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生平 狄仁杰 狄仁杰-简介,狄仁杰-生平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狄仁杰_狄仁杰 -简介


狄仁杰画像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他敢于违背君主的旨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他为“唐室砥柱”。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后来,狄仁杰被诬告,当时的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负责审理他的案子。阎立本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并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公元697年,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尤其是成功地劝说武则天立李氏后代为太子,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国老啊!”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他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后,更是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有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_狄仁杰 -生平

早期事迹

狄仁杰画像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狄仁杰执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朝中政风为之一变,皆为中兴名臣。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

尽忠职守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治理地方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深得人心。 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


狄仁杰

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被诬谋反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诬告狄仁杰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立刻服了罪:“反是实!”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状。仁杰子狄光远持书上告朝廷。武则天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释放此案七人,俱贬为地方官,仁杰贬为彭泽令(今江西彭泽)。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再次拜相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请立太子

圣历元年(698年),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朝得以维系。 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武则天改任他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采取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一无所问,使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二、散粮运以赈贫乏。三、修驿路以济旋师。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晚年生活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_狄仁杰 -轶事典故

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家里有个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回答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县吏责问他,狄仁杰道:“书中列位圣贤都在,我还未与圣贤有所沟通,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

沧海遗珠


狄仁杰担任汴州判佐时,被小吏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可以称得上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时,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去才离开。

义感长史


狄仁杰在并州时,同府法曹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出使,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便对他说:“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于是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便要征发数万人另外开辟一条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于是制止了这次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叹道:“真是个大丈夫啊!”

常事归有司


狄仁杰任宰相时,太学生请假之事,也要经武则天批准。狄仁杰道:“臣听说君主只有生杀之权自己掌握,其他的都交付给相关部门。太学生请假,是国子监丞、主簿管的事,如果天子为这种事发布敕令,则天下的事要发布多少敕令才能处理完!一定要不违反人们的意愿,请全面为他们建立制度就可以了。”武则天听取了他的意见。

舍己全人


狄仁杰被诬陷下狱,判官王德寿对他道:“您一定能减免死罪了。我想找一个升迁阶梯,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可以吗?”狄仁杰道:“怎么攀连他?”王德寿道:“您在礼部时,杨执柔为礼部员外郎,这样可以攀连到他。”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这种事!”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保荐良将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李尽忠部将,随李尽忠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后来,二人兵败降唐,法司请依法论罪。狄仁杰认为,他们二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戴德,于是请求赦免二将。亲友都劝他,狄仁杰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怎能为自己打算。”武则天便赦免二将,并在狄仁杰的奏请下,任命他们官职,讨伐契丹余党。后来,二将扫平契丹,献俘含枢殿。武则天大喜,大宴群臣,并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是你的功劳啊。”狄仁杰则道:“这靠的是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有什么功劳。”

武后罢役


武则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费数百万钱,官府库存不够,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不损害百姓,还有什么可求的?现在边境未得安宁,应当放宽徭役,免去不急需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误了农时,也是放弃根本。况且,没有官助,按理难以办成。既费官府财物,又耗尽人力,如一方有灾难,那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听!”因此作罢。

举荐张柬之



狄仁杰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谁合适呢?”狄仁杰问道:“不知道陛下想让他担任什么职务?”武则天说:“我想让他担任将相。”狄仁杰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他的年纪虽然老了一些,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于是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几天之后,武则天又要求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回答说:“我前几天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回答说:“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过了很长时间,终于任命他为宰相。

桃李满天下


狄仁杰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代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门下。”狄仁杰回答说:“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嘲讽正员官


起初,每次审理案件时,员外郎大多只能随声附和正官的裁决。后来,狄仁杰任司农员外郎,对此非常不满,道:“员外郎如同侧室,正员官位居正房,这实在太难侍候女主人了,怎么干也得不到一点儿笑脸。”正员官听后,很是羞惭惶恐。

羞辱张昌宗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张昌宗,让他当面穿上,一起玩双陆游戏。这时,狄仁杰进来奏事,武则天就让狄仁杰和张昌宗玩双陆。狄仁杰就座后,武则天问:“你们赌什么东西?”狄仁杰回答道:“三局两胜,就赌张昌宗身上这件皮袍。”武则天又问:“你用什么东西相抵呢?”狄仁杰指着身上穿的紫袍道:“我用这个。”武则天笑道:“你还不知道,他身上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呢!可你那件,和它没法对等!”狄仁杰道:“我这件袍子,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只不过是受到宠幸的衣服。两件相对,我还不服气呢!”武则只得应允。张昌宗因感到羞赧沮丧,气势不振,沉默无语,连连败北,最后只好把集翠裘交给狄仁杰。狄仁杰离去后,将集翠裘送给一个家奴穿上,策马而去。

狄仁杰_狄仁杰 -才能


狄仁杰画像

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 曰:“前荐张柬之,尚未用也。”武则天答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由于狄仁杰有知人之明,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狄仁杰生平 狄仁杰 狄仁杰-简介,狄仁杰-生平

狄仁杰_狄仁杰 -地位


狄仁杰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 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历任县令、司马、大理寺丞、大理寺卿等职,武则天时代为宰相(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死后追封为梁国公。狄仁杰断案如神,《旧唐书》记载,狄仁杰任大理寺丞时“周岁断滞狱1万7千人,无冤诉者”,清代便有话本小说《狄公案》(又称《武则天四大奇案》)问世,讲述狄公破案故事。此外,狄仁杰还是公正廉明、大气磅礴的政治家,他机智果断,运筹帷幄,辅佐武则天的同时,又巧妙安排接班人张柬之,在狄公死后促使武则天让位于李唐,为稳定武则天身后的政局以及大唐中兴作出了杰出贡献。

文学大师林语堂在他的作品《武则天正传》中称狄仁杰为“一代巨人”,应该说一点也不夸张。其实狄仁杰在历史上的地位决不亚于诸葛亮、包公等人,只是狄仁杰缺少在文学方面的传播,小说《狄公案》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比不上《三国演义》和《七侠五义》,因此狄公未能像孔明和包公那样家喻户晓。“仁杰者,人杰也”,正如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主题歌所唱:“大唐中兴天子臣,断狱如神父母官”,在狄仁杰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广博、深邃的人文精神。

狄仁杰_狄仁杰 -评价

总评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代评价



狄仁杰阎立本: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石敬瑭: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130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神探狄仁杰1,2,3穿帮情节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穿帮

原文地址:神探狄仁杰1,2,3穿帮情节作者:神探狄仁杰《神探狄仁杰1》第十三集里竟然出现了摄象机的影子。《神探狄仁杰2》1.中魔灵被李元芳用链子刀穿膛后,又被石像砸中头部,竟然没死,没过几天,恢复如初,后来导演钱雁秋承认该处穿帮镜头是

《神探狄仁杰3》的三大诟病 神探狄仁杰第3部全集

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神探狄仁杰3》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在其即将结束之时,作为一个热心的支持者在些班门弄斧地提几点建议,也算是对《神探狄仁杰3》剧组的一点疑问性询问吧,那就是此剧让观众不太满意的三个地方。第一,剧情过于累赘,回

《狄仁杰传奇之滴血雄鹰》梗概 滴血雄鹰太恐怖了

第一集当年,武则天残忍杀死王皇后和萧淑妃,又下旨处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晚年,武则天经常做噩梦,梦见他们向自己索命,狄仁杰为武则天治病,给武则天解心头之结。益州等地接连发生命案,死者都是没有身份户籍的流人,现场都画有一只滴血雄鹰

《狄仁杰通天帝国》:爱一个妖后其实很刺激

  徐克导演自95年《刀》起,便迷恋于影像与剪辑的突破性实验,故《顺流逆流》《雷霆一击》赢得小众喝彩,却远离了主流与票房,而《新蜀山》《黑侠2》《七剑》视效与剧情相继溃败,《深海寻人》《女人不坏》彻底跌进谷底后,徐克此时联手内地

声明:《狄仁杰生平 狄仁杰 狄仁杰-简介,狄仁杰-生平》为网友折了翼丶的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