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曾对中国式教育提出过质疑,但已不记得其内容是什么,最近有一新观点就是:我们应该学有道理的东西,还是应该学有用的东西,启发很深,所以就想撰文对中国模式的教育提出质疑。
有人说:人的大脑是无限制的,可以装下无限的东西。所以说只要你肯学就可以做到学识渊博,我不这样认为,虽说人的大脑可以装下无限制的东西,但是一个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大脑就像一个仓库,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放,装的东西太多了你就没办法分清和理顺他们都是些什么了,尤其是向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文化底蕴丰厚,该学什么呢?这本身就是一种困惑。学习就像吃东西,如果你不管有营养或没营养的食物一起吃下肚子里,只是感觉肚子饱了,但是到底这顿饭能为身体带来多少好处,不知道,反正吃饱了。如果有人将你一顿所吃下的食物做一检测,证明你所吃下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很有营养,但是,按照食物相克相抵、相中和的原理,你吃下的东西对你的身体并没有一点帮助,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会感到饥饿而已。此时你会不会懊悔你的吃饭方式不科学,而又浪费了那么多食物呢?那么,我现在就告诉你,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你又会做何种感想?
有一则消息说:历年来各个省市的高考状元,截至目前都混的一般,没有多少在事业上很突出的强人。咋一听,很可怕,但仔细一想也很正常。按照目前应考制度,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应考要求死记硬背了很多无用的东西,才考成了状元。就拿太平天国的那点事来说吧,“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朝全以捐税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加之鸦片和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使中国农村出现大批游民饥民,引起人民多次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就是整个事情的原貌。如果说学习,我们应该学什么?应该学习起义的原因,官逼民反让我们认清当时的历史形势,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反抗、起义。使我们明白再忠厚的农民也会因生存不下去时,向统治阶级宣战的,很简单。然而,我们再想一想,在每次考试的时候,我们要记住的却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现行的应考制度根本不去考你形成起义的原因,只是让你刻意的记住起义的时间和建号太平天国,甚至还会问你在哪个村发动起义,保不准他就会是一个填空题。要考试,你就得记,填不对不给分。汗颜,我们是否质疑过太平天国何时起义、在哪个村,建号是什么,对我们今后的人生和生活有什么帮助?这些都对我们有关吗?除非我们都在从事历史研究。其实,说句难听的话,毫无关系,你爱什么时候起义都行与我何干?本来这种教育体制就是从那些已经落后千年的教育体制衍生的,但是我们至今仍然在沿用。为了应试我们又不得不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迎合那种古老的教育考核模式,满脑子都是装着为了应试,而将来无用的东西,就是为了考个大学荣光耀祖。所以说,出现前面的状元无建树的结果就不足为奇了。看看,我们心爱的孩子整天背着硕大的书包的孩子每天都在学习些什么?无用的东西!即便是无用,也得学,否则你就会“被无用”、“被淘汰”,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我们的教育模式是何等悲哀。
这种教育模式已不知是几千年前哪个朝代沿袭下来的,那个朝代已早已灰飞烟灭了,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所以也就不大被人们所质疑。我们应该是学有道理的东西,还是应该学有用的东西?但凡事受过中国式的教育的人不妨回头想一想,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所学的东西有多少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能用得上。就拿学历史来说吧,其实学历史可以博古而知今,我并没有感觉它有何不妥,但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却是一味的强调我们去学有什么,背诵什么,每天就向你一味的灌输那些没用的东西,把你的思想灌满了,时间占满了,也就束缚了你的想象力,至于那些有用的、实用的学不学,他们从来不去管,只要考试时你能过关就行。我们口口声声地讲,封建王朝是腐朽的,然而,我们还是坚持了他们的教育模式,能不可怕吗?能不悲哀吗?因为,不管哪个朝代的陨落,新的一个王朝的的当权派,也就是说话算数的人都是用这种教育的模式教育出来的,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很多东西都是如此沿袭下来而已。天安门前竖起了孔子像,网上有很多批判孔子的文章说什么孔子思想是奴化人民,维护腐朽的封建阶级统治的学说。我不认为孔子有什么错,错误的是我们学习孔子思想方式的,仁义礼智信,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两千年来我们都在信奉学习这个思想,也是从封建帝制时期统治阶级利用儒教为主的传统文化来维护腐朽的封建阶级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孔子的思想,实践证明它的确能达到一个治国以礼,为政以德效果。并非是孔子的思想有什么根本的错误,但是如果要把孔子的思想用来去愚化人民的工具就错了,我们世世代代都在学习孔子思想的内容,周而复始的转着圈,每个人从小学起,都是在不断重复着上一代,上上一代所学的知识。洪秀全造反,父亲学了没用,儿子也得全力以赴的学,都在重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智慧。其实,人的大脑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天才,本该是善于想象的、放飞梦想的年纪,为了所谓的考核教育,让你必须拿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去背那些无用的东西,整个扼杀了无数代具有创造力的人,废了一代又一代的天才。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说,我们能改革一下学习的方式,让上一代学过没用的东西作为一个平台,然后让下一代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再往高的学,往深的学,不要再让孩子们坐在现代化的飞机上,口中在背诵着孔老先生在马车上感悟到的,之乎者也。让他们的思想直接从孔子的思想高度向外求,向外发展,让他们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直接去思考老子是如何写出道德经的,思考一下道德经以外还会有什么经,为何总是要等到西方列强的炮弹敲开了这个文明古国的大门时,才去发出老祖先的火药发明原来还可以这样玩的感叹?其实,往深的想一想,不是我们中国人不聪明,而是这种早已腐朽的教育模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残害和扼杀了一代又一代的天才。难道,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真的没有了人才了吗?答案显然不是的。很可惜,这就是我们两千多年以来,学习孔子思想的根本错误。没有学习为政以德,却强化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遵守了教化,失去了问责的权利。其实,孔子的思想在今天还该学,但是,只能把它当成一门学科,而不可把它当成做人的全部,凡事都要拿那些条条框框去束缚人们的思想,机械的照搬套用。这就是我们应该去思考,为什么儒家思想流传了2000多年,至今还没有从思想上再有新的突破的原因,莫非我们还在等待下一次用思想炮弹敲开中国大门时再发出惊讶的感叹么?
有人说:老师,是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一味的把知识向你灌输的人。大师,是打开你的心灵看看你需要什么就给你教会什么的人。我很同意,也理解,使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中国从事教学育人的人只叫老师,而不叫大师。
也更明白,诺贝尔奖迟迟不肯光顾中国的原因。我们的教育体制如此,一代代的如此,知识的教化都是用一个模子拓出来的。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的专家会给你带来三个答案,就拿该不该锻炼来说吧,一种专家说法是:早晨空气好,人休息了一天应该早上锻炼。另一种专家说:人休息了一天,心脏的负荷相对的休息了,早晨锻炼可能突然加大心脏的负荷,经过一天的工作心脏可以适应,所以要想锻炼还是在晚上为好。还有一种专家说,人就像汽车,工作繁忙了一天,心脏等各个器官都高速运转了一天,还是不锻炼为好,就像再好的汽车,你一年让他跑20万公里两年就会报废的。三种答案,都很有道理。看看,不是我们没有专家,而是专家太多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上,我们学了很多有道理和知识,但越是学会了这些知识,就越会让我们感到迷茫。仅仅是一个锻炼不锻炼的问题就会让你无所适从,哪里还有心事搞发明、搞创新呢?因为我们的体制就只教育出了,西游记可以从拍三遍,红楼梦拍一次还不够,还要投巨资再拍的,这些盲目挖掘古文化资源的艺术家,浪费了那么多人力财力还引以为荣的人,却没有多少人敢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拍世界未来的片子。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只教育了向深挖,向下挖的人,没有人敢去挑战、去尝试,向外思考,向外开拓。因为前者有参考,后者没依据。也难怪,我们的老祖先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火药,此后,我们就一直引以为荣,把它作为炫耀的资本,夜郎自大的认为我们已是非常强大的,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西方列强用炮弹敲开中国的大门时,我们才半梦半醒的知道,原来老祖先发明的这玩意,不光能做炮仗玩,而且还可以做炮弹玩。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落下了一个仿制大国、侵权大国的声誉。因为我们所学的专业本来就不这是发明创造,开拓创新,而是有章可循,循规蹈矩。( 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这种体制模式,教育出的结果只有一个,迷茫。就是很多人学了一辈子,至今还没有弄明白该不该锻炼的事情的这个结果。想来想去还是身体要紧,哪里还有时间搞那些无聊的创新发明呢?推动人类进步的事情就让那些看见什么都惊奇,一点也不稳重的“黄毛子”去做吧。再说,那么点奖金,在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国,也算不了什么?再说,那么点钱能让我们的官员吃几次鲍鱼呢?
此时,不得不感慨,幸亏汽车、火车、飞机不是在中国发明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这种教育模式就不可能有这些超常的想象力的产生。所以,当别人造出来的东西,中国就很容易模仿了,这也是中国国情的具体体现吧。因为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生存环境不适合有异想天开的想象或者出格的创新的行为出现,就是出现了也受不了那些热嘲冷讽的眼神,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至于为何诺贝尔奖迟迟不肯敲响中国大门的的原因,我们还该拿出大国的风范,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