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注重文明礼节的国度中,师生关系一直被列入最高位置上,与父母齐名,划等号。在过去,老人们教诲子女时,总是这样叮嘱:师徒如父子,恩重如山。父母给予子女的是生命,而老师传授的是人生的礼仪与生活技巧,是一生受益的知识财富。在此两者之间的分量是一样的,在人生中是缺一不可的。在中国千百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以尊崇教育,尊崇师德为传统思想观念,一直维护着这个思想体系向前发展着,推动社会文明向前迈进,其成效是显著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优良传统,迄今被传承着,沿用着,并且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国粹,列入文化财富中瑰宝。
尊师重教,以科学文化知识振兴中华,复兴民族大业成为今天的行动纲领,这是非常正确的作法,值得庆贺,值得赞扬。早在上世纪一九八五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在尊师重教上,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传统,自从孔夫子传播儒家思想以来,在中国历代发展史册中都占据很大的比重,推行儒家思想,灌输这种思想,巩固尊师重教的社会地位。不管其中间存在着何种政治因素姑且不谈,但以注重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倡导尊师重教是应该的,值得肯定的。在今天高科技知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成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快速发展进步,这个成就是无法否定的,必须承认,必须给予肯定支持。科技强国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任何行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知识的支持。所以,尊师重教是国人应该遵守的生活规则,崇尚文化,传承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离开教师是不行的。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师徒关系,是文化知识传授者与文化知识接受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形同父子,即亲密又有辈分的关系,不可混淆的。作为老师,要认真地传授知识,真诚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下一代,完成授业任务。老师的任务是十分艰巨而极其重要的,不同于一般工作,不能随意去改变实施的,自古就有:误人子弟,罪加一等。这说明老师的责任重大,必须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必须认真地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这些知识,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师生要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在师徒关系上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即纯正,又和谐,形同父子关系。在这里不可掺与其他的成分,任何改变关系的意图都有悖于人类发展规律的,遭受谴责的。
自己念书的时间不多,因种种社会原因,在校的时间仅仅四年多的时间。但对自己的授业恩师从来是敬重的,而且终生感恩不尽,念念不忘,怀念过去那段师生特殊关系,那段美好的时光。离开学校多年后,曾经多次探望自己的小学授业恩师,向她老人家表达弟子的心意。这种师生关系是纯正的父子关系,是师徒友情关系。在自己以身作则的传导下,四个子女也是如此,经常不断的探望那些曾经授业的恩师,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师徒关系,而且经常来往。如今已经是第三代人了,这次清明节回去休息了两天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孙女雅洁与另外一个同学一起探望了她们小学时期的老师,并且与老师共叙师生友情。大孙女今年已经高中一年级了,孙女是一个文静而知礼节的孩子,很注重友情关系。孙子对授业的恩师念念不忘,有时说出一些话语让人感动:“老师们真不容易,对我们这些学生真好,手把手教导我们,让我们学会了那么多的文化知识。没有老师的认真教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知识财富。”
孙女的那个同学已经走向社会,在一家饭店里工作,是饭店的服务生。两个孩子不拒春天的料峭春寒,顶着迷人的风沙,步行去学校探望老师的行为,让人感动。张老师带着两个学子观看了新校舍,新教学楼……学校的硬件设施几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当年孙女就学时好多了。两个人从学校回来后,神情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欣慰。不时叙说着师徒见面的经过及交谈内容。那份激动的情感不亚于自己当年拜访老师的情境,师生叙旧,情谊无限,内心世界的沟通交流,不断地升华着师生的情感。这份师生友情如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照亮了师生的前进道路,为孩子的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老师传授的知识,成为孩子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师生情谊比海深,学子感恩情更真。(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传播知识师职责,辛勤奉献成赞歌。
师生情同如父子,千秋功德入史册。
尊师重教成国策,振兴中华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