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东流剧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情介绍,《一江春水向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由蔡楚生执导,上官云珠主演的30集剧情片,1947年在中国上映,片长210分钟,介绍了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张忠良为宣传抗日,给义勇军募捐,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该片上映后在上海香港均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一部史诗般的作品,该片代表了30、4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的巅峰之作,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资料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名:《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电影版)

年份:1947年

片长:210分钟
类型:剧情
地区: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混音:单声道
制作:中国昆仑影业公司
导演:蔡楚生郑君里
编剧:蔡楚生 郑君里
摄影:朱今明郑崇兰沈西林

电影主要演员

白杨 饰素芬
陶金 饰张忠良
上官云珠饰何文艳
舒绣文 饰王丽珍
吴茵 饰婆婆
周伯勋 饰庞浩公
高正 饰张忠民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剧情介绍

上海某纱厂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师张忠良相识并相爱。张忠良为宣传抗日,给义勇军募捐,引起纱厂温经理的不满。


白杨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多久,素芬和忠良结婚了,一年后有了一个儿子。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忠良因参加救护队离开了上海,与亲人告别。素芬带着孩子、婆婆回到乡下。但农村已被日寇侵占。
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师婉华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父亲因向日寇要求减少征收粮食,被吊死。素芬又和儿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难民事务所。
忠良在参加抗战过程中历尽磨难,好容易逃出到了重庆,但无依无靠,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战前认识的温经理的小姨王丽珍。已成交际花的王丽珍在干爸庞浩公的公司里给忠良找了份工作。渐渐地,忠良经不起堕落生活的诱惑,终于和王丽珍结了婚。
这时,素芬和婆婆则过着艰难的生活。忠良当上了庞浩公的私人秘书,终日来往穿梭于上层社会的人群中,将素芬等早已抛置脑后。而抗战胜利后,素芬还盼望着得到丈夫的消息。忠良回到上海后又和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发生了关系。素芬为养家糊口,到何文艳家做了女佣。
一次在何文艳举行的晚宴上,素芬认出了丈夫忠良,当她说出真相时语惊四座。后素芬收到忠民的来信,忠民已与婉华结婚,并祝兄嫂全家幸福。这时,素芬才将实情告诉婆婆。张母找到儿子,当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素芬万般无奈,投河自尽了。

幕后制作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于1947年,云集了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如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影片在


《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香港上海引起巨大轰动

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后反应极为热烈,出现“成千万人引颈翘望,成千万人踩进戏院大门”的壮观景象。影片连映3个多月,创下解放前国产片的最高上座纪录。观众的人数达70多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39%,即上海市无论老幼贫富,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看过此片。这样的成绩就是当年的好莱坞大片《出水芙蓉》也无法与之比肩的。剧作家田汉曾评论道:“在中国电影界今天这样贫弱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而有这样的成就,算是电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好莱坞华裔摄影师黄宗沾更赞道:“这是我所看到的国产片中最好的一部。”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将抗日战争前后十多年的历史浓缩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里,通过这个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欢离合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的社会景况。该片融合了经典大片所具备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历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运,深刻的人性洞悉,严密的叙事结构,强大的演员阵容……,影片中四大主角张忠良、素芬、王丽珍、何文艳齐聚舞会的一出戏更是被当作教学的典范,在各影视学院的课堂上一讲再讲。

影片评价

影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


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影片中三条情节线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这部影片最后让素芬自尽前给儿子留下了“不要学爸爸要学叔叔”的遗言。这一简短的话语,大大地深化了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的结果。

导演简介

蔡楚生(1906―1965)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


《蔡楚生》


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君里(1911―1969)是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三十年代他曾在《大路》、《迷途的羔羊》等20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


《郑君里》

角色,后从事导演工作。四十年代其代表作除了与蔡楚生合导的《一江春

水向东流》,最为出色的便是《乌鸦与麻雀》。这部影片中,郑君里以其

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和悲喜结合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其娴熟的导演技巧。

该片的故事发生在一幢弄堂房子里,内景特别多,空间异常狭窄,导演在

场面调度、镜头运用上尤其显得灵活而有表现力。郑君里在五十年代又导

演了《枯木逢春》与《林则徐》、《聂耳》。他的《枯木逢春》有着中华

民族水墨画般的意蕴,而《林则徐》、《聂耳》这两部人物传记片,既真

实地表现了过去年代中的历史人物,又不完全囿于历史的局限,达到了当

时传记片人物创作艺术质量的高峰。

女主角简介


《白杨》

白杨(1920―1997)的成名作是1936年主演的《十字街头》。在这部影片中,她与赵丹配戏,扮演一纱厂教练员杨艺英,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充满幻想、幼稚的女资产阶级青年女性形象。四十年代,她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是在后一部影片中,她饰演的女主人公李素芬,举止端庄,内心充实,感情真挚,成为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形象的典型,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白杨的艺术生涯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先后拍摄了《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冬梅》等影片。特别是1956年她在《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形象达到了她表演艺术的高峰。白杨在后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优美、自然、含蓄、鲜明的表现风格,她的外部动作与表情,既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戏的规定情景,又使人感受到白杨所固有的那种娴静、柔和、舒适的美感,透露出东方妇女特有的神韵。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巨大轰动

这部戏在上海香港上映均引起巨大轰动,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2005年电视剧版)

基本资料

剧名:《一江春水向东流》
集数:30集
年份:2005年
类型:剧情
地区: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导演:江海洋 庄红胜

主要演员

陈道明饰吴家祺
刘嘉玲饰王丽珍
胡军饰张忠良
袁咏仪饰素芬
孙宁饰何文艳

剧情介绍

这个故事要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江南水乡――乌镇说起,自幼成为吴家少爷家祺陪读的张忠良和丫环素芬青梅竹


《一江春水向东流》


马,感情甚笃。吴老爷一心向道,娶了八房姨太只为练成“九转还阳大功”。因为当年强占了儿子家祺的心上人紫纶,父子二人反目成仇,致使家祺离家出走。大管家吴宝联合四姨太几度暗害紫纶,紫纶想逃离吴家却连累素芬遭毒打后患上失语症,为了不让素芬重蹈覆辙地成为吴家九姨太,紫纶行刺不成被绑上了绞刑架,幸而被及时赶回的家祺救下。最后,一场大火成全了忠良和素芬,两人连夜乘船来到上海。
上海是忠良梦想中的天堂,它的繁华和残酷令重新能开口说话的素芬无所适从。忠良带着素芬欲参加王丽珍表姐何文艳的订婚宴,却在风雨之夜受尽羞辱。何文艳的未婚夫温汉仁早知未婚妻和庞浩公关系暧昧,但为了事业前途也只能忍气吞声。好在他自己也会暗渡陈仓,在会乐里置下了安乐窝,对方就是当年被卖入妓院的紫纶。紫纶怀孕了,为了能生下孩子,她不惜以命相拼。只是善良的紫纶识不破何文艳的伪善和狠毒,在温与何的新婚之日惨遭一帮麻风病人的轮奸。
同样为了生活,忠良瞒着素芬在“九能药行”为昔日的仇人吴宝做假帐,素芬得知实情后愤然出走。谁知来到上海的吴宝依旧恶习难改,携款逃遁后,反而嫁祸给忠良,这一变故使得忠良和素芬在战乱中才得以意外重逢。只是这一切对于忠良的知己吴家祺来说却是一无所知,他在北方农村救下了“铁血除奸团”成员陈曼秋,因此而引发了将来一系列的“麻烦”。
从日本人魔爪下侥幸逃脱的家祺带着张母回到上海,在忠良和素芬的婚礼上,凇沪战争爆发了。不久后,已经成为救护队大队长的忠良带着怀孕的素芬随部队上了前线,素芬在炮火中生下了抗儿,夫妻二人失散。素芬母子流落到了异乡。


被好心人收留的素芬,终于在数年后带着已经会走路的抗儿回到了久别的上海。在家祺的小屋里,张母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熄与孙子。素芬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她帮人洗衣,送外卖,也在饭馆洗过碗,可是来自于精神上的重压更让素芬伤神,张母因为家祺的种种关心而心生嫌隙,素芬苦苦等待着忠良的归来。


《一江春水向东流》

忠良流浪在重庆街头,他虽然是被授予过“青天白日”勋章的抗日英雄,却因为不满重庆政府的腐败而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的张忠良因为当年在上海的舍命相助,从而得到了王丽珍的收留。一封封被退回的家信,使他误以为家人已死,在丽珍超乎寻常的温情下,张忠良倒入了她的怀抱。丽珍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忠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胆识连续在商场上打了几场漂亮的战役,逐渐得到了庞浩公的器重。张忠良为了“现实”而改变了,也许只有在圆月之时,才会令他想起曾经立下誓言不离不弃的素芬。


素芬搬了新家,竟然巧遇已经当了野鸡的“紫纶”。紫纶介绍素芬到咖啡馆当女招待,却又冤家路窄地碰上了温汉仁。这几年,温依仗着日本人大发国难财,却始终忘不了当年的紫纶,他把紫纶接出了贫民窟。闻风而动的何文艳设计陷害素芬,紫纶为救素芬重温了当年的噩梦,只是这回麻风病人变成了叫花子。


一向嫉恨王丽珍的何文艳又想到利用素芬的痴情,告知素芬丈夫未死的消息,欣喜若狂的素芬千里迢迢地赶到了重庆,谁知已经春风得意的忠良害怕素芬的到来,令自己失去今天的一切,他安排了老龚用谎言将素芬哄回了上海,而他只能面对素芬留下的全家照潸然泪下。


回到上海的素芬面临着更加困苦的生活,为了贩米差点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日本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他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紫纶惨死在慰安所里。家祺终于答应曼秋去接近奥平,为了一份汉奸的名单,曼秋牺牲,家祺被抓,更因为失去了曼秋这个唯一的证人,家祺将难逃“汉奸”的厄运。

抗战胜利了,温汉仁进了监狱。张忠良作为特派员风风光光地回到了上海,在成功接受了温的逆产后,张忠良与何文


《一江春水向东流》

艳苟合了。为了达到独占忠良的目的,何几次破坏忠良和丽珍的婚事。并将素芬招进温公馆当女佣,终于在一次宴会上,素芬认出了忠良,彻底明白之前老龚带来的种种托辞甚至死讯都是他们一手策划的,她的忠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万念俱灰的素芬纵身跳入了滔滔江水中。众叛亲离的张忠良也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应验了当初的誓言:离开你就是离开我自己。


那滚滚而去的江水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它浅唱低吟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剧还魂

这些年来,中国电影的沉寂与电视剧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中国电影虽然年产量达到了200部,但往往一年只有一两部在救市;而另一方面,却是电视剧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量2万到3万集的规模。当中国影人在哀叹观众不进影院的同时,电视剧的制作人考虑的却是帝王系列可以拍多少部,戏说还能走多远,武侠改编完了拍什么……


两个借助于不同传播形式的行业在走着各自的生存之路,但也有交叉的时候,近一两年来,“红色经典”改编成为风尚之后,更多题材的老电影开始通过电视剧的翻拍再度唤起人们对昔日的美好记忆,《阿诗玛新传》、《一江春水向东流》、《苦菜花》、《沙家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些荧屏上的新面孔,昭示着昔日经典的辉煌。
那么,经典电影与电视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经典电影在电视剧里的改头换面,是重生还是破坏自己的形象?


永恒的艺术魅力令经典电影重生
没有人可以否认经典的魅力。《一江春水向东流》被称作是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蔡楚生和郑君里对软弱的知识分子张忠良与传统女子素芬的情感和命运的细腻描述,使得影片被喻为中国第一部史诗式的影片;杨丽坤主演的《阿诗玛》除了留给人们美好的撒尼姑娘形象之外,数十年来因影片和用片名注册商标而为云南创下了1000亿元的经济效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代人对前苏联影片的留恋,对战争的残酷进行批判和对美好人性进行歌颂……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情介绍,《一江春水向


因为电影胶片的质量以及影片的版权问题,经典成为永恒的记忆,多年后,人们依然会为之怦然心动,这就是珍贵的艺术情结,超越了时代的所有局限,一直延续。经典的永恒艺术魅力,是经典电影可以再生的契机。


电视剧改编经典电影是捷径
事实上人们重温经典的方式并不理想,数码修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和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翻拍则又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萧瑟中存在着票房风险。以费穆的《小城之春》为例,这部跟《一江春水向东流》并称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浓缩之作、东方式的感伤影片,2001年被田壮壮重新搬上银幕,评论界褒贬不一,票房上则完全失利。
对于一向缺乏编剧的电视剧市场来说,经典电影提供了良好的剧本基础,要承担的市场风险也较小。尽管中国的电视剧编剧们时常为待遇和地位问题喊冤,但除了少有的几个具有原创力的编剧如从前的王朔、当下的邹静之和海岩之外,中国电视剧在原创力方面的薄弱是不容置疑的现实症结,因此很多电视剧都是在文学的基础上的二度创作,金庸的武侠小说被一再翻拍,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不断上演,甚至远到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小说都被搬出来作为创作基础,中国电视剧在产量上的膨胀和质量上的粗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问题。


而经典电影的电视剧版本,则为电视剧的投资商们提供了方便快捷而又相对不用承担风险的安全途径,曾成功拍摄了《烈火金刚》、《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改编剧”的某影视公司,目前又在拍摄根据李行导演的电影《小城故事》改编的电视剧,该公司董事长刘燕铭坦言:“如今中国的整个电视剧创作环境不好,好的小说不少,一旦改成电视剧,受到的局限就太多。再者,让人们去接受一个新的原创题材风险太大,把老故事重拍实际上是走了一条捷径。”而经典电影改编的电视剧无论是在拍摄过程中,还是在卖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宣传优势也非常明显――在播出的时候,单是比较电影和电视的差别就已经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商业与艺术之间要找到平衡
一般来说,改编作品的创作者们大都怀着小心翼翼、不要糟蹋经典的谨慎态度,只要有条件,很多新的创作者们都会去征询原著作者的意见。电视剧《小城之春》请来了原电影导演李行做艺术总监,为电视剧把关;《苦菜花》的编剧兰之光特地将剧本送给原著作者冯德英征求他的意见,在得到改编上的肯定之后剧组才开始拍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编剧郎云在为剧本事宜专程赶到莫斯科,征求原著作者瓦西里耶夫的意见,在获得其认可之后,还将原作者的个人生活放进了电视剧中。
谨慎的态度造就了电视剧的成功,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改编就被认为非常成功。应该说,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改编造就了经典影片的重生,电视剧的成功延续了经典的不朽传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角色对比

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朱今明摄影,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主演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在1948年上映后创造了当年卖座的最高纪录,该片凭借对软弱的知识分子张忠良与传统女子素芬的情感和命运的细腻描述,成为中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


电视剧在改编的过程中,出于故事情节和可看性的考虑,制作者在人物的身份上做了一些改动,电影中素芬是纱厂女工,电视剧中变成了吴家的丫鬟,男主角张忠良也由教师变成了管家,两人相识的背景也由夜校变成了吴家,再加上新添的人物吴家祺和紫纶,电视剧基本脱离了老电影的影子,感觉比较新鲜,众多明星的参演更是让这“一江春水”秀色可餐。


胡军:张忠良不再脸谱化


《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电影中,男主人公张忠良由表演艺术家陶金饰演,电视剧则由“硬汉”胡军饰演。胡军在解读人物时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张忠良是好人或是坏人,他应该是个复杂的人,他独闯上海,是想给素芬安定的生活,但社会逼得他不得不违背良心,不得不急功近利,最终经历了从善良忠贞到忘恩负义的蜕。”胡军在表演上首先把张忠良还原成了一个人,一个有着梦想、也有着承诺的人,但人性与现实却把他异化成了负心汉,但这并不是一个脸谱化的负心汉。有观众认为胡军的形象过于硬朗,与原作品中文弱的知识分子形象不符,但是电视剧播出后,他自身散发出的男性魅力和力求完美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袁咏仪:素芬别样温柔
白杨饰演的素芬,举止端庄、感情真挚,在当时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电视剧版的素芬由香港演员袁咏仪饰演。袁咏仪饰演的素芬,与老电影版的素芬一样的凄苦、悲凉,除了和张忠良的一线情牵外,剧中还增加了和陈道明饰演的吴家祺的感情戏,由于袁咏仪的普通话比较蹩脚,电视剧版特意找来配音演员为其配音,以增强人物的感染力。


袁咏仪平时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男人婆”,让她来扮演这么凄惨的角色,多少让她不能接受。“我不能理解这样的‘贤惠’,要是我遇到这样的男人,我一定选择放弃!”但说归说,电视还得演,谁说“男人婆”就演不了贤惠女人了?

刘嘉玲:王丽珍风情万种


《一江春水向东流》


舒绣文当年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交际花王丽珍自私卑鄙、刁钻恶毒和放浪骄纵

的本性,为影片增添了夺目的光彩。电视剧版中,王丽珍并不是完全意义上

的坏女人,她有情感体验,在众多与之周旋的男子中,她不仅爱上了张忠

良,还层层铺垫让张忠良步入所谓的上流社会,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

奉献给了张忠良。这是刘嘉玲第一次接拍内地电视剧,她说自己心中有“一

江春水”的情结:“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看过很多遍,很喜欢,我对王丽珍这

个角色非常重,希望能演出她的神韵。”为了在形象上贴近那个年代的欢场

女人,刘嘉玲还特别邀请好友张叔平为她设计造型,她在剧中的形象也确实

风情万种。



《一江春水向东流》

陈道明:吴家祺是个全新的人物
电视版与电影版最大的不同体现在陈道明扮演的角色吴家祺上,这是一位在原作品中没有提及的角色,陈道明说:“吴家祺是张忠良东家的少爷,他对素芬的爱从形到神的转换构成了该剧另外一条线索,他对命运悲苦的素芬的帮助填补了人们对素芬这个悲苦女子的同情,到后来他的结局也让人痛心,可以说,吴家祺的人物特点是用来和张忠良作对比的。”吴家祺这个角色既充当了一个线索又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使全剧的人物关系也更加复杂,对比更加强烈。
一开始制片方有意让陈道明出演男一号张忠良,但他看了剧本后,拒绝了这个角色。“我的年纪和张忠良差很多。我这个人,演年纪大的角色没问题,但要我装嫩绝对不行。”所以他选择了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吴家祺,用陈道明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那个站在岸上,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

詹小楠:演绎紫纶古典悲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詹小楠在剧中饰演紫纶,凭借出色的造型和出彩的演技,把紫纶坎坷
凄惨的命运、悲切欲绝的眼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表演上十分到位,成
为该剧一大亮点。
很多看过的观众都对她饰演的角色赞不绝口,虽然语言不多,但是詹
小楠演戏全靠眼睛,把角色那种无言的苦楚演绎得让人心酸心痛。有
网友评论:詹小楠上妆后很有风情,特别是怀抱琵琶弹奏的模样更是
妖娆,那种忽嗔忽娇,忽怒忽媚的表情相当到位,把紫伦那种无尽的
痛苦演到了极致。有一次,詹小楠入戏太深,从郊区开车回家有一个
多小时车程,她在路上一直在想着剧情,大概是想得太入迷了,连到
收费站都没有注意,对着前面的车冲了上去,幸亏助手在旁边大叫,
猛踩刹车才没有追尾。


《一江春水向东流》

孙宁:何文艳光彩照人


在电影中,上官云珠塑造了一个美丽、幽雅、女性味很重的何文艳,而在改

编的电视剧中,何文艳这个人物更加复杂,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毒女人,由新

星孙宁来扮演。一开始,对于她是否能担此重任,制片方和观众都捏了一把

汗。在拍摄过程中,《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剧本还在不断地修改, 何文艳

的戏份不断增加,到最后,张忠良、王丽珍等几个主角几乎都被何文艳所操

纵了,何文艳是根据原作品发挥最多的角色。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基本资料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剧名:一江春水向东流
编剧:袁连成卞怀远
作曲:宋吉华张维俊
艺术总监:陈晓莲
艺术监督:王东成 盛美开

剧情介绍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于20世纪中国经典电影,故事深刻的现实主义带来的魅力至今仍闪现着光芒。此剧通过张忠良从一个热血青年直至走向沉沦的这一过程,揭示了人在命运轨迹中的不断选择,故事可看性很强。
张忠良原为上海某职工夜校的一名教师, “淞沪会战”时,他带领着“上海抗日宣传抗日、募集钱款,当十九路军撤离战场时,又毅然告别年迈的母亲和新婚的妻子,要前线抗日。此时正遇同窗好友王丽珍,丽珍邀忠良一起去陪都重庆避难,寻找机会发展事业。遭到一腔报国热情的张忠良断然拒绝,二人分道扬镳各奔东西。然而,随着“国军”的节节散退,历尽磨难、潦倒不堪的张抵达“陪都”重庆沿街行乞之时,不期遇见昔日的同窗好友丽珍。
王公馆一派灯火辉煌,映照着光彩妩媚的王丽珍,审时度势婉言相劝,款款柔情,时而带嗔含怨,时而循循善诱,终于面对冷酷的现实,饱尝艰辛的张忠良放弃了曾经的抱负理想,依附于丽珍,对人生做了另番择抉,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抗战胜利后,已成为“新权贵”的张忠良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政府”派往上海的“接受大员”、自以为“凭着自己的奋斗终于有了今天,“踌躇满志”的张忠良荣归故里,风光无限。但他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他舍不下使他脱离困苦跻身上流社会,荣华风光的妩媚又柔情的丽珍,摆脱不了何文艳的纠缠,又愧对沦为女佣的结发之妻素芬…… 丽珍又岂能容下这样一个背叛自己,到上海瞒着自己接收个何文艳,一片深情轻抛,一腔心血空耗,她反手给了张忠良下记响亮的耳光头也不回地走下台去。素芬苦等八年盼回不认结发之妻的张忠良,悲愤地投了黄埔江,张忠良饮弹自尽。
本剧,给人们留下了人生、命运、成败的深层思索。

唱词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演唱:陈芳
作词:袁连成卞怀远
作曲:宋吉华张维俊
艺术总监:陈晓莲
艺术监督:王东成 盛美开

1、孤舟偏要渡银河

丽珍:爱情啊爱情是什么?
犹如那酸甜苦辣酒一壶。
庞浩公有钱有势喜欢我,
我却是佯装欢笑强附和。
张忠良无情无意拒绝我,
我却是孤舟偏要渡银河。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知红尘觅爱苦,
不做落叶任飘零。
今日重逢岂错过?
好事尚需慢慢磨,
慢慢磨。

2、不朽的典故

丽珍:爱是月下坎坷的小路,
爱是船头无尽的长河。
爱是书中不朽的典故,
爱是梦里甜蜜的南柯。
爱是风前摇曳的花朵,
爱是田间不落的牧歌。
心中有爱鹊桥不会断,
心中有情银河泛清波。

3、滚滚红尘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在世求什么
荣华富贵谁不谋
活它个百年也是短
莫让时光任磋跎
激流险滩当转舵
后退一步前途宽
从此后
滚滚红尘我作伴
可知我
爱你多年的心一颗
我虽是个弱女子
大千世界任漂浮
我却是真心的喜欢
托付终身不糊涂

你是那发霉变味
胆小如鼠
裹着小脚的老太婆
真正的爱
是生命中曾经拥有过
决非那捆绑一生任折磨
王小姐
你为何如此爱上我
喜欢喜欢
固执地喜欢
忠良
我有金碧辉煌的王公馆
我有前呼后拥的仆与奴
我有财富
我有门路
我漂在陪都游刃有余
只要你跟着我
峰回路转幸福多
进商界 进官府
任我干爹细筹谋
一帆风顺无坎坷
功名利禄享不完
享不完

相关剧评



伤逝-写给丽珍by:栖寒



关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事,最早的印象要数从家里翻出的一本小连环画,是四十年代的老电影画面。当时很小很小,只拿它做故事书看,也不懂得人生的悲欢与无奈,以至于后来对情节都有些淡忘,只记得是“关于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认真看老电影是在初中的时候,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隔着年代的黑白印象。分明当初是不喜欢丽珍的,从相貌上、性格上,她都并不那么令人喜欢(当然我不是说舒绣文老师的演技不好,在老电影中,王丽珍本就是以一个非正面形象出现的),电影中的素芬很美,很善良,身世遭遇也很让人怜惜,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个经典的版本里,素芬比丽珍要可爱上许多。

淮剧版的出现让我感到很惊讶,不明白省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和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比较难以融合的题材,尤其是得知陈芳要在里面扮演丽珍时更是惊讶,因为就我个人来说,是不希望芳去演心目中那个“坏女人”的,虽然我太了解芳的演戏天赋,她完全有能力把任何一种性格塑造得真实可感,但还是很不希望,只因她在我心中太纯、太美……不容任何假恶丑去玷污。

骄横、跋扈、嫉妒……无数次地想象,直到戏友从网上发来各版的剧照,直到珍贵的影像寄到我手中(特此感谢淮芳论坛斑竹,听说此影像资料目前十分罕见,就连省淮也只是该剧主要演员才有),竟然渐渐开始发现,这个丽珍,和原版里面形象迥异,她那么美,美得夺目,虽是戏分不多,却俨然全剧最光彩最有个性的人物。她高傲却不傲慢,八面玲珑却不随波逐流;她身处繁华场中,却有一颗最纯真的追求幸福和真爱的心,而这一点,又和芳从前塑造的那些女子何其相似!

丽珍第一次亮相时张忠良正当血气方刚,迫不及待要上前线去和鬼子打仗,对于丽珍的好言相劝,他并未放在心上。他一心惦记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张的心是好的,这点不可否认,但从当时的现状看,上前线确是不明智的选择。丽珍并非不爱国,她只是太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也深知在这样不可逆转的战乱形势下,她一个小女子所能做的,也只有“独善其身”而已,也许,你可以认为她不高尚,但却不得不承认她的明智,丽珍并不是一个完人,也许也正因为此,她才显得那么近、那么真实。

与电影不同,这里的丽珍,与张是同窗好友的情分,在那个年代,一个富家女子,竟有胆量走进学校,与男子同习新文化,由此细节,也可看出丽珍是一个有个性更有才华实力的人,她要去重庆开辟新的事业,大方而直接地向张表达了自己对他才干的欣赏,却在那句“我喜欢你”时,轻轻走上去拉住张的胳膊,声音骤然温柔而又有些羞涩地低了下去,不知为什么,一刹那心里竟浮现出蓝齐格格:女儿家说心事全仗胆大,为幸福顾不得羞羞答答~

而书生意气十足的张却不为此所动,加上后来何文艳一番冷嘲热讽,更是令张坚定了上前线的念头,但是,何文艳有一句话说得很对:论长相、论文化,我表姐哪一点比不上她哟!这话虽带不友善,却也是实话,丽珍的心中,定也曾如此想过,所以,她才会有些委屈的低下头去。张的拒绝,一定很伤她的心吧,一句“张忠良,你……你会后悔的!”看似指责,却包含了多少不甘与不舍,戏里未加渲染,仔细品味,却是余味无穷。

不大喜欢戏里的素芬,是的,她很苦,也很善良,但戏里渲染太多,反而让人觉得拖沓。以至于看完全剧以后,印象不深,或者说,印象单调。偶尔在网上被问及素芬是个什么形象,考虑良久,说:诉不完的苦与相思,仅此而已。

丽珍的第二次出场也极有特点,悠悠的歌声从幕后传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醉里唱出,更透出丽珍内心的凄凉,重庆的这几年,丽珍凭自己的过人姿色与交际能力,依旧过着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但她的内心,却定是越发孤独。这四句唱,并非单纯的淮剧声腔,想来芳的老歌,定也唱得十分好吧~~张的一句“老成!”使丽珍一惊,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她停下脚步,回身细细打量,立刻便认出了那个令她爱过也心痛过的人,她惊呼他的名字,接着便是一阵眩晕,是酒力发作、是狂喜、还是惊讶于他的潦倒境遇,说不清,也许,这便叫做百感交集吧。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浪漫的西洋乐曲、浪漫的舞台,一束幽蓝的灯光打在喝着酒的丽珍身上,她边歌边舞,顾盼有神,好难得好难得,能看到这样开朗活泼快乐的丽珍,好希望好希望,她永远都可以这么快乐下去……

久历歌舞风月之场的交际花丽珍,对爱情的体验与感知不可谓不深矣!正因为此,她才会把自己的真爱看得那样珍贵。她不像何文艳,会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对于权贵的态度,她是“佯装欢笑强附和”,她的内心,一直惦念着当年那个“同窗好友”、那个固执的不听她好言相劝的人,她“孤舟偏要渡银河”,这是一种怎样的孤傲与执著啊!“明知红尘觅爱苦,不做落叶任漂浮”,如果说之前,我对编剧的意图、丽珍的形象定位还有所猜测的话,那么到了这里,我再没有任何疑惑,因为丽珍的形象,已经那么鲜活地立在了舞台上,好一个有个性的女子,好一个丽珍!

“孤舟偏要渡银河”是全剧中我最喜欢的一段,但听说后来删掉了,真是惋惜得很~~同时,赞一下省淮的乐队,在游上林等传统戏里,是悠扬婉转的民乐合奏,而这一段的伴奏,却是地地道道的西洋乐伴奏,完全听不出任何纰漏,这样高素质的乐队,真的不多见了。

后面的对话,也很能见丽珍的性格,她虽爱张,却不似传统女性一般,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她先是赞扬张的风度气质“重庆无人能比”,又揶揄说是“人靠衣装”,迎着张心虚的目光,她故意旧事重提,“我早就说过,你会后悔的,忠良,我没有说错吧!”不愧是交际花的口才,在张执意要回上海时,她半是认真半是揶揄地分析了上海目前的形势:你如今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接着又一步步深入,让张明白当初的莽撞,“理想与现实差之千里,可理想与地狱却只一步之遥啊!”可看出,张在此时已是方寸大乱,忙不迭扯开话题,问丽珍过得可好,丽珍笑道:“国家有难,绝非我一个小女子所能承担……在你老同学冲锋陷阵的这几年里,我也就拥有了这一切……忠良,要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上前线,那国民政府干什么,那些拿着军饷、吃着皇粮的国军又干什么?人哪,决不能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勇而留下终身遗恨哪!”当然了,这番话显得国民政府很无能,个人来说是不怎么认同的,国民政府在抗战,或者说治国方面的成绩,其实远高过我们在大多官方书本中看到的那样。但戏者戏也,不必过于追究,不可否认的是,这番话是使张转变的关键,如他自己所说“似倾盆大雨当头泼”。在张的内心苦苦挣扎的同时,丽珍却是悠闲的斟酒、点上一支烟,迷醉的气氛随着烟雾弥散开来,她看出了他的挣扎,她知道,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于是,她用炽热的爱展开了又一轮的攻势。“爱是月下坎坷的小路(这句的调子听上去好亲切,想到映雪的“又是一度春光美”,还有玉莲的“愿你长一双好慧眼”),爱是船头无尽的长河,爱是书中不朽的典故,爱是梦里甜蜜的南柯,爱是风前摇曳的花朵,爱是田间不落的牧歌……”多么浪漫的比喻,虽然她也说过“犹如那酸甜苦辣酒一壶”,但她的内心,还是有着这么美好的憧憬,是虚言、是实话?是为了得到忠良所采取的策略、还是内心深处情感的无意中流露,也许,丽珍自己都分不清楚了。

可以说,面对这样的丽珍,任何男人都会动心的吧,虽然,张后来也有过一刹那的犹豫,可面对那一声深情的“忠良,叫我丽珍!”和那一个热烈的拥抱,他也不禁心意动摇。至于后面的“你就忍心看我人老珠黄,老死在闺中吗?”和关于帮助张飞黄腾达、不拦阻他寻找家人的诺言,可以看作是丽珍的小小心计,她很聪明,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也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终于终于,她成功了,张抱住了她,留下来和她在一起了,她最后离开时的回眸一笑里,包含了多少深意,高傲、欣喜……可我,却不禁有些失落了,那不是她的良人,苦苦追求了这么久,却未看透那个男人的内心,最终仍不免黯然神伤。也许,丽珍真正所爱的,只是当年同窗时那个有才干有抱负的青年,也许,爱本身就是一种错觉呢……

接下来的戏很长一段没有丽珍,大段大段素芬的戏,在我看来,素芬的戏感动人之处也并非没有,山城旅社那一场戏,澄矿配合得很好,把素芬对于丈夫的深切盼望和张忠良矛盾微妙的心情表现得很到位,其实,若编剧能把其他地方素芬的戏改一改(比如江边盼夫那段,完全可以压缩,最后跳江前的那段,也显过长。更何况,若是如她所唱,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死后老老小小不易生存,在此种情况下还要去自尽,便显得太无责任感,是谁说的,死去,其实比活着更容易一些~~),她也可以是一个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期待,复排的时候能够考虑到这些。

温公馆礼堂婚礼的一场戏,我也极喜欢,据说,电影版的这一场戏是经典中的经典,多次在学此专业的学生课堂上作为教材播放。而淮剧版的灯光舞美等诸多元素,在这场戏中也结合得很完美,很西洋化的音乐,一对对贵族男女在其中翩翩起舞,而丽珍,一身婚纱,众星捧月一般站在舞池的正中央,笑得那么温柔,满心满眼都沉浸在喜悦中。可以说,若不是何文艳的一手导演,若不是素芬的出现,这将是一个上层社会里很平常很隆重的婚礼,她在今夜之后,也将成为一个柔情而幸福的妻子,不幸的是,她在这婚礼上伤得太深,几年来苦心织就的梦想化为了泡影,一切的一切,只缘她未想到张已变成了那样卑鄙的小人。在素芬出现时,她尚看重自己新婚的“丈夫”,怒不可遏地质问这个不速之客、这个突兀的拉住她丈夫的女人,直到何文艳把张所作的丑事全部抖出,丽珍终于承受不住这来得太快的打击,她扯下头上的装饰,跌跌撞撞、伤心欲绝……但,丽珍终究是丽珍,她很快抑制住了内心的悲伤与愤怒,冷冷地问张: “你还爱不爱我?”为了利益和地位的张谄媚的答“爱,我永远爱你……”只是丽珍终于看透了他的内心,不再相信他的谎言,一阵大笑后就是反手一记响亮的耳光:“滚!”之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下台去。
可以说丽珍的形象,在这一系列出色的表演中得到了升华(电影中的丽珍,明知张的劣行,还吵闹撒泼吃飞醋,定要与张在一起,芳的丽珍,可以说是可爱上许多了),之前的丽珍,聪明而有个性,为了爱可以付出许多,可她并不是素芬那样为爱所困的人,当断时则断,一记清脆的耳光毫不拖泥带水,一旦发现这个男人不值自己所爱,便弃如敝屣,不再与他有任何牵连。这是怎样一种决绝!也许,日后的漫漫岁月里,她也会想起这一段爱情,但她所怀念的,绝不会是后来那个卑劣的张忠良,如果时间可以永远停在“同窗好友”那样的纯真时候,好不好呢?

前几天和斑竹讨论到“伤逝”这个题目,斑竹说一定是指张吧,不错,这本是我的初衷,可某天晚上躺在被窝里胡思乱想时,忽然觉得这词用在丽珍身上,也极贴切的呢!说到底,她其实是全剧最悲的人物,张和素芬一死求得解脱,何文艳利益至上本无真情,唯有丽珍,追求了一辈子的真爱,到最后也未得到,她只留给我们一个决绝的背影,让我们去做无尽的遐想……这样的女子,生活在那个年代,本来就是一种不幸吧。

曾有喜欢这个故事的人问,三个女人,执谁之手?与谁偕老?我无法回答,因那个男人,根本配不上来选择。

伤逝指什么,我说不清,你、我,也都一样……

或者,只是一种感觉罢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彩剧照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资料

1.http://www.mtime.com/movie/26069/details.html

2.http://www.mtime.com/movie/53680/plots.html

3.http://www.southcn.com/ent/tv2/yijiang/200504260686.htm

4,http://www.nyuanbmeng.cn/bbs/dispbbs.asp?boardID=1&ID=439&page=1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放分类

影视电影电视电影作品淮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1266.html

更多阅读

嘉陵江怎能滚滚东流——快板书《劫刑车》考 嘉陵江水此东流

李派快板名段《劫刑车》经过李润杰,张志宽等名家表演,内容积极正义,表演夹杂幽默,在愉快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讲的是双枪老太婆下山劫刑车,解救被叛徒甫志高出卖遭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的江姐的一段故事。我在听得过程中,对一些地名不是很熟

声明:《一江春水向东流剧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情介绍,《一江春水向》为网友阑珊几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