空母舰。
FL-3000N与拉姆舰空导弹系统
中国新航母(改装的“瓦良格”号)安装首批武器。不难看出这种武器就是FL-3000N反导系统。这种武器与美国的“拉姆”(RAM)反导弹导弹系统类似。FL-3000N是3年前才推出的,使用的导弹比“拉姆”系统要小。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这种武器系统采用24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精确度较低。
FL-3000N导弹长2米,最大射程为9000米(约为高速来袭导弹射程的一半)。该导弹弹径120毫米,现在采用的制导系统与“拉姆”类似,但是在飞行过程中不如“拉姆”灵活。
十年来,美国海军“密集阵”(Phalanx)20毫米速射炮反导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海拉姆”(SeaRam)所取代。
有意思的是,“海拉姆”是以“密集阵”系统为基础的,只不过把20毫米火炮换成11联装的厢式“拉姆”导弹。
“拉姆”系统是在80年代研制的,但直到1993年才部署。“海拉姆”的拦截时间更充裕,并且能够在离舰更远的地方将来袭导弹击落。
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来袭导弹是高速大型反舰导弹(俄罗斯偏爱这种导弹并将其卖给别的国家)。“海拉姆”有11枚待发导弹,所以可以同时拦截多个目标,“密集阵”却不具备这种功能。
“海拉姆”导弹每枚造价约45万美元,大约比FL-3000N导弹高出至少50%。美军新式近海作战舰(LCS)也将安装“海拉姆”系统。
“施琅”/“瓦良格”号航母是俄罗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之一。该航母装载航空燃料2500吨,可为500至lOOO架次的飞机和直升机提供燃料。设计乘员2500人(满载时,乘员人数可以达到3000)。
日前,世界上现存该级别航母仅有两艘;首艘该级别航母、俄罗斯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以及这艘“瓦良格” 号。
与大多数现役航母一样,唯一装备的防御武器是像“密集阵”和“FL-3000N”这样的反导系统。
FL-3000N_FL-3000N近防系统 -FL-3000型近程防空导弹出售的影响
首先,FL-3000型近程防空导弹或存在弹体与发射器集成局限。FL-3000型近程防空导弹是中国参照美制“拉姆”导弹模式,自行研发的一款舰载末端防空导弹。其主要任务是末端拦截敌方的反舰导弹与作战飞机,加强水上平台的末端反导能力。目前,该型防空导弹已经研发出24联装、18联装、12联装、8联装与4联装5种发射装置。但与之相比,作为FL-3000型导弹的原型,美制“拉姆”导弹却并未发展出如此丰富的系列装备。原因并不在于美国在技术与理念上落后,而是中国在FL-3000型导弹的弹体与发射器集成方面存在瓶颈。
如果回顾美制“拉姆”导弹的研发历程就不难发现,该型导弹并非全新研发的装备,其采用的导弹实际上是加装“眼镜蛇”空空导弹红外引头的“毒刺”肩扛防空导弹。因此,“拉姆”导弹的弹径维持在了与“毒刺”导弹类似的127mm。而作为参照“拉姆”发展的产物,中国的FL-3000导弹在导弹体积上基本与“拉姆”导弹类似。但当对比两型导弹的整体发射装置时却不难发现,“拉姆”导弹的发射筒直径更小,整个发射架的体积也更小。尽管目前美军目前主要装备的是21联装的“拉姆”导弹发射架,但其整体体积其实相比已装备“瓦良格”号航母的18联装的FL-3000型导弹的发射架要小很多。
对于舰空导弹而言,导弹发射装置由发射架转变为发射筒,再由发射筒转变为藏于舰体内部的垂直发射单元,是其发展历程上的两次飞跃。而贯穿这两次飞跃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导弹的弹翼折叠与系统集成技术。就导弹的气动布局而言,在一定范围内,弹翼的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导弹进行机动。但若要以发射筒方式进行发射,就必须对弹翼进行折叠,在这一领域,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弹翼中段或末段的两段式折叠方式,而俄罗斯则发展了弹翼中段、末段的三段式折叠方式,而综合各方面技术性能,西方的末段两段式折叠是最为成熟与有效的技术。该项技术可在最小的技术风险下,将弹翼折叠后的导弹直径缩到最小。而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中国掌握了此项技术。因此FL-3000型导弹采用的,仍将是较为陈旧的中段式两段折叠技术,由此需要更大的发射筒容纳弹翼折叠后直径更大的导弹。而作为一款强调整体集成化的导弹系统,较大的发射筒也将影响整体系统的集成水平,进而制约整个系统的技术水平。
其次,FL-3000型近程防空导弹使中国末端反导水平与美国齐平。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以俄制的“蚊子”级鱼雷艇发射的“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由此向世界展示了反舰导弹这一全新武器的威力。但对此,西方国家却显示出了罕见的慢热。而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用“超军旗”攻击机发射的“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这一事件不仅彻底改变了西方国家对反舰导弹的默然态度,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一种新的战术威胁,即战舰的末端反导。如果仔细研究美苏等海军大国的防御理念就不难看出,其指导思想均为进攻性防御,即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在敌方发起进攻之前,就对敌方进行毁灭性打击,进而降低自身遭受威胁的程度。但问题在于,马岛战争的经验显示,舰空导弹对低空掠海突防的高速战机越来越无能为力,而此时,战舰在被动挨打时的防御能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而这恰恰是末端反导装备的意义所在。
所谓“末端反导”,在这一概念诞生之初,就是在距战舰3000米的范围内,在反舰导弹的末端打击距离内,以舰炮对其进行密集拦截射击。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是美制“密集阵”、俄制AK-630与荷兰“守门员”近防炮。这三款系统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均采用了多管加特林式转管炮,进而获得短时间内的“爆炸式发射”,借以提升设计准确度与拦截成功率。但到了“末端反导”概念发展的后期,随着反舰导弹飞行速度与低空突防能力的不断提升,3000米对于有效拦截而言显得过近。而在更远的距离(3000米至8000少)对导弹进行拦截,最佳的手段就是导弹,而这一需求就导致了以“拉姆”为代表的新一代近程防空导弹的出现。但从实际使用上讲,尽管美俄在全新近程导弹的研发上均要领先于中国,但俄罗斯对新型近程导弹的研发过于谨慎,最终造成中国通过发展FL-3000型导弹,超越俄罗斯,获得了与美国齐平的战舰末端反导能力。
众所周知,在引进自俄罗斯的第二批“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上,中国要求以2套俄制“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取代之前的4套AK-630近防炮系统。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装备的AO-18K型双联装6管炮的射速可达到10000发/分,可有效拦截0至3000米内的导弹目标,其装备的SA-N-11导弹则可有效打击3000米至8000米内的目标。这种搭配看似环环相扣,但实际上却表明了俄罗斯对近程防空导弹性能的不自信,希望在导弹打击脱靶后,由火炮进行补射。这种不自信的发展方式,无疑极大限制了俄罗斯新型近程防空导弹的发展。相比之下,中美则以近程防空导弹完全取代了近防炮,由此可见,中美的近程导弹能够保证在其3000米至8000米的最佳打击距离内,有效击毁敌方导弹目标,而导弹性能与发展模式的双重优势无疑决定了中国已经超越俄罗斯,正在全新近程导弹的领域内,与美国一起引领世界。
第三,FL-3000型导弹若投放军售市场将提升中国军售整体水平。
自056型护卫舰在去年以想象图的形式初次面世后,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认为,该型战舰将成为日后中国战舰军售的中流砥柱。而作为056型护卫舰重要装备的FL-3000型近程防空导弹的出口前景,以及对中国军售的影响,却要大大高于056型护卫舰。这主要因为,如果中国将FL-3000型导弹推向军售市场,不仅将填补中国防空导弹出口的重要空白,更重要的是,FL-3000型导弹将使中国具备竞争世界高端战舰升级军售的能力。
目前,防空导弹不仅是中国大力发展的自用型装备,在世界各大防空导弹军售中,中国也在极力推销本国生产的防空导弹。但事与愿违,时至今日,中国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尚未获得值得称道的大型订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是中国导弹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中国在长期缺失近程的战术防空导弹,且自身防空导弹技术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极力推销市场需求相对较小、技术含量较高,竞争相对激烈的远程防空导弹。而FL-3000若被推向国际军售市场,恰恰有助于改善中国的这一窘境。FL-3000依仗自身较小的体积与各种系统化组合,可搭载至各种吨位的战舰,甚至在经过简单技术升级之后,可部署于陆上平台,作为应对陆上高强度近程防空作战的点防空装置。其作战性能无疑将明显高于目前顶尖的俄制“道尔”、英制“轻剑”与法制“响尾蛇”近程点防空导弹系统。
FL-3000型近程防空导弹为中国军售带来的另一财富在于,中国有能力对世界各国的各型战舰进行高端升级。正如之前提到的,FL-3000代表全新近程防空导弹可取代近防炮,成为战舰在新时代进行末端反导的主要装备。而目前世界各国战舰均基本停留在以近防炮对反舰导弹进行末端拦截的程度,且处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国家的海军一方面面对来自反舰导弹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却绝无可能从美国,甚至是西方国家获得全新的近程防空导弹,而这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军售发展机遇。中国在初期可通过向这些国家海军(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出口FL-3000型导弹,对战舰进行高端升级,使其具备防御最新型反舰导弹的能力。在后期,则可与西方国家(主要是而美国)进行战舰高端升级方面的军售,进而使中国的军售体系逐渐具备与世界强国进行竞争的能力。
对中国海军而言,056型护卫舰无疑里程碑式的战舰。而对于中国的舰空导弹发展而言,FL-3000型导弹无疑也堪称里程碑。诸多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中国海军装备的面世或预示,中国的海军军备研发在经历漫长的技术积累期后,或将迎来一个爆炸式发展的时期。而一旦中国具备了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对亚太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与军事格局的影响,都将是十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