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概述 干姜 干姜-概述,干姜-药品简述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切片或切块生用。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即成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本草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干姜_干姜 -概述


植物姜

干姜源于《本经》、《本经》:“主胸闷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生者尤良。”《本草纲目》:“元素曰,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
姜属于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编印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干姜_干姜 -药品简述

处方用名:干姜、干姜片、淡干姜、泡姜、均姜、川干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经、胃经、心经、肺经。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燥湿消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资源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均系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
采收储藏: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切片或切块生用。

干姜_干姜 -用药禁忌

简述 概述 干姜 干姜-概述,干姜-药品简述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干姜_干姜 -中药化学成分


干姜干姜油含挥发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1128.html

更多阅读

简述 概述 青皮 青皮-概述,青皮-药品简述

青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对组胺引起的

简述 概述 藤三七 藤三七-概述,藤三七-药品简述

藤三七,是落葵科落葵属多年生蔓生植物。又称洋落葵,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其栽培容易,病虫害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Va和V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

简述 概述 玳玳花 玳玳花-概述,玳玳花-药品简述

玳玳花,别名回青橙、枳壳花、酸橙花,拉丁文名Citrus aurantium常绿灌木,枝楞、细长,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春夏(4~5)月开白花,香气浓郁,果实扁球形,当年冬季为橙红色,翌年夏季又变青,故称:"回青橙",因有果实数代同生一树习性,亦称"公孙桔"。玳玳花是香

简述 概述 雷丸 雷丸-概述,雷丸-药品简述

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春、秋、冬皆可采收,但以秋季为多,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菌核。采收后洗净,晒干。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加热失效。此酶在

简述 概述 吴茱萸 吴茱萸-概述,吴茱萸-药品简述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

声明:《简述 概述 干姜 干姜-概述,干姜-药品简述》为网友默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