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1960年6月经国家验收正式全面投产,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一家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目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一重主要为钢铁、电力、汽车、矿山、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产品和技术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现已形成以冷热带钢连轧机、中厚板轧机、连铸机为代表的冶金设备,以加氢反应器、煤制油反应器为代表的石化容器,以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
一重_中国一重 -简介
中国一重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Chinafirstheavyindustries,英文缩写“CFHI”,中文简称“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08年12月发起设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2010年2月成功实现了整体上市。截至2010年底,拥有在岗职工1167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70人,资产总额达291亿元。
中国一重主要为钢铁、电力、能源、汽车、矿山、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现已形成以核电、水电、风电成套设备及煤化工设备、石油开采与加工设备为代表的能源装备,以冶金成套设备、汽车成套设备、热锻设备、海水淡化设备、重型机床为代表的工业装备,以钢渣处理成套设备、城市垃圾焚烧成套设备为代表的环保装备,以核电铸锻件、火电铸锻件、水电铸锻件、重型容器铸锻件、船用铸锻件、冶金备件为代表的装备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板块。到目前为止,中国一重共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200余万吨,开发研制新产品30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先后装备了鞍钢、宝钢、武钢、首钢、本钢、攀钢等各大钢铁企业,一汽、二汽等各大汽车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属各大石油化工企业,东北轻合金、西南铝、渤海铝业等有色金属企业,平朔、准噶尔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不仅提升了我国重型机械产品的制造水平,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同时,中国一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与德国西马克、美国P&H、法国阿海珐、奥地利奥钢联、韩国斗山重工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十二五”期间,中国一重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集成化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富拉尔基、大连、天津以及长三角地区等四大基地;加快形成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和装备基础材料等四大产业;加快实现由产品经营为主向产品和资本经营并重转变,由工业装备为主向能源装备、工业装备、环保装备和装备基础材料并重转变,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变,由产品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并重转变等四个并重转变,不断提升公司业务规模,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力争早日把中国一重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重大技术装备供应商。
服务宗旨
用户至上和诚信为本是我们的服务宗旨,我们始终以装备民族工业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不断追求高起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和高品质的售后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严格履行中国一重在产品质量、交货期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向用户做出的承诺,以回报您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一重_中国一重 -子公司
中国一重结构图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黑龙江铸锻钢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一重轧辊电站事业部
核电石化事业部(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一重集团天津重工有限公司
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
一重集团大连国际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天津一重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上海一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一重集团中实运业有限公司
一重_中国一重 -发展历史
领导视察
50多年来,一重为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提供机器产品百万余吨,填补工业产品技术空白30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240余项,创造了许多项“中国第一”,打造了著名的“一重”品牌,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套1700和1780毫米热连轧机、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30000吨模锻水压机、1150毫米方坯轧机、 2800毫米冷热铝板轧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联合设计、合作生产, 先后制造出2050毫米热连轧机、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2800XPB大型矿用挖掘机、汽车覆盖件生产线中主要设备系列小松机械压力机、大型石油裂化设备―热壁加氢反应器、3000吨立式弯板机、30万千瓦高中低压电站转子、300兆瓦核压力壳等数十套先进产品, 独占了国内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的市场;近年来,一重自行设计制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及平整机组,研制了热壁加氢反应器新型母体材料及千吨级反应器,承接了中国首个实验快堆项目,为神华集团制造了国际上第一台套重达2000吨的煤液化反应器,以及 在2006年年底投入使用的世界最大、 性能最先进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正在承制的巴基斯坦二期300MW和秦山600MW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产品都使一重跻身国际先进制造水平行列。一重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并拥有先进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 先后取得了ASME、 压力容器、民用核承压设备及英国LR、美国ABS、挪威DNV、中国CCS船级社等多项制造许可证,通过了ISO9001及GJB/Z9001质量体系认证, 一重的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一重_中国一重 -企业文化愿景
中国一重
装备中国,立身世界
企业精神 以一为重,永争第一
核心理念 创新求实,勤奋和谐
企业使命 为全球经济提供装备服务
管理理念 注重细节,持之以恒
创新理念 创新每一天
市场理念 失去用户的偶然将会变成失去市场的必然
人才理念 岗位无贵贱,能者即人才
核文化理念 不留遗憾
质量文化理念 无可挑剔
安全文化理念 万无一失
廉洁文化理念 公正处事,清白做人
环境保护理念 尊重自然,呵护生命
一重_中国一重 -荣誉
中国一重生产车间
公司2150热连轧技术成果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公司2150mm热连轧机组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吴生富总经理荣膺十大科技人物
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入选“中国工业经济先锋全国示范单位”
西门子奥钢联授予中国一重本年度连铸长期合作奖
吴生富总经理获 “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
2010年7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国一重荣获“科技创新特别奖”和“管理进步特别奖”两个奖项,也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唯一获得两项殊荣的企业。
一重_中国一重 -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重先后与西马克(SMS)、三菱重工(MHI)、日立造船(HITACHI)、通用电器(GE)、P&H矿山设备(P&H)、法马通(FRAMATOMEANP)、克鲁索(CREUSOT)、奥钢联(VAI)、台尔尼(TERNI)、斗山重工(DOOSAN)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一重_中国一重 -主要产品
中国一重科研品
一重主要为钢铁、电力、汽车、矿山、石化、核电、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产品和技术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现已形成以冷热带钢连轧机、中厚板轧机、连铸机、转炉为代表的冶金设备,以加氢反应器、煤制油反应器为代表的石化容器,以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为代表的核岛设备,以三峡叶片、上冠及高中低压转子为代表的大型发电设备铸锻件,以特大型锻钢、铸钢轧辊、铸铁轧辊为代表的工矿配件,以5000吨大型机械压力机、热模锻为代表的重型锻压设备等八大类主导产品。
一重_中国一重 -经营范围
中国一重产品
重型机械及成套设备、金属制品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金属冶炼及加工;金属材料的销售;工业气体制造及销售;冶金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服务;承包境外成套工程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进出口业务。
一重_中国一重 -技术创新
产品研发
1993年,经中国国家经贸委、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批准,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技术中心为国家首批4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之一。
经过15年的发展,技术中心按照“构思一代、研发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构建了“研发层、转化层、执行层、基础创新”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中心现有各类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980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440人, 博士6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4人,具有省、市级以上的突出贡献的专家32人。 技术中心办公室――公司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科研新产品开发课题宏观管理、技术创新体系管理、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
研发层――大连设计研究院、天津研发中心、天津一重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大连设计研究院: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承担产品设计及持续改进和创新职能。
天津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前瞻性、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负责新材料、新工艺、新刀具、新工装辅具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制订标准、工艺规范。
质量体系
为满足公司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体系。主要有四个质量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民品:ISO9001-2008;专项产品:GJB9001B-2009)、压力容器产品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以及ASME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民品ISO9001-2008;专项产品GJB9001B-2009)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自1987年发布ISO9000系列标准以来,经历了1994年版、2000年版和2008年版三次换版修订,形成了今天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我国等同采用idt:ISO9001-2008,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GB/T19001-2008标准,同时在GB/T19001-2008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GJB9001B-2009标准,作为我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于1998年7月获得GB/T19001-1994(idtISO9001-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资格;1999年2月获得GJB9001A-1996专项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资格。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体系
我公司自1986年11月6日开始获得了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制造资格证书,并依据《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49号、《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建立了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体系文件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压力容器质量手册》,明确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职责、质保体系概述等;第二层次:《压力容器管理程序》(共35个)和各部门支持性文件;第三层次:技术文件和执行性文件;第四层次:质量记录和凭证。
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体系
我公司自1995年获得了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证书,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及其相关导则等建立了适用于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体系文件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保证大纲》,阐述股份公司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的方针政策、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以及对文件控制、过程控制、不符合控制等提出要求;第二层次: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共计45个)和部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部门管理制度是《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质量保证大纲》的支持性文件,针对某类活动提出谁来做、怎么做等;第三层次:技术文件和执行性文件,用来指导某项具体活动如何做;第四层次:质量记录和凭证,是质量活动的客观证据。
ASME非核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依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颁布的ASME标准的要求建立了我公司的ASME质量体系,包括ASME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体系(“U”、“U2”),ASME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依据ASME第八卷(适用于民用压力容器制造)建立起来的。
ASME核质量保证体系
股份公司分别依据ASMENQA-1和ASME第三卷NCA分卷建立了ASME核电产品制造质量保证体系,富拉尔基制造基地持有“NPT”证书及钢印、大连制造基地持有“N”、“NPT”和“NS”证书及钢印。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样表等。大连制造基地的“N”证范围为:1、2、3和MC级压力容器,1、2、3级管线系统,2、3级储罐的制造,1、2、3级车间装配;“NPT”证范围为:无设计责任的核1、2、3、CS和MC级部件制造和有设计责任的附件制造,以及作为供应铁基和非铁基材料的供货组织;“NS”证范围为:核1、2、3和MC级支承制造。富拉尔基制造基地“NPT”证范围为:无设计责任的核1、2、3、CS和MC级部件制造,以及作为制造铁基材料和供应铁基和非铁基材料的供货组织。
激励机制
中国一重通过人才激励机制的不断创新,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横三纵”的涵盖全员、突出重点、上下结合、横纵交叉的人才激励体系。“三横”是指将人才根据岗位划分为管理、技术、技能三个类别;“三纵”是指根据人才取得的成果、业绩和实际贡献大小,分别建立了公司突出贡献专家、公司拔尖人才、公司职能部门及子公司(事业部)拔尖人才评选激励机制。开展了颁发“企业特殊贡献年金”、政府特殊津贴和各种技术奖项的申报等工作,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
中国一重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在薪酬、福利政策上,始终坚持向重要管理、技术、生产岗位倾斜,在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职工生活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改善。2008年,中国一重增加了企业福利项目,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从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出发,激发了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同时,中国一重在人才选拔任用上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规定了副科职及以上空缺岗位或职务晋升的人员选拔,通过竞争性选拔的方式产生;职能部门空缺岗位的人员选拔,面向基层公开竞聘;外埠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空缺岗位的人员选拔,在企业范围内公开竞争性选拔;发挥自身国家级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站(所)的优势,积极为技能人才在高级技师、技师等方面评选创造有利条件。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发展平台的构建,极大地调动了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中国一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内部人才的培养,引导各类人才坚定信念,明确人生追求,找准价值取向,树立为企业发展全身心服务的思想和理念。中国一重还对各类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通过会议、报纸、广播、宣传橱窗等进行宣传和展示,使人才行有规范,学有榜样,增强工作的上进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新引进的大学及以上毕业生,按专业直接配置到基层岗位工作、锻炼,在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同时,增进对企业生产、工艺、管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重要管理、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每年选派400余人参加外部专业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选派200余人参加境外培训和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活动,并根据各类人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内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中国一重将技术、研发、营销等机构转移到大连、天津、上海等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地域和经济优势,在稳定企业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打破了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引进难的“瓶颈”,高校毕业生已由原来硕士生、博士生招聘不到,转变为硕士生、博士生主动来,为满足企业后续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一重“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