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基础地价 含山县 含山县-基础设施,含山县-县名由来

含山县位于安徽省中东部,隶属于巢湖市,介于合肥市、南京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的中间位置,距这4个城市均不超过100公里。全县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45万,现辖9个镇、1个乡。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2944元。

含山县_含山县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配套 交通方面,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公路有“三横一纵一高”,合宁路在北,


含山县巢宁路居中,合芜路在南,塔古路纵贯全县,合巢芜高速公路横穿全县4个乡镇;淮南铁路穿越县境;裕溪河、牛屯河、滁河、得胜河、清溪河五条河流常年通航,直达长江。城镇建设方面,1996年在全省率先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全县所有集镇的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了村镇规划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电信方面,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农话发展居巢湖第一,全省第二。供电方面,作为全省4个农网改造试点县之一,2001年4月份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任务。 供水方面,14个乡镇均建有自来水厂,全县蓄水工程总蓄水量1.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丰富 地下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石灰石、石膏、白云石、大理石、耐火粘土、萤石、重晶石、石英、煤、磷等10多种,其中石灰石属特大型矿床,储量在3亿吨以上,无水硬质石膏矿为国家优质矿藏,总储量约52.8亿吨,品位一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活立林蓄积量达68万立方米。

含山县_含山县 -县名由来



含山县含山县历史悠久,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分历阳县西部地区设置含山县。县名的由来有两说:

一说是以县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治》说“在含山县西30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因以命名”。
一说是县城周围环山,故名含山。

武德八年(625年)县废。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复置,更名武寿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原名含山县。明初裁革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存和州,含南一部分属无为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含山县,属和州,至清季不变。
1958年12月和县、含山县合并为和含县。1959年6月和含分开,复设和、含二县。

含山县_含山县 -土特名产

农副产品
玫瑰花

一、玫瑰花
玫瑰花,俗称大红花,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丛生灌木。朵大、瓣厚、色紫、香气浓郁、鲜艳者为佳。采摘后加工成干花,是食品、香料工业原料,可提炼玫瑰花油,制成玫瑰油香精、玫瑰膏、玫瑰露和营养丰富的罐头食品。花蕾和根可入药,有理气、活血、收敛功效。玫瑰花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当4~6倍黄金价格。
县内种植玫瑰花,一百多年前就形成商品生产规模,远销省内外。1988年种植300余亩,集中分布在姚庙乡,巨兴、昭关、仙踪、骆集等乡(镇)零星种植。年产鲜花2.5万公斤,年收购2万多公斤。

二、红瓜子

红瓜子,即红打瓜子,是县内重要出口产品。含山红瓜子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爱。产区主要分布在巨兴、清溪、半湖三乡(镇)。1985年以来,年种植4000亩左右。年产红瓜子200~250吨,年收购200余吨。

三、荸荠


荸荠

县内栽植历史悠久。著名品种有“苏荠”、“界荠”。尤其是苏荠,皮色深红,肉色白净,皮薄、味甜、质细,渣少,被列为荸荠最佳品种。

荸荠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糖类21%,脂肪0.1%。药用有破积攻坚、止血、治痢、解毒、发痘、醒酒等功效,并能制淀粉,粉丝、饴糖,酿酒。耐贮藏、运输、在蔬菜和水果市场上起调节作用,是人们喜爱的冬令蔬菜和果品。荸荠全县分布。主产地含南张疃乡,1988年种植面积约700亩,年产量300 多吨,主要销往蚌埠市加工罐头出口。

四、黄花菜


黄花菜

学名萱草,古称忘忧。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含有丰富硫氨素、尼克酸、核黄素、胡萝卜素、抗坏血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不仅是干菜珍品,还有安神、消炎、解热、活血、利尿、通乳、健胃等功效。主产地陶厂镇西塔行政村。关镇、清溪、张公、仙踪等乡(镇)也有种植。1982年以来,全县种植300亩左右,年产1万多公斤。

五、昭关银须茶

银须茶 1984年创制。外形白毫披身,似针如须。香气清高持久,味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清明前后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制成。长短、大小、粗细、色泽一致。1984、1986、1987年,在巢湖地区名优茶评审会上,三次获特等奖。1986年,中国茶科所为银须茶作出书面鉴定。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1987年亲临指导采制技术,认为银须茶外形别具特色,品质优良,符合名茶标准。同年,昭关银须茶采制技术,在《中国茶叶》第二期发表。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赞赏。产地,主要是长山、刘武、方赵等茶场。1988年,产干茶40公斤。

六、松针茶

松针茶,因外形紧结、圆直、挺削、似松针而得名。香气清爽持久,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谷雨前后,采摘初展之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制成。芽叶长3~3.5厘米,大小匀齐一致。1985年,巢湖地区名优茶评审,昭关松针茶获特等奖。1987年,《中国茶叶》第二期,发表昭关松针茶采制技术。产地,主要是长山、刘武、官塘等茶场。1988年,产干茶4000公斤。

七、福山树苗 福山乡培育树苗,历史较久。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这个乡大司村农民就培育马尾松树苗,除自栽外,并向外地销售。建国后,福山乡群众性育苗兴起。1963年春芜湖行署林业局在大司村召开全区育苗现场会。会后,这个村司家朋被派往无为县做育苗技术辅导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乡每年育苗近千亩。由单一培育松苗发展到培育杉木、外松、池杉、水杉等用材林、经果林和花卉等多品种。1983年,福山乡成立种苗公司,专门经销苗木和种子。全乡所产苗木,除供应县内造林外,还销往省内40多个县市和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等省。

八、桔梗


桔梗

桔梗又名大药、山铃铛花、四叶菜,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名贵中药材。根部入药。根肉质,圆锥形,色洁白,质坚韧。味微甜,细嚼微苦,具有消炎、宽中下气、宣肺、散寒、祛痰等功效,广泛用于中成药和中药、西药配方。县内大部分山区都有分布。

1965年收购8.35万公斤,在全省占第二位。1970年至1985年,总收购量15.06万公斤。由于多年大量采挖,桔梗资源逐年减少。1986年家种桔梗培植成功。

九、明党参

明党参。俗称山谷萝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县内名贵中药材之一。根部入药。根粗壮,呈柱形或粗短纺锤形。味甘微苦凉,养血生津、润肺、化痰、止咳、平肝、和胃、解毒,主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赤、白带、疗毒疮疡等。主要分布在昭关、褒山等低山丘陵地带,70至80年代初,年收购量较大,最多年收购4万公斤。畅销沿海省、市及东南亚地区。由于长期大量收购,资源衰退,80年代中期产量下降。

十、徐长卿

徐长卿,又名牙蛀消、逍遥竹,为罗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或带根全草。分布在太湖山、羊山、苍山等低山丘陵地带。主要用于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对胆结石、肾结石疗效甚佳。历史上为冷备药品。随着现代科学进步,徐长卿药用价值提高,市场紧缺,供不应求。1979年,县内开始大量收购。至 1986年,共收购13823公斤。其中1981年收购4582公斤。

十一、绞股蓝


绞股蓝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攀枝草本植物。异名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主要分布在太湖山、苍山一带。1985年8月,县中药材资源调查与区划外业普查队首次发现,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疏花绞股蓝。后又发现绞股蓝和喙果绞股蓝两个品种。
绞股蓝是珍稀中药材,药用根茎和全草。80年代以来,经国内外医药专家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几十种皂甙,具有降血清中性脂肪、总胆固醇水平和防治传染性肝炎、肾盂炎功能。治疗骨癌、胃癌、肝癌、直肠癌、肺癌等20多种癌症有显著效果。其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作用亦较强,可治疗慢性气管炎。

十二、鹿茸

鹿茸有梅花鹿茸和马茸。梅花鹿鹿茸,又叫黄毛茸,花茸。多数有1―2个分枝。马鹿鹿茸,又名青毛茸,比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产地,县南太湖山养鹿场。年产茸4000余两。主要销往山西、江西、福建等地。

鹿茸是贵重中药材,性味甘、咸、温、无毒。主要营养成份有鹿茸精、钙、磷、镁以及卵激素“雌酮”等有机物。功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以鹿茸为成分中成药品种较多。

十三、螃蟹

早在清代,县内三汊河螃蟹即以个大体健,肉肥黄满,风味独特,著称省内外。据经验者谈:将三汊河螃蟹仰置于玻璃板上,它能自动翻身,他地之蟹则不能。螃蟹个体重一般150克左右,肉质细嫩,卵厚膏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蟹肉,含蛋白质14克,为猪、鱼肉5倍多,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为青虾4倍、70倍,维生素A和核黄素含量都较高,还含有钙、磷、钾、钠、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有促进人体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等药用价值。80年代,年产成蟹50余吨,行销国内外。

十四、雏禽

含山是沿江县市雏禽集中产地之一。每年孵化鸡、鸭、鹅数百万只,销往华东、中南、东北十几个省、市。
县内雏禽,主要由孵坊(又叫炕坊)孵化,历史悠久。远途销售,算好途中日程以即将出孵蛋(俗称瓢蛋)外运,到达目的地出禽。雏鸭价格,雌贵于雄。孵坊师傅以手捏雏鸭肛门部位,雌雄自分,百不失一。1983年,全县孵坊37家,孵化雏鸡59.5万只,雏鸭568.2万只,雏鹅117.5万只。1988年,孵坊发展到63家,孵化雏鸡、鸭、鹅942万多只。

十六、蜂蜜

县内蜜源植物较多,有油菜、紫云英、蚕豆、芝麻、玉米、黄豆、棉花、茶、洋槐等。据调查,1984年主要蜜源植物18.03万亩,其中油菜8.31万亩,紫云英6.26万亩,棉花3.46万亩。
蜂蜜,主要依靠外来放蜂户。县内70年代开始养蜂。1988年养蜂833箱。每年春季油菜花、紫云英、洋槐花开放时,浙江、江西等地养蜂户来含山放蜂,所产蜂蜜(包括蜂王浆)就地出售。年收购蜂蜜12~15万公斤,1985年,收购20.5万公斤。以紫云英、洋槐花蜜为上乘。
手工艺品
一、铜闸焰火

焰火,俗称“放花”,一度享有盛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铜闸镇陈姓花爆店开始研制焰火。用硝、锑、镁等矿物质为原料,燃烧时,发出红、黄、蓝、紫等各种色彩,亮度很高;再以纸、线、铁丝等,将需做的花色品种,分扎成多层次、数架档,根据需要燃烧时间的先后和高低,配上不同火药、引信,固定在一只盆架里便成。放焰火时,只要将第一个引信点燃,焰火便在火药推动下,腾空而起。随着各层引信逐个点燃,焰火各种形态便五彩缤纷展现在观众眼前。如 “天女散花”、“三羊触角”、“花猫扑彩蝶”、“炮打西洋城”、“满天星”等。还能制作显现标语口号,使焰火持续闪亮两至三分钟,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等。极受人们称赞。
50至60年代,铜闸陈尚炎、申广亮、过大顺等,每年都制作一批焰火,销往合肥、安庆、北京等城市。1952年,过大顺被邀到北京放焰火,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由于制作焰火危险性大,年青人不愿学习,60年代后,很少有人制作。

二、刻欢门

欢门,又称五福、挂钱。县内习俗,春节家家户户门楣贴欢门,以示庆贺。相传明、清年间,县境西南今林头镇东戴、胡楼一带,就有传统刻纸工艺品――欢门。刻者运用刻刀,在红纸上刻成各种吉祥图案和吉利词语,给春节造成欢乐气氛。图案有“龙凤呈祥”、“双龙争珠”、“丹凤朝阳”等。词语有“福禄寿财喜”、 “招财进宝”、“四季平安”等。内容不断更新。相沿至今,久而不衰。褒山乡严庄、鲍庄两村刻欢门历史也较长。每到冬闲,家家刻纸,成为副业一大收入。

三、吹糖菩萨

吹糖,又名捏巧,古称“气汉”。制法:在糖稀中掺和色料,吹制成各种精致物品,售给儿童。糖吹物品小巧玲珑,色泽鲜艳,晶莹透亮,形象逼真,既能吃,又能玩,深受儿童喜爱。
吹糖始于清末今张疃乡郑墩村民郑盛祥,后传开,开始吹制,仅大刀、口哨、葫芦等十几个品种,后不断更新,现可吹制飞机、枪炮、汽车、宝塔及鸟、兽、花卉等近百个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冬春农闲季节,仅郑墩村就有60多副糖担外出。少数在县内,多数到合肥、铜陵等城市走街串巷经营。

四、素绒画

素绒画,是吸收国画技艺,以禽鸟羽作原料,以针作笔,涂绒代墨,加工精制而成。所制动物,形态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给人以立体感。

张疃乡龙台行政村戈彰和始制素绒画,现已成立工艺厂,所制品种较多。如小双狗、熊猫、上山虎、下山虎、立体山水画等。其中“猫”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如金银猫、坐猫、喂奶猫等。1984年素绒画参加广州交易会,1985年秋参加全国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荣获部优。“双猫献花”、“双猫戏鱼”、“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作品,1988年8月20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亚洲产品展览会”上参展,并作为民间土特艺术品赠送台湾、香港及美国、日本友人,获高度评价,

五、扎彩

县内民间扎彩,历史悠久,有扎灯、扎灵两大类。其中,扎灯较普遍。运漕、铜闸、林头、清溪、巨兴等乡镇,都有扎彩办灯会习俗,庆丰收,欢度节日。


含山县

彩灯种类很多,如马灯、兔灯、蚌精、虾精、蟹精灯等。其中龙灯有老车龙、苍龙、滚龙、长龙。还有神仙灯,如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八洞神仙等。再便是杂灯,如船、车轿、花挑、花篮及各种花草灯。彩灯无固定式样,全靠扎工构思设计。巨兴乡太平行政村老艺人丁善智,自幼学习扎彩工艺,他扎的走马灯、纱灯、花灯尤为精美,深受群众喜爱。

六、剪纸

县内铜闸,褒山一带,民间剪纸工艺较普遍。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巧妙剪出各种花卉、鸟兽、鱼虾,以及戏装人物、胖娃娃等平面装饰艺术品,美化生活,深为劳动人民喜爱。平时常看到家庭摆设、馈赠礼品和喜庆节日门窗上配有剪贴,可谓“妙剪生花”。近年来,年青人追求“西洋化”,传统剪纸工艺很少有人研习。

七、苍山磨刀石

苍山磨刀石是县特产,明洪武四年(1371),即有蔡氏在苍山开凿糙石,制作磨具。其技艺不外传。直至建国后1966年苍山磨刀石厂成立,始收外姓徒工。年销量30多万件,500多吨。磨刀石有粗石、细石之分。粗石色黄硬度高,脆性强,适用于造纸、印刷等企业磨砺切纸刀具;细石色青,有光泽,硬度稍低,韧性强,适用于剪刀厂、屠宰场、食品厂等刀具磨砺。轻重工业一些机器部件,也用细石水磨。刀具经磨砺或水磨后,刀刃锃亮、细平、不易生锈。其优点远胜于人工磨料砂轮。规格有小条、长条、双料、青方糙等十多个品种。大块磨石重25―50公斤,适于水磨机器部件和大型刀具,小块磨石重1.5至3.5公斤,适于各种家用刀具。产品远销上海、江西、浙江、河北等省市。

名菜名点名酒

一、名菜

八宝鸭

八宝鸭,是家庭、筵席上乘菜肴。制法:肥鸭一只,宰后去毛洗净,于尾部开一裂口把内杂及软骨拿掉,以香糯米、白果或莲子、板栗及葱花等佐料,填进鸭肚,放入锅内,用少量水,文火炖烂,即可食用。色香味俱佳,肥润而不腻口。

清炖甲鱼

甲鱼,俗称沙鳖、鳖。制法:甲鱼一只,重O.5公斤以上,加葱、姜等佐料,入水清炖。其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据现代医药科学研究,有抑制癌细胞作用,为上等名菜。

烤方肉

烤方肉,亦称烤方,是县城办盛大筵席必备佳肴,有70多年历史。原料:猪肉一方块(选用皮薄猪肉)约2.5~3公斤,麻油、白糖各40克,甜酱60克。方法:用淘米水洗净肉皮,边洗边刮。烤时用铁叉叉着,先烤至五六成熟,再涂麻油于肉皮,边涂边烤,烤熟后,用刀将肉切成薄薄方片,蘸甜酱或白糖吃,味香甜鲜美。

烤鸭

烤鸭名气有100多年历史。原料:活鸭一只,重2公斤以上,麻油、白糖各100克,甜酱150克。制法:鸭宰后洗净去肚杂,用铁叉将整鸭叉在木炭火上烤熟,边烤边涂麻油于鸭皮上。食用时将鸭切成小方薄片,蘸甜酱吃(甜酱用白糖制成),味鲜美可口。此艺今只有少数人能做。

蒸鲫鱼

蒸鲫鱼,是建国前县内常用高档菜肴,风味独特。用料:鲜鲫鱼一条,重O.4公斤左右,花油网一块。配料有冬菇、肉丝,调料有葱、姜、糖、酱油等。制法:将鲫鱼切开,去掉鱼刺,洗净、然后将配料及调料放入鱼肚内,用花油网包好蒸熟,再炮油。味香嫩鲜美。

醋仔公鸡

醋仔公鸡是清溪、林头名菜。主料;仔公鸡一只,重O.8公斤左右。佐料:豆粉、酱油、白糖、米醋。制法:鸡宰后去毛洗净,取出内脏,将鸡切成鸡丁,用豆粉、酱油拌和,放入滚沸菜油锅内煎炸,熟后上盘,浇上白糖、米醋食用。味香甜鲜美。

二、名点

清溪观音糖

清溪观音糖,洁白如玉,味甘如饴,香酥可口,名驰省内外。相传唐代清溪即有人研制此糖。其形如观音手指,故名观音糖,并取观音济世之意。

观音糖配料考究,制作精细。每制15公斤观音糖,用纯白糖12.75公斤,掺糯米制成的饴糖2.25公斤,泉水9公斤,同时放入锅内煎熬。关键技术是掌握火候。火候到,即取样“水淬”(也有用口尝),约一分钟时间取出,用手指碾碎,如发出细微“嚓喳”声,抽出观音糖就洁白、细嫩、有光泽,中有藕孔,进口酥脆,香甜鲜美,嚼之无渣。县内其他地方用同样原料、方法加工,和清溪观音糖相比,有两个缺陷无法改进,即无藕孔,有渣滓。据有数十年制糖经验老师傅谈,主要是清溪泉水,因而独具特色。

水晶烧卖

水晶烧卖,又称糖心烧卖,是环蜂镇有名的早点,有约200年历史。主要原料:上等白糖、面粉、生猪油。配料:豆粉、青梅、桂花、桃仁、青红丝等。制法:将面粉用水拌好,揉成面团,擀成一张张薄皮;用其余原料、配料做成馅,放入皮中包好,上蒸笼蒸熟。其味香甜,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享誉周围数县。

酱饺子

酱饺子,又名糯米团子,是县城饮食业有名早点。制法:糯米粉七成、籼米粉三成调匀后,以手推成空心团;将生猪油(或肥猪肉)、青梅、桂花、桃仁、青红丝等原料做成馅,装入团内捏合,放蒸笼蒸熟。外面滚上糯米,叫糯米团;不滚糯米,称光蛋团。香甜可口,别有风味。

干丝

县城干丝,制作精细。质量好的干子,一块能剖出13~16层,一般剖10层。切后,细如线,韧而不断。干子制作也很讲究,黄豆要细磨、细淋浆,不挑皮子。加工这种干丝,技艺要相当熟练,一般徒工不行。干丝切好、烫好后,加少许大蒜、菠菜(或芹菜)、红辣椒片(或嫩姜丝)、虾米、白糖等配料,浇上麻油、酱油即可。食之柔软爽口,既是有名早茶点,又是佐酒佳品,风味别致,名闻遐迩。

三、名酒

运沉香

运沉香酒,是传统保健营养酒,县运漕酒厂生产。建国前,运漕镇即产此酒,较有名气。50年代,运漕酒厂收集整理传统配方和山西竹叶青酒配方,改造运沉香酒,以陈年白酒作酒基,用冰糖和党参、当归等十几种中药配制而成。酒质晶莹,酒体绵甜,风味独具,深受消费者欢迎。

80年代,根据国家酒类产品发展方向,厂内技术人员丁兆民、黄安东、王水发等研究开发第三代运沉香酒,以黄酒为酒基,佐以佛手、肉桂、白菊花等名贵中药浸出汁,用特殊工艺精制。酒度由60度改为30度、18度,糖度60度。色泽金黄悦目,清亮透明,具有芳香醇正,入口绵甜,酒体协调,营养丰富特点,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饮料酒,常饮有滋补健身功能。产品1988年11月经省保健食品协会鉴定通过。12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是年产量122吨,远销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

运漕特曲

运漕特曲,开发于1985年,是运漕酒厂拳头效益产品。选上等高梁、玉米、大麦、小麦、豌豆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生产工艺酿造而成。酒色清亮透明,入口芳香浓郁,醇甜爽净,回味悠长。1986年10月,采用人工老窖泥优化培养,革新酿造工艺,产量、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为适应各层次消费者需要,同时开发运漕特曲系列酒:50度运漕特曲,53度运漕特曲等。1986年,运漕特曲在巢湖地区评酒会上,以最高分评为“地方名酒”。1988年产销量1050吨。

含山县_含山县 -历史名人

含山县基础地价 含山县 含山县-基础设施,含山县-县名由来

唐忠
唐忠(生卒年月不详),字以信,含山人。明天顺三年(1459)中举,任密云县(今属北京市)知县,在任9年,政绩突出,朝廷要调他去别处时,当地老百姓一再请求留任,遂续任知县3年,后因奔祖母丧事,返回故里。后病死家中。
他为人诚实忠厚,任知县时,以廉洁奉公著称,在密云先后做了12年知县,爱惜民力,深受老百姓爱戴。当他回家奔丧时,男女老少都走上街头,痛哭流涕,道路因之阻塞。监司(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也为之感动,特赠他对联一副:“九年不改来时政,百姓应怀去后思。”
他居家十余年,生活贫困,常靠典当衣物维生。亲朋故旧中有权势的人,提出给他的下代予以照顾,他总是婉言谢道:能使后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我就心满意足了!后人把他列为乡贤祭祀。
游酢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北宋大理学家,福州建阳人(今属福建),人称荐山先生。少时与兄以文章、品行闻名乡里,曾受学于程颐,并有“立雪程门”的佳话。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程颢、程颐)门四大弟子。
宋元丰六年(1083)进士,任越州(今属浙江绍兴)萧山尉。后历任颍昌(今河南许昌市)府学教授、太学博士、签书齐州(今属山东历城县)判官厅事、泉州(今属福建)签判。徽宗即位后授监察御史并出知和州。出任之初,接手十多年未决的疑案,查知详情后,及时明断,众人叹服。治和期间,清德惠政,民爱戴他犹如父母。后辞职定居含山。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71岁。葬于林头车辕岭,建有墓祠,后又建祠于登科桥北。游酢治理学有显明禅学倾向,认为“前辈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甚”。著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荐山文集》等。
姚兴

姚兴河南相州(州治今属河南安阳市)人,抗金将领。宋靖康年间(1126――1127)任相州州校,因劫杀金人有功,借补承信郎之职。绍兴十年(1140),随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1260.html

更多阅读

湖州含山蚕花节 湖州含山蚕花圣地

      传为蚕神诞生地,有蚕圣殿,每年清明,数十万蚕农聚山祭拜,裨福丰收,“含山蚕花节”由此而来。蚕圣殿,每年清明,数十万蚕农聚山祭拜,裨福丰收,“含山蚕花节”由此而来。

湖州含山塔有多少年了 湖州含山塔

  含山塔位于湖州善琏镇含山乡的含山顶上。又名笔塔,因纪念湖笔笔祖蒙恬而得名。始建于宋元(礻字旁加右)(1086—1093)中,明正统六年 (1441)重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修。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八角七层,通高约38.5米。花岗石须弥

公共基础知识题含答案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一)  1、《孟子•尽心上》说:“万

海南省公共基础知识 海南省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海南省公共基础

声明:《含山县基础地价 含山县 含山县-基础设施,含山县-县名由来》为网友金牌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