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人物形象分析 《红岩》 《红岩》-作品简介,《红岩》-人物形象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98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曾被改编为电影《烈火中永生》?。

红岩主要人物_《红岩》 -作品简介


《红岩》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红岩主要人物_《红岩》 -人物形象


《红岩》

这部小说通过英雄群像的塑造,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它对读者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主要来源于此。许云峰、江姐、齐晓轩、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都是在国统区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人,他们把推翻蒋家王朝、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崇高理想,并为之舍生忘死、奋斗不息。

在这种斗争生活中他们的人格和精神得到了升华,达到了超凡的境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生命被摧残、被毁灭的时候他们从容不迫;一方面是无论面对怎样凶恶的敌人他们永远是精神的强者,江姐在去川北的途中看到丈夫的头被割下挂在城墙上示众,痛苦和悲哀几乎把她击倒,但她忍住了眼泪,将悲愤深深地压在心底。被捕后敌人往她十个手指里穿进竹签,也不能使她开口。将要被拉出去杀害的时候,她穿好衣服、梳好头发,从容地走上刑场。

成岗这个工人出身的革命者不仅在严刑拷打面前不屈不挠,在被注射了美国新药之后,顽强的意志也使他具有了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战胜药物的作用。

齐晓轩在冲出监狱之后,为了掩护战友那样决绝地挺立在山崖上,吸引敌人的探照灯光和机枪子弹。使他们超越了生命的痛苦与死亡的,正是那种伟大的人格力量。也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使革命者无论处于怎样险恶的环境,无论面对怎样凶残的敌人,都能以精神的强者自居,在心理上压倒敌人。

红岩人物形象分析 《红岩》 《红岩》-作品简介,《红岩》-人物形象

当特务头子徐鹏飞到地牢里来宣布许云峰死刑的时候,许云峰自信、坦荡地笑了,笑得徐鹏飞心里发抖。于是,形式上徐鹏飞对许云峰的宣判,在精神上变成了许云峰对徐鹏飞的宣判。虽然从有形的肉体来看徐鹏飞消灭了许云峰,但从无形的精神来看许云峰彻底摧毁了徐鹏飞。

渣滓洞那些革命者通过斗争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过新年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在牢房里贴春联、开联欢会,戴着脚镣手铐唱歌跳舞,使得看守他们的特务躲在机枪后面发抖。作品中那许多充满战斗激情的悲壮豪迈的诗歌,最直接地体现了革命者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上述描写使小说具有了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色彩。

红岩主要人物_《红岩》 -特色


《红岩》

在塑造英雄群像的同时,小说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小说主要是描写中美合作所渣滓洞与白公馆两座集中营里革命者的斗争生活,但小说通过不同斗争环境中的革命者写出了革命斗争的不同侧面:通过成岗、余新江写出了重庆工人阶级反对国民党、迎接重庆解放的斗争,通过江姐、双枪老太婆写出了川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通过成瑶、景一清写出了重庆青年学生的斗争等等。

由于狱中革命者时刻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鼓舞自己,小说又间接写出了40 年代末期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上海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等。此外还有对国民党特务系统的描写。丰富的历史内容大大提高了小说的认识价值。从美学角度看,小说通过革命者的受难与毁灭揭示的崇高人格使作品具有悲壮的美,对丰富多彩的历史生活图景的展示使作品具有了宠大的规模与磅礴的气势。

而小说叙述的故事的特异性,也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特务的斗争不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一刀一枪,而是隐藏在正常的生活形态后面的、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毅力、智慧的较量。这种较量不仅在狱外进行着,而且在狱中进行着。而作为华蓥山纵队司令员的双枪老太婆,则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总的说来,《红岩》 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它激励过不止一代中国人,而且具有永久的魅力。

红岩主要人物_《红岩》 -作者简介


《红岩》

罗广斌

作家。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因长篇小说《红岩》在中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又是大屠杀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时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出版小说《红岩》后他的名气虽然已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1963年团中央提议推选他为访日代表,被重庆市某些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点”为由否决;第二年共青团召开九大准备安排他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理由被否决。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正好构成了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压抑的。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所感召。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也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开始。

杨益言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从1950年4月起在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红岩主要人物_《红岩》 -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红岩主要人物_《红岩》 -书名由来

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80103/79582.html

更多阅读

影视长发人物:电影《边城》中的翠翠戴呐饰演

影视长发人物:电影《边城》中的翠翠(戴呐 饰演)根据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茶峒城。离城两里有一个渡口,摆渡的是70岁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翠翠。17年前,翠翠的母亲因和一个屯防军人相爱而有

电视剧《闯关东》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闯关东1 电视剧

《闯关东》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他娘。无名无姓,剧中一直是“文他娘”、“文他娘”被男人朱开山等人唤来唤去。辛辛苦苦拉扯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在剧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了大儿子传文的婚事,可以硬着头皮去求鲜儿的爹娘,为了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在王熙凤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王熙凤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王熙凤就主持荣国府的

争鸣探索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刘雪丽 的工作室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第一次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和小说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初次会

声明:《红岩人物形象分析 《红岩》 《红岩》-作品简介,《红岩》-人物形象》为网友小巫见大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