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安魂曲 《南京安魂曲》 《南京安魂曲》-内容介绍,《南京安魂曲》-作者

《南京安魂曲》(Nanjing Requiem)是颇受国际社会关注和美国主流社会赞誉的美籍华裔作家哈金自2002年在国内出版小说《等待》后的首度回归之作。

南京安魂曲_《南京安魂曲》 -内容介绍

南京安魂曲 《南京安魂曲》 《南京安魂曲》-内容介绍,《南京安魂曲》-作者

封面

故事取材于大量真实历史资料,讲述了20世纪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刻――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开始惨绝人寰的屠城后,美国教士明妮・魏特琳(MinnieVautrin)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导主任,怀着巨大的勇气与舍身精神,坚守校园,建立了当时在南京屈指可数的国际安全区之一,为上万名的妇女、儿童在那个人间地狱的时刻提供了可以暂时栖身的庇护之所,使他们尽量免遭日军的性暴力和杀戮,并冒着生命危险、全力以赴的营救难民们的亲人和当时为南京市民提供帮助的国际人士。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艰难、残酷的岁月里,她给予难民的绝非是自上而下的施舍,更多的是支持她们精神上的自尊自强,以及在难民营供给严重不足和人们情绪创伤时,主持的公平、正义、善良和乐观。然而,在这本书中,明妮・魏特琳并非我们以往看到的那个勇敢无畏的圣母形象,也有着自己的痛苦情结和精神磨难。在面对日军以及各种利益纠葛与整个南京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孤身斡旋,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极力将国际安全区维持运转下去时,明妮・魏特琳,一个血肉之躯所能承载的人之常情与在生死面前的极限。
与其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相比,《南京安魂曲》对血腥杀戮的场面描写非常少,在刻画明妮・魏特琳的同时,亦通过广为人知的拉贝先生、以及文中的叙述者“我”――魏特琳的中国助手一家以及周边人物的遭遇、命运和形象刻画,表达出人类灾难时刻下复杂人性的厮杀与个体命运的无助。正如本书英文版出版方兰登书屋介绍所说: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史诗小说――本书英文版由美国兰登书屋10月18日同步出版,同时中国顶级文学杂志之一《收获》秋冬卷倾力推荐。

南京安魂曲_《南京安魂曲》 -作者介绍

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用英文创作。1956年生于中国东北,14岁参军,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并于1985年于山东大学取得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并于次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英语系教授,主要教授创意写作、移民文学和诗歌学方面的课程。其《战争垃圾》、《等待》等小说作品,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赞誉,曾两度入围普利策小说奖,并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可以说是当下国际文坛上最受瞩目的华人作者(没有之一)――他所斩获的奖项连美国本土作家都望及项背。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池塘》(InthePond,1998)
《等待》(Waiting,1999)
《疯狂》(TheCrazed,2002)
《战争垃圾》(WarTrash,2004))
《自由生活》(AFreeLife,2007)
《南京安魂曲》(NanjingRequiem,2011)
短篇小说集:
《词海》(OceanofWords,1996)
《在红旗下》(UndertheRedFlag,1997)
《新郎》(Thebridegroom,2000)
获奖记录
1996年获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奖
1997年获海明威基金会/笔会奖
1999年获古根海姆研究基金
1999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2000年获笔会/福克纳奖
2000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90103/80662.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总有人那么偏激《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 百度云

为什么总有人那么偏激陶短房美国人朗恩·约瑟夫根据张纯如著作自费拍摄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向世人展示了日寇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和南京平民遭历的劫难,自在视屏网站YOUTUBE上线迄今不到两个月,全球下载已达数百万,相关讨论排名高居第

声明:《南京安魂曲 《南京安魂曲》 《南京安魂曲》-内容介绍,《南京安魂曲》-作者》为网友单纯的曾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