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2篇)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加小标题。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的材料,挂图,视频材料(《汉武大帝》中李陵去北海劝解苏武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用加小标题的方式理解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

小黑板、《苏武牧羊》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二、预习检查,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基础上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字

①会认的字:匈、(单)、郎、刑、玷、污、窖、毡、羔、昭

②会写的字:匈、奴、臣、郎、污、羔、忠、贞

要求:读准字音;会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下下紧凑,下面稍大;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的宽窄。

(2)词

匈奴单于旌节旷无人烟

2.想想课文主要说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苏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把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找出来细读书,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体会苏武的品格。

2.结合自己找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把找出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点拨)重点句子、词语的指导:

(1)“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2)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

(在行动上感司苏武为守节而表现的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和坚强的意志)

(3)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3.拟小标题,理清脉络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

(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2)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板书计划:

苏武牧羊

1.互派使者,释放使臣。

2.出使匈奴,祸及汉使。

3.含雪吞毡,矢志不渝。

4.北海牧羊,忠贞如一。

5.汉匈和好,请还苏武。

6.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文中的人格特征与魅力,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总结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苏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苏武牧羊》。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讲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是怎样写这个人物的呢?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体会苏武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三、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对单于劝降和北海牧羊的生活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两部分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而苏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学生仔细研读单于劝降苏武这部分内容。

(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生分别总结苏武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四、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3.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4.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1)张胜投降。

(2)苏武面对匈奴的奴降始终愉国家的利益为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5.教师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特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忠贞不二。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6.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苏武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1.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小传,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可适当运用《苏武牧羊》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是苏武,作为汉使出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会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

板书计划:

苏武牧羊

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忍不拔

(个性化的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旌节、恭恭敬敬、气节、置之度外、依偎”等词语。读准“旌、喝、揣”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在读懂课文,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了解作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学习排比句的写法。

4、在读读议议中,理解旌节的含义,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坚忍不拔,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在读读议议中,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坚忍不拔,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准备

1、故事背景了解。

2、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学情分析(见表格)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板书课题)

配乐出示诗歌《苏武牧羊》。师配乐朗诵。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

苏武留胡 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zhān),牧羊北海边,

心存 汉社稷(jì),旄(máo)落 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 时听笳(jiā)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wéi),

三更(jīng)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 海枯石烂,大节 不稍亏,

终教匈(xiō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一、乐曲导入,了解人物

1、出示课题,了解人物

师:刚才大家所听到的曲子就是中国古典十大金曲之一的――《苏武牧羊》。

师:苏武,中国西汉大臣。(出示苏武像及文字介绍)汉武帝时,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后归国。他的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据此创作了很多戏剧、歌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的故事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苏武,走进他的故事。(板书:33)一起读读课题。

2、齐读课题。

3、理解“牧”

师:课题中的“牧”可以理解为――

预设:放,放牧。

二、课题导入,感知大意

1、整体把握,理清脉络

师: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谁?文章仅仅写苏武牧羊这件事情吗?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除了苏武牧羊,作者还写了哪两件事情?

交流中板书:以死抗辱 怒斥叛臣 荒漠牧羊

师:作者就是抓住出使匈奴期间发生的三件事来刻画苏武这位民族英雄形象的。

2、预习检查,巩固字词

(1)生字新词的学习

师:这些生字新词都是对刻画苏武形象有所帮助的,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出示)怒目圆睁 忘恩负义 无言以对 羞 愧

心坚如铁 折磨 气节 依偎 置之度外

师:开火车读一读 从你开始 齐读

(出示)怒目圆睁 忘恩负义 无言以对 羞 愧

心坚如铁 折磨 气节 依偎 置之度外(依偎注意读音)

师:气节怎么理解?(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读出这种正义。

师:依偎要注意它们的写法?观察一下,发现什么了没有?预设:都是单人旁。依偎就是指――

交流(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做出依偎的动作感受一下。

师评价:大家都理解了依偎的感觉。

(2)我们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多音字,你读准确了吗?

(出示):

……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

……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

指名读 正音 齐读。

(3)还有一个字,我们不大熟悉。(出示)旌

指名读。指导:旌(后鼻音),齐读。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2篇)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初识旌节

师:用它组一个词语――旌节!(板书)旌节

(1)出示图片,文字介绍:

师:这就是旌节。

旌: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指名读。

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指名读。

(2)了解象征意义

师:这个旌节可不一般。一起读读:

(出示)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说话同时将“旌节”放大)

预设:这旌节代表了国家。(指导朗读:将这种国家的气势读出来)

亲自――重视、慎重、庄重、隆重 指名读出庄重的气氛

恭恭敬敬――郑重其事、毕恭毕敬 指导读出“恭恭敬敬”的语气。

(3)想象说话,感悟人物心理

接过旌节之后,苏武手举旌节,心潮澎湃,他心想: (帮助理解旌节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引导:联系出使匈奴目的、任务

师小结:旌节,是国家的象征,汉武帝、苏武都很看重,尤其是在苏武的心里,它占有不同寻常的分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读出庄重,读出恭恭敬敬。 齐读。

2、学习第2、3节

(1)感悟人物品质

师:是啊,旌节,象征国家的主权尊严,苏武带着旌节出发了。

从第一、第二件事的描述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武呢?(到文中找找)

交流相机出示: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回答不出的情况下师引导:这个问题有些难,我们先来看看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死抗辱?交流。他是一个―― 交流板书:威武不屈(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当卫律劝他投降时,他――他是一个―― 交流板书:忠诚爱国

(2)紧抓旌节,感受气势

师:不要忘了,当他以死抗辱时,当他怒斥叛臣时,他手上所持的旌节,这是他抗辱的力量,爱国的表现。(旌节打红)

师:任选一段,自己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

评价预设:你读出了他的忠诚!你读出了他的决心!你读出了他的愤怒!

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读出他的威武不屈,忠诚爱国。 齐读。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匈奴王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于是他又生一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件事情:荒漠牧羊。

3、学习第4、5重点节

(1)谈话导入,感受苏武19年生活至之艰难

师:默读第4、5两节,思考:课文明明写了三件事,作者为什么要以苏武牧羊作为题目,而且用了2个小节来描述?

预设:苏武牧羊19年,时间长,受的苦多――

师:是呀,19年,这是最能体现他精神的地方。

(2)读读议议

师:这19年里,苏武接受的是一个怎样的任务?

这19年里,苏武呆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19年里,苏武过的是一种怎样的日子?

(预设:读读议议或进行说话训练或朗读文中句子,了解19年的艰辛):

这19年里,苏武接受的是一个怎样的任务?

预设: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一个用心险恶、阴险的任务。因为――

师:不能生出小羊,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回国

或者:匈奴王这样做,就是不想――

这19年里,苏武呆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预设:“千里之外的北海” ,“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唯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师适当补充资料。

这19年里,苏武过的是一种怎样的日子?交流出示: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预设:他过的是艰苦的日子。

(3)切入重点,学习语言,深入体会苏武生活的艰辛

A 师:看看这段文字描写,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受尽折磨的?

预设:先概括写折磨,再从饿了、渴了、冷了三个方面把折磨写具体了。

师评价:你发现了,这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它把什么写具体了?

回答不出时的引导:师:现在,我来读第一句,你们读其余的句子。

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呀?发现什么了没有?

预设: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预设:他是从吃的、喝的、穿的三个方面来写的?

B、发挥想象,感受艰辛,体验内容安排巧妙

师:苏武所经历的,就这些磨难吗?想一想,他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折磨呢?

(出示):生病了,他就 ;想家了,他就 ;

,他就 。

师: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折磨,但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呢――饿了,渴了,冷了?

交流预设:这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C回到课文,朗读体会,学习排比句式

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说说看,从这次读的方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预设:排比句式。(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齐读,读出排比的气势。

师小结:是呀,在这里,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人,不能没有――不能没有――不能没有――,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可苏武做到了。那么,支撑苏武活下去的是什么呢?

预设:国家 信念

师:是呀,为了他心中的国家,他整整坚持了19年。(板书:坚忍不拔)在那时,旌节就是他心中的国家。一起读读――

齐读(出示)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师:为了很多东西,他都必须活下去。

(出示):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他常常这样想:为了 ,我要活下去。为了 ,我要活下去。为了 ,我要活下去。

生尝试写。交流。指导:顺序 国家放在最前或者最后

师:活下去,就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就是这个旌节,给他带来了力量,给他带来了勇气,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

四、总结文章,感情升华

1、(出示)师: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师:出使匈奴,险象环生。当匈奴王污蔑他参与叛乱时――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师:当卫律劝他投降时――

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师:看,环境这样恶劣――

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唯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师:看,即便环境如此恶劣――

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师:他心中有一颗坚定的火种-――

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师:让我们起立,经历了整整19年――

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

师: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2、师小结:正是这样,苏武的故事才会千古传颂,流传至今,人们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板书:

33 苏武牧羊

旌节

以死抗辱 威武不屈

怒斥叛臣 忠诚爱国

荒漠牧羊 坚忍不拔

33 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匈奴王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的汉使卫律去劝降。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骂得卫律无言以对,脸色一会儿刷白,一会儿通红,羞愧而去。

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哪天生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国。”说完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就明白了一切。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唯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阅读新体验

1 课文几次写到旌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苏武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这支旌节。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下面这段话,想想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苏武所受到的折磨?然后学习它的写法写几句话(任选一)。

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⑴家里要来客人,一家人都忙碌起来。

⑵老师关心爱护着周围的每一个学生。

说写双通道

苏武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想像一下:来迎接的有哪些人?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2091.html

更多阅读

《社戏》教学设计与点评已发表 社戏优秀教学设计

贴地而行 深文浅教——《社戏》教学设计与点评执教/张莎莎 点评/李明哲(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年第9期)[缘起]2014年5月7日,市教研室来我县武台中学举办“城乡联谊同课异构”活动,武台中学的张莎莎老师执教了《社戏》一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靖江市新桥中心小学张胜214537【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8~60页。【教材简解】《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要学生在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认识、掌握长方形和

声明:《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2篇)》为网友不服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