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位于安徽省中东部,隶属于巢湖市,介于合肥市、南京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的中间位置,距这4个城市均不超过100公里。全县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45万,现辖9个镇、1个乡。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2944元。
含山县_含山县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配套 交通方面,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公路有“三横一纵一高”,合宁路在北,
含山县巢宁路居中,合芜路在南,塔古路纵贯全县,合巢芜高速公路横穿全县4个乡镇;淮南铁路穿越县境;裕溪河、牛屯河、滁河、得胜河、清溪河五条河流常年通航,直达长江。城镇建设方面,1996年在全省率先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全县所有集镇的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了村镇规划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电信方面,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农话发展居巢湖第一,全省第二。供电方面,作为全省4个农网改造试点县之一,2001年4月份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任务。 供水方面,14个乡镇均建有自来水厂,全县蓄水工程总蓄水量1.2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丰富 地下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石灰石、石膏、白云石、大理石、耐火粘土、萤石、重晶石、石英、煤、磷等10多种,其中石灰石属特大型矿床,储量在3亿吨以上,无水硬质石膏矿为国家优质矿藏,总储量约52.8亿吨,品位一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活立林蓄积量达68万立方米。
含山县_含山县 -县名由来
含山县含山县历史悠久,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分历阳县西部地区设置含山县。县名的由来有两说:
一说是以县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治》说“在含山县西30里,崔嵬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因以命名”。
一说是县城周围环山,故名含山。
武德八年(625年)县废。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复置,更名武寿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原名含山县。明初裁革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存和州,含南一部分属无为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含山县,属和州,至清季不变。
1958年12月和县、含山县合并为和含县。1959年6月和含分开,复设和、含二县。
含山县_含山县 -土特名产
农副产品玫瑰花
一、玫瑰花
玫瑰花,俗称大红花,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丛生灌木。朵大、瓣厚、色紫、香气浓郁、鲜艳者为佳。采摘后加工成干花,是食品、香料工业原料,可提炼玫瑰花油,制成玫瑰油香精、玫瑰膏、玫瑰露和营养丰富的罐头食品。花蕾和根可入药,有理气、活血、收敛功效。玫瑰花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相当4~6倍黄金价格。
县内种植玫瑰花,一百多年前就形成商品生产规模,远销省内外。1988年种植300余亩,集中分布在姚庙乡,巨兴、昭关、仙踪、骆集等乡(镇)零星种植。年产鲜花2.5万公斤,年收购2万多公斤。
二、红瓜子
红瓜子,即红打瓜子,是县内重要出口产品。含山红瓜子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爱。产区主要分布在巨兴、清溪、半湖三乡(镇)。1985年以来,年种植4000亩左右。年产红瓜子200~250吨,年收购200余吨。
三、荸荠
荸荠
县内栽植历史悠久。著名品种有“苏荠”、“界荠”。尤其是苏荠,皮色深红,肉色白净,皮薄、味甜、质细,渣少,被列为荸荠最佳品种。
荸荠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糖类21%,脂肪0.1%。药用有破积攻坚、止血、治痢、解毒、发痘、醒酒等功效,并能制淀粉,粉丝、饴糖,酿酒。耐贮藏、运输、在蔬菜和水果市场上起调节作用,是人们喜爱的冬令蔬菜和果品。荸荠全县分布。主产地含南张疃乡,1988年种植面积约700亩,年产量300 多吨,主要销往蚌埠市加工罐头出口。
四、黄花菜
黄花菜
学名萱草,古称忘忧。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含有丰富硫氨素、尼克酸、核黄素、胡萝卜素、抗坏血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不仅是干菜珍品,还有安神、消炎、解热、活血、利尿、通乳、健胃等功效。主产地陶厂镇西塔行政村。关镇、清溪、张公、仙踪等乡(镇)也有种植。1982年以来,全县种植300亩左右,年产1万多公斤。
五、昭关银须茶
银须茶 1984年创制。外形白毫披身,似针如须。香气清高持久,味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清明前后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制成。长短、大小、粗细、色泽一致。1984、1986、1987年,在巢湖地区名优茶评审会上,三次获特等奖。1986年,中国茶科所为银须茶作出书面鉴定。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椽教授,1987年亲临指导采制技术,认为银须茶外形别具特色,品质优良,符合名茶标准。同年,昭关银须茶采制技术,在《中国茶叶》第二期发表。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赞赏。产地,主要是长山、刘武、方赵等茶场。1988年,产干茶40公斤。
六、松针茶
松针茶,因外形紧结、圆直、挺削、似松针而得名。香气清爽持久,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谷雨前后,采摘初展之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制成。芽叶长3~3.5厘米,大小匀齐一致。1985年,巢湖地区名优茶评审,昭关松针茶获特等奖。1987年,《中国茶叶》第二期,发表昭关松针茶采制技术。产地,主要是长山、刘武、官塘等茶场。1988年,产干茶4000公斤。
七、福山树苗 福山乡培育树苗,历史较久。清光绪年间(1875~1908)这个乡大司村农民就培育马尾松树苗,除自栽外,并向外地销售。建国后,福山乡群众性育苗兴起。1963年春芜湖行署林业局在大司村召开全区育苗现场会。会后,这个村司家朋被派往无为县做育苗技术辅导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乡每年育苗近千亩。由单一培育松苗发展到培育杉木、外松、池杉、水杉等用材林、经果林和花卉等多品种。1983年,福山乡成立种苗公司,专门经销苗木和种子。全乡所产苗木,除供应县内造林外,还销往省内40多个县市和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等省。
八、桔梗
桔梗
桔梗又名大药、山铃铛花、四叶菜,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名贵中药材。根部入药。根肉质,圆锥形,色洁白,质坚韧。味微甜,细嚼微苦,具有消炎、宽中下气、宣肺、散寒、祛痰等功效,广泛用于中成药和中药、西药配方。县内大部分山区都有分布。
1965年收购8.35万公斤,在全省占第二位。1970年至1985年,总收购量15.06万公斤。由于多年大量采挖,桔梗资源逐年减少。1986年家种桔梗培植成功。
九、明党参
明党参。俗称山谷萝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县内名贵中药材之一。根部入药。根粗壮,呈柱形或粗短纺锤形。味甘微苦凉,养血生津、润肺、化痰、止咳、平肝、和胃、解毒,主治痰火咳嗽、喘逆、头晕、呕吐、目赤、白带、疗毒疮疡等。主要分布在昭关、褒山等低山丘陵地带,70至80年代初,年收购量较大,最多年收购4万公斤。畅销沿海省、市及东南亚地区。由于长期大量收购,资源衰退,80年代中期产量下降。
十、徐长卿
徐长卿,又名牙蛀消、逍遥竹,为罗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或带根全草。分布在太湖山、羊山、苍山等低山丘陵地带。主要用于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对胆结石、肾结石疗效甚佳。历史上为冷备药品。随着现代科学进步,徐长卿药用价值提高,市场紧缺,供不应求。1979年,县内开始大量收购。至 1986年,共收购13823公斤。其中1981年收购4582公斤。
十一、绞股蓝
绞股蓝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攀枝草本植物。异名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主要分布在太湖山、苍山一带。1985年8月,县中药材资源调查与区划外业普查队首次发现,经专家鉴定,确认为疏花绞股蓝。后又发现绞股蓝和喙果绞股蓝两个品种。
绞股蓝是珍稀中药材,药用根茎和全草。80年代以来,经国内外医药专家研究,发现绞股蓝含有几十种皂甙,具有降血清中性脂肪、总胆固醇水平和防治传染性肝炎、肾盂炎功能。治疗骨癌、胃癌、肝癌、直肠癌、肺癌等20多种癌症有显著效果。其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作用亦较强,可治疗慢性气管炎。
十二、鹿茸
鹿茸有梅花鹿茸和马茸。梅花鹿鹿茸,又叫黄毛茸,花茸。多数有1―2个分枝。马鹿鹿茸,又名青毛茸,比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产地,县南太湖山养鹿场。年产茸4000余两。主要销往山西、江西、福建等地。
鹿茸是贵重中药材,性味甘、咸、温、无毒。主要营养成份有鹿茸精、钙、磷、镁以及卵激素“雌酮”等有机物。功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以鹿茸为成分中成药品种较多。
十三、螃蟹
早在清代,县内三汊河螃蟹即以个大体健,肉肥黄满,风味独特,著称省内外。据经验者谈:将三汊河螃蟹仰置于玻璃板上,它能自动翻身,他地之蟹则不能。螃蟹个体重一般150克左右,肉质细嫩,卵厚膏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蟹肉,含蛋白质14克,为猪、鱼肉5倍多,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为青虾4倍、70倍,维生素A和核黄素含量都较高,还含有钙、磷、钾、钠、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有促进人体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等药用价值。80年代,年产成蟹50余吨,行销国内外。
十四、雏禽
含山是沿江县市雏禽集中产地之一。每年孵化鸡、鸭、鹅数百万只,销往华东、中南、东北十几个省、市。
县内雏禽,主要由孵坊(又叫炕坊)孵化,历史悠久。远途销售,算好途中日程以即将出孵蛋(俗称瓢蛋)外运,到达目的地出禽。雏鸭价格,雌贵于雄。孵坊师傅以手捏雏鸭肛门部位,雌雄自分,百不失一。1983年,全县孵坊37家,孵化雏鸡59.5万只,雏鸭568.2万只,雏鹅117.5万只。1988年,孵坊发展到63家,孵化雏鸡、鸭、鹅942万多只。
十六、蜂蜜
县内蜜源植物较多,有油菜、紫云英、蚕豆、芝麻、玉米、黄豆、棉花、茶、洋槐等。据调查,1984年主要蜜源植物18.03万亩,其中油菜8.31万亩,紫云英6.26万亩,棉花3.46万亩。
蜂蜜,主要依靠外来放蜂户。县内70年代开始养蜂。1988年养蜂833箱。每年春季油菜花、紫云英、洋槐花开放时,浙江、江西等地养蜂户来含山放蜂,所产蜂蜜(包括蜂王浆)就地出售。年收购蜂蜜12~15万公斤,1985年,收购20.5万公斤。以紫云英、洋槐花蜜为上乘。
手工艺品
一、铜闸焰火
焰火,俗称“放花”,一度享有盛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铜闸镇陈姓花爆店开始研制焰火。用硝、锑、镁等矿物质为原料,燃烧时,发出红、黄、蓝、紫等各种色彩,亮度很高;再以纸、线、铁丝等,将需做的花色品种,分扎成多层次、数架档,根据需要燃烧时间的先后和高低,配上不同火药、引信,固定在一只盆架里便成。放焰火时,只要将第一个引信点燃,焰火便在火药推动下,腾空而起。随着各层引信逐个点燃,焰火各种形态便五彩缤纷展现在观众眼前。如 “天女散花”、“三羊触角”、“花猫扑彩蝶”、“炮打西洋城”、“满天星”等。还能制作显现标语口号,使焰火持续闪亮两至三分钟,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等。极受人们称赞。
50至60年代,铜闸陈尚炎、申广亮、过大顺等,每年都制作一批焰火,销往合肥、安庆、北京等城市。1952年,过大顺被邀到北京放焰火,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由于制作焰火危险性大,年青人不愿学习,60年代后,很少有人制作。
二、刻欢门
欢门,又称五福、挂钱。县内习俗,春节家家户户门楣贴欢门,以示庆贺。相传明、清年间,县境西南今林头镇东戴、胡楼一带,就有传统刻纸工艺品――欢门。刻者运用刻刀,在红纸上刻成各种吉祥图案和吉利词语,给春节造成欢乐气氛。图案有“龙凤呈祥”、“双龙争珠”、“丹凤朝阳”等。词语有“福禄寿财喜”、 “招财进宝”、“四季平安”等。内容不断更新。相沿至今,久而不衰。褒山乡严庄、鲍庄两村刻欢门历史也较长。每到冬闲,家家刻纸,成为副业一大收入。
三、吹糖菩萨
吹糖,又名捏巧,古称“气汉”。制法:在糖稀中掺和色料,吹制成各种精致物品,售给儿童。糖吹物品小巧玲珑,色泽鲜艳,晶莹透亮,形象逼真,既能吃,又能玩,深受儿童喜爱。
吹糖始于清末今张疃乡郑墩村民郑盛祥,后传开,开始吹制,仅大刀、口哨、葫芦等十几个品种,后不断更新,现可吹制飞机、枪炮、汽车、宝塔及鸟、兽、花卉等近百个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冬春农闲季节,仅郑墩村就有60多副糖担外出。少数在县内,多数到合肥、铜陵等城市走街串巷经营。
四、素绒画
素绒画,是吸收国画技艺,以禽鸟羽作原料,以针作笔,涂绒代墨,加工精制而成。所制动物,形态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给人以立体感。
张疃乡龙台行政村戈彰和始制素绒画,现已成立工艺厂,所制品种较多。如小双狗、熊猫、上山虎、下山虎、立体山水画等。其中“猫”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如金银猫、坐猫、喂奶猫等。1984年素绒画参加广州交易会,1985年秋参加全国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荣获部优。“双猫献花”、“双猫戏鱼”、“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作品,1988年8月20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亚洲产品展览会”上参展,并作为民间土特艺术品赠送台湾、香港及美国、日本友人,获高度评价,
五、扎彩
县内民间扎彩,历史悠久,有扎灯、扎灵两大类。其中,扎灯较普遍。运漕、铜闸、林头、清溪、巨兴等乡镇,都有扎彩办灯会习俗,庆丰收,欢度节日。
含山县
彩灯种类很多,如马灯、兔灯、蚌精、虾精、蟹精灯等。其中龙灯有老车龙、苍龙、滚龙、长龙。还有神仙灯,如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八洞神仙等。再便是杂灯,如船、车轿、花挑、花篮及各种花草灯。彩灯无固定式样,全靠扎工构思设计。巨兴乡太平行政村老艺人丁善智,自幼学习扎彩工艺,他扎的走马灯、纱灯、花灯尤为精美,深受群众喜爱。
六、剪纸
县内铜闸,褒山一带,民间剪纸工艺较普遍。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巧妙剪出各种花卉、鸟兽、鱼虾,以及戏装人物、胖娃娃等平面装饰艺术品,美化生活,深为劳动人民喜爱。平时常看到家庭摆设、馈赠礼品和喜庆节日门窗上配有剪贴,可谓“妙剪生花”。近年来,年青人追求“西洋化”,传统剪纸工艺很少有人研习。
七、苍山磨刀石
苍山磨刀石是县特产,明洪武四年(1371),即有蔡氏在苍山开凿糙石,制作磨具。其技艺不外传。直至建国后1966年苍山磨刀石厂成立,始收外姓徒工。年销量30多万件,500多吨。磨刀石有粗石、细石之分。粗石色黄硬度高,脆性强,适用于造纸、印刷等企业磨砺切纸刀具;细石色青,有光泽,硬度稍低,韧性强,适用于剪刀厂、屠宰场、食品厂等刀具磨砺。轻重工业一些机器部件,也用细石水磨。刀具经磨砺或水磨后,刀刃锃亮、细平、不易生锈。其优点远胜于人工磨料砂轮。规格有小条、长条、双料、青方糙等十多个品种。大块磨石重25―50公斤,适于水磨机器部件和大型刀具,小块磨石重1.5至3.5公斤,适于各种家用刀具。产品远销上海、江西、浙江、河北等省市。
名菜名点名酒
一、名菜
八宝鸭
八宝鸭,是家庭、筵席上乘菜肴。制法:肥鸭一只,宰后去毛洗净,于尾部开一裂口把内杂及软骨拿掉,以香糯米、白果或莲子、板栗及葱花等佐料,填进鸭肚,放入锅内,用少量水,文火炖烂,即可食用。色香味俱佳,肥润而不腻口。
清炖甲鱼
甲鱼,俗称沙鳖、鳖。制法:甲鱼一只,重O.5公斤以上,加葱、姜等佐料,入水清炖。其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据现代医药科学研究,有抑制癌细胞作用,为上等名菜。
烤方肉
烤方肉,亦称烤方,是县城办盛大筵席必备佳肴,有70多年历史。原料:猪肉一方块(选用皮薄猪肉)约2.5~3公斤,麻油、白糖各40克,甜酱60克。方法:用淘米水洗净肉皮,边洗边刮。烤时用铁叉叉着,先烤至五六成熟,再涂麻油于肉皮,边涂边烤,烤熟后,用刀将肉切成薄薄方片,蘸甜酱或白糖吃,味香甜鲜美。
烤鸭
烤鸭名气有100多年历史。原料:活鸭一只,重2公斤以上,麻油、白糖各100克,甜酱150克。制法:鸭宰后洗净去肚杂,用铁叉将整鸭叉在木炭火上烤熟,边烤边涂麻油于鸭皮上。食用时将鸭切成小方薄片,蘸甜酱吃(甜酱用白糖制成),味鲜美可口。此艺今只有少数人能做。
蒸鲫鱼
蒸鲫鱼,是建国前县内常用高档菜肴,风味独特。用料:鲜鲫鱼一条,重O.4公斤左右,花油网一块。配料有冬菇、肉丝,调料有葱、姜、糖、酱油等。制法:将鲫鱼切开,去掉鱼刺,洗净、然后将配料及调料放入鱼肚内,用花油网包好蒸熟,再炮油。味香嫩鲜美。
醋仔公鸡
醋仔公鸡是清溪、林头名菜。主料;仔公鸡一只,重O.8公斤左右。佐料:豆粉、酱油、白糖、米醋。制法:鸡宰后去毛洗净,取出内脏,将鸡切成鸡丁,用豆粉、酱油拌和,放入滚沸菜油锅内煎炸,熟后上盘,浇上白糖、米醋食用。味香甜鲜美。
二、名点
清溪观音糖
清溪观音糖,洁白如玉,味甘如饴,香酥可口,名驰省内外。相传唐代清溪即有人研制此糖。其形如观音手指,故名观音糖,并取观音济世之意。
观音糖配料考究,制作精细。每制15公斤观音糖,用纯白糖12.75公斤,掺糯米制成的饴糖2.25公斤,泉水9公斤,同时放入锅内煎熬。关键技术是掌握火候。火候到,即取样“水淬”(也有用口尝),约一分钟时间取出,用手指碾碎,如发出细微“嚓喳”声,抽出观音糖就洁白、细嫩、有光泽,中有藕孔,进口酥脆,香甜鲜美,嚼之无渣。县内其他地方用同样原料、方法加工,和清溪观音糖相比,有两个缺陷无法改进,即无藕孔,有渣滓。据有数十年制糖经验老师傅谈,主要是清溪泉水,因而独具特色。
水晶烧卖
水晶烧卖,又称糖心烧卖,是环蜂镇有名的早点,有约200年历史。主要原料:上等白糖、面粉、生猪油。配料:豆粉、青梅、桂花、桃仁、青红丝等。制法:将面粉用水拌好,揉成面团,擀成一张张薄皮;用其余原料、配料做成馅,放入皮中包好,上蒸笼蒸熟。其味香甜,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享誉周围数县。
酱饺子
酱饺子,又名糯米团子,是县城饮食业有名早点。制法:糯米粉七成、籼米粉三成调匀后,以手推成空心团;将生猪油(或肥猪肉)、青梅、桂花、桃仁、青红丝等原料做成馅,装入团内捏合,放蒸笼蒸熟。外面滚上糯米,叫糯米团;不滚糯米,称光蛋团。香甜可口,别有风味。
干丝
县城干丝,制作精细。质量好的干子,一块能剖出13~16层,一般剖10层。切后,细如线,韧而不断。干子制作也很讲究,黄豆要细磨、细淋浆,不挑皮子。加工这种干丝,技艺要相当熟练,一般徒工不行。干丝切好、烫好后,加少许大蒜、菠菜(或芹菜)、红辣椒片(或嫩姜丝)、虾米、白糖等配料,浇上麻油、酱油即可。食之柔软爽口,既是有名早茶点,又是佐酒佳品,风味别致,名闻遐迩。
三、名酒
运沉香
运沉香酒,是传统保健营养酒,县运漕酒厂生产。建国前,运漕镇即产此酒,较有名气。50年代,运漕酒厂收集整理传统配方和山西竹叶青酒配方,改造运沉香酒,以陈年白酒作酒基,用冰糖和党参、当归等十几种中药配制而成。酒质晶莹,酒体绵甜,风味独具,深受消费者欢迎。
80年代,根据国家酒类产品发展方向,厂内技术人员丁兆民、黄安东、王水发等研究开发第三代运沉香酒,以黄酒为酒基,佐以佛手、肉桂、白菊花等名贵中药浸出汁,用特殊工艺精制。酒度由60度改为30度、18度,糖度60度。色泽金黄悦目,清亮透明,具有芳香醇正,入口绵甜,酒体协调,营养丰富特点,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饮料酒,常饮有滋补健身功能。产品1988年11月经省保健食品协会鉴定通过。12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是年产量122吨,远销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
运漕特曲
运漕特曲,开发于1985年,是运漕酒厂拳头效益产品。选上等高梁、玉米、大麦、小麦、豌豆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生产工艺酿造而成。酒色清亮透明,入口芳香浓郁,醇甜爽净,回味悠长。1986年10月,采用人工老窖泥优化培养,革新酿造工艺,产量、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为适应各层次消费者需要,同时开发运漕特曲系列酒:50度运漕特曲,53度运漕特曲等。1986年,运漕特曲在巢湖地区评酒会上,以最高分评为“地方名酒”。1988年产销量1050吨。
含山县_含山县 -历史名人
唐忠
唐忠(生卒年月不详),字以信,含山人。明天顺三年(1459)中举,任密云县(今属北京市)知县,在任9年,政绩突出,朝廷要调他去别处时,当地老百姓一再请求留任,遂续任知县3年,后因奔祖母丧事,返回故里。后病死家中。
他为人诚实忠厚,任知县时,以廉洁奉公著称,在密云先后做了12年知县,爱惜民力,深受老百姓爱戴。当他回家奔丧时,男女老少都走上街头,痛哭流涕,道路因之阻塞。监司(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也为之感动,特赠他对联一副:“九年不改来时政,百姓应怀去后思。”
他居家十余年,生活贫困,常靠典当衣物维生。亲朋故旧中有权势的人,提出给他的下代予以照顾,他总是婉言谢道:能使后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我就心满意足了!后人把他列为乡贤祭祀。
游酢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北宋大理学家,福州建阳人(今属福建),人称荐山先生。少时与兄以文章、品行闻名乡里,曾受学于程颐,并有“立雪程门”的佳话。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程颢、程颐)门四大弟子。
宋元丰六年(1083)进士,任越州(今属浙江绍兴)萧山尉。后历任颍昌(今河南许昌市)府学教授、太学博士、签书齐州(今属山东历城县)判官厅事、泉州(今属福建)签判。徽宗即位后授监察御史并出知和州。出任之初,接手十多年未决的疑案,查知详情后,及时明断,众人叹服。治和期间,清德惠政,民爱戴他犹如父母。后辞职定居含山。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71岁。葬于林头车辕岭,建有墓祠,后又建祠于登科桥北。游酢治理学有显明禅学倾向,认为“前辈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甚”。著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荐山文集》等。
姚兴
姚兴河南相州(州治今属河南安阳市)人,抗金将领。宋靖康年间(1126――1127)任相州州校,因劫杀金人有功,借补承信郎之职。绍兴十年(1140),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