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丸 消渴 消渴-病情概述,消渴-病因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古代文献对于消渴往往兵法痈疽的记载很多,如《诸病源候论》说:“其病多发痈疽。”《千金要方》说:消渴之人愈与末愈,常须虑有大痈。”

消渴症_消渴 -病情概述

中医文献中的消渴有两


消渴病的表现种不同含义。汉代《伤寒论》厥阴篇中的消渴是指症状;而《金匮要略》的消渴则是指病名。消渴病名《内经》称为消瘅,根据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而有消渴、肺消、鬲消、消中等名称。《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识到消渴病易并发痈疽和水肿等。金元时代刘河间、朱丹溪等提倡三消燥热学说,主张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明代赵献可、张景岳等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本。

消渴症_消渴 -病因

消渴丸 消渴 消渴-病情概述,消渴-病因

素体阴虚,五脏虚


祖国医学对消渴较早就有认识弱:素体阴虚,五脏虚弱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因素。素体阴虚是指机体阴液亏虚及阴液中某些成分缺乏,特别是肾脾两脏的亏虚在消渴证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饮食不节,形体肥胖: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消谷耗液,损耗阴津,易发生消渴病。目前已公认肥胖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近年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长期摄取高热量饮食,或过多膳食,加之体力活动的减少,身体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这与传统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精神刺激,情志失调: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情志不舒,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灼肺胃阴津,下灼肾阴;或思虑过度,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损耗心脾精血,灼伤胃肾阴液,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精神神经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数十年来已被举世公认。现代医学认为伴随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及突然的创伤等,可引起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

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如秦景明在《病因脉治》中将消渴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外感三消(燥火三消、湿火三消)和内伤三消(积热三消、精虚三消)。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久服丹药,化燥伤津:在中国古代,自隋唐以后,常有人为了壮阳纵欲或养生延寿而服用矿石类药物炼制的丹药致使燥热内生,阴津耗损而发生消渴病。许多古医籍中都有嗜服丹药发生消渴的记载。现代医学认为,确有一些化学毒物如四氧嘧啶、链脲菌素、吡甲硝苯脲以及某些药物如口服类固醇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长期饮酒,房劳过度:中国历代医籍十分强调嗜酒及房劳过度与消渴病有关。认为长期嗜酒,损伤脾胃,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或房室不节,劳伤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灼伤阴津,均可发生消渴病。

消渴症_消渴 -病机

综合中国传统医学古今文献及


消渴病 查血糖分析消渴病从发病至死亡全过程的临床资料,可将消渴病漫长病程中的病机特点归纳如下:

①病变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中国历代医学文献在论述消渴病发病机理时大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消渴病早期,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愈甚阴津愈虚,阴津愈虚燥热愈盛,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消渴病的病变部位虽与五脏有关,但主要在肺、脾(胃)、肾三脏。

②病程迁延,气阴两伤,脉络瘀阻。若消渴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则病程迁延,阴损耗气,燥热伤阴耗气而致气阴两虚,同时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气血运行受阻,痰浊瘀血内生,全身脉络瘀阻,相应的脏腑器官失去气血的濡养而发生诸多并发症。

③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人之阴阳互根,互相依存。消渴病之本在于阴虚,若病程迁延日久,阴损及阳,或因治疗失当,过用苦寒伤阳之品,终致阴阳俱虚。

另有少数消渴病患者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迅速导致阴津极度损耗,阴不敛阳,虚阳浮越而出现面赤烦躁,头痛呕吐,皮肤干燥,目眶下陷,唇舌干红,呼吸深长,有烂苹果样气味。若不及时抢救,则真阴耗竭,阴绝阳亡,昏迷死亡。

消渴症_消渴 -常见症状

1.口甘、口粘口甜为中消
口甘、口粘先兆,中消又称脾消或脾瘅。甘,甜也,口甘,即口中有甘甜味道,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即已有糖尿病口甜先兆的记载,并指出了产生口甜的机制。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口甜为脾胃湿热,热蒸上迫脾液外溢所致,或脾虚不能摄精致脏精外漏,为中消先兆。口粘为脾胃湿热的象征,湿热型消渴病人往往以口粘为先兆。
2.口干口干为上消先兆,亦即为肺消的先躯症状,燥热伤肺致肺津不布或阴虚灼津,皆可致津不上承而口干,口干常为肺消的最早信号。
3.性欲亢进下消多为肾消,性欲亢进可为下消的最早信号,且常出现"强中症",为燥热伤肾,扰动相火之故,到糖尿病典型症状出现时则反易发展为阳痿,而且是十分顽固的阳痿。
4.屡发疮疖屡发疮疖,此起彼伏,为糖尿病的较早信号,大多发生在作渴之前,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其病变多发痈疽",糖尿病在出现典型症状之前,不少病人多先有顽固的此起彼落的疮疖史,
5.肥胖逐渐肥胖,体重递增,是糖尿病发作前的信号,但糖尿病一经典型发作即逐渐转为消瘦。

消渴症_消渴 -检查

精神性烦渴:以烦渴多尿为临床特点,由于多饮常导致多尿、低比重尿,症状可随情绪而波动是本病最典型的特征。实验室检查提示尿激素水平正常。

消渴症_消渴 -诊断鉴别

气阴两虚型
消渴日久,热盛伤津,津
自汗盗汗,口干思饮伤气耗,每可导致气阴两虚,症见神疲肢倦,少气乏力,自汗盗汗,口干思饮,舌淡嫩胖,苔少,脉细。治疗上需益气养阴,病久多瘀,故可酌加活血化瘀之药。方可予玉液汤合地黄饮子加减。
肾阴亏虚型
老年患者,肾水已亏,虚火内生,加之消渴病久不愈,肾气亏伤,封藏失职,临床常见尿频量多,混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方予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型
消渴病久不愈,肾阴亏虚日久,阴损及阳;或久病不愈,阳气虚衰,终至阴阳俱虚,临床多见小溲频多,入夜尤甚,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80103/80163.html

更多阅读

糖尿病与消渴症 治中消的中成药

作者:张步桃【医案】糖尿病病历号码:58650姓名:彭XX,1941年生初诊:2003.07主诉:疲劳、倦怠、血糖指数高。本医案的彭姓患者,只服一次药,就将血糖降下。他之前是因为工作压力很大,血糖曾高至236/136,又有肝炎。有一次喝朋友小孩满月酒,病发到某

六神丸 民间快速壮阳偏方

六神丸编辑词条发表评论(0)目录·功效与作用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功效与作用六神丸由牛黄、珍珠、麝香、雄黄、冰片、蟾酥6味中药组成,六神丸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六神丸有治疗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扁桃体炎),小儿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哪里有卖

(别名:脾约丸、麻仁滋脾丸)(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子仁60g 芍药15g 大黄30g厚朴30g 杏仁30g 枳实15g上6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工0丸5或每重9g,每日1一2次,每次1丸。根据病情,酌减量,改用汤剂。(功效)滋液润燥,泄热通幽。(主治)

槟榔四消丸 槟榔四消丸-药品名称,槟榔四消丸-处方

槟榔四消丸,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槟榔四消丸_槟榔四消丸 -药品名称槟榔四消丸商品名称:槟榔四消丸拼音全码:BinLangSiXiaoWan槟榔四消丸_槟榔四消丸 -处方槟榔200g 、大黄(酒炒)400g

消渴丸 消渴丸 消渴丸-成份,消渴丸-性状

消渴丸,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2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无力、气短懒言等。消渴丸_消渴丸 -成份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消渴丸_消渴丸 -性状本

声明:《消渴丸 消渴 消渴-病情概述,消渴-病因》为网友果绿森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