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拥挤的。因为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要把附近区域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吸引过去,就像一块磁铁、又像是一个黑洞。拥挤是必然的,是顺理成章的。
人和车像河流一样,不停地流。楼象庄稼一样,疯狂地长,很快成为一片“水泥树林”。有人说是“森林”,实事求是地说是有点夸张的,至少形容县城有点夸张。
城市的拥挤,首先表现在无处不在的人群。说到人群,我忽然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去县城挤公共汽车的情景。当时,人是相当得多。一位文学青年挤了几次才挤上车,气喘吁吁地说:真是浓缩的人群,浓缩的人群啊!“浓缩的人群”,这句充满诗意与想象的词语,不知出于哪位诗人之口。但是现在,商场里,街道上,到处都是“浓缩的人群”。购物的、办事的、旅游的、闲逛的,无处不在。到了饭时,又都涌向了饭店,有的饭店,连插脚的地方也没有。小的时候,曾看过一本连环画。其中有一个画面是城市街道两旁栽有两排挺拔的白桦树,白桦树下是悠闲散步的男女主人公。从那时我就想,如果我将来工作的城市,街道两旁是迷人的白桦树该多好,下班之后或礼拜天,我也当个白桦树下悠闲的散步者。谁知,几十年后,我工作的县城街道两旁根本没有什么白桦树,而是一株株间断的槐树。树下是一群群吃烧烤的人,在青烟缭绕中推杯换盏。
车行变成了“河流”是最近几年的事。十三年前,母亲病重,我去北京给母亲抓药。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既感到陌生,又感到惶恐。陌生自不必说,惶恐的原因却是:一辆一辆的车从我眼前驰过,速度很快,耳朵里只听到“唰唰”的声音,脚踌躇不前,惟恐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撞上。十几年后,小小的县城也变成了这个样子,车形成的河流不间断的流淌着,拥挤着冲向前边,让行人望而却步。
拔地而起的高楼霸道地占据着空间,过早地遮住了西斜的阳光,恍惚间觉得夜幕将要来临。远望高楼,感觉像是由火柴盒搭建而成,一个个黑洞洞的窗口像是一只只眼睛,空洞无神。从高楼上俯瞰,附近的田野真像是一幅画,各种农作物有着不同的颜色,以条格状点缀其间,在乡间公路上奔跑的汽车,像是在画布上流动的水珠。
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坚硬的骨骼,流动的车辆和人流就是城市的血液,而河流湖泊则是城市的肾。但在我居住的县城,水是不多的,历史上著名的大运河与我居住的地方擦肩而过,其它的河是没有的,有的是沟。但沟是干涸的,没有了水。只有两个面积不大的人造湖,湖水尚有,但水面在不断缩小,原因是雨季似乎来的晚了,而且即使在雨季,降雨量也不如原来丰沛了。其实,我们这个县城在历史上是不缺水的,据县志记载,黄河在我们县境内曾流淌了五百年,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商纣王的时候,在朝廷受到排挤离开权力中心的高官姜尚,选择的“世外桃源”就是来这里的一条河边垂钓;那个时候的这里,“河水漏瀑、芦苇丛生,飞鸟栖息”。三国时,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丕,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也把此地作为了北方消夏之地,携挚友浮瓜沉李,射雉燕友,弹棋博弈,吟诗作歌。我总觉得,一个城市,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如果没有河流湖泊,如果没有水的滋润,是干瘪的枣和瘦弱的菊,缺乏应有的灵气和丰润。(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立交桥是城市中最能体现设计师艺术风格的建筑,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立交桥总是让人遗憾的,它似乎成了一个城市级别的标志,但我居住的县城没有立交桥,这也就说明了我们这座县城的繁华程度。但是,灯光还是有的。五彩缤纷的灯光是这个小县城最光鲜的部分,这是当地政府不遗余力打造的结果,似乎是为了弥补没有立交桥之憾。城市的灯光令一个城市光彩夺目,就像一个美人。一个城市的繁华,白天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大楼、各种各样的色彩表现的,而晚上则是通过美轮美奂、扑朔迷离的灯光来展示,因此,闪烁的、明灭的、流动的灯光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当然,这是指中心地区的灯光,而远非边远地区。边远地区的灯光寥落星辰,似乎是一个城市的羞处和丑处,是十分不愿意示人的。
其实,城市不断成长的结果是绿地在不断减小。与城市高楼相比,城市里的绿地并不多。尽管绿地对于城市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对于城市中产生的废气、灰尘还有过滤、消毒的好处。但是由于不能像住宅楼一样立竿见影地带来充裕的金钱,所以绿地的面积在急剧缩小,与不断成长的住宅楼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绝不可同日而语的。正因如此,它被不断增长的汽车所挤、被不断成长的住宅楼所挤,被挤到城市的边缘,非常寒酸的生存着。
这碍不着城市对它板起的冷面孔,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城市的主人,它应该长在山区、长在平原,它的祖先就是这样生存的。它们后来被请进城里,应该感到幸运,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其他植物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生活在了城市的一角。尽管被边缘化、被排斥,但毕竟来到了城市,像是一个刚来城市的陌生人,融入这个城市是需要一定时间、一个过程的。来到城市之后,它们脱去了与本身生俱来的野性,无论是姿态还是习惯,都已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意志的烙印。
想想,城市的绿树的命运有的地方多么像农民工啊。城市之所以这么拥挤,农民工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生活在乡下的农民工,像潮水一样一下子涌进了城市,让这个城市有点措手不及,至少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不要以为城市人都那么宽宏大量,都那么厚道诚实,有的城市人内心很狭隘、很刁钻、很斤斤计较,他们害怕与他们争资源、他们害怕与他们平起平坐,所以他们对农民工不屑、歧视、排斥,使农民工经历着与绿色植物同样的命运。当然,由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农民工一批又一批地涌进了这个并不大的县城,催生了一幢幢的高楼拔地而起,形成了一道想“树林”一样高楼的景观。
但是,农民工终究还要融入到城市当中的,这是大势所趋。尽管城市里很拥挤,尽管有的城里人不情愿,但他们的思想会改变的,因为农民工在涌进城市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势,那就是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他们用艰苦的劳动建设着这座美丽的城市,人们为什么要歧视、排斥、不容呢?那岂不太狭隘了吗?
城市,是拥挤了点,但和谐相处不是不可能的。
2015年7月20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