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的由来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基本构造,三潭印月-名称由来

三潭印月为中国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岛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6万平方米,又称为小瀛洲。岛南湖上有三座石塔,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塔身球形中空,周身开有五个小圆孔,孔边饰浮雕花纹。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的界塔,明代重建,演变为景观塔。晴夜塔中点燃的灯烛与月色映照,景色尤美,即“三潭塔分一月印,一波影中一圆晕”。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基本构造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名三潭映月,面积6万平方米。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名称由来

南宋马远等人以此景入画,题名“三潭印月”。据传人立在“我心相应亭”前平台的中心,面对最远的一石塔,可同时望透三个石塔塔孔;看水面月光,似三月争辉,故称“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历史

北宋时期,为防西湖湖面被侵占,苏东坡于1089年在湖中立石塔三座(已废,其中南塔在三潭印月放生池的位置,北塔在现湖心亭的位置。)

三潭印月的由来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基本构造,三潭印月-名称由来

1552年,杭州知府孙孟寻得北塔遗址,在其上建振鹭亭,不久也毁。

1576年,明代按察佥事徐廷重建亭台,其后又有司礼太监孙隆在其周围叠石,升亭为重檐,改称喜清阁,即现湖中三岛之一的“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湖中央,绕亭皆水,环水皆山,所以得此“湖心平眺”的景名。

1607年,明代钱塘县令聂心汤在原三塔中的南塔原址,筑湖中之湖,为放生池。

1611年,明代钱塘县令杨万里用10年时间在放生池外筑堤,并将原有的德生堂修为寺,构成岛中有岛,湖外有湖,小瀛洲自此形成。

1621年杨万里又在小瀛洲南复建三塔,此三塔在清初又废。

清康熙年间,重筑瓶形三塔,耸峙而立,即今之三塔。

2005年,西湖三潭石塔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景点


石塔

三潭印月上有“一祠二九三塔四亭”。一祠即“彭公祠”,辛亥革命后改作浙江先贤祠;“二九”指九狮石和九曲桥;“三塔”就是岛南面的三座石塔;“四亭”是开网亭、亭亭亭、“三潭印月”碑亭、我心相印亭。

三座石塔就是三潭映月的精华所在。三座高2米的石塔是1621年仿苏东坡原建三塔而造。塔身其实球形的,排列着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状。民间传说这里居住着三个水妖,用葫芦形的三座石塔把它们镇住。每逢皓月当空,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透过薄纸倒映水面,宛如一个个小月亮,与天上映在水中的明月再度相映。又因旧传西湖中有三个深潭,所以题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文化

诗词

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钱币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国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环境保护

由于在岛中南北架设九曲桥,东西建筑土堤,俯瞰这座岛,就呈现出一个大大的“田”字。湖内有数以万计的锦鲤、红鲫鱼、草鱼等,都以啃食荷芽等水生植物的嫩芽为生。

为了净化西湖水质并提升岛内水湿生植物景观,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湖滨管理处将通过树立1米高的“竹篱笆”隔离以水生植物嫩芽为食的鱼类,为即将新增种的睡莲、藻类提供一片“清净之地”。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被游船撞掉一潭


撞损石塔

2013年7月29日,有游客表示亲眼目睹一艘游船,把三潭印月其中一个塔撞到水里,只剩下一个平台。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地理位置


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七公顷。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
.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三十二”之说,每个石塔个小孔,三个就是15个,加上水中倒影就是32个。绿岛凝秀,廊桥曲折,文脉凝重,丰姿绰约。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的琼山仙岛称为“蓬莱三岛”,分别称作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时候也恪守这种一池三山的模式,隐喻“蓬莱三岛”象征仙境。所以在西湖,人们也把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比作蓬莱、方丈、和小瀛洲。故三潭映月也有“小瀛洲”之称。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风景描述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凡保宁寺。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形成趣谈


三潭印月其一,所谓三潭,实际上是3个石塔和其周围水域,石塔建于宋代元四年(公元1089年),每个高2米,分别矗立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小瀛州之南的湖面上是湖上赏月的极佳去处,水深若潭,月影幽深。
当年苏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时,这里挖掘最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湖中淤泥淤积情况,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的绮丽景色。苏轼疏浚西湖之后,在西湖深水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并显示湖泥淤积情况。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三塔高约2米,分布呈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
其二,修筑苏堤后,苏轼马上又想到:如何才能使淤泥不再淤积,水草不再滋生?他集中大家的智慧,作了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将岸边湖面租给民户种植菱角。因为种植菱角时必须按时清除水中杂草,这样,一来农民可以及时清理水草,保证不再淤泥;二来可收取民户的租金,将这笔钱用于西湖的整治维护;三来可解决一些民户的生计,真正是一举三得!
但西湖水面实在太大了!如果有民户在水面随意种植,官府也很难及时监督管理。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轼。为了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开阔清澈,苏轼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石塔之间相望为界,围成一个水域,严禁民户在这个水域内种植。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_三潭印月 -一元人民币背景图


第五套人民币1元背面第五套人民币1元背面 采景于西湖“三潭印月”景点,但人民币上的图案并非完全写实,摄影师所在角度只能拍到两座石塔。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 ”,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1127.html

更多阅读

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的由来和当地行政现状 中印领土争端

一、争议的由来藏南,(印度称为阿鲁纳查尔邦)是印度在藏南所设的一个邦。此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绝大部分都由中国政府宣称主权,称为藏南,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

转载 中华民国国庆日的由来 西班牙国庆日的由来

原文地址:中华民国国庆日的由来作者:孙宝根“双十节”,是辛亥革命纪念日。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又称:“国庆日”、“双十国庆”、“双十庆典”等,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为纪念公元1911年10月10日(即:清宣统三年、辛亥年农历八月十九)发动武昌

潘玉奴以及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论坛

大美女潘玉奴以及三寸金莲的由来  何谓“步步生莲花”,就从此女开始。 潘玉奴,南朝齐废帝妃。  “三寸金莲”中国男人一种变态的审美观。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一双美足,给中国女人带来了无限的灾难与痛苦。她有一双美足不是她的错,他

11月10日是什么节日——世界青年节的由来 54青年节的由来

核心提示:11月10日是世界青年节。什么是世界青年节?世界青年日是一个全世界青年的大型聚会,所有青年聚在一起分享并更加认识他们的信仰。教会透过此活动宣扬基督的福音并且表示对青年的关心。  “世界青年节已成为一个大家的节日,此外

记者节的由来 记者节 记者节-节日简介,记者节-节日由来

记者节,有些国家又称新闻节、出版节,各国的记者节不同。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中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中国记协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向国务

声明:《三潭印月的由来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基本构造,三潭印月-名称由来》为网友努力为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